-
摘要:文章以广东医科大学医学技术学院2019级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对新形势下实验教学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对实验课教学功能的认可度较高,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能力比较肯定;仍有部分学生对现有教学方法不够满意,对实验课教学效果不是很满意;在现有实验教学中,学生认为实验课的教学课时、实验室的教学设备和实验教学方法都需要进行改善,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实验教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技术专业;新形势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2018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指出,深入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加快完善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机制,切实提升学生实验教学质量。2019年教育部印发的《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指出:“实验教学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以上文件都指向:“夯实基础,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实验,切实扭转忽视实验教学的倾向。”由此可见,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步伐迫在眉睫。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外在补充,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战场”。广东医科大学医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技术专业两个专业,由于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医药卫生、第三方检验、体外诊断行业的检验或研发岗位,因此,为对接行业用人单位人才需要,需要构建满足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应用能力培养需求的创新性教学体系[1]。笔者对学院2019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技术专业本科生进行实验课教学现状问卷调查,目的是发现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和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文调查对象为学院2019级本科毕业生。总共发放调查问卷253份,回收问卷253份,均为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
(二)调查方法
根据专业特征设计问卷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开放问卷渠道,采用不记名填写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以保证调查的真实性、有效性、科学性。具体从实验课教学功能、实验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如表1所示。
(三)统计方法
通过问卷星将调查数据直接导出,采用SPSS 19.0软件对有效数据进行汇总归类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发现,大概60%的学生对实验课教学功能、实验教学内容、教学环境表示肯定的态度,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不满意的想法。将表1中的选项进行归类处理,其中问题1、2、3、4归纳为实验课教学功能的认知维度;问题5为教学方法满意度评价维度;问题6、7、8、9归纳为实验课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评价维度;问题10为实验室需要改善的地方。
第一,学生对实验课教学功能的认知。如图1所示,“实验教学是否提升您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实验教学是否培养您的辩证思维能力”“实验教学是否培养课外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课的开设是否增强您对理论知识的认识”4道题的结果能反映出学生对实验课教学功能的认可度,其中认为有很大帮助的学生的比例分别为80.24%、63.64%、62.45%、76.28%。由此可推论出,学生对实验课教学功能的认可度较高,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能力比较肯定。
第二,学生对现有教学方法的评价。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从中可以看出,选择比较满意的学生占比为69.17%,选择一般满意的学生占比为28.46%,选择不满意的学生占比为2.37%。选择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两项选项的学生加起来的比例高达30.83%,这值得教师深思。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能反映教师的主体能力和认知能力。实验课和理论课教学有所不同,如课堂环境、氛围都存在差异,具体而言,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会与学生产生沟通和交流,内容涉及对实验操作的讲解、演示,结果的讨论,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等,这与理论课教学有很大区别。对此,教师科学选择适应性较高的教学方法,能给学生提供品质高、体验好的认知平台。而“学生中心,产业导向,持续改进”[2]的教学理念符合当下教学方法变革的需求。
第三,实验课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对于“实验教学内容是否能提高您实验考试的能力?”“学院开设的实验课的内容,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实验课是否能激发您对科研的兴趣?”三个问题,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学生对实验教学效果不是很满意。具体来说,科研兴趣、用人单位、考试能力三个方向选择“有一些帮助”或“基本符合”的比例分别是44.27%、37.55%、30.04%。学校应坚持培养“能干,留得住”的高素质检验人才的方针不动摇,以符合行业用人要求为基准,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即学校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3]。
第四,学生对当前实验教学的意见。如表3所示,对于“现有实验教学中,您认为最需要改善的地方?这一问题,选择实验课的教学课时的学生占比为26.48%,选择实验室的教学设备的学生占比为47.04%,选择实验教学方法的学生占比为26.48%。另外,对于“实验课现有实验室条件,您认为是否满足教学条件?”这一问题,认为满足的学生占比为29.25%,认为基本满足的学生占比为56.92%,认为不能满足的学生占比为13.83%。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续,是理论知识的“实践阵地”。满足实验教学的条件包含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两种。硬件即物质基础,包括场地、设备、管理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文化建设等。学生对实验室的条件不满意的地方包括实验室的教学设备,且占比为47.04%,说明实验室的教学设备对学生学习影响较大,需要教师引起重视。而实验室硬件设备的改善,可以增强院校的科研竞争力,同时在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大促进效应[4]。另外,部分学生认为实验课的教学课时、实验教学方法需要改善,这是因为教学课时的长短会直接影响学生实验结果,教学方法则会直接影响学习氛围,进而影响实验教学效果。
三、讨论
医学检验技术隶属实验室医学领域,对学生的动手实践和仪器掌控能力要求较高[5]。传统的教学模式亟待转型,需要从传统的理论教学转向实践实训,从单一性知识教学转向综合性能力培养。通过实验教学发现,当前基本没有能主动进行实验预习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在实验中边看PPT边做实验,对实验知识一知半解,对实验目的的了解也比较模糊,对此,教师加强实验教学改革的步伐刻不容缓。为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要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激发其学习热情,培养其独立学习和研究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最终全面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飞跃。
调查结果显示,在“学院开设的实验课内容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这方面符合率只有56.92%;实验室条件的满足率只有29.25%;实验教学方法也才刚刚达标,为69.17%。
现实实操中,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发现,第一,学生中亲手动手做实验的人数占比大概是50%—55%,25%左右的学生是协助动手,最后20%—25%的学生处于旁观和玩耍的状态。第二,学生认为目前实验室的分组不太合理,希望能单独完成实验;实验试剂严重缺乏,实验设备仪器老旧、落后。第三,由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和实验技术专业涉及的知识点广而杂,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记忆,传统的实验教学对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力缺乏推动作用,甚至大多为强迫学生进行被动的学习,如微生物学中的标本是形态学展现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抽象且不宜归纳,学生难以记忆,导致理论学习枯燥乏味,学生畏难情绪突出。第四,实验课时数不足,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陈旧,实验普遍是单个实验或检测单个试剂,如葡萄糖试剂的血糖检测、指尖血血糖监测等,同时有些教研室的实验课程安排学时较少,概言之,总学时的限制,导致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只能部分完成,且缺乏综合性实验,进而导致实践教学质量的降低和实验内容缺乏完整的结构体系认知。另外,实验设计不合理,学生思维固化,按部就班的形式化学习问题严重。第五,新时代背景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即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同时这也成为培养人才的核心主题[6-7]。随着全球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近些年医学院校相继扩招,导致在校大学生人数暴增,与此同时,医院的招聘人数接近饱和,招聘单位出现“引进博士,挑挑硕士,少要本科”的局面。
基于教学思路及观念、实验教学内容、实验室条件等现存问题进行改革策略探讨,可以得出以下三点主要措施。
(一)教学思路及观念的转变
实验课的设计要和理论内容联系起来,引导学生通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这一流程,达到掌握操作技能,提升相互合作能力和学术总结能力的目的。教师要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与CLB教学法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应增设研究性实验教学环节,这可以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开阔其视野,提升其思维活跃性,进而提升教学质量水平。而对于实验学时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开展演讲比赛、学术论坛等形式开辟第二课堂,确保其能综合覆盖实验性知识,进而助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的创新
刘妍、顾小清等[8]在《教育系统变革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范式—再访国际教学设计专家瑞格鲁斯教授》一文中提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为学生开辟一条通往学习的康庄大道的观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拥有不断拓展创新的精神,将科技前沿知识和技术成果嵌入实验课教学,丰富实验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注重实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创新精神、科学素养和意志品质。针对教学内容问题,教师可以尝试改变、摒弃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教学,进行研究性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开放式教学、虚拟实验等)探索,课间开展研究性实验(包括实验选题、文献查找、实验设计、实验设计答辩、实验操作及论文书写、论文的答辩六个环节)、开放性实验、创新实验、设计性实验。教师可以宣传、表扬在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中成绩优异的学生,同时由学院推荐他们参与国家级或省级大学生创新实验大赛,并由学校和学院提供一定的资助[9]。教师还可以适当增加综合性实验学时的比例,每年3—6月为实验教学实施时间,可以达到时间的优化,在4月给学生布置实验选题,让其进行文献查阅及实验设计初步构思,5月进行实验设计的修改和答辩,完成实验操作,6月进行学术论文书写及答辩等。考核方面,包含理论和实践考核。江晓、孙建安等[10]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一文中指出,要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对检验人才的需求,就要探索学产研一体化建设,校企协同开展教科研活动。
马丽、文抒夏、陈雪[11]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一文中指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经过“五改四”后,由于受学制缩短、高校扩招、市场的饱和度等因素影响,导致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降低。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精准医疗逐步被社会认可。对于“学院开设的实验课内容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这一问题,符合率只有56.92%。对此,教师在日常实验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学生对检验常用仪器的工作原理、操作流程、仪器故障排除的学习,还要对其实验结果分析能力进行训练,增加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所缺少的职业技能内容。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检验设备更新迭代的速度也在加快。对此,学院要重视实践技能考核,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12]。高校与企业发展合作共赢是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一方面,高校能为学生提供技能提升场所,企业也能获得自身发展需要的高端人才;另一方面,校企合作育人,能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业链的有效衔接,形成良性循环。将学校和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配置,最终可实现人才的成长、企业的壮大。
(三)实验室条件的改善
根据学生提出的反馈建议,学校力求增加实验经费的投入,加快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实验室的教师不定期对实验设备进行保养,检查是否闲置等情况,并进行记录),改善实验室的条件(对于陈旧、破损的实验仪器,要进行及时的维修、更换),比如,实验室常用的紫外分光光度计是UV-5600型号,可以根据学院的教学安排进行质量升级,将其改换为UV-5200型号,把单波长更换成双波长的频率;还有实验室的用电问题,由于设备的数量递增,用电量耗大,为保证实验室的用电完全,可引进新设备,并对电路进行整改;对于学生试剂耗材等问题,实验教辅可以根据教学分配比例,增加1.5倍的多余试剂,以保证实验教学的耗材符合最高标准。
四、结语
学院的专业(医学检验专业与实践技术专业)属于交叉性专业,主要是以临床医学、实验室科学等学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日常临床工作主要是通过实验室的精密仪器设备诊断结果,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治疗的依据[13]。实验教学现状问卷表明,这是一种有效获取学生对教学反馈的方法,问卷的主体是即将毕业的学生,对学院的实验教学总体把握性强,且已经历实习单位、平台招聘环节,因此调查结果能帮助教师看清楚实验课教学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促使其精准发现问题的源头,进而扬长避短,据此进行教学改革。比如,各个教研室教师之间可以采取互相听课、互相点评、相互讨论的方式,以便发现自己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瑕疵”,并向其他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取经”,改善自己在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实验课教学改革的重点不是关注学生是否掌握实验操作流程,是否是最新的实验手段,而是学生的科研思维模式是否扩大;不是让学生只知道实验怎么做,而不知道实验为何这样设计,以及实验与实验之间的关联性,这样“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会导致学生只会机械读书[14]。只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的“精髓”。为此,教师必须不断地积极挖掘实验教学中的不足,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全面快速发展,这才是学校立足之本[15]、学院发展之源。
参考文献:
[1]徐文鑫,唐忠辉,刘慧丽,等.产教融合背景下医学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3,31(6):20-22.
[2]阮晓磊.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师教学方法变革探析[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42(1):37-39.
[3]楚琰,李园园,马聪,等.“双创”背景下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3(2):61-63.
[4]高洪松,娄沂春.高等院校实验室硬件建设的地位和作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2):71-72.
[5]罗艺,喻明霞,潘运宝,等.刍议病例引导式医学检验技术虚拟仿真实验库的构建[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3,37(3):308-312.
[6]潘磊.“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2(2):154-156.
[7]张小红,李铉美.双创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2,13(3):56-57.
[8]刘妍,顾小清,顾晓莉,等.教育系统变革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范式:再访国际教学设计专家瑞格鲁斯教授[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1):13-20.
[9]李江滨,蔡函霏,肖莉,等.医学院校实验教学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32):190-192.
[10]江晓,孙建安,岳启安,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探索与实践[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20(9):1334-1336.
[11]马丽,文抒夏,陈雪.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2(1):133-135.
[12]徐文慧.浅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技能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5):20-21.
[13]郭璞,马宁,王雪,等.浅谈医学检验专业[J].科技信息,2011(23):211.
[14]周晓勃,刘如意,雷艳君,等.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及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1):119-121.
[15]刘湘祁.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教学现存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22(5):237,239.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