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摘要: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教师不重视课程思政教育,存在德育意识不强、思政育人能力欠缺以及对古诗词艺术歌曲价值认识不足等问题。古诗词艺术歌曲具有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教师要善于挖掘古诗词艺术歌曲蕴含的思政元素,采取多种途径,有效地融入到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教学中,确保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在提高演唱技能的同时实现立德树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古诗词艺术歌曲;声乐教学;实施策略

  二十世纪初,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诞生。作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瑰宝,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具有浓郁的中国特有的民族气质与民族风格,而受到音乐爱好者的青睐,也成为各高校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将古诗词艺术歌曲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在一起,“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在潜移默化中学生指引正确的人生理想、信念和道路,这是当前高校古诗词艺术歌曲教学中亟待要解决的课题。

  一、古诗词艺术歌曲课程思政的教学现状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不重视课程思政对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部分教师的德育意识不强

  课程思政理念自提出以后,各高校坚决贯彻落实这一理念,做到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部分声乐教师却不以为意,不能真正入脑入心地接受其理念,还存在德育意识不强的问题,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认识不到位,对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认识肤浅,不能宏观把握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只是简单地认为声乐教师只要传授唱歌技能即可,无须对学生进行过多的思想政治教育,认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主要是由思政课老师和辅导员来负责[2]。因此,部分声乐教师的德育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亟须解决德育意识不强的问题。

  2.教师思政育人能力欠缺

  要顺利推行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关键还在教师。老师们也意识到要发挥专业课的育人功能,知道要在课堂上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但是由于部分声乐教师欠缺思政育人能力,不善于挖掘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思政元素,不能隐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也不能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浸润学生。相反有老师把声乐课程直接上成了思政课,显性地、生硬地对学生进行直接说教。这不仅影响了专业知识的讲授,也进一步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效果,引起学生的反感和不满。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思政育人能力,才能更好地推动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实施。

  3.对古诗词艺术歌曲价值认识不足

  古诗词艺术歌曲以音乐的形式完美呈现古诗词的文化精神与美学内涵,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可以挖掘出大量优质的课程思政资源和素材。然而,古诗词艺术歌曲大多篇幅短小,寥寥数语,却能描摹出一幅多彩精致的画面,表达出意蕴深刻的人生情怀,这与通俗娱乐歌曲有着相当大的差异[3]。因此,对声乐教师来说,需要有一定的古诗词知识的储备和积淀,这为深入理解古诗词深厚的文学内涵和深邃的意境增加了难度,自然也就导致对古诗词艺术歌曲价值认识不足,难以深入挖掘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思政元素,从而阻碍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很难通过学唱古诗词艺术歌曲来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二、挖掘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思政元素

  古诗词艺术歌曲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作为声乐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教师要借助歌曲的词曲情感与内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心,并激发学生炽热的爱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有效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古诗词艺术歌曲蕴含的思政元素。具体来说,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思政元素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深厚的爱国情怀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一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也是历代文人墨客永恒吟咏的主题,留下许多具有深厚爱国情怀的作品。如《苏武牧羊》(蒋荫棠词,田锡侯谱曲)歌颂苏武威武不能屈的爱国操守,他虽深陷异域险境,但持节不变,忍耐十九年,宁可牧羊也决不投降。《满江红》(岳飞词,杨荫浏配伴奏)以流畅激昂的曲调,表达了岳飞渴望祖国统一、赤胆忠心报国的殷切希望,展现出这位英雄不畏艰险、气吞山河的豪情壮志。这些鲜活而丰富的思政元素,通过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教学,不仅能够涵养学生们的家国情怀,而且还能够进一步引导他们具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心。
 

 
  2.美丽的祖国风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历来文人墨客所追求的目标。通过游览祖国山川美景,凭吊历史名胜古迹,创作出许多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诗篇。《春晓》(孟浩然诗,黎英海曲)寥寥数笔,勾画出一幅饱含自然与人类和谐之美、浑然天成之美、恬淡之美的春晓图。《忆江南》(白居易词,常肖梅曲)通过色彩明艳的花红绿水相互映衬,渲染江南春日美景,抒发词人思念江南的情怀。《山行》(杜牧诗,罗忠镕曲)从冷冷寒山、淡淡白云到灿烂晚霞、似火红叶,描绘出一副生机勃勃的秋山秋景图,抒发了诗人热爱美、追求美的审美情趣。这些反映河山之爱和家乡之思的作品,不仅能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古人的尚美情怀,而且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培育和激发学生对祖国、对民族、对家乡的自豪感。

  3.通达的人生智慧

  古代诗词,也蕴含了许多严谨的处事原则与通达的人生智慧,形成了古代士人独特的人格类型与处世态度。如《大江东去》(苏轼词,青主曲)、《水调歌头》(苏轼词,周家声曲)等作品,苏轼借凭吊古战场、追忆英雄人物,以旷达的态度,面对“乌台诗案”给自己带来的意外的人生打击与磨难。《虞美人·听雨》(蒋捷词,何清涛曲)是蒋捷的人生纪实,以“听雨”为线索,代表作者少年、壮年和晚年不同的生存环境、生活概况,以及对人生的释然心态,领悟到社会生存环境的不易与无奈,达到心智超然、洗尽铅华的境界。通过这些古诗词艺术歌曲,学生们可以从苏轼、蒋捷等众多文人墨客的豁达洒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中汲取养分,面对挫折与失意,泰然处之、宠辱不惊。

  4.高洁的文人风骨

  中国历代文人讲究风骨与气节,“先天之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等,一直都流淌在古往今来历代文人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与人格力量。《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诗,陈忆贤曲)以记梦为线索,抒发了李白对光明、自由的渴望,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尤其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体现了李白狂放不羁,桀骜不驯,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其风骨、气节更是傲岸卓群。《正气歌》(文天祥诗、谭小麟曲)体现了文天祥“威武不能屈”的气节和风骨,当然也反映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和气质。这些古诗词艺术歌曲反映古代文人风骨气节,对学生养成个人性格,遵守行为准则,提升立德修身,都有强大的引领示范效应。

  5.纯真的美好爱情

  古诗词作品中有许多歌颂爱情,赞美爱情或祝福美好爱情的诗作。如《关雎》(王嘉实曲)是一首描写男女恋情的诗歌,男子情感专一,女子美丽勤劳,歌颂对美好爱情和美满婚姻的追求。《长相知》(乐府民歌,石夫曲)把追求爱情长久比作山石坚不可摧、江水长流不断和天塌地陷不变心等,抒发了女主人公对男子的坚贞不移、忠贞不贰的感情,表现了她对爱情的自信与果敢。古诗词里的爱情,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淡雅质朴、美好纯洁的情感气质,借助古诗词里的情感引发学生共鸣,使之在心灵深处接受古诗词中健康淳朴的爱情观,激发学生对美好情感和高尚意趣的向往和追求。

  三、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途径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教学中呢?

  第一,要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作为课程思政的实施者,教师先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以及《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中的精神和理念。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古诗词艺术歌曲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才能有效地把学生的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与古诗词歌曲教学结合起来,将显性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实施有的放矢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

  第二,要针对性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背景与水平,通过深入分析和挖掘古诗词艺术歌曲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领学生主动进入学习情境,让学生自主独立思考,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如在讲授古诗词艺术歌曲《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诗,陈忆贤曲)时,可以创设“李白的梦想是什么”的问题,由此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并由此提出“谈谈你的梦想是什么”,进而引申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通过古今对比,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明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会真正实现。

  第三,利用诗词的情绪感染力。古诗词艺术歌曲具有较强的艺术性与审美性,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古诗词的情绪感染力,润物细无声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深入人心。如在讲授古诗词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辛弃疾词,李砚曲)时,教师先要分析诗词背景,让同学们了解此词通过极写元夕盛况,反衬出政治上失意潦倒的辛弃疾孤高淡泊,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表现了辛弃疾强烈的报国心志。教师通过分析诗词内涵,渲染出一定情感氛围的思政教学情境。学生再结合这首古诗词的韵律和作品渗透出的情绪感染力,用一种悲愤的情绪把情感表达到位,从而将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报国无门,以及满腹的爱国激情、哀伤与怨恨,通过演唱深刻地表现出来,进而引导学生将此种情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5]。

  第四,要合理采用信息化手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诗词类短视频、音频等现代信息化手段,展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意境,营造多媒体的视听效果,给课堂教学增加了新的教学资源,优化了整体教学内容,增强了思政课堂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如在讲授古诗词艺术歌曲《满江红》(岳飞词,杨荫浏曲)时,教师可以先播放屠洪刚演唱的《精忠报国》,通过豪迈动听、慷慨激昂的背景音乐营造氛围,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入到学习《满江红》的氛围中,从而激发出学生内心中热情澎湃的爱国激情。再通过“岳母刺字”的故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岳飞的报国之志,终生报效祖国的英雄气概。
 

 
  第五,完善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古诗词艺术歌曲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考评,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细化评分项及相关评分标准。除了要明确掌握一定的演唱技能外,更要明确体现对课程思政的具体考核目标,完善思政教学评价体系,保证考核能够全面而综合的反映古诗词艺术歌曲课程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同时,教师还要注重课程评价的多元化,可以采取教师自评、学生互评、督导评价、同行评价等方式,客观的评判整个古诗词艺术歌曲课程思政教学过程的优缺之处,并及时加以改进。通过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助力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实现立德树人的思政目标。

  四、结语

  总之,课程思政融入古诗词艺术歌曲教学中,是新时期高校声乐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师既要提升学生的演唱技能,更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EB/OL].

  [2]李旭芝.高校“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20:16-17.

  [3]刘丹.古诗词艺术歌曲受众的审美现状及其思考[J].当代音乐,2020(9):67-68.

  [4]何莲珍.大学外语课程思政之“道”与“术”[J].中国外语,2022(4):11-14.

  [5]李海涓.“课程思政”理念下声乐课堂的古诗词歌曲的教学实践[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2(1):36-40.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