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文化自信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长期以来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重视诵读,轻视讲解,不少教师的古诗文教学能力较为薄弱,与当今强调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以及在中小学强化传统文化学习的国情不匹配。就高等师范院校的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古诗文教学能力培养来说,应重视学生古诗文阅读和背诵的积淀,重视培养学生的古诗文吟诵能力、古诗文鉴赏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力。

  【关键词】高等师范;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能力;文化自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出台,掀起了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新一轮改革浪潮,同时也间接地推动了高等师范院校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发生相应的转变。新课标明确提出了“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的课程理念[1]。而文化自信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特别强调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热爱、继承和弘扬。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是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生力军、主力军,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过硬的教学能力才能担此重任。

  高等师范院校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前身是中等师范教育中的一部分。早期的中等师范教育培养的是能从事语文、数学和音体美等所有学科教学的全科性教师,古代文学只是语文课程中的一部分学习内容,中等师范学校的学生所学的古代文学内容极少,对古代文学知识缺少全面、系统和连贯的认知。中等师范学校学生的古代文学素养总体较差,这也就成为他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短板。因此,在许多小学推出的公开课中,很少有教师选择教学古诗文。然而,在国际化、全球化背景下,追求教育本土化和民族化已经成为国家的文化战略,语文课程改革顺应国家和民族的战略选择,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1]。2001年版的语文课标就具体规定了小学生必背优秀古诗文的数量和篇目,小学高段语文课本中已经出现了简短的古文。并且,最新版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质和量上都对古诗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目标和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目标有着明显的不同,相对来说,小学阶段古诗文的学习重视诵读,轻视讲解。因而,长期以来,高等师范院校都不太重视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古诗文教学能力培养,很少有针对高等师范院校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学生古诗文教学能力培养的专著、专论。现实情况却是小学语文教师和师范生的古诗文修养整体水平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对古诗文的育人价值认识不够,对古诗文教学的兴趣不高[2]。在新形势下,许多学者呼吁增加传统文化、国学教学内容,各地也在积极丰富古代文学教学内容。而重视高等师范院校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古诗文教学能力培养,探究高等师范院校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古诗文教学能力提升路径,是擦亮高等师范院校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学生文化自信底色的有效举措,也是增强中小学生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

  一、重视学生古诗文阅读和背诵的积淀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1]。要想培养学生的古诗文教学能力,首先就要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一个学生具有深厚的文化、文学底蕴,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才会驾轻就熟。而广泛阅读和背诵是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的不二法门。现行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量和背诵古诗文的数量和篇目有明确的规定,大学由于学科分类专业化,自然不可能有此统一要求。不过,高等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历来都重视学生古诗文的积累,但是要求却因学校、教师而有所不同。就高等师范学院的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实际教学中又存在着如下困境。

  首先,就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材来看,选编的古代文学作品篇目较少。如许结主编的高等学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中,选录的古诗文不到100篇,其中还有些是中小学已学过的篇目,远远不能从量上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其次,从学生的主体性来说,二、三类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尤其是不少高等师范院校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外部的学习压力,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较弱,对自身的要求也不高,总认为教小学生很简单,不需要太多的知识积淀,不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些学生认为背诵是中小学生的作业,对背诵古诗文很反感。

  针对以上主客观因素,教师应在第一次上课就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古代文学课程的重要性及培养古诗文教学能力的重要性,从观念上扭转学生对古代文学课程的认识。正如前文所述,不少高等师范院校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弱,惰性较强,单一的说教未必有很好的效果。这就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采取一些教育教学手段,如将阅读量和背诵量与学科成绩挂钩,通过检查阅读笔记、古诗文背诵能力检测等方式督促学生阅读和背诵古诗文。同时,也需要立足学生实际,指导学生扩大阅读面,除教材选编的古诗文,还要给学生提供古诗文阅读书目和背诵篇目。在实际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专业方向,应要求学生重新熟背小学、初中和高中必备古诗文,背诵100首左右以前未学过的优秀的古诗文,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的蒙学童书,这些是现今很多小学生都会背的内容,作为未来的小学教师理应掌握。假期可以让学生搜集家乡的石刻、碑文、楹联等,开学后展示评比。正如前人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能读千赋,则能为之”。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古诗文吟诵能力

  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吟诵是小学生学习古诗文的重要方法之一,新课标对这一教学手段也非常重视。方智范教授曾说:“诵读是我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一种有益于积累、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有助于积累素材、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情感投入。”[2]由此可见诵读教学在古诗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而能读出古诗词的韵味,读出古诗词中古人对社会、人生的真切感受,读来直达学生的肺腑,激荡学生的情怀,这样的吟诵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更不是仅会识字就能实现的。对于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古代文学课上就要有意识地训练他们的古诗文吟诵能力。

  在古诗文吟诵能力的培养中,教师的引领示范非常重要。作为高校从事古代文学教学的教师,自己首先就要对诵读有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注意通过吟诵教学感染学生,激发起他们对吟诵的兴趣。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吟诵往往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深化其对古诗文内涵的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留出时间让学生吟诵、品读。教师在介绍作家的作品时,可以把教材内外的古诗文通过PPT呈现出来,让学生集体诵读,通过诵读理解品味,并为其提供指导。同时,可以开设讲座,给学生介绍古今不同的吟诵方式。首都师范大学徐顺健老师收集的吟诵视频就是很好的吟诵教学素材,可以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吟诵方式中体会古诗文的情韵美。

  此外,可以举办古诗词诵读比赛,鼓励学生参与各类中华经典诵读大赛,锻炼学生的吟诵能力。2019年起,由教育部、国家语委共同主办的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每年举办一届,并列入教育部年度工作要点,2024年正式成为大学生学科竞赛项目。由此可见,吟诵中华经典,特别是字正腔圆、饱含深情地诵读中华优秀古诗文已经成为一个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学科专业必备能力。因而,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此类活动,营造诵读经典的浓厚氛围,以赛促练,提升学生的诵读能力。
 

 
  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吟诵技巧训练。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你读诵古诗文》一书,提出了“领悟基调”“语势参考”“音步音强参考”“朗诵点津”四步教程,对吟诵古诗文的方法技巧分析得较为透彻。古代文学课程课时有限,教师不可能用大量的时间训练学生的诵读能力,但可以推荐学生购买并阅读《教你读诵古诗文》一书,仔细揣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入该书的部分内容。如对于“领悟基调”,在精讲某一首诗词时,可以让学生先体会整首诗的情感,再带着情感诵读,形成古诗文吟诵的良好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吟诵能力。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

  小学生学习古诗文往往以诵读为主,弱化对字词的理解。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1]。在核心素养培养理念下,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作为一个“四位一体”综合系统,这实际上也就是提出了与此前的小学古诗文教学不同的目标要求。新课标在各学段的目标要求中更是明确列出了“阅读与鉴赏”这一重要任务,这也为教师优化教学模式提供了政策依据和理论支撑。事实上,对于一首诗或一首词,在反复诵读后,教师需要引领学生逐渐领悟其中的人文意蕴,体验其情感色彩,感受祖国语言的优美,否则又如何能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呢?因此,教师如果不能对一首诗、一首词做出正确的理解,不能体会到一首诗词的意蕴、情韵,美在哪里,也就无法引领小学生通过诵读体会古诗词的美,更无法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对于高等师范院校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学生古诗文鉴赏能力的培养来说,根据学生的专业性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课时数相对较少。这就需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对作品的分析和鉴赏,弱化文学史的串讲。同时,配合文学史和作家个性,精心挑选鉴赏篇目。对于在中学已学过的名篇,或以整首诗,或以名句为主,鼓励学生大胆讲解,然后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品评优劣。对于以前未学习过的优秀的古诗文,或挑选最能代表作家风格的作品,或挑选作家的非主流风格作品,如苏轼是豪放词人,可以主讲他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李清照是婉约派代表词人,可以主讲她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让学生了解优秀作家的多样风格。在精讲篇目时,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以教师引导为辅,在学生诵读、自行研读的基础上,抛出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整首诗的内涵。结合中学已学过的词法、句法知识,对重点的字、词、句反复诵读体会,明确其含义,最终使学生从内容到艺术表现手法对整首诗实现全面理解和掌握。
 

 
  四、培养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力

  高等师范院校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显然不同于高等师范院校或综合性大学中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后者重在培养学生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能力,而弱化教学技能训练;前者以深厚的文学知识储备为基础,重在教学能力的培养。高等师范院校针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也有专门的能力检测。古代文学课中古诗文教学技能没有专门的时间训练,也不必在古代文学课上训练。笔者在“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指导”课程中安排了相应的篇目指导训练,这就弥补了以往小学语文教学能力训练中只重视现代文或儿童文学作品,忽视古诗文教学能力训练的不足。

  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各类教学技能竞赛来锻炼学生的古诗文教学能力。如前面提到的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其中有一项比赛就是中华经典讲解大赛,要求讲解的内容就是大中小学教材中的中华经典诗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在与教师、同学的讨论交流中不断提高古诗词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任云昌.小学古诗文教学改革论略[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5).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