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摘要】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课程建设、提升幼儿园办园质量,是实现幼儿园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完整儿童理念凸显了幼儿在认知发展、情感培育、社交技能、体格锻炼及创新思维等多方面均衡发展的关键作用。户外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情境性设计与实践策略对于全方位推动幼儿成长具有深远意义。文章从完整儿童视域出发,探讨情境性户外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及其对幼儿全面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幼儿教育;完整儿童视域;情境性户外游戏

  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逐渐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向幼儿的全面发展。当前,在完整儿童视域下,幼儿园教育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多方面能力,而情境性户外游戏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情境性户外游戏作为一种富有特色的游戏活动,其丰富的活动形式和教育资源为幼儿园课程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一、理论基础与研究背景

  (一)理论基础


  完整儿童理念源自对儿童全面发展需求的深入洞察,其强调幼儿的成长是一个多维度、相互交织、动态平衡的复杂过程。同时,该理念强调幼儿应在体能、情绪智慧、认知能力、社会适应力及创新能力等多个领域获得均衡而全面的发展,从而构筑起一个强健、和谐且具有适应力的个性基础。户外游戏作为幼儿与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交互的纽带,其独特价值在于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开放广阔、自由无拘、充满探索与挑战的空间。其中,情境性设计是户外游戏的核心要素,通过模拟现实或虚构的生活场景,如沉浸式角色扮演、智力挑战式的寻宝探险、直观学习的自然探索等,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促进了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1]。在情境性户外游戏中,幼儿需要运用观察、思考、评估、决策等一系列认知技能来面对各种挑战,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增强了其自我效能感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研究背景

  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与教育理念持续创新的背景下,幼儿园作为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基地,对户外游戏教育价值的认知与追求日益显著。户外游戏作为幼儿亲近自然、促进身心和谐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其蕴含的教育潜力正逐步受到重视。然而,常规的幼儿教育模式往往将户外游戏简单视为身体锻炼的一种形式或是自由放任的玩耍形式,缺乏与情境融合的教学设计,难以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更难以全方位促进他们在认知构建、情感培育及社会性发展等多维度的均衡发展[2]。基于这一背景,积极探索并有效实施情境性户外游戏的实践策略,已成为当前幼儿园教育深化改革中亟待解决且至关重要的课题。

  二、完整儿童视域下幼儿园情境性户外游戏的设计原则

  (一)情境真实性


  在策划户外游戏时,营造一个真实的且贴近幼儿日常生活的情境至关重要,这不仅是提升游戏吸引力和实效性的关键,更是奠定幼儿全面发展坚实基础的重要一环。幼儿园应当致力于构建一个既能顺应幼儿心理成长轨迹,又能激发其探索精神与创造力的游戏环境。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要任务就是深入探究幼儿的生活体验与兴趣焦点,确保游戏情境能够贴合他们日常观察与体验的世界。因此,在户外游戏的设计环节,应强调情境与幼儿生活的紧密关联,通过构建与幼儿生活经验和兴趣偏好相贴合的游戏场景,为幼儿创造一个既充满挑战又充满乐趣的学习氛围,促使他们在游戏中快乐成长,实现全面而均衡的发展。
 

 
  (二)多样性与层次性

  在情境性户外游戏的设计过程中,应注重游戏素材的多样性以及活动的丰富性,旨在吸引不同年龄段、兴趣爱好的幼儿群体积极参与。如需为小班幼儿准备易于操作、色彩鲜艳的游乐道具,而对于大班幼儿,则应设置富有挑战性、具有竞争性质的任务与项目。同时,游戏内容的设计应展现出层次性,要适应幼儿各阶段的能力发展需求。

  (三)互动性与合作性

  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应积极在游戏中融入互动与合作机制,借此培养幼儿的社交技巧与团队协作精神。具体来说,可以设计一系列需要团队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务或项目,让幼儿在合作过程中掌握有效沟通、协商及解决问题的技能。这类高度互动的游戏,能够引导幼儿学习处理人际冲突,学会在意见分歧时寻求共识,进而塑造出更为积极正面的社交态度。因此,将合作理念融入游戏设计中,不仅是优化幼儿游戏体验的关键策略,也是培养幼儿社交技能的有效教育手段。

  (四)安全性与趣味性

  在组织幼儿参与情境性户外游戏时,首要且至关重要的任务是确保游戏环境的安全性,这是开展所有活动的基础。这意味着教师在选择游戏场地、构建设施及选用游戏工具时,必须严格遵循安全标准,排除任何潜在的危险因素。具体来说,需要确保场地表面平整不滑,游乐设施没有锐利的边缘,所有的设备都要稳固可靠,并配备足够的成人监管,以保障幼儿的安全。此外,还需要考虑天气条件,避免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户外游戏,力求为幼儿创造一个既富有挑战性又绝对安全的活动空间。

  三、完整儿童视域下幼儿园情境性户外游戏的设计路径

  (一)确定主题,尊重幼儿的发展特点


  在设计幼儿园情境性户外游戏活动时,首先需要设定一个既清晰又具有吸引力的主题。这个主题不仅应引起幼儿的兴趣,还应该作为整个游戏情境设计和活动编排的核心。对此,教师必须从多个角度综合考虑,确保选择的主题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又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遵循“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这意味着教师在选择主题时,不仅要关注幼儿当前的认知发展水平,还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如发现班级里的幼儿对自然界的动植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那么就可以考虑围绕“探索自然”主题来设计一系列户外活动。这样的主题不仅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还能在游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融入科学知识,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此外,教师应当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幼儿参与到主题选择的讨论中来。通过倾听幼儿的声音,教师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还能增强幼儿对活动的归属感和参与热情。如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投票等方式,让幼儿有机会表达自己对于活动主题的看法和建议,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活动的吸引力,还能培养幼儿的决策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情境创设,激发幼儿兴趣

  确定主题后,教师就需要发挥创意,精心构建游戏情境,以提升活动的整体吸引力,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如以“自然奇观”这一主题为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园内外的自然资源,如草坪、花园、树木等,创造一个沉浸式的自然探索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新知,享受探索的乐趣[3]。如在“小小科学家探秘”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工具,如放大镜、小铲子、标本盒等,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寻找并识别不同的昆虫,甚至可以尝试制作简单的植物标本。这种活动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还能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兴趣。又如在“平衡木上的自然之旅”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园内的自然地形或搭建一个简易的平衡木,设计一条“自然探险路径”。在这条路径上可以设置各种障碍物,如模仿小溪的小水池、模拟山丘的小土坡等。幼儿在行走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平衡,同时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如捡起特定颜色的叶子、找到隐藏的动物模型等。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也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到有关自然的知识。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幼儿利用自然材料(如树叶、花朵、树枝等)进行艺术创作,可以是平面的拼贴画,也可以是立体的手工艺品。这个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还能加深他们对自然美的认识和欣赏。通过精心设计以上游戏情境,教师不仅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平台,还能有效促进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三)环境优化,彰显情境特色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幼儿园教育体系中,环境教育作为“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充满趣味的设计能够为幼儿创造独特的学习探索体验。为了确保情境性户外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应在活动准备阶段对户外游戏环境进行空间优化,旨在高效利用空间,突出情境教育的独特魅力。具体而言,教师需紧密结合游戏的核心主题与情境设置,实施从“二维平面拓展”到“三维立体深化”的转型策略,对户外游戏区域进行精心布局,以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情境教育所蕴含的无限潜能,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多可能。以“我是小司机”主题户外游戏为例,教师需紧密围绕“车辆”这一主题构思游戏内容。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利用园区内的设施模拟“城市街景”,精心布局“道路”场景,并在地面上绘制“人行横道”“交通信号灯”等元素,以营造逼真的交通环境,增加幼儿的游戏沉浸感。此外,教师还应积极探索并整合周边环境资源,通过多维度的空间改造,实现不同学习区域的有效融合,进一步增强情境性户外游戏的教育效果。

  (四)材料精选,适配幼儿需求

  考虑到幼儿之间在动作技能与身体协调性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教师在策划情境性户外游戏活动时,就必须高度重视游戏材料的选择与布置,以满足幼儿的多样化需求,最终实现教育目标。以“小小驾驶员”情境性户外游戏为例,教师应赋予幼儿材料选择的自主权,充分尊重其个性化成长路径,

  以此作为提升教育质量与效果的关键途径。具体来说,该活动以“车辆”为核心元素来构建游戏情境,在活动准备阶段,教师需要积极倾听幼儿对游戏材料的想法和需求,并询问他们:“你想驾驶哪种类型的车辆?”“你希望参与到哪些与车辆有关的游戏活动中?”“你需要哪些道具来支持你的游戏?”通过互动交流,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游戏愿望和材料需求。接下来,教师要鼓励幼儿自主搜集所需的材料,对于难以获得的特殊材料,教师应当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以确保幼儿能够顺利开展游戏。

  (五)细致观察,科学指导

  鉴于幼儿的游戏体验受其认知发展水平与实际操作能力的影响,教师需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与耐心,紧密追踪幼儿在活动中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及情绪变化,从而为其提供适时且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同时,为促进此类游戏活动的持续优化与幼儿的健康发展,教师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紧抓教育契机,依据幼儿表现出的游戏行为,精心策划新颖的游戏项目,并有效调控活动流程与节奏,以此促进幼儿在自主探索与同伴互动中实现多方面能力的提升[3]。以“军事野营探险”情境性户外游戏为例,幼儿通过团队协作,巧妙地整合了区域内的运动器械,创造性地策划了如“雪山攀登挑战”与“峡谷秘境探索”等游戏环节。然而,当幼儿逐渐熟稔这些游戏后,对活动的新鲜感可能减退,从而影响活动成效。对此,教师可巧妙利用“军事”情境元素,引导幼儿审视现有游戏,促进幼儿发挥集体智慧,探索创新的游戏模式。如引入竞赛机制,开展“精英战队对抗赛”,这样不仅能突破活动瓶颈,还能深化情境游戏的内涵。通过追踪幼儿动态变化的游戏表现,并实施精准的教育干预,教师成功地重燃了幼儿的活动热情,鼓励他们更加踊跃地投身于情境性户外游戏中,进而在更为丰富多元的游戏情境中,实现户外教育成效的显著提升。

  本文立足完整儿童视域,深入探讨了幼儿园情境性户外游戏活动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并通过精心设计既真实又多元、强调互动且确保安全的户外游戏环境,促进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及社会性等多方面实现发展[4]。展望未来,幼儿园应持续深化对情境性户外游戏模式的探索与应用,不断丰富游戏的内容与形式,旨在优化幼儿的游戏体验。

  【参考文献】

  [1]章丽.以综合的教育造就完整的儿童—“幼儿园综合课程”的探索与建构[J].幼儿教育,2023(Z1).

  [2]朱静晶.完整儿童:30年幼儿园综合课程的续进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7(S1).

  [3]陈向荣.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幼儿园课程建构[J].学前教育研究,2021(6).

  [4]胡喆,喻欣瑶.幼儿园完善幼儿发展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J].智力,2021(34).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