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究单孔胸腔镜对肺结节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滨海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60例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手术方式不同分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单孔胸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非单孔胸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及肺功能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胸腔引流量、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拔管时间早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肺功能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高于对照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行单孔胸腔镜可显著治疗肺结节、术后恢复较快,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单孔胸腔镜;肺结节;胸腔引流量;并发症
0引言
肺结节指的是在肺部组织内直径小于3cm的圆形或椭圆形阴影[1]。尽管多数肺结节属于良性病变,但其成因却极为复杂,可能涉及炎症、感染、肿瘤、血管病变以及其他病理反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恶性肺结节,即肺癌,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致死病因之一,尤其对于长期吸烟的人群而言,风险更为显著。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的不断进步,肺结节的检出率得到了显著提升[2]。这一进步使得肺结节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变得至关重要,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肺结节的监测和诊断,以便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减少恶性肺结节的发生和进展。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为确切了解结节的性质,需采取手术切除并进行病理检测。传统的开胸手术往往伴随着较大的创伤,而单孔胸腔镜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已逐渐获得广泛认可。相较于传统手术方式,单孔胸腔镜手术具备创伤小、恢复迅速等诸多优势,并且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本研究目的是深入分析单孔胸腔镜在肺结节患者中对术后胸腔引流量及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有力证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滨海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60例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范围为28~72岁,平均(45.12±8.95)岁;结节大小(2.65±0.45)cm;病灶部位:上叶15例、下叶10例、中叶5例;病变类型:良性结节8.33%、恶性结节91.66%。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范围为30~71岁,平均(44.98±9.02)岁;结节大小(2.63±0.48)cm;病灶部位:上叶14例、下叶11例、中叶5例;病变类型:良性结节7.78%、恶性结节92.22%。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放射学检查及相关检验确诊为肺结节。②患者均未进行过肺部手术。③患者及其家属均配合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肺部疾病,如肺结核、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等。②系统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手术的效果和恢复。③术前有并发症,例如患者在手术前就存在明显的出血、感染等情况。④肺功能严重受损,对于肺功能已经严重受损的患者,此类手术风险较大,因此在本研究中排除。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⑥过敏情况,患者对本次研究中可能使用的药物或材料存在已知过敏反应。
1.2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全麻下接受双腔气管插管,患者被放置在健侧下、患侧上的侧卧位,并确保肺充分塌陷,为手术提供空间。在患者胸部选定三个切口位置:一个观察孔,通常在第7~8肋间前腋线,以及另外两个工作孔,分别在第5肋间前腋线和第8肋间腋中线。每个切口长度约1~1.5cm,分别用于插入胸腔镜和不同的手术器械。开始手术后,首先全面检查胸腔,尤其是手术侧肺的表面。然后结合术前影像资料进行定位,找到肺结节。结节被定位后,可以使用专用的手术器械,如夹子或电刀进行切除。对于深部的肺结节,可能需要进行部分肺叶楔形切除。术中保持清晰的视野,及时处理出血点。结节切除后,仔细检查并确认切除区域无活动性出血,之后吸出胸腔内积液和血块在观察孔或工作孔旁边插入胸腔引流管,并确保引流通畅。然后使用线缝合切口,并将引流瓶与引流管连接,维持负压引流。完成缝合后,覆盖上无菌纱布。随后,患者被慢慢唤醒并撤除麻醉,然后转移到复苏室进行术后监测。
观察组患者接受全麻并插入双腔气管插管,患者被安置在健侧下、患侧上的侧卧位,手术侧上肢呈90度外展、头部微偏离手术侧,确保肺的充分塌陷以提供最大的操作空间。先建立手术通道,在患者第4或第5肋间的腋前线和腋中线之间选定切口位置,长约3~4cm的切口,切口用于插入胸腔镜和手术器械。为减少切口边缘受伤,可使用专用的胸腔镜保护套。手术开始后,首先检查胸腔情况,尤其是手术侧的肺表面,寻找结节。使用胸腔镜下视野进行定位,结合术前影像资料,精确找到肺结节。找到结节后,使用特制夹子或电刀进行切除,对于深部结节,需要部分肺叶的楔形切除。在手术过程中,应尽力确保视野的清晰与开阔,一旦发现出血点,需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以确保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达到最小化。结节切除后,仔细检查切除部位,确认无活动性出血。再使用吸引器将胸腔内的积液、血块吸尽。并在切口旁边插入胸腔引流管,确保引流畅通,然后将切口缝合。引流瓶与引流管相连,确保负压引流。最后结束手术,进行切口缝合,覆盖无菌纱布。确保患者安稳后,缓慢撤离麻醉,将患者转移到复苏室进行术后监测。
1.3观察指标
(1)胸腔引流量:胸腔引流量是术后监测胸腔积液情况的关键指标,反映术后出血、渗出液等问题。引流量可通过CTOAS进行定量评价。
(2)并发症: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需要及时监测和评估,以便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使用PCAS量表。评估各种可能的并发症[4],如感染、出血、肺不张等。
(3)术后恢复时间:衡量患者术后康复的时间长度。使用PRAS量表。记录患者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所需的时间,包括疼痛减轻、肺功能恢复、活动能力等。较短的恢复时间通常意味着手术过程相对平稳,术后并发症较少。
(4)肺功能指标:FEV1(L),第一秒用力呼气体积,是患者在一秒钟内呼出的气体量。正常值取决于个人的身高、性别、年龄和种族。与预测值的比较可以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FVC(L),用力肺活量,是患者在深呼吸后最大努力完全呼气的气体总量。正常值也取决于个人的身高、性别、年龄和种族。MVV(L/min):最大通气量。这是患者在一分钟内可以呼吸的最大气量。
1.4统计学方法
用S 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后胸腔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拔管时间早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较术前,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FEV1、FVC、MVV、FEV1/FVC水平均降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结论
肺结节是一种直径小于3cm的病变。随着胸部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肺结节诊出率逐年升高。肺结节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切除、药物治疗和观察随访等方法。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单孔胸腔镜手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手术方式逐渐应用于肺结节的治疗中。单孔胸腔镜手术相较于传统的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还能够减少组织损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加快患者康复[5]。此外,单孔胸腔镜手术在术中操作难度较低,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的特点也使得其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通过对比单孔胸腔镜和非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单孔胸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这可能与单孔胸腔镜手术的操作技术和视野优势有关,减少了组织损伤和出血风险。单孔胸腔镜手术组术后胸腔引流量明显减少,这可能与单孔胸腔镜手术的微创性质有关,减少了术后渗液和胸腔积液的产生,有利于术后患者的恢复[6]。此外,单孔胸腔镜手术组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说明单孔胸腔镜手术有助于加速患者康复,减少医疗资源的占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肺功能指标在两组均有所下降,但单孔胸腔镜手术组用力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水平较对照组更好,说明单孔胸腔镜手术对术后肺功能的影响较小。并且,单孔胸腔镜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也表明单孔胸腔镜手术的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单孔胸腔镜手术在治疗肺结节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减少手术创伤,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术后肺功能,并且安全性较高。因此,单孔胸腔镜手术在临床上应用前景广阔,但仍需进一步研究确保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孟涵,王洪武.基于窠囊学说论析肺结节的病机与治疗[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6(2):242-246.
[2]张俊,侯聪,刘新疆.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在肺结节诊断领域的进展[J].分子影像学杂志,2020,43(3):365-368.
[3]高文闯,顾云,施乃明,等.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结节的临床疗效分析[J].系统医学,2023,8(1):155-158.
[4]金天英,徐朱慧,邬冬强.单孔胸腔镜治疗肺结节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医药,2021,47(3):251-255.
[5]施乃明,郑成远,顾云,等.单孔胸腔镜手术在治疗肺结节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22,6(20):50-53.
[6]赵敬国,王坤,张超.单孔胸腔镜手术在治疗肺结节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2,9(24):73-75.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