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摘要】文章基于Barnett编制的《儿童游戏性量表》,结合中班幼儿美工区活动特点,经过多次观察、调整,最终完成《中班幼儿美工区活动游戏性量表》的编制,同时利用视频录像的方式记录90名中班幼儿在幼儿美工区活动全过程中的表现,对视频内容进行转录并将得到的数据录入SPSS 20.0进行统计学意义分析。研究发现:中班美工区活动中幼儿的游戏性表现水平处于中等偏上;女孩的游戏性表现总体水平高于男孩;美工区欣赏活动中幼儿的游戏性表现波动幅度最大,手工活动中幼儿的游戏性表现波动最小。同时,影响中班美工区活动幼儿游戏性表现的主要因素有中班美工区活动中美工材料单一、美工区活动中活动空间固化、教师的“高控”行为。对此,文章提出循序渐进地投放多层次美工材料、打破界限促进区域联动、减少“高控”行为的建议。

  【关键词】中班幼儿;美工区活动;幼儿游戏性表现

  美工区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还可以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从而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1]。幼儿的生活需要美术活动进行点缀,美术活动对幼儿而言是一场游戏,更是一场直面心灵的倾诉活动。

  一、问题的提出

  游戏因素和生活因素是影响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没有生活因素和游戏因素的美术活动,不是真正的学前儿童美术活动[2]。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且常常贯穿于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而美工区作为幼儿喜爱的活动区域之一,他们在开展美工区活动的过程中常常蕴藏着游戏性,通过研究美工区活动中幼儿的游戏性表现水平有利于促进幼儿认知能力、情感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的提高。基于此,本文通过研究中班幼儿在美工区活动中的游戏性表现水平,分析影响中班幼儿美工区活动游戏性表现的因素,以期为提高中班幼儿在美工区活动中的游戏性表现水平提供改进策略。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G市Q幼儿园中班的90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孩46名,女孩44名。采用非参与式观察法对中班幼儿在开展美工区活动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游戏性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并注重收集和记录典型案例。在正式观察、记录前,本研究团队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预调研,与幼儿构建良好的关系,避免由于不熟悉幼儿而影响正式观察的结果,同时结合美工区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来的游戏性特征不断修改、完善观察量表。正式观察时间为期15天,每个星期到园观察5天,观察时长为整个区域活动,大约40分钟。

  (二)研究工具及方法

  研究的过程中利用摄像机进行录像,并给每一位幼儿进行编码,标记观察日期及观察时长,录像结束后对幼儿游戏性表现行为进行整理、归类,形成案例。同时,研究团队结合Barnett编制的儿童游戏性量表(Children's Playfulness Scale,简称CPS)及美工区活动中幼儿表现出的游戏性行为特征,编制《中班幼儿美工区活动游戏性量表》(如表1)。观察量表从身体自发性、社会自发性、认知自发性、明显的愉悦性、幽默感五个维度对视频中中班幼儿美工区活动中的游戏性表现进行转录,并将收集到的数据录入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意义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中班幼儿美工区活动游戏性表现的总体特征


  研究结果显示,中班幼儿在美工区活动中游戏性表现水平的平均分为3.46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五个维度中,游戏性表现水平最高的是“认知自发性”,高于平均分,为3.75分;其次是“身体自发性”,高于平均分,为3.65分;再次是“社会自发性”,高于平均分,为3.49分;而“明显的愉悦性”“幽默感”的得分低于平均分,分别为3.34分、3.14分。

  (二)中班幼儿美工区活动中游戏性表现的性别特征

  1.中班美工区活动中女孩的游戏性表现总体水平高于男孩


  研究团队将得到的数据以性别为组别录入SPSS 20.0中进行描述性统计,研究结果显示,女孩在美工区活动中的游戏性表现平均分为3.62分,男孩的平均分为3.31分,女孩的游戏性表现总体水平高于男孩。

  2.中班美工区活动中女孩、男孩的游戏性表现水平维度特征

  立足描述性统计学意义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表2所示。在各维度上,美工区活动中女孩的游戏性表现水平均高于男孩,其中平均分差距最大的是“幽默感”,其次依次是“明显的愉悦性”“认知自发性”和“社会自发性”,差距最小的是“身体自发性”。
 

 
  (三)中班幼儿美工区活动中游戏性表现的活动内容特征

  根据我国学者对美工区活动的划分,研究团队将美工区活动内容划分为欣赏活动、绘画活动、手工活动。将得到的数据以这三类活动内容为组别录入SPSS 20.0中,开展描述性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如表3所示。在中班幼儿美工区活动中,不同活动内容游戏性表现各维度的平均分波动幅度最大的是欣赏活动,绘画活动、手工活动各维度的平均分的波动水平保持一致,且手工活动的总体波动幅度最小。在五个维度中,三个不同活动内容平均分最高的是“认知自发性”维度;欣赏活动在“明显的愉悦性”“幽默感”维度中得分最高,幼儿的愉悦性体验感较强;绘画活动在“明显的愉悦性”“幽默感”维度中得分最低,可见幼儿喜欢安静的绘画活动;手工活动在“认知自发性”维度中得分最高,幼儿在此活动中运用的方法、技巧较多。
 

 
  四、影响中班幼儿美工区活动中游戏性表现的因素

  (一)中班美工区活动中美工材料单一


  美工材料是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载体,它能够激发幼儿不断探索、创造、想象的欲望,提高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此外,在活动中幼儿还会因美工材料而开展社会交往,并通过美工材料表达情绪情感,这对于幼儿的认知性、社会性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实践中,幼儿园美工区材料种类较为单一,往往制约了美工区活动中幼儿的游戏性表现。

  【案例一】区域活动开始后,几位女孩被放在美工区的画册所吸引,并开始翻阅。女孩A一边翻阅画册一边兴奋地说:“这是象鼻山,我和爸爸妈妈去过,那里的公园特别好玩!”女孩B听后立即回应道:“我也去过,我还去桥底下玩水了。”两人哈哈大笑起来,翻开另一页,女孩B高兴地说道:“这是银子岩,里面有很多奇怪的柱子,你去过吗?”女孩A回答道:“我没有去过,但是我在电视上看见过,真的好美!”接着她们又翻开另一页,哈哈大笑地说道:“这是XXX,他的动作好搞笑。”翻阅结束后,她们便将画册放回原处。

  (二)中班美工区活动中活动空间固化

  区域活动之间应该形成联动,且适宜的活动空间能够激发幼儿社会交往的内驱力。在与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幼儿的认知水平可以得到提升,在与他人分享成果的过程中幼儿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区域活动空间的调整和联动,能够更好地满足幼儿的需求。

  【案例二】区域活动开始后,女孩A选择了美工区中的手工活动,她拿出一块绿色的橡皮泥开始创作。她搓出了一个圆球,说道:“看,这是我做的大西瓜!你要不要吃?”旁边的男孩B说道:“你的西瓜没有切开,吃不了。”女孩A想了想说:“你等我一会,我现在去把它切开。”于是,她站起来跑到厨房区拿起“刀”正要切“西瓜”,这时教师喊道:“XXX,你在美工区不能乱跑。”

  从以上案例可知,由于教师的“规范化”管理,固定的活动空间反而限制了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从而影响了幼儿的游戏性表现水平。

  (三)中班美工区活动中教师的“高控”行为

  区域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推动幼儿发展的教学形式之一,因而为了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教师在指导幼儿的过程中会严格把控区域活动时间及流程,并维持区域活动秩序。教师过度强调教学目的会限制幼儿持续、深入地开展美工区活动,进而阻碍幼儿游戏性表现水平的提高。

  【案例三】区域活动开始后,男孩A拿出一张红色A4纸和剪刀,用印具进行描绘后,开始沿着线条进行裁剪,剪出的纸张线条并不是很平整,但他自豪地和教师说道:“老师,你看这是我剪的皮球。”教师认真地看了看后说道:“你的线条没有剪平整,重新剪。”男孩有些失落,继续进行剪纸,随后他又剪出一个图案兴奋地说道:“XX,你看这是一架飞机,我要过去炸掉你。”男孩B回应道:“这是我做的坦克,我要向你开射炮弹。”说着两个男孩哈哈大笑起来,旁边的男孩也加入他们的“战斗”中。不一会,教师弹起区域活动结束的琴声,三个男孩只能停止活动,急忙收拾美工材料,进入教师的区评环节。

  从以上案例可知,教师过度严格按照区域活动的流程开展美工区活动,严格控制区域活动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的深度游戏性体验,阻碍了幼儿游戏性表现水平的提高。

  五、教育建议

  (一)循序渐进地投放多层次美工材料


  材料是幼儿探索世界的重要媒介,能够刺激幼儿的多重感官,丰富幼儿的活动经验,提高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促进幼儿游戏性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一方面要为幼儿循序渐进地投放不同层次、数量充足的美工材料,有效地激发幼儿探索、操作美工材料的兴趣;另一方面在投放材料时要保留一些经典的、开放性的、幼儿喜爱的材料,同时更换掉幼儿不常选择且不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材料。

  (二)打破界限促进区域联动

  幼儿在适宜的活动空间中可以充分进行交流、分享、探究,能够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同时促进幼儿游戏性水平的提高。因而,教师要允许、鼓励幼儿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进行跨区域活动,将区域活动空间延伸到户外,真正做到让幼儿沉浸式学习。

  (三)顺应幼儿减少“高控”行为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充分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关注幼儿当下的状态,顺应幼儿的发展规律,为幼儿提供支持。在美工区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放手让幼儿选择活动内容,给予幼儿充足的活动时间,避免盲目地追求区域活动的规范性;另一方面要观察幼儿此时此刻的发展状态,并根据观察的结果为幼儿提供材料,从而促进幼儿在美工区活动中游戏性水平的提高。

  美术活动作为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往往蕴藏着很多游戏性元素。幼儿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园所条件鼓励与支持幼儿自由、自主地开展美工区活动,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旭花,刘霞,赵福云,等.幼儿自主性学习区域活动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2]王平兰,武志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6.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