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重点解读“双减”政策对学科课外作业的具体要求,同时简要阐述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和作用,认为整本书阅读是提高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分析初中英语课外作业设计现状,主要存在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形式单一、功能异化等问题。从课外作业设计目标、设计内容、设计意图及注意事项四个方面探索“双减”背景下基于整本书阅读的初中英语课外作业设计,旨在增强课外作业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外作业;整本书阅读;作业设计
一、研究背景
(一)“双减”政策重点解读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提高学校育人水平,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坚持学生为本,标本兼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遵循教育规律,缓解家长焦虑情绪,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双减”政策还明确指出,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要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重在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1)。
(二)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的概念最先出现在语文教学中,但它同样适应于英语教学。在发展核心素养时代,整体阅读显得尤为重要。从教学意义上讲,整本书阅读具有深层意义。通过探索整本书的主题、内容、结构、任务关系、情节发展等,学生可以培养整体世界观、整体认知视角和整体思维方法,还可以深度理解作者所建构的价值与意义,领悟作品的结构美和语言美等,以此建构自己的价值与意义,形成整体的阅读体验。整本书阅读是学生在学习中运用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围绕整部经典作品展开的,与作业、文本、教师、同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对象具有多样性,其过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阅读的目的是培养阅读习惯、探索阅读方法、构建阅读经验、发展自身的核心素养(徐鹏2017)。整本书阅读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自我思考的过程。获得的想法和体验到的感情是阅读的重要产物(刘红梅2020)。因此,整本书阅读是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他们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
二、初中英语课外作业设计现状
虽然英语教学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英语课外作业设计研究相对比较滞后。英语教师仍然将课外作业设计为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抄默背记”式的机械重复,基本是单词、短语、句子、课文的重复性抄写。有些教师虽然使用教辅类型的课后练习,但是没有精选资源,没有关注练习难度是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匹配,也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层次等因素,而是布置统一作业。英语学科课外作业以书面作业为主,较多地训练学生的笔头书写能力,导致他们没有机会发展听、说、读等能力。另外,部分课外作业功能异化,作业内容拔高了学业难度,不仅起不到诊断、巩固和分析的作用,而且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业压力。这种课外作业的实效性并不大。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面对这些作业无从下手,没有信心面对英语学科,最终进入恶性循环;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又觉得这些作业重复无聊,难度较小,不认真完成或者随意应付。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和补充,做作业既是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又是他们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径,但目前仍存在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形式单一、功能异化的问题,这样既达不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又占用了正常的休息、锻炼和娱乐时间,因此,设计有效、科学的英语课后作业非常重要。
三、“双减”背景下基于整本书阅读的初中英语课外作业设计
(一)课外作业设计目标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有基础性、时效性和综合性特征。”(教育部2022)。课外作业作为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自然要体现该学科的特性。“双减”背景下课外作业是实现课程育人价值的重要载体,是检测、评价、反馈学生课堂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更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科学优化作业设计,开拓作业设计思路,丰富作业形式是当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设计更具目标性、有效性、趣味性、人文性和生活性的作业,实现作业的“减量提质增效”,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践行的目标。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作业是学生为达到学习目标、完成既定任务的学习活动;设计是基于某些要求和目的,通过合理的规划、周密的计划,以及各种方式表现出来的图样或方法等。因此,作业设计是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科学、有序地帮助他们有计划地阅读整本书,并在阅读输入中提升思维品质的一种可视化形式(何启帮2020)。这种形式便于呈现学生的阅读过程,也便于教师检查、掌握和诊断他们的学习问题等。总之,整本书阅读下的课外作业设计需要体现学生个体不同的阅读收获和体验。具体来说,教师在设计基于整本书阅读的初中英语课外作业时要围绕以下目标:
1.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能理解文本主题内容,知道文本在“说什么”;能归纳总结文本结构,了解文本“是什么”;能运用单词、短语和语法知识等,解决具体的阅读问题。
2.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培养整体认知视觉和整体思维方法,能深度理解作者建构的价值和情感,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向他人推荐图书;能深度阅读,分析文本,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能进行批判性阅读,并能和他人针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
3.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能通过阅读触类旁通,丰富自身的阅读体验;能促进自身阅读知识的内化迁移与创新,与自己的生活进行多维度、不同层次的关联,最终实现知识向能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和提升。
(二)课外作业内容及设计意图
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并与其认知水平相当或略高于其认知水平的书。课外作业包含分层性作业、个性化作业、多元化作业、技能性作业、小组合作探究作业、生活化作业、社会化作业、长期性作业、弹性作业和愉悦性作业等。
课外作业旨在实现“五育并举”和立德树人的目的,即体现作业分层,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平台;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等,形式多元多样;融入时代发展特色,让作业更接近生活并充满乐趣,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结合课外作业设计的目标和方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及不同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风格等,基于整本书阅读的课外作业内容及设计意图见下表。
(三)课外作业设计注意事项
教师要熟悉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业等级、学习风格、学习类型、个性特点及兴趣爱好等,进而和他们商议,确定不同类型的作业,以便达到作业效果的最优化。
教师要及时跟进学生的阅读情况,和家长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在家的阅读状态和成效,并进行长期和及时的监督。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不断给予学生信心。
在小组学习开始前,教师要根据学生层次及其意愿组建阅读小组,同时制订小组阅读计划和阅读制度,健全阅读小组成员内部的监督机制,并适时跟进和助力,帮助他们高效完成课外作业。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生活化和技能化的指导(如PPT技术指导),让英语走进生活,实现英语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目标。
实践证明,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也是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内化,基于整本书阅读的英语课外作业同样具有这样的意义。设计个性化作业、多元化作业、分层作业能够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拓展和迁移。同时,贴近生活的课外作业能够体现英语作为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还能让他们走进生活,提高生活技能。因此,教师不仅要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还要着力于课外作业设计,通过科学的课外作业设计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及综合能力。
引用文献
何启帮.2020.“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研究[C].广东教育学会.广东教育学会2019—2020年度学术成果集(八).广东教育学会.
教育部.202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红梅.2020.基于整本书阅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19):243.
徐鹏.2017.整本书阅读:内涵、价值与挑战[J].中学语文教学,(1):4-7.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1.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