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生活化教学模式主张应用贴近现实生活的教学资源、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文章论述了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同时从开发资源、拓展渠道、加强链接三个角度提出教学建议,以期为提升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信息科技;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倡导真实性学习,注重生活化的学习设计。生活化教学模式符合《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要求,具有综合育人的教学功能。教师应当明确当下信息科技教学的发展需要,积极探索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策略,为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奠定基础。
一、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信息科技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研究用数字形式表达信息的方法等[。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以夯实学生的信息科技学习基础为主要育人目标,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具有一定的基础性,但对于抽象思维较弱的小学生而言,信息科技学科的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可将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转化为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生活事例,从而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间的距离,避免其因知识过于抽象而产生畏难情绪,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另外,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有益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使用注入式教学法,将数字设备的操作方法、操作原理等信息科技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学习机会。生活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使学生能在联系生活经验的过程中迁移新知,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内化新知,从而提高小学信息科技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具有必要性。
二、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开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促进现实生活与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有机融合的前提2]。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整理现实生活中应用信息科技的案例,并将其以文本、图像、视频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开发更多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生活化教学资源,可以丰富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提供资源支持。
以闽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人工智能在身边”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备课期间尽可能地收集有关扫地机器人、电话手表、手机、平板电脑等数字设备的应用案例,并将其以图、文的形式融入本课教学内容当中,以说明语音识别、人脸识别、文字识别、智能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等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为学生呈现某搜题APP搜索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同时为学生介绍APP中应用的人工智能文字识别技术,帮助学生理解课程中涉及的理论内容。再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人像识别技术在超市购物付款中的应用,进一步丰富有关智能识别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脸识别的内涵与功能。整合影像、图片等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源,不仅可以丰富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信息科技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拓展渠道,开阔学生学习视野
单一的教学渠道容易导致教学僵化,限制学生学习思维的发散3。为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教师有必要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拓展新的教学渠道,指导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学习资源,在开阔学生学习视野的同时促进其能力的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线上与线下两个方向出发,通过巧妙运用新媒体、推进校社合作等方式更新教学路径。
1.巧用新媒体,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掌握信息科技知识
新媒体是指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包括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等等。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形态多样、传播及时的特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新媒体为学生传达信息科技教学内容。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新媒体软件发布预习导学视频,指导学生提前了解相关知识,间接加强学生对信息科技发展趋势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后运用新媒体软件与学生进行沟通,通过线上交流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以闽教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辨别信息判真伪”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信息的特点,学会对信息进行价值判断,同时了解当下信息传播的新趋势,教师可以应用新媒体软件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在课前,教师可利用新媒体软件发布生活化的预习导学视频,在视频中为学生展示李明上网中奖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新媒体信息即时、多彩的特点。同时,教师可借用其他陌生账号给学生发私信,如“点击此链接可获得10元红包”“在视频下留下精彩评论可领取精美礼物”等。当学生按照私信内容点击链接或留下评论后,教师不再回复学生消息。通过视频导学、虚拟演绎的方式,学生能够认识到网络信息的欺骗性,从而提升信息判断意识。完成教学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软件与学生进行线上交流,帮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总结课程教学内容,同时使学生在线上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到信息科技发展的成就,了解线上沟通、智能教学等信息科技的发展趋势。
这样,教师巧妙应用新媒体软件在课前、课后开展生活化教学,通过发布生活化教学视频、演绎教学、线上交流教学等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了信息科技对生活和教育的双重影响,有助于提高其信息意识。
2.与社区合作,指导学生迁移应用信息科技知识
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重点在于突破理论教学界限,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原理、总结方法,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因此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教师应开阔教学视野,勇于开辟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线下教学路径。为此,教师可以与社区负责人员沟通,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学校、社会的合力下应用课上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应用思维,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闽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演示文稿展成果”的教学为例。为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进一步锻炼学生应用WPS软件制作、放映演示文稿的能力,教师可与社区建立合作,让学生参与社区工作,增强其对信息科技应用意义的理解,提升其知识应用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参观,观察社区工作人员利用WPS软件制作宣传教育演示文稿和宣传教育文案的过程。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工作实践,让学生利用课上所学知识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完成演示文稿的制作,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积累信息科技知识与技能应用经验。
这样,教师通过与社区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生活实践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利用信息科技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强化其知识应用能力,确保其扎实掌握信息科技理论和操作方法。
(三)加强链接,强化生活教学体验
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生活化学习兴趣,进而影响了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特征及学习规律,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合理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教师可通过在教学初期创设生活化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后期布置生活化作业以使学生学以致用,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4]。
1.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动的教学情境是提升学生学习效能感的关键。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化情境,可以缓解学生对新课的畏难情绪,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因此教师在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时,可以通过呈现生活情境图、组织生活情境对话等方式创设生活情境,从而引起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以闽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初识三维学建模”一课的教学为例。这节课以3D One的窗口界面组成、将资源库中的三维模型导入工作区等内容为教学重点。此类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教师可在正式授课之前创设如下生活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明一家去某省科技馆参观,结束后想要购买纪念品留念,纪念品的价格统一,但类别不同,有飞机模型、笔记本、3D徽章等。如果是你,你会选择购买什么?”教师在创设的旅行情境中渗透了三维建模相关内容,使学生对三维建模形成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完善情境:“在小明一家犹豫时,科技馆的工作人员邀请他们观看了3D打印机打印三维模型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小明目睹了机器完成三维模型打印的过程,并想尝试自己应用机器打印一个帽子,如果你是工作人员,你要怎样帮助小明完成三维模型打印呢?”教师通过完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三维模型打印方法,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探究兴趣。之后,教师再为学生解释3D One软件的窗口界面各区域的基本功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这样,教师基于现实生活创设了旅游情境,使学生通过体验情境了解到信息科技的普遍应用,同时激发其学习兴趣,为其主动参与生活化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2.布置生活化作业,升华学生学习情感
在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时,教师应考虑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设计生活化作业,让学生在应用信息科技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感悟信息科技学科的应用价值,从而升华其学习情感5。
以闽教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制作阳光运动计步器”综合活动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完成对micro:bit板中的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功能、人体运动姿态变化实现计步功能、按钮在计步器设计中的使用的教学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以下生活化实践作业,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应用所学知识以及给出的信息科技设备,自制运动计步器。通过布置此作业,学生可以从生活实践的角度出发思考所学内容,与小组成员合作应用micro:bit板捕捉人体姿态变化情况,应用LED屏幕的数字显示人体运动姿态变化数据,从而完成计步器的制作。这一过程能使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制作科技设备的同时认识到科技发展的意义,同时形成良好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
这样,教师在完成课程教学后布置生活化实践作业,通过作业驱动学生利用生活常识、信息科技知识合作进行科技设备的开发、设计与制作,从而在生活实践中升华学生的信息科技学习情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与教学内容的深度交互,另一方面可以推进“生本化”教学改革。教学资源、教学渠道、教学方法都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明确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根据教学需要积极开发生活中可被用于实际教学的相关资源,积极拓宽线上、线下教学渠道,积极应用情境教学、作业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提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质量,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思萍.浅谈以解决生活问题为驱动的小学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开展[J].新课程,2022(40):201-203.
[2]陈冰晶.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中小学电教,2022(7):43-45.
[3]陈露.计算打开世界信息丰富生活: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计算思维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22(16):180-182.
[4]潘静静.小学信息技术与生活相衔接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2(7):41-43.
[5]张红科.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J].智力,2023(26):49-52.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