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摘要]实践型教师教育者凸显实践素养,以强实践为导向,在职前教师的实践阶段、新入职教师的适应阶段和在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担任实践导师,以培养教育对象的具体实践为任务。基于实践素养的实践型教师教育者,具有引领性、示范性和成长性的身份属性。实践型教师教育者的时代使命在于,以其实践性的方式,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培育时代所需要的“大先生”,优化教育生态;引领基础教育改革,成为教育强国之路上的引航者。其成长路径主要包括三方面:以教育为志业,成长为教育家型教师;把握教育政策,成长为指引教育改革的提灯者;构建研究共同体,成长为理实汇通的跨界人。
 
  [关键词]实践型教师教育者内涵意蕴时代使命成长路径
 
  建设教育强国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教育者即教师的教师,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是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的先锋力量,是弘扬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力量。我国对教师教育者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还不十分充分。从已有研究来看,关于理论型教师教育者的研究较多,相关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理论型教师教育者的身份建构,二是理论型教师教育者的专业素养培育,三是理论型教师教育者的质量评价。
 
  相对而言,关于实践型教师教育者的研究较少,且较为集中地关注实践型教师教育者对职前“准教师”培养的参与问题。当前,对于实践型教师教育者的研究,尚需从本体论、价值论与实践论等更为根本的意义上展开探讨。
 
  一、实践型教师教育者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与理论型教师教育者的身份定位不同,实践型教师教育者凸显实践素养,以强实践为导向。基于实践素养的实践型教师教育者,具有引领性、示范性和成长性的身份属性。
 
  (一)基本内涵:实践型教师教育者的身份定位
 
  实践型教师教育者是教师教育者的衍生概念。教师教育者(teacher educator)是教师的教师,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指所有从事教师培养与培训的教师(王鉴,2019)。根据培养重点的不同,教师教育者可分为理论型教师教育者、实践型教师教育者。一般认为,在高等院校任教,从事教师教育研究与教学工作,参与职前教师的培养与在职教师的研修,培养教师的理论素养的专业人员,被称为理论型教师教育者。理论型教师教育者主要是以宏理论为出发点,具体包括承担公共及基础课程、教育类课程与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师。而实践型教师教育者主要是以强实践为基础,具有在中小学担任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经历,具体包括教研员、首席教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师徒制中的指导教师等。其在职前教师的实践阶段、新入职教师的适应阶段和在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担任实践导师,以培养教育对象的具体实践为任务(王清等,2024)。
 
  实践型教师教育者凸显实践素养。实践素养是指教师教育者适应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改革需要,基于实践、在实践中、为了实践所形成的专业精神与专业能力。实践型教师教育者的实践素养,不仅是回应教师教育领域实践取向的特征,而且是这一群体固有的本质属性。首先,实践型教师教育者的产生具有实践性。他们大多是从一线教师中产生,是基层教师群体中优秀的代表。基于实践产生的实践型教师教育者拥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历,具备充足的实践性经验。其次,实践型教师教育者是反思性实践者。反思是教师在实践中与问题对话的过程,是建构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过程,也是教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的过程。实践型教师教育者在行动研究中发现问题,通过对教育实践的反思,优化教育实践与理念,为进一步的行动和反思提供理论依据,实现在反思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基本特征:实践型教师教育者的身份属性
 
  实践型教师教育者是一个多元群体,明确实践型教师教育者群体的共同属性和基本特征,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实践导师的作用。
 
  1.引领性:指引教师专业发展
 
  实践型教师教育者是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引领和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性保障作用。实践型教师教育者的引领性,一是体现在理论层面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方向指引。实践型教师教育者是高质量教育实践的创造者,是一线教师群体中的优秀典型,具有优秀的专业精神和专业情怀,是“德才兼备”的专业人员,具有显著的影响力。作为基础教育的领军者,以其基于实践而生产的实践性知识,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理论方向的引领。二是体现在实践层面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方向指引。实践型教师教育者以其对教育政策的敏感性察觉和准确性理解,引领教师前进的方向。实践型教师教育者的引领性凸显实践属性,为“准教师”和一线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实践引领,为教师专业情怀的养成提供方向引领。发挥实践型教师教育者的引领性,有利于推动教师专业素养走向高质量发展,构建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队伍。
 
  2.示范性:提升教师实践素养
 
  实践型教师教育者具有示范性,在实践层面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示范案例。教师教育者是教师的教师,具有“棋高一着”的专业素养,即典型示范性(王爱玲、卢红,2021)。实践型教师教育者的示范性,与其成长之路密切相关。他们能够弥补理论型教师教育者的实践性知识不足的缺陷,也能够为教师提供教学示范与指导,还能够挖掘教育现象背后的教育规律,具备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建构的能力。
 
  实践型教师教育者在学科教学中具有高权威性,提供的示范性经验,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实践素养。这种示范,不仅是一种教学行为的亲身示范,更是在品德等专业精神上的示范。实践型教师教育者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教与学的关系,是教“教学”与学“教学”的关系。通过教与学的关系,他们向“准教师”和一线教师传递具有示范性的实践性知识,解决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引领和支持教师不断学习与自我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实践型教师教育者作为“准教师”的实践导师,有助于将高校教师教育的培养与基础教育的现实相衔接,提升“准教师”的实践素养,实现其从专业向职业的进阶式成长。
 
  3.成长性:促进自我专业发展
 
  实践型教师教育者具有成长性,专注自我专业发展。实践型教师教育者不仅是教师的教育者,也是自我专业发展的学习者。实践型教师教育者具有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意识,未来将走向理实融合型教师教育者,成长为具有丰富实践性知识和理论性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成为“跨界人”(龙宝新、陈晓瑞,2020)。因此,实践型教师教育者专注自我专业成长,就是逐步提升理论素养,增强反思能力,在反思中逐步提升理论与实践的会通能力。
 
  然而,当前实践型教师教育者的理论素养还有待加强,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实践型教师教育者是基于一线教学成长起来的,作为实践导师,有时会倡导“经验主义”,期待教育对象将自己成功的经验复制,而缺少对实践背后的反思性理论建构。因此,实践型教师教育者需要增强反思能力,增强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意识,在反思性实践中不断建构教育理论,以促进自身理论素养的提升,也有助于更好地引领广大教师的成长。
 
  二、实践型教师教育者的时代使命
 
  理解实践型教师教育者的时代使命,首先需要明确使命的概念。“使命”一词的含义主要有二:一是作为名词,表示使者所奉的命令;二是作为动词,表示奉命出使。“使命”一词体现出主动性与被动性的统一,既有基于“自我”的主动选择,又有“他者”赋予的责任担当。时代使命,是时代发展的需求。进入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基本使命是建设教育强国。兴国必先强教,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教师要努力成长,自觉成为时代的“大先生”。实践型教师教育者的时代使命在于,以其实践性的方式,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优化教育生态;引领基础教育改革,成为教育强国之路上的引航者。
 
 
 
  (一)践行教育家精神,优化教育生态
 
  实践型教师教育者的时代使命是践行教育家精神,培育“大先生”。实践型教师教育者是教育家精神的创造者和践行者,通过个体的创造性教育实践活动,生动地诠释了教育家精神的具体内涵,不断地探索、反思,深化对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的理解,践行教育家精神,自觉向教育家型教师迈进。实践型教师教育者有义务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帮助,自觉为广大教师提供引领和示范,帮助广大教师树立成为“大先生”的远大理想,培育时代所需的具有教育家精神特质的教师。
 
  在教师培养中,形成“用最优秀的教师教育者培养最优秀的教师”的优异价值链(朱旭东,2019),实现良性循环,优化教育生态。实践型教师教育者作为引领与示范的角色,践行教育家精神,并通过发挥专业领导力,在教师队伍中形成群体性追求教育家精神的风气,带动教师队伍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培育更多的具有教育家精神特质的教师,优化教育生态。
 
  (二)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强国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被实践主体真正理解并信奉且在实践中实际使用的话语体系,最理想的实践主体是具有教育家精神的实践主体(季春梅,2024)。实践型教师教育者是教育家精神的创造者和践行者,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必然通过基础教育改革实现。因此,实践型教师教育者是引领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践主体,这不仅是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赋予实践型教师教育者的时代使命,也是这一群体自身专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实践型教师教育者关注实践中真实存在的问题,致力实践问题的解决策略,引领基础教育改革。他们通过行动研究,能够发现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能够找准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性问题。通过探析实践问题背后的深层因素,从理论视角解释实践性问题,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寻找具有科学性、推广性、有效性的方法。他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攻坚克难,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通,解决基础教育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推动我国迈向教育强国的队伍行列。
 
  三、实践型教师教育者的成长路径
 
  (一)以教育为志业,成长为教育家型教师

 
  “志业是具有自我的同一性的,其本质是修复个人与世界的割裂,重建人与知识的关联,确保自我的同一性与连续性。”(李红兵、刘浩,2022)志业与职业、专业既有不同,又相互联系。专业主要是一种后天培养的过程,指向某一领域的知识与技能;职业主要体现劳动交换的属性,指向物质层面,是与生存相关的;志业主要是思想、情感的凝聚,指向精神层面,是与使命、信仰等联结在一起的。教师是一种专业,需要经历较为严格的培养过程。而后经过选聘配置,才能成为个体的职业。再经过个体的不断努力与提升,才能将职业转变为终身为之奋斗的志业。
 
  矢志于此,立志于此。以教育实践为志业,是实践型教师教育者成长的根本前提。实践型教师教育者通过教育实践,将个体价值的实现与教育的发展相联系,将自己的热情奉献给教育事业,涵育出高尚的道德品质、专业的素养和远大的理想;以教育为志业,不仅是个体自觉践行教育精神时代使命的体现,也是实现群体培育教育家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二)把握教育政策,成长为指引教育改革的提灯者
 

  教育政策是发展教育的主导性因素,是教育发展的目标,又是教育发展的促进手段,具有引导的作用(曾天山,1997)。教育政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指向性,指明了基础教育领域的重点和难点,也指明了基础教育领域的发展方向。因此,实践型教师教育者要把握好教育政策,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教育使命,为基础教育改革指明方向。
 
  实践型教师教育者把握教育政策,首先要关注教育政策。培养对教育政策的敏感性,敏锐地察觉教育政策的变化。其次要分析和研究教育政策,达到深度理解。立足实践性经验,在反思中体会教育政策的深层含意。最后要基于政策解读,发挥教育教学改革的示范力。实践型教师教育者要为广大教师的教育实践提供典型案例,帮助广大教师精准定位教育政策的要求,引领基础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
 
  (三)构建研究共同体,成长为理实汇通的跨界人
 
  在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背景下,实践型教师教育者应与理论型教师教育者一起,构建研究共同体。共同体的构建应基于充足的经验,由多元个体组成,拥有共同的发展目标,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教育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桑国元、刘一螣,2024)。因此,应致力构建理论型教师教育者和实践型教师教育者的专业成长的研究共同体,实现理实汇通。
 
  实践型教师教育者的研究能力,是教学实践与反思能力之外的另一个重要能力。研究共同体是一个多元群体,能够发挥群聚效应,提升双方的理实汇通能力。实践型教师教育者要充分利用研究共同体提供的平台,增进与理论型教师教育者的互动与沟通,做好跨界人,提升自身的理论研究能力,做到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逐步成长为理实融合型教师教育者。
 
  参考文献:
 
  [1]赵明仁.教师教育者的身份内涵、困境与建构路径[J].教育研究,2017,38(6):95-100.
 
  [2]王清,李琼,程世岳.我国中小学教师成为实践型教师教育者:价值、困境与路径[J/OL].当代教育论坛:1-8,2024-06-07/2024-06-11.
 
  [3]王鉴.跨界的能动者:教师教育者专业成长路径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9(7):84-90.
 
  [4]王爱玲,卢红.中小学名师团队专业特质培育的实践逻辑[J].当代教育科学,2021(9):88-95.
 
  [5]龙宝新,陈晓端.跨界人:教师教育者的身份定位及其关键素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7(6):145-152.
 
  [6]朱旭东,张华军等编著.教师专业精神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61.
 
  [7]朱旭东.论“国培计划”的价值重估—以构建区县教师教育新体系为目标[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1(3):93-99.
 
  [8]季春梅.教育家精神引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J].教师教育研究,2024,36(1):29-34.
 
  [9]李红兵,刘浩.作为志业的教育:必要与可能[J].现代大学教育,2022,38(6):12-19.
 
  [10]金生鈜.以教育为志业:教育家的精神实质[J].中国教育学刊,2011(7):1-6.
 
  [11]曾天山.教育政策研究刍议[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71-76.
 
  [12]桑国元,刘一螣.教师学习共同体赋能项目式学习生态建设[J].华夏教师,2024(4):3-5.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