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针对以往美术教学重知识技能、轻综合素养的现象,本文提出应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来改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绘画兴趣;加强课堂师生互动,增强学生主动性;开展小组合作活动,促进生生合作;采取多元化评价,提升学生自信心;有效融入传统文化,培养学生道德情操。通过以上实践,可以显著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效果,有效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和想象创造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的美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生活教育小学美术教学实践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部分美术教师偏重理论知识和绘画技能的传授,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重视不足,使得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减弱,不太利于学生美术审美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基于此,教师可以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美术课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一、多元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绘画兴趣
陶行知说:“学生感兴趣,才能全神贯注地去做感兴趣的事情。”也就是说,学生的求知和兴趣是密切相关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作为教育活动开展的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心智方面发展得还不够成熟,教师要想方设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氛围,充分激发学生在绘画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一年级《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事物或者照片,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观察欲。相比于教材,学生往往能想到和说出更多样的线条,学习效果更佳。另外,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教学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也能极大引发学生的兴趣。在三年级《大嘴怪》一课中,教师可以设置“怪兽大学招收新生”的情境,鼓励学生扮演自己的大嘴怪来报名。教师在课前录制好怪兽大学“招生官”“备考生”的音频,贯穿用在课堂全程中,学生热情高涨,更容易创作出别具一格的作品。此时,教师可以激励表扬学生,肯定作品生动有趣、充满生活情趣,同时也赞扬学生的创新能力。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为了让学生对美术创作有好奇心和创造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例如,在三年级《红色的画》一课中,教师可以由小动物乘着快乐大巴开始红色之旅引入,激发学生对“红色之旅”的浓厚兴趣。这样的趣味游戏安排让学生对“红色”这一独特的色彩表现形式有了认识,激发了学生对色彩文化的热爱,以及尝试画“红色画”的兴趣。在“红色的联想”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联想生活中的“红色”。红色的象征意义非常丰富且美好,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自然界的红色,到生活中的红色,在多元化的红色赏析中,让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兴趣一齐增长。可见,生活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引导学生会思考、会联想、会表达、会思辨,让学生在情趣相融中会想象,绘好画。
二、加强课堂师生互动,增强学生主动性
“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陶行知的这段话强调教师要善于创新,突破常规,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传统的绘画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宰课堂活动,学生在教师命令下机械地完成绘画任务。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学中要采用真正对学生终身发展有帮助的教学方法,应该以自主互动为主,这也是素质教育一直强调的重点。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与学生一起,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开展教学活动,在与学生沟通的时候,要使用儿童化的语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民主、尊重与和谐的氛围中实现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绘画活动,从而掌握绘画技能,实现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学习大师佳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欣赏大量的名家美术作品。教师在示范讲解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使用专业的美术语言及方法评述美术作品,与学生分享和交流自己的体会;另一方面,要把自己作为一个共同欣赏的伙伴,和学生共同学习和探讨,一起进入名家的世界,在认识和了解他们的同时,感受他们想要表达的情感。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更好融入课堂,产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在实践的过程中也能更好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想。
在教学中,师生合作不但保护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想象力,还有利于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其对知识的吸收。在这样的美术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公,可以感受到自己地位的重要性,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获得满足感,进而更加珍惜每次的学习体验,让美术课真正地成为自主快乐的学习活动。
三、开展小组合作活动,促进生生合作
陶行知指出,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集体生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这对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来说是很重要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开展集体绘画活动,为学生的互相合作提供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把合作与竞争合为一体,让学生从小就形成合作和竞争意识,进一步提升美术教学的育人效果。
例如,在三年级《连环画》一课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小组合作完成一套连环画作品。小组需要自行设计连环画的故事,安排每个人负责的部分,并且每个人的作品要和谐统一,才能组合成一套真正的连环画。完成作品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都上台展示和讲述自己的连环画故事,并组织全班投票,选出大家最喜欢的作品。这种合作加竞争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各组完成的连环画作品也绘声绘色,充满无穷的创意。
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小组活动方式既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尊重了学生的个性,还充分显示了合作的力量。学生通过与同伴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不但开发了思维能力,还实现了知识与情感的内化,有效地发挥了主体性。
四、采取多元化评价,提升学生自信心
新课标指出,评价是检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改善功能,促进学生发展。在评价中,要坚持素养导向,坚持以评促学,重视表现性评价等。
陶行知也强调要通过评价调动学生学习信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这段风趣的话语蕴含的一个教育思想就是,对学生要因势利导,评价激励,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注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就要学会有效评价。评价的目的是更好地让学生全面发展。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要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被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漂亮的瓶子》一课时,有一个平时不善于表达的孩子,画了一个看上去像可乐瓶的瓶子。在介绍作品时,这个孩子只是很腼腆地说,因为自己特别喜欢可乐,所以就设计了一个他想买到的可乐瓶。教师认真观看了瓶子上画的包装纸和醒狮图案,及时给予点评,并向全班同学进行了展示,肯定了这个充满热爱和创意的设计。后来,这个孩子成了一个特别喜欢和大家分享自己作品的“小小创意家”,还带动起其他孩子抒发自己创意的热情。
在每一节美术课上,对学生作品的点评是对其学习过程的肯定。在评价环节,教师要注重考查和培养学生素养,以评促教,给予学生充分的赏识和肯定。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肯定学生的创意。这样才能真正地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实现更好的以美润心的教学效果。
五、有效融入传统文化,培养学生道德情操
新课标指出:“艺术教学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这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一脉相承。他强调,教师为人师表,教给学生最大的知识是“教人求真”,学生应该以“学做真人”为学习的目的。小学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时实施适当的道德教育,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心智,对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有很大帮助。美术教师可以在灵动、有趣融入中,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例如,在给六年级学生上“拟人化的动漫人物”一课时,教师给学生展示了中国的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让学生感受到经典动画作品的美,尤其是其中的国画元素,展现出传统之美。之后,教师又给学生播放一部由清华美院毕业生完成的动画作品《万华镜》,让他们看到中国当代的动画,展示现代之美。如此,借助经典作品和现代优秀作品的熏陶,可以发挥美术教学对学生道德的滋养作用,为培养有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扎实的基础。
美术教师要特别重视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在课堂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欣赏中国画家的艺术作品,让学生领会艺术作品包含的文化内涵,体会艺术对文化发展的贡献和价值,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引导其尊重文化多样性,增强文化自信。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多方位、有机融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积极开展美术教学实践与探索,通过优化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合作、注重素养评价、渗透传统文化与德育等措施,全面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培育学生美术素养和综合素质,达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允诗.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优化幼儿美术教学[J].好家长,2020(45):76.
[2]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