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摘要]融合出版能够破解资源开发难题,提升国际中文教学的综合效果。本文以融合辅助读物《大熊猫和他的伙伴们》为例,探讨了融合出版对低龄段国际中文教育的助力作用。分析了低学龄段中文国际教学资源的现状和学习者需求特点,包括资源体系的短板以及低学龄段学习者的多样需求;详细阐述了开发融合类读物的实施路径,如找准主题、融入教学理念、提升数字应用成效等;提出了开发此类读物的突破点,如精准调研海外儿童需求、加强各方联动、利用数字技术优势等。

  [关键词]低龄段国际中文教育融合辅助读物

  在当今全球化的语境下,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国际相互交流、理解与合作的重要桥梁。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地位的日益提升,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愈发紧密,中文在国际上的应用范围和场景不断拓展。为了推动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向全世界生动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文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先行作用。

  2022年,笔者有缘参与了教育部中外语言合作交流中心支持的项目—国际中文教育融合辅助读物《大熊猫和他的伙伴们》的策划与实施。这一教学资源正式推出后,项目相关方面人员在东南亚及欧洲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教学点开展了教学实验和调研活动,收获了各方的良好反馈。笔者作为直接的参与者和观察者,通过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总结其中的关键要点,期望能为国际中文教育的相关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一、开发融合类低龄段中文国际教育读物的背景和意义

  (一)低学龄段中文国际教学资源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海外国家对中文学习的需求持续升温。据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全球已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学,85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设中文课程的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多达8万余所,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超过3000万,累计学习和使用中文的人数接近2亿。与此同时,国际中文教育整体呈现出向“低龄化”“本土化”和“职业化”逐渐转变的趋势。泰国、阿联酋等众多国家纷纷开设了针对儿童的中文课程。

  从我国现有的国际中文教学资源体系来看,这类课程已经相对成熟,且种类日益丰富多样。然而,过去的国际中文教学资源主要面向成人,随着学习者年龄逐渐降低的趋势,面向低龄段儿童的国际中文教学资源的拓展显得迫在眉睫。根据2021年的相关数据统计,在国际中文教育现有的教学资源总量中,成人类教学资源占比高达87%以上,而非成人类教学资源仅占13%。其中,初、高中学龄段的国际中文教学资源占比11%,剩下的则为小学类和幼儿类。由此可见,目前国际中文教学资源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在于针对海外低学龄段中文学习者的教学资源研发。现有的这类教学资源不仅数量稀缺,而且读物类、辞书类等辅助教学资源也不够丰富。
 

 
  (二)低学龄段国际中文学习者需求特点

  海外低学龄段的中文学习者,不仅是推动中文教育广泛传播以及中外文化深入交流的重要力量,更是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潜在建设者。然而,与其他年龄段的中文学习者相比,低学龄段的学习者在思维模式、认知方式、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他们成长于全球化、信息化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传统学习资源所承载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已经难以满足他们多元化、多层次以及快速更新的学习需求。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激发低学龄段学习者对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成为了提升学习效果的关键所在。一方面,他们对于新鲜、有趣、互动性强的学习方式有着强烈的渴望;另一方面,基于优质的内容基础和精心的策划,新兴的数字技术手段完全可以为传统教学资源增添活力,使其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更加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两者的有机结合能够实现国际中文教学资源从“面向海外学习者”到“抓住海外学习者”的重要转变。

  根据低学龄段中文学习者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并结合教学目标,以科技赋能,研发融合类低年龄段中文趣味读物不仅必要,而且具有可行性。《大熊猫和他的伙伴们》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旨在为低学龄段的海外学习者提供一种全新的、富有吸引力的中文学习体验。

  二、开发融合类低龄段中文国际教育读物的实施路径

  (一)找准优质主题,小处着手


  作为国际中文教学资源的中文辅助读物,一个出色的基础策划至关重要,首要任务便是找到一个契合受众的优质主题。以《大熊猫和他的伙伴们》为例,该读本巧妙地选取了大熊猫作为主题代言人。大熊猫作为中国独有的珍稀物种,素有动物界“活化石”的美誉。其憨态可掬、和善可亲的形象尤其深受海外儿童的喜爱,圈粉无数。大熊猫身上承载着人类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也象征着中华文化的和谐共荣、友善包容。这些理念对于海外学习中文的儿童来说,易于理解和接受。

  围绕主角大熊猫“胖大福”,本书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的动、植物拟人化的大自然故事体系。其中包含15个精彩的故事,生动地讲述了“胖大福”从出生到成长的历程,以及它逐步和其他生物携手把地球变得更美好的动人情节。通过这样的精心设计,成功打造了一部集中文阅读、教育科普、文化交流、出版融合于一体的国际中文教学辅助读物。在激发学习者对中文和中国文化浓厚兴趣的同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有效地助力提高海外低学龄段儿童的中文阅读能力。

  (二)融合教学理念,有的放矢

  为了教师每次教学都能在多方面、多维度取得教学成效,《大熊猫和他的伙伴们》将中文教育与中国文化传播紧密结合。在培养儿童学习者听、说、读、写基本语言技能的同时,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展现大熊猫形象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进而激发海外儿童对中国文化的强烈兴趣,增进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例如,引导学习者从走近大熊猫,升华到对跨文化相互尊重与认同的认知。

  为了充分迎合低龄儿童的兴趣点,读物不断展现大熊猫的可爱形象,以此激发学习者的热情,引导他们在对大熊猫的探索过程中主动学习中文。在课程体例的设计上,充分考量了国际中文教育的特性和标准化要求。力求做到既遵循规范,又不失活泼有趣,使其既能够作为海外儿童学习中文的实用课件,又可以成为他们日常喜爱的中文读物。

  该读物采用纸数结合的方式,依据每课的故事话题精心设计语言知识和科普知识。在语言学习方面,每课涵盖了《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初等一级至三级的分级词汇教学内容,并适当加入了部分拓展学习的中、高等级词汇。在科普教育方面,除了课文故事中叙述的生物多样性等知识外,数字应用中每课还包含了由Pandaful熊猫社区提供支持的大熊猫科普视频,作为学习的延伸和拓展,为学习者提供更丰富的知识宝藏。

  (三)巧用数字技术,提升成效

  1.创设教学情境,契合国际低龄学习者需求。针对儿童学习者课后阅读具有随意性和自主性的特点,《大熊猫和他的伙伴们》这一读物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精心创设情景化的教学语境。内容采用第一人称视角,配合数字应用增强学习的互动性,为学习者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为低龄学习者创造了边听、边看、边学、边用的绝佳机会,真正实现了快乐学习、学以致用。数字技术的巧妙运用,强化了拟人化故事带给小读者的“代入感”和“共情共鸣”。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读者跨文化交流的认同感,还在潜移默化中大幅提升了中文学习的实际效果,让学习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趣味和知识的中文世界,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的欲望。
 

 
  2.多样语种版本,满足不同母语受众语言需求。数字资源的研发和应用极大地拓展了纸质读物的容量。原本难以在同一本书中呈现的六个语种版本(英语、俄语、法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和泰语),如今都能够轻松地融入其中。这一创新举措极大地拓展了该教学资源的适用地域范围,使其受众能够覆盖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助于填补适用于儿童学习者的中文阅读教学资源的短缺。多语种版本不仅降低了语言障碍,还为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使更多的海外儿童能够接触和学习中文,对中文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具有积极的作用。

  3.友好界面设计,助力培养中文综合运用能力。该读物配备了专属的APP数字应用,采用云端数据存储和对儿童学习者更为友好的操作界面设计,为学习者提供了更便捷、更流畅的中文数字阅读体验,使他们能够更加轻松愉快地沉浸在中文学习的世界中。数字应用深度融合了智能播放、语音识别、手写感应等前沿数字技术。通过纸数结合的方式,协助学习者逐步提升对“听、说、读、写、译”五项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培养他们用中文进行有效交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种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应用,极大地丰富了学习的方式和途径,激发了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了中文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对《大熊猫和他的伙伴们》这一案例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开发融合类低年龄段中文国际教育助学读物具有显著的优势。它能够成功破解众多传统教学资源难以有效解决的难题,打通关键环节,充分激发海外学习者的兴趣和热情。同时,还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提供强烈的教学“在场感”,强化学习的体验感和互动性,进而显著提升综合教学成效。

  三、开发融合类低龄段中文国际教育读物的突破点

  要成功开发这样的教学资源,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由于受众身处海外,其真实需求的征集存在一定难度;研发机构和个人的资源与能力可能存在不足等。众多因素都可能导致美好的构想难以转化为实际的成果。基于在实践中的探索和经验总结,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精准调研海外儿童需求

  海外儿童受众群体具有独特的特点,特别是在打造国别化教学资源时,更需要对其进行精准的画像。在准确把握他们的国别化差异的同时,还要深入了解他们的中文学习需求和兴趣点。为此,必须深入到海外当地的学校或专门针对儿童中文教育的专业机构进行实地调研。将对学生和老师、对教与学全过程的全面了解纳入到调研工作之中,并贯穿于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实施的各个环节。

  具体操作中,可以通过与当地教育机构和教师的密切合作,收集第一手资料,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儿童的学习习惯、文化背景、认知水平以及对中文学习的期望和困惑。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出真正符合他们需求、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教学资源,提高中文教育在海外低龄段儿童中的普及度和教学效果。

  (二)全面加强多方联动合作

  学校、教研机构应当加强与科技企业的紧密联动,将内容设计、教学设计和技术设计进行有机融合,通盘考虑,一体化实施。这样的合作模式有助于解决融合教学资源在推出和实际应用中后续可能面临的信息更新和技术迭代等问题。科技企业能够为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开发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和创新的解决方案,学校和教研机构则能够从教育教学的专业角度出发,确保内容的科学性、教育性和适用性。各方的协同努力能够打造出更加优质、高效、与时俱进的融合类教学资源,满足海外低龄段中文学习者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

  (三)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

  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在融合类教学资源中的突出优势,通过加强教学资源开发方与学校等教育机构的信息互动,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根据反馈,不断改进和完善数字融合部分的内容,与时俱进地进行技术迭代,从而延长教学资源的可利用周期。要注重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收集教师和学生在使用教学资源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对数字技术的应用进行优化和调整。持续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保持其新鲜感和吸引力,确保教学资源能够长期为中文教育服务,为海外低龄段学习者提供持续有效的学习支持。

  四、结语

  当前,国际中文教育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潜力,而低龄段国际中文教学资源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和突出。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国际中文教学资源及辅助读物已经难以完全满足海外儿童受众日益多元化的学习和阅读需求。然而,伴随科技发展应运而生的融合出版模式,却能够从多个维度巧妙地破解资源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优质融合类国际中文教学辅助读物不仅能够切实有效地提升中文教学的综合效果,拓展海外受众的覆盖范围,还能够显著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这无疑为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郑梦娟.推进国际中文教材资源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8-24.

  [2]秦捷.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深度融合发展之路[J].新闻研究导刊,2019(18):190+201.

  [3]谈鲲.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深度融合发展之路[J].新媒体研究,2019(14):82-83.

  [4]柴如瑾.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N].光明日报,2020-12-12(012).

  [5]赵屹青,宋亚迪.标准领航中文高质量全球传播[N].光明日报,2024-07-28(5).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