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多金属矿是较为常见的矿床类型,在我国多个地区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做好多金属矿地质勘查工作,是推动我国资源结构优化,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多金属矿传统地质勘查模式中,对勘查区域自然保护重视不足,所采用的勘查技术成本高,效果不佳,难以有效达到勘查目的。本文在简要概述多金属矿地质勘查特征基础上,说明绿色勘查技术的含义,应用原则、应用要求和应用意义,明确绿色勘查技术应用方式和具体应用内容,并结合实际提出应用优化路径。
关键词:多金属矿;地质勘查;绿色勘查技术
绿色勘查是指在《绿色勘查指南》和相关技术规范基础上,以先进仪器设备和实用的仪器方法为支撑,以提升勘查作业中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恢复治理为基本导向,确保勘查作业从源头上减少植被破坏、降低环境污染、提升生态恢复治理效益,以此推动资源绿色开发、绿色应用和绿色发展。利用先进的绿色勘查技术,优化技术应用方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勘查作业对生态环境的扰动,为我国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绿色勘查技术应用的认识
1.1绿色勘查技术的含义
《绿色勘查指南》中,明确提出绿色勘查的定义和实施原则,要求新时期勘查工作要实现绿色发展、创新驱动、和谐共赢和规范管理。绿色勘查技术则是指在矿山地质资源勘查作业中,以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引,综合考虑周边生态环境、项目勘查目标要求、项目成本及工作强度等方面因素,将先进的测量技术、物化探场地技术、探槽(剥土)技术、钻探技术、职业健康与安全防护技术等,以数字化和信息化平台整合,以有效减少勘查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消耗,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或消除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有效控制生态负效应,并在勘查作业后及时做好环境修复,实现地质勘查与生态保护的协同。
1.2绿色勘查技术的应用原则
绿色勘查技术应用已经成为多金属矿地质勘查转型的基本要求,在具体应用实施中,必须要遵循如下方面原则,以确保技术应用成效充分显现。首先,要遵循绿色发展原则,要将生态保护放在各项技术应用的首位,全面精准评估技术应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调整优化技术应用方式,确保绿色勘查目标达成。其次,要遵循技术合理性与成本控制原则,要利用现有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的选择勘查技术,完善勘查方案,推动勘查作业朝向高效化方向发展。最后,要遵循痕迹化管理原则,也就是能够将技术应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最低程度,并在后期做好修复治理。
1.3绿色勘查技术的应用要求
多金属地质勘查作业中,绿色勘查技术的应用,应当满足如下方面要求:一是在勘查作业开展前,应当由所有项目主体参与,编制绿色勘查地质勘探施工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结合现场情况制定钻探打孔方案。二是在具体作业前,应当做好绿色勘查技术培训和交底,要求施工人员能够明确绿色勘查技术应用的基本要求,熟练掌握技术应用要点,树立良好的生态环保意识,能够将生态环境保护方案作业活动的首要位置,以此才能够在实现全面勘查基础上,尽量规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三是在勘查技术应用中,要详细做好现场地形地貌的影像和数据记录,为后期恢复处理提供精准的数据参考,确保现场能够尽量恢复原样。四是要加强地质勘查技术应用监督管理,如发现不符合绿色规范要求,对环境影响较大情形,应当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整改,做好施工全过程记录,确保绿色环保问责制落地实施。五是要完善生态环境恢复计划,依照所采集的影像和数据,尽量将生态环境恢复原貌,确保各个部门都能够承担自身应尽义务,将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发挥出来。
2多金属矿地质勘查中绿色勘查技术的应用方式
2.1做好前期勘查工作规划
多金属矿地质勘查作业内容复杂,需要实现多种技术有效配合,同时在作业中也会导致矿区周边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以绿色勘查理念为导向,在勘查项目实施前,需要加强各个部门的沟通协调,制定可持续性的勘查工作规划,强化绿色勘查理念指引,通过与人文学科的有效结合,推动矿产资源勘查朝向精细化、动态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在规划和设计工作开展中,要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以绿色人力资源理论为支撑,分析不同勘查岗位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优化现场技术应用和管理方式,确保绿色勘查技术措施有效实施,为完成勘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2有效利用周边有利条件
多金属矿矿区地质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在进行勘查作业时,必须要做好周边地理环境的深入调查,系统分析各类参数,才能够准确把握地质特征和地质构造,分析矿区变化特征,为绿色勘查技术应用提供精准参考。在勘查作业中,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精准识别地表形态,显示地质构造线;探测地表金属矿体的矿化信息和辐射信息;监测和评估矿产资源变化特征、环境变化特征等,能够有效提升勘查作业整体性,为绿色勘查技术应用提供有效支撑,推动勘查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2.3多种勘查技术方法组合
近些年来,我国多金属矿地质勘查事业快速发展,新型技术不断出现,结合现场情况将多种勘查技术方法组合,才能够切实推动绿色勘查技术深入应用。例如在勘查作业中,要尽量利用小角度钻探技术替代井探技术,从地形地貌、地层结构、矿体走向等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小角度钻探技术应用参数,能够更为高效、精准的勘查出多金属矿岩体特征。例如在勘查作业中,使用地球化学浅钻测量技术,能够有效减少作业活动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有效提升绿色勘查效率,结合跟管钻进、嵌岩桩孔液动锤钻进工艺等,达到良好的勘查作业效果。例如在勘查作业中,利用地震勘查技术,能够以人工地震波波长传播规律,结合人工智能网络模型进行数据预处理、构造解释和多金属矿储层识别,能够有效提升勘查作业精细化水平,为后续资源探明工程实施奠定数据基础,推动多金属矿勘查作业朝向绿色、高效、安全方向发展。例如在多金属矿深部地质勘查作业中,采用螺杆马达定向成孔技术、受控定向孔动力连续造斜器及辅助设备等,能够实现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低成本、高效率、少破坏勘查,有效推动勘查作业绿色化发展。
3绿色勘查技术在多金属矿地质勘查中的具体应用
3.1立项论证及设计
在多金属地质勘查作业中,要确保绿色勘查技术应用有序推进,应用成效充分体现出来,就必须要从立项论证及设计阶段入手,明确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要求各个参与单位和岗位人员都能够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多角度、深层次分析项目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断调整优化勘查方案,为绿色勘查技术应用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在施工、项目部选址、岩芯仓库、废弃物处理等方面,要充分考虑周边植被、动物活动及地下水分布等方面影响,尽量降低作业活动的负面影响。在进行钻孔设计时,应当以尊重地形特征为基础,尽量选择沟底、路旁及植被不发育等区域作为施工区,优化现场施工方案,合理组织施工流程,减少对场地现有形态的破坏。在选择钻井技术时,应当尽量减少对周边植物生长的侵害。
3.2明确共采式地勘目标
多金属矿勘查是为后期开采和资源开发利用服务的,传统勘查作业通常是以各个部门独立实施模式为主,也不够重视作业活动对周边环境、居民生活乃至自身职业健康的影响。例如在部分勘查作业时会伴有大量气体产生,在迅速扩散状态下会对作业人员和周边群众人身健康带来危害。因此在作业前必须要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优化污染物处理方式,以尽量减少人身伤害现象发生。在设定多金属矿具体勘查目标时,应当从现有勘查资料出发,分析勘查作业中可能出现的污染物,合理确定有害气体的处理方式,以有效控制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和人身健康的影响。在瓦斯赋存区与多金属矿的联合勘查作业中,应当以技术参数为依据,基于共采式地勘模式运行要求,将绿色勘查技术有机结合,在确保勘查目标达成同时,有效规避职业病危害发生,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
以某多金属矿共采式地质勘查项目为例,在具体实施中,先是利用绿色勘查技术,沿矿层方向分析瓦斯分布特征,在矿顶环形裂缝部位做好现场勘查。依据环保规范和成本控制要求,合理确定钻孔数量、布设位置、最大负压值等参数,以此实现矿产地质、瓦斯等综合勘查目标。
3.3整合资料并开展野外勘查
野外勘查是多金属矿地质勘查作业的核心环节,也是绿色勘查技术应用需要关注的重点方面。在勘查作业中,要以勘查目标为导向,全面收集整理现场勘查数据,更为深入的了解矿产的历史勘查资料、勘查深度及勘查方法,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在数据采集完成后,应当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对历史数据的可视化,标注关键信息,提升数据处理效率。在野外勘查作业时,先做好多金属矿山地质条件分析,充实数据库,确定数据处理方法。其次是要从特定地质情况下的地质勘查目标出发,选择合适的绿色勘查技术,并与钻探技术相结合,得出钻孔勘查作业成果。再次是要以多金属矿产开发需求为导向,重置试验特定的现场资料,以标准化处理为基本要求,形成规范化、完整性的现场勘查资料。最后是要采用探针挤压方式,对多金属矿石进行处理,以便准确判断各个地层地质情况。
3.4勘查实施
多金属矿地质勘查作业中,依照规范要求进行绿色勘查,需要注意如下流程要点:一是要做好探槽施工,在沟槽勘查时,选择便于后续填充的浅层段,从上向下挖出洞口,将挖出的石块收集到位,在开挖完成后立即填充并恢复至原本状态。二是钻探施工时,要做好线路规划,尽量缩短施工路段,以“一台多孔”方式做好井架布置,在进口挖设排水沟,减少基础施工和设备移位工作量,也能够起到降低环境破坏的作用。做好现场设备存放区、岩芯堆放区、钻井液循环区及垃圾回收区布置,以有效减少对周边生态的破坏。三是在钻井施工作业环节,应当尽量使用清水减少泥浆使用量,做好泥浆防护和净化处理,避免浆液对地表和地下产生污染现象。在出现泥浆渗流或渗漏现象时,应当及时停止作业并采取有效的封堵措施,以有效避免对地下水产生污染现象。四是在施工作业中,要严格落实安全作业规程,明确安全文明施工验收标准,尽量减少作业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在钻孔作业完成后,要尽快完成全孔封孔处理和废弃物收集,以分类处理标准为依据,对无法回收但可以分解的废弃物,采取直接地埋方式处理并逐步分解。
3.5样本室内检测
野外勘查作业完成后,需要依照勘查目标和作业规范要求转移资料和样品,做好室内检测,以实现在现有材料和样品基础上,得出更为准确的检测结果。在样品转移过程中,应当依照规范要求做好样品包装,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避免振动及太阳光照射等作用,对样品性质产生影响。例如对地层硬样品可以采用厚壁取土设备处理,对软弱地层则可以采用薄壁取土方式处理,并依照对应的要求做好包装和运输。室内检测同样应当选择合适的技术类型,确保检测结果精准性,实现对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分布的精准分析。
3.6竣工后的修复处理
绿色勘查技术应用中,必须要做好勘查作业完成后的修复处理,快速恢复作业区生态环境,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在钻井作业完成后,要完成废渣、废弃物等现场清理;做好场地内油渍、生活垃圾等清理;做好设备回收和沟槽回填,确保人走场清。对于含有重金属、油及硫化物的废弃泥浆和废水,应当采用添加吸附剂或凝胶剂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并选择合适位置进行填埋,以减少对作业范围内动植物生存的影响。
4绿色勘查技术在多金属矿地质勘查中的应用优化
4.1提升全员绿色环保意识
绿色勘查技术应用中,应当做好技术应用培训,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绿色环保意识,推动技术应用不断创新,推动多金属矿地质勘查作业不断创新。在具体项目实施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做好理论培训,明确实际操作考核标准,有效提升操作水平,推动地质勘查方式不断优化。在勘查作业中应当全面落实生态环保保护措施,分别制定水资源、微生物、鱼类及野生动植物等保护措施;明确废水、废气、废渣、噪音、粉尘、放射性物质排放标准,将生态环境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水平。在勘查作业中,应当做好施工人员技术指导,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明确每一环节环保要求,严格依照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结合现场培训和演练方式,提升施工人员绿色勘查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在勘查规划和设计中,还应当强化新型技术和设备应用,充分发挥技术组合优势,以有效推动绿色勘查技术应用创新发展。
4.2完善绿色勘查工作机制
在多金属矿地质勘查作业中,要确保绿色勘查技术应用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就必须要明确现场作业规范要求、优化现场组织管理方式、提升各个部门衔接力度、完善环境应急预案,以此构建更为完善的绿色勘查工作机制,为各项勘查活动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勘查作业中,要从技术应用和环保规范要求出发,细化具体要求,为现场组织提供明确指引。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要提升对现场组织的重视程度,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措施,确保绿色环保措施落实到位。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平台优势,加强各个部门和岗位的信息沟通,提升勘查作业协同配合力度。要能够制定完善的环境应急预案,在出现环境污染或破坏较为严重情形时,要及时停止作业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以确保勘查目标有效达成基础上,规避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4.3强化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应用
在未来多金属矿地质勘查作业中,要确保绿色勘查技术应用成效充分显现,还应当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融合应用,提升数据分析结果精准性。要能够利用统一的软件平台,实现地质、地球物理、遥感、地球化学等多个技术领域的数据整合,优化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应用方法,利用数据挖掘和模拟技术,深度挖掘地质数据中隐藏的模式和关联性,以此更为准确的理解地质过程和矿产形成机制,更为精准的预测潜在的矿体分布,把握不同类型金属的矿床特征,为后续勘查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5结语
绿色勘查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多金属矿地质勘查作业中,要深刻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导向,加强对新型技术应用的重视程度,结合现场情况优化技术应用方式,以此才能够推动地质勘查工作绿色转型,为地质勘查事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为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奠定坚实基础。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