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正文

  摘要:目的利用对比实验方式研究社区健康管理在艾滋病患者护理工作中对服药依从性、随访率产生的影响。方法2022年1月—2023年5月本县疾控中心共随访1394例艾滋病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开始时间先后按顺序编号,单号患者分为对照组,双号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管理。实验组则在这一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指导。在指导开始后第30d,统计研究对象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用药依从性评分以及随访率,并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在上述研究结果数据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实施不同的健康管理方案,使实验组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用药依从性评分以及随访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艾滋病患者实施社区健康管理的过程中,通过个体化健康教育指导可有效防控用药过程中的副作用,保障患者用药依从性和随访率。因此,个体化健康教育指导具有比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艾滋病;社区健康管理;依从性;随访率

  0引言

  艾滋病于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疾控中心首次报告,至今已经传播到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自从我国1985年报告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截至2022年存活的艾滋病患者有122万。在艾滋病的防控和治疗工作中,社区医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1]。而在本文中,将结合社区医院对艾滋病患者开展社区健康管理的具体情况,论证社区健康管理在提升艾滋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和随访率方面的作用。通过本研究,一方面希望对社区健康教育指导措施进行一定程度的完善和升级,促进艾滋病社区健康管理效果的提升。另一方面,希望对艾滋病社区健康教育指导的应用价值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2年1月—2023年5月本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随访1149例艾滋病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开始时间先后按顺序编号,单号患者分为对照组,双号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男351例,女224例;年龄区间为23~74周岁,平均(45.31±4.53)周岁。实验组:男352例,女222例;年龄区间为24~73周岁,平均(44.92±4.49)周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均经艾滋病病毒检测,确诊为艾滋病患者;②研究对象已出现艾滋病典型临床症状,需通过服用药物控制临床症状;③研究对象详细了解本研究,与我中心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研究对象不存在脏器功能衰竭或其他威胁生命安全的严重问题;②排除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障碍患者;③排除临床资料不全或中途退出研究者。

  1.2方法

  本研究中制定和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对照组护理和实验组护理两种。

  对照组实施的是常规的健康管理,具体方法如下:①向患者告知与艾滋病相关的知识,包括艾滋病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和危害等。进行健康宣教的过程中,采用口头宣教和电话(微*)宣教相结合的方式。②进行健康宣教的同时,叮嘱患者遵医嘱坚持用药,并联合患者家属对其用药情况(是否按时按量用药、药物治疗进程是否中断、服药之后的效果等)进行监控。③定期随访,采用电话随访方式对患者进行定期(7d/次)随访,随访过程中调查了解患者的治疗恶化护理需求,同时了解患者的服药情况与服药效果。之后,结合随访结果对护理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

  实验组实施个体化社区健康教育指导,具体干预方法如下:①建立健康档案:患者在本疾控中心登记时,指导或帮助患者填写艾滋病患者基本情况登记表、艾滋病患者随访时间表等相关资料。上述资料一式2份,患者和疾控中心各保留一份。完成上述工作之后,疾控中心对患者填写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形成数字化的艾滋病患者健康档案。②随访管理,随访前1~2d通过电话通知患者最近一次随访的事件,同时对患者的服药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在这一过程中,回答患者关于艾滋病专业知识的提问,之后,进行定期随访。随访过程中由每名社区护理人员负责随访3~5名艾滋病患者。电话随访的频率设置为7d/次,电话随访过程中通过电话调查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同时进行健康宣教。上门随访的频率设置为14d/次,上门随访过程中现场进行检查,了解患者的服药情况和康复效果。针对存在不规范用药或治疗进程中断的患者,联合患者家属对其进行现场劝导和宣教。为确保患者及其家属配合研究,针对不愿意配合研究的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多次电话宣教,宣教内容主要为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建立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其不按规定服药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劝导。③个性化激励,在随访和社区健康管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结合患者在治疗中的表现制定和实施激励措施。具体激励措施可包括正向激励和反向激励两种类型。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中的表现选择和应用不同类型的激励措施,形成个体化的激励方案。④个体化健康指导,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艾滋病相关知识,并在发放宣传手册的基础上指导患者按照宣传手册中的内容配合治疗。在上门随访和电话随访过程中,认真倾听患者的心理感受,以此为基础了解其心理状态以及负性情绪的产生原因。在这一基础上,给予患者个体化的关心和安慰,以减少其心理压力。

  1.3观察指标

  本文的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的用药副作用发生情况、用药依从性以及随访率。其中,用药副作用发生情况指的是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消化道症状、神经和精神症状、皮肤症状等副作用的人数,出现上述情况的患者人数与总人数的比为研究对象的副作用发生率。用药依从性采用的评价工具是美国社区艾滋病临床研究抗反转录病毒用药自陈式问卷。该问卷主要调查内容是患者过去7d中服用药物数量占处方中药量的比例,这一比例主要反映的是患者是否完全按照处方中的规定用药。该比例越高,说明用药依从性越好。如该指标数值<90%,则说明评价对象的用药依从性不佳。用药依从性测评分别在研究开始前和第30d进行一次。随访率指的是随访过程中完全按照规定次数和时间进行随访的患者人数与总人数的比例。

  1.4统计学分析

  完成对比实验之后利用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处理各类数据的过程中,以均数±标准差作为计量数据的处理方法,t作为检验工具。以率作为计数数据的处理方法,卡方作为这一类数据的检验工具。对比发现P<0.05,则可认定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药物副作用发生情况比较

  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神经和精神症状、皮肤症状等副作用的人数以及副作用发生率均不及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处理结果显示P<0.05,说明个体化社区健康教育指导降低了副作用发生率。数据见表1。
 

 
  2.2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比较

  在正式开始研究前,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评分与用药规范人数差异并不显著,且处于较低水平。社区健康教育实施后第30d,实验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评分数值和用药规范人数均呈现出了更大幅度的增长,明显超过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如表2。
 

 
  2.3两组随访率变化对比表

  对比发现,整个研究过程中实验组完成随访的人数与随访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如表3。
 

 
  3讨论

  艾滋病又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发病原因是HIV病毒感染。当前的医疗技术中,并无根治艾滋病的有效方法。因此,大部分艾滋病患者需要通过出院居家治疗以降低医疗成本[2]。如何在患者居家治疗的过程中保障药物治疗方案的切实执行,是当前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疾控中心等相关单位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因此,需要针对艾滋病患者的社区健康教育和指导问题进行深入研究[3]。

  分析艾滋病患者居家治疗期间出现用药不规范问题的原因可以发现,导致艾滋病患者出现用药不规范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艾滋病患者服用的药物均不能实现对艾滋病的根治,因而相当一部分患者缺乏足够的治疗*心,在治疗过程中按时按量服药的积极性不足[4]。②治疗艾滋病的各类药物可能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多种类型的副作用。具体来说,副作用包括消化系统副作用、神经和精神副作用以及皮肤副作用等几种类型[5]。副作用的出现,会导致患者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进而不断削弱其积极配合治疗的积极性[6]。③患者接受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之后,患者主观感觉已经痊愈,因而会在不告知医生和家属的前提下停药[7]。④部分患者对诊断结果存在疑问,认为自己患有的疾病并非艾滋病,因而擅自停药。此外,部分患者虽然在主观意识上有配合治疗的意愿,但其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会无意识地采用错误的用药方法。为确保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需要通过社区健康教育指导解决上述问题,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随访率[8]。

  在本研究中,为解决患者用药依从性不足的问题,制定和实施了个体化社区健康教育指导措施,并通过单独在实验组中应用该护理模式展开对比实验。个体化社区健康教育指导的具体内容包括建立健康档案、随访管理、个性化激励、个体化健康指导等几个方面[9]。在上述护理干预措施中,每条干预措施均能够在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建立健康档案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获取患者的有效*息,帮助医护人员利用这些*息建立与患者及其家属**的稳定渠道[10]。在这一前提下,为随访和健康指导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建立患者健康档案的过程中,需将收集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联系方式作为重点措施,避免联系渠道不通畅导致随访难以顺利进行。随访管理主要内容是采用电话随访和上门随访对患者进行监控和指导,确保其在治疗期间按处方服药。在个体化社区健康教育指导中,随访是各项措施的核心与关键[11]。个性化激励主要作用是在患者缺乏治疗*心的前提下通过激励帮助患者坚定治疗*心,使其能够主动配合药物治疗。患者得到有效激励的前提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评分可得到有效提升。个体化健康指导:通过结合患者的具体特点实施健康指导方案,可帮助患者详细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并以此为基础避免患者不了解相关知识出现用药错误等问题[12]。

  在本研究中,针对实验组患者实施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指导,取得了比较好的应用效果。具体来说,上述健康教育模式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制定药物治疗方案的过程中,医生会参考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禁忌证等措施制定相对完善的药物治疗方案。患者按照药物治疗方案服药,可实现对各种药物副作用的有效防控。在实验组中,正是由于接受了个体化健康教育指导,患者的副作用发生率得到了有效降低。②个体化健康教育指导措施,能够有效解决自*心不足、不了解相关知识、缺乏监督监管等问题引发的用药不规范。换言之,在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方面,个体化健康教育指导也能够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③只有完整执行了整个随访计划,才鞥保障个体化健康教育指导的开展效果。而本研究中制定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指导措施不仅实现了对患者*息的有效管理,而且制定了更加明确的随访工作权责和工作流程。在这一前提下,社区艾滋病患者的随访率也可以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指导的过程中,社区护理人员需要通过聊天交流获取患者及其家属的*任,建设良好的护患关系。只有如此,才能为健康教育指导措施的顺利实施打好基础。而护理人员为优化护患关系,一方面需要保持亲切的态度与和蔼的语气。另一方面则需要在干预前从侧面了解更多与患者相关的*息,做到有的放矢。

  综上所述,大部分艾滋病患者需要居家治疗。在这一治疗过程中,社区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相关机构中的医护人员对居家患者实施社区护理的过程中,可依托社区实施个体化社区健康教育指导。与常规的社区护理模式相比,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指导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与随访率,而且能够实现对药物副作用的有效控制。因此,个体化社区健康教育指导具有比较大的应用价值。在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艾滋病健康教育指导方法,促进艾滋病社区护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兰,李彩娣,曹露.“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科技风,2023,13(13):153-155.

  [2]张兆阳,赵允伍,王晓松,等.主动健康视角下的“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2):138-143.

  [3]于帅.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社区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38(4):87-89.

  [4]汪丽娜.社区健康管理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价值分析[J].名医,2023,13(2):183-185.

  [5]徐业,王鹤,冯哲伟.杭州市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接受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22,38(6):788-790,795.

  [6]许琰,魏薇.湖州市长兴县脑梗死患者社区健康管理现况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22,38(4):492-495.

  [7]江刚,王晓松,赵允伍,等.大健康视角下社区健康管理问题与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1):31-35.

  [8]王相淇,魏丹莲,席晨曦,等.肠造口病人社区健康管理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22,20(4):488-492.

  [9]汪紫彤,范阳东.日本社区健康管理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全科医学,2022,25(4):393-400.

  [10]裘奕嘉,曹梅娟,吴桐,等.流动老年人社区健康管理利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2021,36(1):91-93,104.

  [11]赵瑞瑞,周光清.我国城市社区健康管理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28):194-197.

  [12]隋梦芸,叶迎风,苏锦英,等.国内外社区健康管理模式研究[J].医学与社会,2020,33(4):51-55.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