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学 » 正文

  [摘要]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极大地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信息化时代已然到来。在信息化背景下,施工企业面临着各种机遇与挑战。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以信息化为支撑,构建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文章首先针对施工企业机构管理与现行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探讨信息化背景下做好机构管理与制度创新的措施,以期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确保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施工企业;机构管理;制度创新

  0引言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各行各业都要与时俱进,将信息化作为抓手,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施工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立足信息化手段,构建出与时代进步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化管理模式,从而将自身的发展潜力充分激发出来,使自身的发展能够经久不衰。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高效的机构管理与制度创新,因此下文重点围绕施工企业机构管理与制度创新有关内容展开探讨。

  1施工企业机构管理与现行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1机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1组织机构臃肿,职责不清晰

  施工企业在机构管理上存在组织机构臃肿、职责不清晰的问题。其中,组织臃肿主要表现在企业内部设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部门,部门和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有的工作在某些情况下一个部门便可完成,实际上却需要多个管理者参与、层层把关审批,并且多个部门共同参与才能完成。而组织机构臃肿也造成了职能部门的职责不够清晰、相互关系不明确。由于企业内部设置了层层管理机制,还有所谓的负责人,尽管一项工作经过了层层审批,但最终结果无人负责,推诿责任、相互扯皮的现象频频发生。
 

 
  1.1.2缺乏长远战略目光,内部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些管理人员自身缺乏长远的战略目光,并未重视企业的机构管理工作,也未充分认识到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价值,由此使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受到极为不利的影响。此外,很多中小型施工企业采取的是家族式管理模式,内部的重要岗位均是“自己人”负责,而且一人身兼数职的问题屡见不鲜,致使企业内部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很多工作程序不够规范、合理,且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监督,从而使企业承受着较大的财务风险[1]。

  1.1.3对内控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

  在施工企业中,很多员工对于内控制度缺乏全面的认识,甚至有部分员工对内控制度的认识存在偏差,错误地认为内部控制是约束员工行为,因而对内控制度较为抵触。企业管理层过于注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对于内控管理的重视力度不足,造成内控制度流于形式。尽管企业中汇编了涵盖内控流程与内控制度的相关文件,但缺乏强有力的执行,造成内控制度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机构管理中,由于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制度形同虚设,内控制度不符合实际情况,企业在各项工作中未充分贯彻落实内控制度,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存在较大问题。

  1.2施工企业现行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2.1制度缺乏可操性

  施工企业中,制度的制定是一项具有较强规范性与严谨性的工作,确保所制定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操作性是基础性要求。但部分企业的制度设计缺乏合理性,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可操作性有待增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制度之间不兼容。①制度之间缺乏良好的协同性。在施工企业中,各个部门基于自身实际情况考虑,对于同一管控业务表现出各自为政的状态,制定了一系列互不兼容的制度。由于不同部门管控的环节与重点是不一样的,同一项业务出现不同的管控流程与要求,再加上制定制度之后评审环节把控不严格,致使各个部门制定出的制度协同性较差。②制度修订不及时。随着企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环境因素等也会产生一系列变化,倘若没有及时修订相关制度,仍然执行原有制度,势必无法与企业发展相适应。

  (2)制度管控界面不清晰。施工企业管理工作中会涉及各个部门与不同的岗位,所以,在对制度进行制定的过程中,要与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相结合,细分制度中的管控要求,对各项业务活动中的协作方式与工作职责进行划分,确保各项工作的开展更加有序。但是,实际上施工企业在制定制度的时候,对于各项业务的管控内容没有明确的划分,各项职责不清晰,由此导致制度执行期间出现责任推诿的问题,使制度成为一种形式上的存在[2]。

  (3)制度与施工企业实际情况不匹配。该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很多施工企业对于其他企业中较为优秀的管理制度进行了盲目照搬,使制度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符,无法顺利推行;另一方面,企业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调查研究。一些企业在对制度进行制定的过程中,通常会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对于相关的调查研究工作开展不到位,没有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由此制定出一些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制度。

  1.2.2贯彻执行工作开展不到位

  (1)制度的培训工作开展不力。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对于制度的宣传与培训工作不重视,大多要求员工自主学习与了解相关制度,使员工对于制度的执行缺乏深入理解。企业对于员工制度学习效果的考核工作也缺乏足够的重视,员工学习态度敷衍,最终致使企业制度流于形式。

  (2)对于制度的运行缺乏高效的监控。管理者在发布制度之后,就想当然地认为员工会据此开展各项工作,却忽视了对制度的运行监控。实际上,制定制度的工作人员自身的知识面十分有限,无法确保制度的全面性,对于各项细节工作考虑不周,制定出的制度势必会存在一定不足。倘若此时缺乏制度的运行监控,则无法及时修正与完善制度内容,造成制度的执行受到较大阻碍。

  2信息化背景下施工企业机构管理与制度创新策略

  2.1机构管理措施

  2.1.1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

  企业机构管理中,要有科学、明确的发展战略,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指引方向。信息化背景下,施工企业要想稳定发展,就需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制定切合实际的,能确保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不断增强自身实力。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基,系统、深入地调查与探究基础设施市场的整体情况,将其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予以明确,确定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营业务、具体任务等,并落实好相关政策,促使企业机构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实现企业稳健发展[3]。

  2.1.2建立明确的组织机构,提供有效的沟通渠道

  明确、清晰的组织机构对于企业机构管理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企业机构管理工作开展期间,要全面、系统地评估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及时清除职责重复和冗余的部门。对于那些无实际工作需要的部门,应及时进行撤销或采取合并措施,杜绝机构臃肿的问题,提高各部门工作效率。同时,要对各个部门的职责与权限予以明确,强化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建立权责清晰的组织机构,并提供良好的沟通渠道,不断加强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使组织机构的管理效能得到切实提升。
 

 
  2.1.3优化内控体系,提升管控效能

  施工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构建与其经营发展相适应的内部控制体系。首先,建立清晰的组织结构,明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与权限,确保各部门之间有效协调与合作,避免职责重叠或职责模糊的情况出现。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各个岗位,明确各层级中的管理职责,并对管理的归口部门予以确定,促使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更加有效[3]。各个部门之间应有明确、清晰的工作职责与协作流程,确保各个部门与员工之间的协调更加顺畅、高效。同时,要针对企业内部的控制体系进行定期维护,在内外部环境产生一定变化的时候,企业要对内控体系与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及时调整。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对企业业务流程与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使其与企业的经营发展要求相符。其次,企业管理中,要遵循“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救济为辅”的原则,提前发现企业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采取风险评估措施,对主要风险点进行有效识别,有针对性地制定各类管控措施,形成动态化的风险摸排机制。施工企业要对劳务分包、施工组织、物资采购、资金收付、安全质量、法律合规等关键控制点给予足够的重视,强化流程管控,避免产生风险问题。除此之外,做好信息的及时沟通也是十分必要的。信息化背景下,施工企业要加大对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力度,并借此对内控信息进行收集与传递。在企业中,可将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机构管理系统、办公系统相协调,使内控流程和信息系统有机融合,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切实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企业也可以利用数据平台对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了解,第一时间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妥善的处理措施,将大数据所具有的预研、预判和总体评估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提高企业机构管理成效。

  2.2施工企业制度创新策略

  2.2.1应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创新制度

  企业制度创新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管理者应立足现有制度,剔除企业中一些落后的制度。信息化背景下,工作人员要善于应用智能化、现代化手段,并与企业未来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相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当前,我国对于企业自主创新发展战略是比较提倡的,在市场竞争中,提高知识能力、信息能力、创新能力已然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4]。因此,企业要构建与实际相符合的信息管理制度,应用信息化手段,不断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实现资源信息共享。

  2.2.2渗透以人为本的思想

  在创新企业制度时,可以渗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现如今,施工企业面临着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部分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对员工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而且在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未对员工自身发展予以足够的重视,这会增加企业人才流失问题发生的可能性,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所以,企业要解决人才流失问题,就要对企业制度予以不断创新,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其中,应用柔性管理举措,进一步改进激励制度,以此为员工提供最大化的关怀,给予员工自我表现与自我发展的机会,关心员工的工作、生活、家庭情况,针对其生活与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提供及时的帮助,从而获得员工的认可,增强员工的凝聚力,使员工更加专注地开展相关工作。同时,强化人才的培训与交流,使员工得到更好的发展,将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相结合,使员工内心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让员工以更加饱满的态度融入各项工作中[5]。除此之外,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明确说明考核制度中的各项内容,加大制度的宣传力度,使员工能够明确了解奖惩情况,以此约束自身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在考核制度执行过程中,要避免人为因素对其产生干扰,确保绩效考核制度的公正性与公平性。

  2.2.3将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融合

  信息化背景下,在创新施工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可以将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这不仅可以有助于企业建立起良好的企业文化,而且对于提高企业的信誉与权威性有着重要作用。要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制度的融合,企业首先应对文化核心价值观与经营理念进行确定。企业管理者要深入基层,了解员工与客户的心理与需求,进一步深化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并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从而在企业制度中更好地融入企业文化。其次,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相关工作人员在制度创新工作中要与企业组织机构、业务特点、管理需求等相结合,融入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与经营理念,制定具有较高适应性的企业制度。最后,要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进一步优化企业制度。企业管理人员要将市场环境和企业的发展情况相结合,对制度进行不断优化。要将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并行,融入企业管理中,从而使制度创新与文化建设得到更好的融合。

  3结束语

  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对于企业而言,创新能够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因此,信息化背景下,施工企业要立足实际,做好机构管理工作,强化制度创新,以从容应对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夏国钦.试分析企业战略管理发展状况与趋势[J].中外企业家,2020(15):49.

  [2]薛志岭.论互联网思维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与创新[J].河北企业,2018(7):41-42.

  [3]王明建.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现存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会学习,2021(32):185-186.

  [4]栾晓梅,崔巍,燕红梅.浅谈企业管理制度完善的重要性[J].中外企业家,2019(32):35.

  [5]张美厚.关于企业管理制度借鉴应用法理的思考[J].铁道经济研究,2019(4):8-12.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