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学 » 正文

  [摘要]管理会计工具是企业实现管理会计目标的重要手段,在企业成本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战略地图、盈亏平衡分析、敏感分析、作业成本等都是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工具。文章首先阐述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原则,然后分析企业管理会计工具应用现状,接下来探讨企业管理会计工具创新应用措施,最后提出管理会计工具在成本控制领域的创新应用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成本控制;管理会计工具;企业管理

  0引言

  财政部于2016年发布《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于2017年发布《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0号——成本管理》,对企业管理会计工具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环境、应用方法作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企业根据不同成本类型采用相应的管理会计工具。但是,企业在成本控制中的管理会计工具运用大多还处于初级阶段,管理会计组织体系不健全、管理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和综合素质不足,以及管理会计工具应用环境不适应等问题都极大影响了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效能。为此,本文基于成本控制角度,对管理会计工具在企业中的创新应用进行了探讨。

  1成本控制视角下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原则

  管理会计工具是指为实现战略目标或成本控制目标而采用的软件、数据模型等各种会计工具的总称。各类管理会计工具可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如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等,尤其是在企业成本管理领域,由于管理会计工具多样,须根据成本预算、决策、核算以及成本评价等不同的适用场景选择相应的管理会计工具,并在实际应用中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是业本融合原则。业务活动是成本生成的重要环节,成本管理必须与业务活动紧密结合,在业本融合过程中,运用管理会计工具可对成本控制中的各岗位成本执行状况、成本执行进度等进行分析、评价、督导,确保成本管理视角延伸至业务末端,以促使成本责任部门在成本管控中精准施策并全面覆盖。二是适应性原则。虽然管理会计在成本控制中可采用的工具类型较为多样,但不同企业的生产运营流程、成本要素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针对不同企业环境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会计工具,而不能照搬其他行业或企业的管理会计工具运用经验,尤其是成本对象、成本核算方法、成本归集等关键要素分析,还要与企业战略目标和年度财务目标相适应。三是重要性原则。管理会计工具的运用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要分清轻重缓急、分类施策,尤其是要针对企业成本控制过程中的突出问题、重点问题或成本影响要素进行全面分析,以发现成本控制中的薄弱点或不足。

  2成本控制视角下企业管理会计工具应用现状

  2.1业财脱节环境下的管理会计工具应用效果不明显

       在企业生产、运营的整个过程中,从采购、生产、仓储、销售到后勤管理、内控制度运行等所有环节,都存在各种不确定性,隐藏着成本失控风险,需要将管理会计工具应用到企业生产运营各环节、各流程。而实际上,在当前管理会计应用环境下,企业管理层对管理会计工具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存在认识误区,大多将管理会计等同于核算会计,或认为管理会计工具运用只是传统核算式会计的一项辅助功能,管理会计工具运用与否只是财务部门单方面的会计工作内容调整,并不能从战略高度认识到管理会计运用与成本控制效果之间的关联性,因此,企业层面对管理会计人员的职能赋权较为狭窄和片面。另外,管理会计工具应用局限于账簿、报表数据层面,无法与业务运行、成本控制等真实场景相结合,难以摆脱就数据论数据的窠臼[1]。

  2.2管理会计工具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环境不适应

  在管理会计工具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与数字化环境不适应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数据采集与获取能力不足。在数字化生产运营和业务流转环境下,管理会计在数据捕捉、搜集方面显得较为被动,直接影响成本影响因素分析的准确性、成本控制方法选择的正确性。而正是管理会计工具应用缺乏有效的系统平台或软件模型支撑,进一步加剧了管理会计工具与应用环境的不适应性,管理会计对企业运行全过程中各项成本数据的采集难度也会随之加大。
 

 
  2.3管理会计工具应用目标模糊、重点不突出

  由于企业大多缺乏相应的管理会计组织体系,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大多由传统的核算类会计人员负责,管理会计工具应用范围或应用方法基本依赖个人经验和职业判断,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在实际应用中显得重点不突出、目标不明显,以致管理会计工具应用无法与成本控制目标保持同步。对于企业来说,预算、生产工序、组织流程、外部环境等都是影响企业成本的重要因素,而管理会计工具应用却与成本重点因素管理要求不匹配。

  3企业管理会计工具创新应用措施

  3.1引进云计算体系,进行全方位的预算控制


  管理会计工具在成本精细化管理中具有重要的预测分析和控制作用,但在企业实际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场景和应用面有限,为进一步扩大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范围,笔者认为应从预算管理入手,通过在成本预算管理中嵌入管理会计工具,逐步引导企业树立管理会计工具应用意识,提升成本控制能力。首先,要在成本预算中引入云计算体系,由于该体系的应用涉及多种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企业需要针对不同的成本类型采用相应的管理会计工具;其次,要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等与成本预算相关的因素全部纳入管理会计工具分析范围。

  3.2善于运用作业成本法,提升生产运营环节成本控制效果

  企业生产运营环节的成本占比相对较大,也是企业成本控制的重点与难点所在。通常情况下,企业大多具有作业类型多、链条长的特点,特别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同作业生产线下的产品类型也呈增加之势,这就加大了对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或辅助资源费用的预测和控制难度。对此,企业应善于运用作业成本法,通过对作业链、资源和成本动因等要素的准确划分与分析,为生产运营成本控制和作业流程改进提供依据。当然,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难度相对较大,特别是在作业的识别、划分、合并与认定等方面,需要相关人员对企业业务运营特点有深刻洞察,而成本动因选择、计量也需要相关人员具备宏观思维意识和丰富的职业经验[2]。

  3.3建立业财融合运行机制,实现组织成本优化

  管理会计工具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的财务与业务界限,也不受会计核算科目或会计分录等会计操作层面的约束,而是以问题为导向,以结果为目的,对成本因素进行全方位控制,构建业财融合运行机制,重塑业务、财务流程和职责分工体系,消除各流程和环节中的冗余成本或无效成本,以最大限度优化组织成本。生产环节的流程拆分是否合理,同样是组织成本控制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业财融合制度的实施使得会计人员与生产环节有更多的交集,业财协作与沟通更为顺畅,这就为管理会计工具在生产流程拆分和流程重塑中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从而赋能组织效率提升和组织成本压降。

  3.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成本控制效能

  企业成本类型、成本生成因素较为复杂,而且在成本预算、成本预测以及成本控制过程中,需要采用的管理会计工具也较为多样,并要求运用不同的管理会计工具对各环节、各流程成本因素进行多维分析、评估与判断,这就涉及海量数据采集、存储、转换等繁重的数据处理工作。传统的手工作业模式难以适应海量数据处理要求,而在管理会计工具应用的同时引入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手段,如构建相应的系统平台或软件,将复杂、重复的工作交由机器自主完成,既能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度和效率,又能对数据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建立企业的“数据仓库”,提高对数据的分析与利用能力[3]。
 

 
  4管理会计工具在企业成本控制中创新应用的具体路径

  第一,通过构建预算管理体系实现成本源头控制。数据信息是全面预算编制、调整与考核评价的依据,也是成本控制的源头和重要抓手,而传统预算管理效能不高、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差异偏大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数据信息不全面、不准确,或者数据结构和标准不统一。对此,企业可通过在预算管理中引入管理会计工具,对预算编制所需数据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存储与转换,利用基础数据对成本预算进行精准预测,为成本控制提供可靠依据。具体来说,管理会计工具可通过以下路径介入成本预算:一是创新预算定位。能否合理确定成本预算目标,并以成本预算目标为依据对实际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关键在于能否精准确定预算定位。管理会计工具具有数据搜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的优势,可以对企业成本预算目标进行准确定位。二是构建预算体制。在预算目标准确定位的基础上,还需要对成本计划进行层层分析,落实各成本主体的成本控制职责,这同样可通过管理会计工具对各层级成本主体进行数据分析,然后将成本目标逐级分解与下达。三是引入预算模型。对成本预算执行进度进行全面监测,以及时发现成本偏差[4]。

  第二,通过工序单价核算方式实现生产成本控制。企业生产流程复杂,不同业务单元的成本类型和成本因素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而期间成本控制则需要财务人员对不同业务单元和业务流程中的成本类型进行全面、准确的归集与分配。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下,海量的数据处理通常会耗费财务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难以规避差错风险,而通过管理会计引入工序单价核算方式,对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进行一体化分析与管理,并建立成本数据库,则可以有效解决生产成本失控的问题。工序单价核算方式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是拆分生产流程,产品生产涵盖多个作业流程与工序,通过产品生产流程细分处理,厘清各生产流程、各道生产工序的成本类型与数据,以此确定各细分生产单元和领域的工序单价;然后是根据产品生产工序确定人工成本,并通过管理会计工具精准测算不同生产工序的人工成本占比,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分布;最后是定额生产,在单个产品生产成本确定的基础上,核定产品批量生产或订单化生产的产量,以此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第三,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实现组织成本控制。企业业务流程所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运营、生产以及组织等多维度的流转都可归类于业务流程,而业务流程是否顺畅、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成本控制目标能否实现,特别是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各业务流程的数据信息较为多元化,需要企业在全面分析各业务流程成本生成特点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与成本控制相适应的业务流程。组织流程重塑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是对生产流程进行拆分,并计算拆分之后的每个业务单元的成本因素和工序单价,然后根据成本占比及其重要程度采取合理的成本控制措施;二是根据已测定的工序单价进行工序岗位分配,通过岗位体系的优化进行成本控制;三是核定人均日定额产量,使用管理会计工具对产量、成本以及利润等多因素进行分析比对,确定各批次产品生产计划。

  第四,通过引入平衡计分卡工具实现管理成本控制。企业管理成本是企业成本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该项成本控制同样对企业盈利能力产生深刻影响。通常情况下,管理成本控制往往被企业忽视,或成本控制缺乏切入点和抓手,从而影响管理成本控制效果,而在管理成本控制中引入平衡计分卡工具,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等4个维度入手对管理成本进行分类控制,则能有效解决管理成本失控问题。一是财务层面。通过引入作业成本法、本量利分析、边际分析等多种管理会计工具,对企业运营全过程成本、收入等关键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可全面掌握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构成及其动态变化情况,并对成本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管控。二是客户层面,通过对客户需求、价值、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制定合理的成本目标。三是内部运营层面,在对关键流程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与调查的过程中,企业可及时发现流程中的无效成本,并为业务流程优化、绩效评估提供依据。四是学习与成长维度,员工的学习和发展能力与企业降本增效有着密切关系,企业可通过对员工进行多维能力培训的方式,提高员工对成本管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从而更好地执行成本管理策略和措施[5]。

  5结束语

  管理会计工具的运用必须与企业生产运营实际相匹配,并遵循业本融合、适应性和重要性原则。目前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还存在诸多缺陷,如业务与成本管理脱节、数字化转型环境未能有效建立、管理会计工具应用目标模糊等。为此,本文从预算、工序单价、业务流程及平衡计分卡工具等方面提出管理会计工具创新应用路径。

  主要参考文献

  [1]南星恒,赵苗苗.管理会计“兴”也成本,“败”也成本[J].会计之友,2023(23):80-87.

  [2]吴雪珠.以成本控制为中心的广电网络管理会计实践探索[J].财经界,2023(12):90-92.

  [3]李贺.成本控制视角下企业管理会计工具的创新与应用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23(7):27-30,80.

  [4]杨文虎.管理会计工具在企业成本管控中的应用和启示[J].当代会计,2022(14):41-43.

  [5]许恒.电商企业成本控制引入管理会计的策略分析[J].现代商业,2023(13):37-40.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