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使事业单位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思路。不少事业单位积极借助信息化技术,立足业财一体化角度对自身管理方式进行调整,尤其是在财务工作上,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业财一体化下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然后总结业财一体化下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建设目标不清晰、信息化管理平台不完善、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健全、信息化人才不足、财务信息安全保护力度不足等,最后提出基于业财一体化的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业财一体化;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
0引言
当前环境下,事业单位需要做好创新改革工作,立足业财一体化视角,不断提升自身财务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自身业务与财务良好融合,形成更加完善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但在业财一体化环境下,事业单位开展财务信息化建设势必会面临一些问题,这就需要事业单位不断探索有效的应对方案,获得良好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效果。
1业财一体化下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1提升财务管理质量
事业单位基于业财一体化开展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助于促进单位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良好共享,实现信息高效传输,从而集中处理单位各项活动产生的数据信息,突出数据扁平化特征。在以往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单位财务人员开展相关工作时往往选择的是层层上报的方式,涉及环节较多,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均会影响到工作的开展效果,造成财务管理效率不高。而在业财一体化背景下开展财务信息化管理建设,可使事业单位各部门人员及时获得相关数据信息,从而在促进单位资源有效共享的同时能够提升单位财务管理质量。
1.2助力财务管理转型
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意义重大。现阶段,财务管理转型是事业单位的必然举措。基于业财一体化开展财务信息化建设能够推进财务管理变革,促使其向新的方向发展[1]。除此之外,实现业财一体化并强化财务信息化建设,有助于事业单位统一开展管理工作,实现整体规划,通过信息系统的灵活应用,实现业财数据共享,在助力财务管理转型发展的同时能够从整体上提升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1.3有效控制运营风险
事业单位在发展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较多风险,若未能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防控,则会对单位健康发展产生较大阻碍。事业单位立足业财一体化角度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能够在信息系统中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各项经营数据,同时实现数据良好整合和深入分析,从而及时发现其中潜在的风险问题,并找出可能会引发风险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风险防控措施,实现对运营风险的有效控制,最终实现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发展。
2业财一体化下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
2.1建设目标不清晰
在业财一体化背景下,事业单位开展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时普遍存在建设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具体而言,一些事业单位并未科学编制长期建设计划,没有重点关注自身发展情况,也没有基于战略发展角度实施建设规划,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财务信息化建设进程。还有一些事业单位未能做好内外部环境分析工作,无法形成清晰的建设目标,未能发挥财务信息化建设在单位发展中的实际作用。
2.2信息化管理平台不完善
一些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不具备足够的建设经验,一些系统在运行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未能与其他系统实现良好衔接,缺乏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无法突出系统的智能化功能,各部门合作和沟通仍存在较大限制。还有一些事业单位不具备较高的建设标准,实际建设未能很好地满足单位实际需求,存在信息沟通不畅的情况,导致业财一体化和财务信息化建设效果不佳。
2.3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完善
现阶段,较多事业单位虽然逐渐加大财务信息化建设力度,但是仍存在制度建设滞后的情况,无法为财务信息化建设提供制度支持。一些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制度中并未清晰呈现出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责任,无法使各部门积极参与到此项工作中,并且受制度不完善的影响,业务与财务部门间未能实现顺畅沟通与协作,导致财务信息化建设缺乏科学性。
2.4信息化人才短缺
一些事业单位在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财务信息化人才不足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财务信息化建设对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掌握相应信息化技术应用技能,而事业单位未能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致使现有工作人员能力水平无法满足财务信息化建设要求,阻碍了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2.5财务信息安全保护不到位
事业单位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会产生信息安全问题。为此,事业单位要保证数据信息安全,选择相应防护措施实施数据安全管理避免,信息受软件漏洞等因素影响,出现信息被盗取、篡改等情况。但现实情况是,一些事业单位存在财务信息安全保护不到位的问题,如未能合理选用防火墙软件,并且在系统中也未能积极引入先进的安全防护技术,致使财务信息泄露,使单位面临较大的损失。
3基于业财一体化的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策略
3.1科学制定财务信息化建设目标
业财一体化环境下,事业单位若想获得良好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效果,需要制定清晰的财务信息化建设目标。具体而言,事业单位可将关注点放在以下环节上:首先,计划环节。事业单位需要立足整体视角,全面分析自身财务管理优势和需要提升的方向,还应更新财务信息化建设理念,确保财务信息化建设目标与自身发展目标良好融合。其次,设计环节。事业单位需要从具体情况入手,循序渐进地对财务管理进行全面分析,按照各项工作实际流程确保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事业单位还应将会计信息化作为重要基础,找准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要求,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不断完善建设方案。方案实施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从自身情况入手,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后,形成与自身实际相符的建设目标,并借助完善的实施结果反馈机制,掌握建设目标落实情况,实现目标不断优化。最后,保障环节。事业单位需要做好内部宣传工作,将宣传重点放在财务信息化建设目标上,确保所有人员均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财务信息化建设目标,从而使员工真正认可财务信息化建设目标,并参与到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在实际建设中,事业单位应确保财务工作要求得到良好满足,并立足财务报表核算等要求,工作中做好引入先进技术手段,如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借助先进的信息系统,确保财务管理系统具有较强的功能,提升业财一体化和财务管理水平。
3.2完善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信息共享平台
首先,业财一体化环境下,事业单位需要及时发现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中的漏洞与不足,不断提升自身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水平。例如,针对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中的固定资产采购管理模块,需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设计管理工作流程,形成更加规范、科学的操作程序,从而对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不断完善,确保其满足固定资产管理实际要求[2]。其次,事业单位建设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中不仅要具有信息采集功能,还应具有信息分析功能。因此,事业单位要基于信息采集和分析需求完善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这样一来,财务管理部门能借助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做好各种信息采集工作,并在获得相关数据信息后进行深入分析,按照数据难易情况做好数据分类工作,从而充分发挥数据利用价值。最后,强化各部门信息交流,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事业单位需要全面了解内外部环境,做到准确掌握各部门信息需求,在开展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时将关注点放在信息系统连接上,积极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并确保其具有符合单位实际要求的系统互通功能。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过程中,要合理划分权限范围,将基础放在资源共享上,促使系统功能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3.3健全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
业财一体化背景下,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时需要拥有完善的制度作为重要保障。事业单位需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入手,科学制定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为财务信息化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同时要使此项制度与其他制度良好融合,避免新旧制度间相互影响和制约,阻碍财务信息化建设等工作顺利推进。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将单位发展目标和财务管理要求作为主要依据,使建设的制度达到单位实际发展要求[3]。另外,事业单位在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职责的科学划分,确保各部门均能认识到自身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中的实际责任,还应科学构建责任制度并做到全面落实,分解财务信息化建设责任,并将其落实到具体部门中,促使单位所有人员均能积极参与到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形成工作合力。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完成后,事业单位需要全面公开制度内容,并将其融入信息共享平台中,相关工作人员可通过平台了解制度内容。只有在完善的制度指导下,财务信息化建设才能顺利实施,具有较高的标准化程度。另外,在制度支持下,相关人员能够科学借助信息化系统高效开展各项工作,提升业财一体化水平。
3.4注重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为实现业财一体化背景下财务信息化建设顺利推进,事业单位应注重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在此项工作开展中,事业单位可采取以下方案:第一,制订人才培养计划。事业单位需要结合自身情况,根据财务信息化建设要求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具体培养内容和方式,为开展后期培训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4]。第二,强化内部培训。事业单位可借助多种方式,培养信息化人才,可以采取定期开展内部培训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召开经验交流会等方式,使工作人员能够掌握更多信息化建设和业财一体化方面的知识,从整体上提升单位信息化水平。第三,引进外部信息化人才。事业单位可通过人才招聘等手段做好信息化人才引入工作,在人才引入环节,形成明确的引入标准,确保引入的人才满足单位业财一体化和财务信息化建设要求,为自身财务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提供人才支持[5]。第四,提高福利待遇。事业单位可选择提高福利待遇等方式激励信息化人才,使其创造力得到有效激发,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中。
3.5加大财务信息安全保护力度
在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事业单位还应注重财务信息安全保护,针对财务信息构建出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6],重点将财务信息化系统平台运行情况作为重要基础,科学调整财务信息安全管理策略,并使财务人员形成较强的信息安全意识,保障系统运行更加稳定,在促进财务信息高效传输的同时实现信息安全存储。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可引入防火墙技术,也可引入数字签名和访问控制等技术,进一步增强系统运行的安全性[7]。例如,事业单位在财务信息安全保护上可从实际入手,科学制定信息安全管理细则,对各项工作作出具体规定,包括系统操作、设备安装、病毒查杀等,还应科学设定系统访问权限等,定期做好系统扫描工作,当发现系统安全漏洞时实施针对性修补,并详细记录网络异常情况,为后续网络修复奠定基础。此外,事业单位需要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做好病毒查杀工作,若了解到系统中带有高风险病毒,需要及时处理,同时向上级部门上报具体情况。
4结束语
在信息化时代,事业单位立足业财一体化视角开展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有效提升财务管理质量,促进财务管理转型发展,并且能实现运营风险的有效控制,从而实现单位健康发展。因此,事业单位需要重点分析自身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现存问题探索有效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方案,不断提升财务信息化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奇.业财一体化背景下A公司财务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农业会计,2023(10):54-56.
[2]盛灿.业财一体化下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分析[J].品牌研究,2023(24):98-100.
[3]刘方舟.业财一体化背景下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23(10):97-99.
[4]陶燕萍,王婉欣,陈芳,等.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探讨:以结构化思维提升一体化系统资金支付效率为例[J].中国农业会计,2024(3):58-61.
[5]彭琪.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及路径探索[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4(1):59-61.
[6]邓梅艳.财务管理视角下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探究[J].天津经济,2023(9):48-50.
[7]李雪慧.业财一体化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策略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3(35):179-181.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