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日益加深,机场功能已不仅限于传统的旅客与货物运输,依靠自身对临空产业等新兴产业的支持和吸引力,航空港区正逐渐成为我国经济活动高度集中的地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批复的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经济综合发展先行区,已经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本文通过对当前学术界关于临空经济相关概念、理论以及研究成果的梳理,归纳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新优势,并从产业集聚动力、产业分工动力、科技创新动力、政府推动动力和市场引导动力五个方面分析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经济运行的动力模型,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未来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做法和经验。
[关键词]临空经济;航空港;综合实验区
0引言
随着我国航空运输业的蓬勃发展,临空经济已经成为城市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河南郑州航空港)通过实行“政策实验”,进一步发挥临空经济相关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打破传统经济模式对行业的束缚与限制,构建地区经济增长新模式。河南郑州航空港作为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战略高地,对于进一步探索和推动我国中部地区对外开放,促进中部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中部地区经济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1文献综述
1.1临空经济的基本内涵
Mckingley Conway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关于临空经济的基本概念。他指出,航空经济区是以机场为核心的经济功能区,主要包括物流运输、对外贸易、休闲娱乐等产业。研究认为,机场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能够对周边经济社会发展,如城市建设、工业生产等产生重要影响。Kasarda深入研究了交通运输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指出产业分布受到物流运输行业的影响,该研究还论述了企业如何根据自身对临空经济的依赖程度进行定位,从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并发展成为临空经济区[1]。Charles等通过分析全球多个机场统计数据,指出机场周边地区容易发生产业集中现象,并呈层状分布[2]。
1.2临空经济的发展模式
沈露莹对临空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并指出发展临空经济的必要性[3]。崔婷、曹允春对我国机场周边产业分布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归纳出我国临空产业的三种主要类型,分别是航空核心产业、航空关联产业和航空引致产业[4]。吴建军和高燕菲在研究中发现,河南郑州航空港周边以航空核心产业和航空关联产业为主,二者相互促进,联动发展,衍生出教育、金融以及住宿业等航空产业[5]。
1.3临空经济的动力机制
从临空经济的主要发展动力机制看,社会性、政府性和市场性构成了航空港区重要的成长动力[6]。曹允春指出,外源性动力是带动临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主要包括政府帮扶、优惠政策等[7]。还有学者详细分析了影响临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指出对外贸易是临空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关丽丽则从理论层面出发,详细分析了成都双流机场临空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作为典型的腹地经济,临空经济产生的产业集群效应、空间极化效应以及乘数效应对其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8]。
1.4临空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徐东洋等通过构建数据模型,分析了影响航空经济区发展的主要因素,如地理环境、经济特征、产业结构等[9]。李汝义指出,机场周围的产业布局、产业形态及运输效率等均影响临空经济发展,因此机场要进一步提升运输效率,提高配套服务水平,进而促进临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0]。尹建华、王兆华和黄建伟等针对我国主要城市的临空经济区,重点分析了北京、上海、成都三地临空经济区发展现状以及各自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升临空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建议[11-12]。
1.5临空经济与地区经济发展
Kasarda等重点分析了航空物流业对就业市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航空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就业率也随之提升[1]。武家琪等对机场客货运量和当地就业率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发现就业率随着机场客货运量的提升也随之提高,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13]。张占仓等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方面分析了临空经济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方式[14]。王莉则从直接和间接两方面分析了临空经济对当地产业和经济的影响[15]。
2理论基础
2.1临空经济的发展要素
学界普遍认为临空经济的形成需要具备如下要素:一是航空港区能够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吸引产业集聚,尤其是航空运输业,随着货物吞吐规模的扩大,初步发展成临空经济区。二是机场外围配套基础设施完善,能够满足物流运输以及其他产业发展的基本需求。三是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吸引更多企业落地,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带来更多税收。以上三要素构成了临空经济形成的必备条件,即便利的交通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全面的政策支持。
2.2临空经济的发展规律
2.2.1临空经济产业的发展规律
临空产业可根据其对航空港区的依赖程度划分为航空核心产业、航空关联产业和航空引致产业三大类。航空核心产业主要指的是与航空运输密切相关的产业,对机场的依赖程度比较高,主要包括航空制造业和航空运输业。航空制造业主要涵盖飞机及航空零部件制造业以及飞机维修养护等相关产业。航空运输业作为航空港区的主营业务,主要指以空运运输为基础的物流业。航空关联产业主要指的是围绕机场日常运行和客货运输相关联的产业。航空服务业与航空制造业是航空关联产业的两大分支。其中,航空服务业主要包含贸易展会、商务会谈等服务产业;航空制造业主要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如系统装配、高新材料等制造产业。航空引致产业主要指的是为满足机场及其周边地区各类工作人员需求而衍生出的产业,如休闲、娱乐、教育、医疗等产业。
2.2.2临空经济空间的发展规律
临空产业多以机场为核心,呈现类似蜘蛛网形状的分布结构,即临空产业扩散空间规律应用中提出的“蛛网模型”。“蛛网模型”中主要阐述了“点、线、圈”三个概念。其中,点主要是指已经建成的基础设施和已经形成的产业集聚区,线主要是指交通运输网络,圈主要是指产业集群生态圈。临空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围绕机场逐步向外扩展,形成产业聚集区,多个产业聚集区围绕机场呈现点状、带状分布,从而形成一个内部关联紧密的临空经济区。
2.2.3临空经济的发展周期
临空经济的发展周期大致可以分为初期阶段、发展阶段、增长阶段和稳定阶段。临空经济发展初期,机场货物吞吐能力较弱,客流量较少,一般来说年客流量在1 000万人次以内。虽然临空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是航空核心产业和航空关联产业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随着客流量的快速攀升和货物吞吐量的大幅增加,临空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逐步形成航空核心产业,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如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逐个落地,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当客流量超过3 000万人次时,临空经济进入稳步发展阶段。此时机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更为紧密,多个产业集群兴起,航空制造业等高端制造业逐渐成为航空港区的支柱产业,并围绕这些支柱产业衍生出相关的服务产业。随着临空经济的发展趋于成熟,航空港区成为对外交流的主要窗口。航空核心产业、航空关联产业以及航空引致产业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商务商贸、科技研发、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得到大规模发展。
3河南郑州航空港发展优势
3.1区位交通优势
河南郑州航空港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东南部,规划面积约415平方千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网络发达,京珠、京港两条国家重点干线公路途经航空港区,多条国道、省道交会,实现全方位覆盖。作为郑州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航空港区的建设大大增强了其对周边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航空+”多式联运体系降低了传统运输模式的成本,为航空港区国际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3.2机场竞争优势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自1997年建成投用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航空枢纽。2011年首次突破千万人次,步入“千万级”大型机场行列。随着机场二期的扩建,客流量快速提升,货物吞吐量增势明显。2023年完成货运量60.78万吨,保持国内排名第六。目前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已覆盖全国各主要城市,开通大批通往欧美国家以及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国际航线,国际客流量显著增长。2023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客运量超过2 500万人次,其中国际地区近30万人次。
3.3政策支持优势
作为国内首个临空经济试验区,河南郑州航空港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支持。首先,根据航空港区的发展特点制定试点政策,给予航空港区先行先试的权利,如优化通关流程、开设绿色通道等。其次,在关税减免、人才引进等方面予以航空港区极大的政策支持。最后,积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用于航空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设立专项扶持基金,为河南郑州航空港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4港区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
河南郑州航空港自成立以来,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经济体量快速增大,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离不开产业聚集、产业分工、科技创新、政府推动和市场引导的主要推动力。
4.1产业集聚
由于河南郑州航空港地理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利,一些临空产业选择在港区落地,尤其是从事航空核心产业的相关企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航空港区周围已形成多个产业聚集区,如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一方面,产业集聚形成的集聚效应能够有效降低产业链内部的运输成本,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实现规模经济。另一方面,产业集聚形成的规模效应,使产业链外溢效应显现,吸引了更多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前往港区发展,由此形成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推动了航空港区的发展。因此,产业集聚产生的推动力已经成为当前河南郑州航空港经济发展的主要内生动力。
4.2产业分工
产业链持续发展是促进上下游协同创新的关键,也是推动全产业链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河南郑州航空港高度重视产业链的分工管理,使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能够更加明确自身定位,关注自身钻研领域,专注于临空经济相关产业的专业化生产,进一步促进产业链的纵向分离,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加速提升自身规模经济效益。航空港区通过对产业链的管理运营,提高了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链的竞争力,实现高效分工,成为推动河南郑州航空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4.3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才能进一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为河南省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河南郑州航空港聚集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研究院。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投身科技创新活动,研发经费连年上涨,科技创新成果层出不穷,成为助力航空港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部分中小企业也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多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4.4政府推动
作为地方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决策者,政府的有效行动能够对航空港区的运行和发展起到带动作用。河南郑州航空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离不开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为企业提供透明稳定、可预期的营商软环境,吸引大批企业落户港区,让外来投资者安心创业。通过建立企业帮扶长效机制,为航空港区内企业提供在土地、资金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方便企业开展各项业务,为航空港区发展提供硬支撑。
4.5市场引导
临空经济相关产业具有生命周期短、附加值高、机场运输依赖性强等特点。因此,一些企业为降低运营成本纷纷主动选择落地港区,积极融入当地产业链,进而带来大量资金涌入航空港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伴随着市场动力的推动,产业链分工不断深化,形成集聚效应,进而推动产业链向利好的形势发展。在市场动力的作用下,企业为降低成本、扩大生产规模,会根据自身优势专注某一领域,不断提升核心竞争优势。而获取更强竞争力则需要源源不断地科技创新,因此各类市场主体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坚持自主发展创新,进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在国内外经济发展增速缓慢的严峻形势下,河南郑州航空港围绕临空产业加速更新产业布局,不断转换发展动力,不仅能够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航空运输业优势,而且有利于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助力河南省实现跨越式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KASARDA J D.The fifth wave:The air cargo-industrial complex,In Portfolio[J].A Quarterly Review of Trade and Transportation,1991,4(1):2-10.
[2]CHARLES M B,BARNES P,RYAN N,et al.Airport futures:Towards a critique of the aerotropolis model[J].Futures,2007,39(3):1009-1028.
[3]沈露莹.世界空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8(3):19-25.
[4]崔婷,曹允春.临空经济发展状况评价与发展阶段判定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3):110-115.
[5]吴建军,高燕菲.临空经济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25-33.
[6]吕小勇.空港都市区间成长机制与调控策略构建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7]曹允春.临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模式及演进机制分析[J].城市观察,2013(2):5-16.
[8]关丽丽.临空服务业的内涵及其发展动力机制研究:以成都双流为例[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6(4):73-76.
[9]徐东洋,张豪楠,崔利刚,等.临空经济影响因素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基于中西部地区比较[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8(2):130-140.
[10]李汝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航空经济投融资平台构建研究[J].民航管理,2021(3):51-55.
[11]尹建华,王兆华.北京市临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11):97-99.
[12]黄建伟,李程,姚红光,等.临空经济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46-49.
[13]武家琪,张琳,韩瑞玲.国家级临空经济区产业布局特征分析[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1,11(8):1-3.
[14]张占仓,陈萍,彭俊杰.郑州航空港临空经济发展对地区发展模式的创新[J].中州学刊,2016(3):17-25.
[15]王莉.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研究及对策分析[J].航空财会,2021,3(3):59-62.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