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正文

  【摘要】目的:对比组合式外固定器与内固定技术在复杂四肢骨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8例复杂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4例。研究组行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对照组行内固定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并发症状况以及围术期疼痛度、创伤应激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 d、3 d、7 d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上肢与下肢Fuge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 d血清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合式外固定器应用于复杂四肢骨折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手术效果,缓解术后疼痛度,有助于肢体功能恢复,抑制创伤应激,并保障其安全性。

  【关键词】组合式外固定器内固定四肢骨折肢体功能效果对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多种行业进展迅速,尤其是交通业、建筑业,创造了巨大经济利益,但有调查数据显示,国内突发性事件的发生率持续升高,突发事件为诱发骨折的主要原因之一[1-2]。所有骨折类型中,复杂四肢骨折为高发生率的类型之一,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常用髓内钉、钢板等内固定方式治疗,可发挥一定疗效,但固定时间较长,且稳定性欠佳,极有可能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者不愈合的情况,需再次实施手术治疗,加剧患者生理负担,直接影响患者日常生活[3-4]。外固定有固定效果稳定、操作便捷等优势,对于受伤处血运影响小,便于骨折快速愈合,但临床相关报道[5]较少。因此,本研究采用分组对比方式分析组合式外固定器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8例复杂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4例。研究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36~60岁,平均年龄(47.82±5.67)岁;骨折部位:尺桡骨10例、胫腓骨12例、股骨16例、肱骨6例;骨折原因:交通28例、暴力10例、跌落6例。对照组男20例,女24例;年龄33~62岁,平均年龄(8.31±5.80)岁;骨折部位:尺桡骨13例、胫腓骨11例、股骨15例、肱骨5例;骨折原因:交通26例、暴力11例、跌落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家属均同意本研究。

  1.2入选标准

  1.2.1纳入标准


  (1)经过CT与X线等其他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复杂四肢骨折;(2)明确创伤所致,伴神经血管损伤;(3)完整临床病例资料;(4)均符合手术指征,并行手术治疗;(5)能准确描述主诉。1.2.2排除标准(1)骨质疏松症;(2)病理性骨折;(3)恶性肿瘤;(4)伴慢性病变,例如高血压、慢性阻塞肺疾病、糖尿病等;(5)伴感染性病变;(6)伴重要脏器发生器质性病变;(7)认知功能丧失或者精神病变等影响研究结果。

  1.3方法

  研究对象均由同一医师主刀,入院后均实施CT与X线透视骨折位置、大小以及移位情况,依据实际状况选用全麻或者腰麻。对照组行内固定技术治疗,研究组行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具体步骤如下:对于开放性骨折者首先清洗创口,对创口予以适当扩大,创口作手术入口;对于闭合性骨折者,在清理创口时尽量减少创口,以免损伤附近软组织。骨折良好复位后,选择合理分隔位置缝合,注意缝合时需保护血管和神经,使用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实施内固定,后通过外固定器将固定范围扩大,术后加强抗感染措施,最后通过组合式固定器予以外部固定。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后6个月手术疗效,标准如下:骨折伤口已完全愈合,关节功能已完全恢复,未产生行动障碍,为痊愈;骨折伤口已完全愈合,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行动基本无障碍,为显效;骨折伤口愈合效果良好,关节运动显著改善,行动有轻微障碍,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1-无效率。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 d、3 d、7 d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6]评估,得分是0~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严重,其中<3分为轻度疼痛,3~6分为中度疼痛,>6分为重度疼痛。统计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肢体功能状况,通过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7]评价上肢、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状况,即上肢FMA评分、下肢FMA评分,总分均100分,共分成4级,Ⅰ级:<50分为上肢/下肢功能有严重运动障碍;Ⅱ级:50~84分为上肢/下肢有显著运动障碍;Ⅲ级:>84~90分为上肢/下肢功能有中度运动障碍;Ⅳ级:>90分为上肢/下肢功能具有轻度运动障碍。观察两组术前、术后3 d创伤应激指标。取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离心(3 000 r/min,15 min,8 cm)取血清,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Cor、NE、E水平。观察两组感染、骨不连、再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效果比较


  研究组手术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研究组术后1 d、3 d、7 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术前两组上肢与下肢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上肢与下肢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创伤应激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E、NE、Co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研究组E、NE、Co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8.18%)相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55%)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因复杂四肢骨折病情重,涉及肱骨、胫腓骨、长骨干等,并具有骨折粉碎程度较高、软组织坏死与创伤面积大等特点,易产生创面感染等并发症,使病情快速进展[8]。复杂四肢骨折行常规手术治疗,也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临床研究表明,常规手术治疗之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高,且骨折愈合率低,进而影响预后[9-10]。目前,常用内固定技术治疗,能维持骨折端复位,但术中应用金属螺钉、钢丝、钢板等器材固定断骨,剥离骨膜、软组织损伤,致合并感染、脓毒血症等,甚至导致截肢,降低治疗效果,因此临床仍需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组合式外固定器为复杂四肢骨折新型治疗方式。组合式外固定器可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术后疼痛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可能与其优势有关。组合式外固定器的优势如下:(1)利用固定器可有效结合全针与半针,以此多方向固定骨折位置,从而减少术后骨移的发生;(2)便于患者早期开展关节功能的锻炼,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尤其是早期功能锻炼可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3)益于处理伤口或者创面;(4)创伤性小,对于骨折端正常血运基本无影响,从而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且还能减少旋转力与剪力,以此促进骨折愈合,并能对骨端延长与骨痂生产起到促进的效果;(5)拆除方便,骨折彻底愈合之后,无需二次手术便可拆除,从而减轻疼痛度与缓解经济负担;(6)适应骨骼力学要求,避免大面积的剥离局部的软组织,无需辅助治疗固定,从而降低术后感染、再移位风险。组合式外固定器在治疗期间,对于骨折固定的稳定性因素较多,例如固定技巧、固定操作方式等,因此,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需严格遵循先复位后固定的方式,且于穿针时,需充分保护骨折附近血管、软组织以及神经完整性,此外,穿针位置是骨折和皮肤之间软组织的最薄弱位置,能有效规避固定对于肢体正常的功能锻炼产生负面影响。

  既往报道指出,应激反应为影响术后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可提高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从而释放过量的NE、E等物质至血液中,刺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促进Cor分泌,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影响康复效果[11-12]。综上所述,复杂四肢骨折患者采用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可提高手术效果,减轻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并缓解创伤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本研究不足之处主要为两个方面,其一为选例少、样本量单一,其二为回顾性研究。

  参考文献

  [1]蔡永红.四肢骨折患者予以5E护理配合疼痛护理模式的价值及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效果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23,52(6):468-471.

  [2]张桢阳,丁积勇,孟永久,等.桃红四物汤加减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血清炎症因子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20,28(11):46-49.

  [3]李义稳,付红英,张永春,等.肌内效贴联合冰敷辅助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肢肿痛的应用效果[J].骨科,2020,11(3):244-248.

  [4]官常和,刘如春,马刚.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对复杂四肢骨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16(5):198-201.

  [5]唐承杰,刘晶晶.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对复杂四肢骨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0,17(4):253-256.

  [6]CHIAROTTO A,MAXWELL L J,OSTELO R W,et al.Measurement properties of visual analogue scale,numeric rating scale,and pain severity subscale of the brief pain inventory in patients with low back pain:a systematic review[J].J Pain,2019,20(3):245-263.

  [7]AMANO S,UMEJI A,TAKEBAYASHI T,et al.Clini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shortened Fugl-Meyer Assessment for the assessment of arm motor function in hemiparetic patients after stroke[J].Top Stroke Rehabil,2020,27(4):290-295.

  [8]夏永杰,游超,邓超,等.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儿童四肢骨折对患者术后骨密度和骨代谢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2,33(14):1859-1861.

  [9]冯涛波.交锁髓内钉固定与钢板螺钉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5):125-126.

  [10]罗业春.单孔胸腔镜手术对老年NSCLC患者氧化损伤和外周血NE、Cor及IMA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3,40(9):1156-1160.

  [11]刘婷婷,国擎.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在胃癌根治术中的效果及对患者E、NE、Cor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9):1318-1320.

  [12]吴火炎,张孟赐,肖首埕.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23,21(2):21-24.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