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通过司库系统完成企业的业财融合和创新、提升企业资金管理的整体水平,成为企业建设和发展的重点问题。文章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入手,明确了司库系统建设的核心方向,建立在“双能”的基础上,分析了司库系统,实现业财融合的核心理念。以“造血”与“挤血”作为出发点,为企业司库系统在业财融合中的深度创新提供辅助,探索单位长效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司库系统;业务;财务;业财融合;“双能”效应
一、司库系统在业财融合中的应用方向
(一)经营活动现金流初步分解与业财融合理念剖析
司库系统得以运行的关键在于企业拥有稳定的资金流。资金将作为司库系统运行的能量,系统能否更稳定、更高质量地运行。取决于企业是否有更多的资金流通途径、是否有更加丰富的增量资金,同时减少存量资金。因此,落实存量资金管理是司库系统完成“造血”的根本保障。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结合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节省资金成本,这就需要在“造血”的同时完成“挤血”,不仅能够为企业节约资金成本,也可以减少司库系统的负担,构建节能型的业财融合体系。简单来讲,从业财融合的层面,词库系统负责的“造血”与“挤血”定义如表1所示。
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造血+挤血,由此可见,在企业落实资金管理的过程中,司库系统所负责的“造血”与“挤血”不仅是支撑企业各项业务得以开展的重要手段,还是定位所有业务的源头,确保业务的开展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相融合。这样才可以让司库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提升“造血”的能力,增强“挤血”的效率[1]。因此,企业在生产运行的过程中,商业模式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带动业务流程实现升级,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之后,又会反向促进商业模式的革新,二者在相互促进的基础上,推动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而在这种相互交织的环境下,业务和财务之间也产生了深度融合的体系,这是司库系统得以运行的根本保障,业财融合成为司库系统完成“造血”与“挤血”的前提条件,也可以为其后续的运行进行持续性的赋能。
(二)“造血”与“挤血”的深度分析以及业才融合的应用逻辑
“造血”能力的提升意味着企业的商业发展模式以及经营活动,可以创造出更多的资金流量,同时也代表了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实现了降本增效。而其本质在于企业的商业模式和业务流程在创新以及再造的过程中实现了深度融合。例如,企业在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中,会形成资本增值,如净利润、财务费用、财务损失都体现出企业的财务运行情况,资本增值能力将显示企业当前的运维状态,能力越强,则代表降本增效的效果略微显著。在此基础上还涉及资本补偿这一概念,主要指的是企业在依托资本折旧或者摊销等方式获取补偿的方法。二者定义的情况,见表2。
造血=经营活动EBITDA=资本增值+资本补偿
使用营业收入对上述指标进行标准化,从而形成反映“造血”能力及其分解维度的相对指标。
营业收入标准化的造血=经营活动EBITDA
营业收入=资本增值+营业收入+资本补偿
营业收入=资本增值率+资本补偿率
由此可以发现,在对司库系统的“造血”能力进行分解时可以得到二维指标资本增值以及补偿,这便是司库系统在负责“造血”时落实业财融合的重要体现,更细致地反映了单位在活动中,实现增收节支的能力。商业模式、业务程序地创新,驱动单位财务升级,达到业务、财务双重上升的目的。而从资本补偿的角度来看,不仅包含了企业在资本折旧以及减值方面的实际情况,还和企业的资本密集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存在较为明显的行业差异性。所属行业不同,开展的业务模式也会有较大的差异,以业务为依托,进行财务管理的手段也会出现变化,一部分企业的业务资金密集程度要求更高,那么资本补偿水平也会相应提升,这也体现出了业务和财务管理之间的联动性,象征的业财融合必然作为司库系统完成“造血”的前提条件。
从“挤血”的角度来看,企业为了进一步提升资金成本的利用效率,需要在运营的过程中通过节约现金、流量的方式完成降本增效,进一步削减存货,减少经营性应收项目以及应付项目,能够为企业的资金管理提供更加稳定的保障。同时,还需要考虑税收筹划方面的内容,对于“挤血”的深度分析,更倾向于将企业经营活动的资金节约情况、税收筹划以及其他的资本节约内容相融合,并且将落脚点放置在企业的采购、生产、营销等方面,设置相应的节约额指标,以此来达成“挤血”。其中,营运资金作为司库的管理工作重点,它是“挤血”能力反映的核心内容。
二、司库系统的业财融合与赋能效应
为了清楚地反映单位业财融合对“造血”水平的促进情况,文章对相近类型的公司做出对比分析。海尔生物与新华医疗均是以产销医疗器材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它们同属相关类型的公司。以下对2019—2020年的发展水平进行横向对比,从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业务流程优化的角度出发,判定其“造血”水平指标,见表3。
从资本增值的角度来讲,海尔生物的“造血”能力要远高于行业标准,证明其不仅实现了降本增效,也有着较多的资金流量,综合运营实力较强。从实际企业运行的层面来看,也可以发现海尔生物关注新的业务流程的开发,致力于通过多方合作达成协作共赢。新华医疗在业务方面更倾向于医疗设备生产,墨守成规,采用传统的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相对“造血”能力与资本增值率较低。而受到行业差异性的影响,二者的资本补偿在这一阶段并未有明显的浮动,但由于资产模式以及商业运营模式不同,最终呈现出的经营效果也有着较大差异。海尔生物重视轻资产运营,资金密集度低,而新华医疗在资本回收的“包袱”很大。
经过两家医疗机械公司的对比分析,可了解到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再造业务流程,对单位增值具有显著作用。商业模式与业务流程的创新才会促进单位盈利,提升“造血”水平,创造更大的现金流,体现司库系统的赋能效应。
三、司库系统的业财融合与节能效应
(一)业财融合对“挤血”能力的提升机理
“挤血”更倾向于通过寻找具有薄弱环节的业务内容,再进行业务模式的升级,在有限资源的基础上,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让司库系统的节能功能得以最大化。而从实践的角度来讲,可以体现在采购、生产以及营销渠道三个层面。采购模式的优化能够减少运营资金的占用水平,将其转换成具备更强开发价值的合作模式。生产运营体系的创新则更新,倾向于减少生产渠道的资金占比,将生产渠道的运营资金转移到工艺技术体系升级、缩短产品生产周期,以及降低单位能耗等方面。营销层面则将重点放在供求关系方面,将资金投入到产品的性能、科技含量以及生产力研发领域,以紧紧抓住用户的需求,增强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二)案例分析
业财融合理念对“挤血”能力的驱动性问题,以下通过对比两家公司,展开实例分析。青岛海尔公司(600690)(即“海尔智家”)与青岛澳柯玛公司(600336)(即“澳柯玛”)均以产销家电产品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属设备、机械、仪表领域。公司的经营范围相近、所处行业相同,但商业模式、业务流程设计与管控理念的不同,导致“挤血”能力存在差异(见表4~7)。相对2016—2020年,两家“挤血”能力表现对比。运营资金占用水平是单位经营中占用资金数量的反映,其数值为正,证明活动占用营运资金高,经营活动管理水平低、节约性差;相反,数值为负,证明单位经营活动,可节约甚至流入一定的营运资金。
海尔智家经营中,营运资金的占用水平长期为负值;澳柯玛经营中,营运资金为正值,且数量大。近年来,海尔智家经营中,营运资金占用水平从-5.91%降到-12.81%,而澳柯玛从12.38%上升到12.90%,二者经营活动中,营运资金的占用水平差异持续变大。主要原因是商业模式、业务流程的设计不同,以下从采购、生产、营销等层面,分析商业模式、业务流程对营运资金管理效果的影响。
采购方面在营运资金的占用情况,海尔智家从约-21%降到约-26%,下降5个百分点,而澳柯玛从约-18%降到约-36%,下降18个百分点。二者在资金占用水平调整方面都达成了最好的效果,其中差异出现的主要因素在于澳柯玛在应付账款周转期设置方面进行了调控,高于海尔智家两个月。
生产方面在营运资金占用情况,海尔智家降低了约3.5个百分点,而澳柯玛上升了约13个百分点,表明了海尔智家生产环节的营运资金管理水平更具有优势。
营销方面在营运资金占用情况,海尔智家上升了约2个百分点,而澳柯玛上升了约5个百分点,可见两家单位在营销环节,均占用不菲的营运资金,海尔智家资金占用水平相对偏低。
从三个环节分析,海尔智家有着更加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就其发展历史来看,海尔智家能够在运营和生产的过程中,尽早地启动新的商业模式以及业务流程,在落实各方合作的基础上坚持达到多方共赢的目标。另外,也要结合用户的需求,制订针对性的供应方案、生产方案以及物联网服务方案。让企业自身的业务程序以及运行模式更加成熟稳定,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资金占用情况,同时也可以快速识别不同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增强“挤血”能力,从而实现了节能发展和创新。
四、结语
总之,司库系统是单位资金的价值发现者、管理者和提升者。企业需要建立在经营模式以及业务管理体系优化的基础上,构建持续性的创新方案。通过“造血”完成资金流的调控,通过“挤血”能力进行分解,从采购、生产、营销等维度,促进“挤血”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提升单位的资金管理水平,体现司库系统的节能效应,实现单位长期增值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文君,王苑琢,王竹泉.司库系统的业财融合与“双能”效应[J].财会通讯,2022(8):3-9.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