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正文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外固定架用于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急诊外固定架治疗)和对照组(钢板内固定治疗),每组30例。比较分析手术情况指标、生活能力评分、疾病疗效、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术中、术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生活能力评分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通过采用急诊外固定架治疗,可促进患者骨折早期愈合,手术创伤更小,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升生活能力水平和疾病疗效,适合应用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急诊外固定架;并发症;疗效评估

  0引言

  胫骨在人体中作为最常见的长骨,有较高发生骨折的比例,这主要是因为其位置偏表浅,当有外力侵袭时,覆盖在上的软组织很薄弱,以至于在受伤后极易发生骨外露。临床上在治疗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时较为棘手,主要是因为患者可能伴随严重的软组织污染和损伤,以及粉碎性骨折[1],一旦没有及时实施科学合理的治疗将可能造成感染的发生,且一期实施钢板内固定治疗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效果并不理想,所以需要探究一种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严重肢体损伤患者,当前临床上实施外固定架固定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可早期稳定患者的病情。传统的外固定架方式针道极易损伤到患者周围的软组织,主要是因为其进针位置处于骨折附近,易造成医源性损伤,感染风险系数明显增加[2]。二期确定性手术术者的术野中可看见针道,会影响到手术时机的选择和二期手术切口的等级,同时对手术入路的选择带来不良影响[3]。基于此把急诊外固定架治疗用于2021年2月—2023年5月的共60例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探究其治疗效果。现对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急诊外固定架治疗)和对照组(钢板内固定治疗),每组30例。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为18~86岁,平均(60.38±2.02)岁。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为16~85岁,平均(60.44±2.0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排标准

      1.2.1纳入标准

  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精神良好;无其他疾病对本研究干扰;提供详细资料;患者及家属对研究表示支持;符合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诊断标准[4]。

  1.2.2排除标准

  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存在有精神异常;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伴随造血系统和自身免疫性病;因各种原因无法配合治疗;临床资料不全者。

  1.3方法

  1.3.1治疗方法

  对照组钢板内固定治疗。为了充分暴露胫骨平台内后侧边缘,在患者膝关节后侧,做一切口,取平卧位,打开关节腔后将其中的碎骨块和凝血块彻底清除掉,全面探查损伤情况,明确了解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等,随后充分暴露关节面,切开关节囊。通过撬拨、植入异体骨等方式,便于胫骨力线和关节面恢复平整,在空虚处植入自体髂骨或异体骨,临床用克氏针固定。把关节面软骨和塌陷的关节面,经“骨开窗”抬高至与正常水平接近位置,并适当把自体骨置入到骨缺损处。良好骨折复位后,内侧固定L型锁定钢板,留置引流管,冲洗手术区域,对患者的切口进行逐层缝合。在手术之后的24-48h时间拔除患者的引流管。手术之后的1-3d时间应用抗生素治疗;从手术之后的第2天起应用抗凝治疗,避免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手术之后的第3d加强床上被动运动锻炼;术后4~6周时间辅助实施主动运动锻炼;手术之后的7~10周时间开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实施负重运动锻炼。

  观察组急诊外固定架治疗。在麻醉下对患者实施彻底清创,随后按照小切口部位旋入固定螺钉,在C臂透视下在骨折近远端分别拧入两枚外固定针,观察骨折端对位线良好情况,螺纹要充分抓住骨皮质,穿钉和骨干垂直,安装好外固定架。术后对患者实施3~5d时间的常抗生素常规治疗,每天2~3次用乙醇对针眼处消毒,术后一周开展膝和踝关节功能锻炼,按时换药,每3~5周随访一次,拆线之后在他人搀扶下活动,调节患者支架螺钮的松紧,避免发生脱落。

  1.3.2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手术情况指标、生活能力评分、疾病疗效、并发症等。

  (1)手术情况指标[5]:即记录下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和骨折愈合时间等。

  (2)生活能力评分[6]:当分数越好则证实患者生活能力越好,应用Brathel指数评价,总评分为0~100分,<60分时说明患者存在功能障碍,主要包含平地步行、小便、修饰、洗澡、如厕、穿着、上下楼、大便、进食、转移等。

  (3)并发症发生率[7]:创伤性关节炎、神经刺激征、切口感染等,总发生率=(创伤性关节炎+神经刺激征+切口感染发生例数)/n×100%。

  1.3.3疗效判定标准

  无效:患者的掌屈、背屈不能旋转,疼痛感强烈,功能没有恢复;有效:患者掌屈、背屈受能在45°范围旋转,局部有轻微疼痛感,功能基本恢复;显效:患者的掌屈、背屈可在15°范围内旋转,局部无疼痛感,功能完全恢复,各项临床症状均已消失。(显效+有效)/n×100.00%=治疗总有效率。

  1.3.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时t检验,用x—±s来描述;计数资料借用率、百分比表示,比较时主要选取χ2检验;最终统计结果得出P<0.05则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情况指标对比

  观察组术中、术后指标均少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在临床上予以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予以急诊外固定架治疗,手术各项指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Brathel指数情况对比

  两组通过实施不同治疗方式前生活能力评分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在临床上予以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以急诊外固定架治疗,生活能力水平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29例(96.67%)高于对照组20例(66.67%),由此可见在临床上予以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以急诊外固定架治疗后,疾病疗效改善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创伤性关节炎、神经刺激征、切口感染1例(3.33%)低于对照组7例(23.33%),由此可见在临床上予以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以急诊外固定架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是一种非常严重的骨折,通常是由于外力作用引起的,如不及时救治,则会造成反骨折畸形愈合、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8]。以往临床上选择手术切开复位、固定治疗,但是产生的术后并发症较高,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不利于患者恢复,而急诊外固定架治疗后可促进患者骨折早期愈合,减少对断端血供影响,具有明显的疗效,外固定支架构件还具有万向调节功能,在术中可促进骨折维持和复位,加上该手术有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创伤小等优势,具有较理想的预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术后各项指标少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经在临床上予以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以急诊外固定架治疗,手术各项指标改善;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由此证实经予以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以急诊外固定架治疗,生活能力水平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为患者的胫骨中下段解剖特点,以至于可能造成血液供应障碍的发生,骨折后血供出现损伤,愈合较为缓慢或发生不愈合的情况。本研究中对照组实施的钢板内固定治疗可为患者骨折提供良好的复位,但因为机体可能遭受较大创伤,从而进一步破坏掉患者的血运,置入的固定物也会对患者的局部内环境带来不良影响,相应增加术后感染发生风险,甚至可能因为遮挡的原因以至于发生折断的现象,所以使得内固定出现疲劳折断,因此把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方式用于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并不理想。本研究中观察组对患者实施的外固定支架治疗,能够极大程度上促进骨折位置早期的进行愈合,同时并不影响其骨折一端的血供,且对患者实施外固定支架还可获得良好的复位效果,能朝各个方向调节,在使用之后可按照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同时获得良好的复位效果。本研究结果证实对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急诊外固定架治疗,可促进术后指标的恢复,提升生活能力和水平。

  另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29例(96.67%)高于对照组20例(66.67%),由此可见在临床上予以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以急诊外固定架治疗干预后,疾病疗效改善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创伤性关节炎、神经刺激征、切口感染1例(3.33%)低于对照组7例(23.33%),由此可见经在临床上予以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以急诊外固定架治疗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外固定架治疗方法优势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能够促进血管神经早期修复,手术流程简单好操作;可避免患者骨外露、皮肤缺损等情况的发生;急诊外固定架治疗后便于各种操作进行,骨折稳定性恢复得更快。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急诊外固定架治疗方式不会破坏患者残余的血运,但是需把握好负重的方法和时机,其生物力学的稳定性比较差,避免降低骨折愈合的质量。本研究结果证实对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急诊外固定架治疗,可降低创伤性关节炎、神经刺激征、切口感染的发生,提升疾病疗效。

  综上所述,把急诊外固定架治疗用于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可实现病症控制,提升生活能力和疗效,防止各项并发症的发生,有抗旋转且固定牢靠、骨折愈合佳等优势,且操作简便、手术出血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适合推广。

  参考文献

  [1]林贤考,张嘉煜,王侃,等.外固定架联合急诊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开放性胫骨Pilon骨折的效果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21,33(7):907-909.

  [2]梁观宝,杨明明,叶斌,等.损伤控制性外固定架治疗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4):66-69.

  [3]成石阳,李家泳.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急诊处理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小腿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云南医药,2020,41(6):552-554.

  [4]苏建文.急诊外固定架治疗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临床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9,25(4):670-671.

  [5]李颖,杨俊生,杨智伟,等.损伤控制性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中下段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34(6):641-643.

  [6]王跃臣.外置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的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23):4335-4336.

  [7]梁就积.锁定钢板外固定与分阶段手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4):56-58.

  [8]张志文,武明鑫,邹菁,等.钢板内固定及外固定架治疗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2):348.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