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论文网
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民族伟大传统文化的信赖,戏剧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审美习惯的体现,具有传统戏曲的文化意义、艺术价值,以及社会功能。目前,各级政府都在积极保护戏剧,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戏剧作为传统戏曲,传承、保护现状不容乐观。从文化自信的角度来看,戏剧的传承应该了解其艺术特征,完善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优化推广措施。着力建立保护机制,扩大公众参与保护,积极培养戏曲人才。不断提高戏剧水平,使之具有独特的竞争力。
传统戏剧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传统戏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发展成为唱、演、读等形式。受不同民族、语言、风俗习惯和民间艺术的影响,形成了京剧、秦剧和梨园戏曲、藏戏、蒙古戏等。不仅是各地区各民族非常流行的戏种,而且在地区或民族内部也发展出不同类型的戏曲。明清以来,出版了《元曲选》《六十种曲》《白裘》《九宫大成》《纳书楹曲谱》《审音鉴古录》等,使我们生活在21世纪的人能看到元、明清戏曲台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戏曲艺术进行了3次大规模抢救、发掘、收藏和整理。整理了中国戏曲孕育、形成和发展的5000年历史,以编年史和整合的形式记载,被学术界评价为世界戏剧史上最伟大的工程。近年来开展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戏曲中有新发现,但这些新型的艺术形式只有少数老艺人才能唱,虽然新剧种很少被发现,但地方民间戏曲团体和业余戏曲团体的活动却是有据可查的。
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外来文化艺术的影响,中国戏曲赖以生存的社会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戏曲主宰城乡的局面一去不复返,戏剧市场表现也在萎缩。一些歌剧类型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在灭绝的戏曲中,有许多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戏曲。
对戏曲流派和艺术遗产的保护最终应体现在古典剧目的培养上。对于一个流派来说,如果场景在减少,经典场景无法维持,则意味着流派的传承失败。传统戏剧遗产保护单位多为剧团,开展此类剧目传承和保护的剧团,要以践行经典剧目、发挥传承人作用、再现经典剧目为重点。打造和培养艺术人才,培养观众兴趣,扩大艺术影响力。古典剧目更新需要相当多的人力、物力,所需资金也不是一般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比的。上级在分配经费时,必须考虑到传统戏剧遗产和保护的实际需要。经典剧的复兴,不仅要吸引当地观众,还需要及时录制视频数据,妥善保存。传统戏曲遗产的保护,最重要的是戏曲流派的保护,本质是对继承人的保护,最后落实到古典戏曲的演出中。早在2011年,无棣县文化馆即为濒危失传的西河大鼓、三弦书、西路大鼓等曲艺非遗项目购置了音响设备,申请了300多场次的文化下乡惠民演出任务。先后出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卷)以及《隋唐响马传》《短片荟萃》《梁山之后英雄传》等曲艺书刊。在充分学好、用好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刊《曲艺》杂志的同时,于2018年创刊出版了季刊《文化无棣》,陆续刊登在当地有较大影响、群众基础好的曲艺项目文字资料和照片。2020年、2021年分别为西河大鼓专题录制了《隋唐响马传》20回,为西路大鼓录制了《杨家将》上部10回,为三弦书录制了《杨家将》下部10回,并将这些录制的专题视频上传至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进行了展播。无棣县在做好非遗保护的同时,在县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设立了曲艺书场,为曲艺进行录制和现场演出。在无棣古城设立了鼓书苑,有三弦书、西河大鼓、西路大鼓经常性地为当地群众和外地游客进行曲艺演出。无棣县常年组织开展以曲艺艺术为主的文化惠民演出到乡村、进社区,以传统民间曲艺的演出形式宣传党的富民政策,活跃了地方文化生活,促进了地方和谐文化建设。自2010年至今,无棣县文化馆先后组织西河大鼓、三弦书、西路大鼓等曲艺非遗项目传承人及徒弟参加了一年一度的胡集书会和擂台赛表演等活动。在每年的文化与自然遗产日以及劳动节、国庆节、春节等重大节日中,组织安排相关曲艺的专场演出活动,并积极参加省、市的重大演出活动,多次获得省、市、县各项演出最高奖项。
各地区、各民族的戏曲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民俗、生活经历、生活理想、文化观念、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承载着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基因。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必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中国传统古戏曲艺术面临生存危机。这并不可怕,糟糕的是我们无动于衷,无所作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如何保存和发展我国的传统戏曲成为摆在我国政府和人民面前的重要课题。我国加入了《联合国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保护包括戏剧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一个扩展的概念和法律框架。当前,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和政府文化部门要巩固认识,统一措施,根据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特点和情况,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本文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