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论文网
电影《绿皮书》主要讲述了意大利裔美国人托尼驱车护送黑人钢琴家唐•雪莉前往美国南部音乐巡演之旅,旅途的经历使两人最终跨越种族的鸿沟建立起了温暖的友谊。分析电影《绿皮书》所表现浅显的和深层次的刻板印象,试图分析影片中刻板印象与当下美国社会之间的关联,并对影片就种族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予以分析和质疑。
2018年上映的电影《绿皮书》凭借优秀的电影制作、演员表演和深刻的内在主题斩获了第9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原创剧本三大奖项。影片讲述了意裔美国白人托尼被美国著名黑人钢琴家唐•雪莉博士雇佣为司机兼保镖,跨越种族歧视严重的美国南部州进行音乐巡演,二人在旅途中发展出一段跨越种族和阶级的友谊。通过对片中主要人物的刻板印象分析,并尝试解析隐藏在上等黑人和底层白人角色错置的刻板印象背后所隐藏的意识形态,以及其产生的原因。
《绿皮书》为种族议题提供的解决方案
《绿皮书》为美国社会种族问题提供了一种答案:电影中的两位主角意大利裔白人托尼和黑人精英唐•雪莉在族裔、阶级、性格、受教育水平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但通过在旅途中的交流和交往,发现彼此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甚至存在或多或少的相似点,从最初的雇佣关系发展出友谊。对于两个种族的和解和互助的期许在电影前期托尼与唐•雪莉最初见面时就可见一斑。
在托尼初次来到唐•雪莉的住所时,镜头定格在这个固定的视角长达数秒。这个场景和构图实际上背后隐藏着许多线索和信息。两个人平均地占据画面的一半,对立和对比的效果尤为明显。唐•雪莉的座椅位于一个高于地板的台阶上,使唐•雪莉在画面中明显高于托尼。并且唐•雪莉的座椅更加高大,椅背伸长,唐•雪莉的手舒适地放在椅子的扶手上,与前来面试、坐姿略显拘束的托尼相比显得淡然自若,甚至感觉到压迫感和侵略性,这似乎是对当下美国有色人种地位的提高与底层白人生活下降的一种暗示。
此外随着一路向南开进两位主人公互动的过程中,观众经常可以捕捉到“白人比黑人更像黑人”,以及“黑人比白人更像白人”的信息,此类信息在这一幕通过两位主角的穿着和布景也同样被传递出来。托尼身着深黑色西装西裤,内搭一件白色的衬衫;而唐•雪莉身着一身白色长袍,但可以发现他内搭的是一件黑色的毛衣,脚上穿着黑色长袜,两人的服装搭配与上述信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另外,位于场景后方的那台黑色钢琴的前后分别是白色的墙面和窗棂,也是一种白中有黑的组合。影片似乎致力于模糊两种颜色分明的界限,在黑白色的对比中达到一种和谐,同时此处黑白两色也是黑人群体和白人群体的象征,此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信息贯穿影片的始终。
整个南方巡演的旅途实际上也是托尼与唐•雪莉互助共进的一个过程:托尼多次将雪莉从窘境中救出,在与托尼的相处和交流中唐•雪莉重建黑人文化自信,尝试回归和融入黑人主流文化,逐渐走出孤僻落寞的心境。而托尼受到唐•雪莉的要求逐渐摆脱粗暴的行为和举止,在唐•雪莉的帮助下学会给妻子写浪漫的情书,并且接受了唐•雪莉传递的价值观,如“你永远不会以暴力取胜,只有保持尊严才能战胜一切”。最终两名主角在相互理解和相互帮助中都实现了个人成长,这似乎是对当下美国社会中下层白人群体和有色人种群体通力合作,相互理解以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渴望和期待。
《绿皮书》隐藏的刻板印象和局限性
《绿皮书》为当下的美国种族问题提供了一种乐观的解决方案——中下层白人和有色人种应当和谐互助和相互理解。但影片的深处仍然隐藏着对黑人的厌恶和刻板印象。
唐•雪莉身着一条以白色为主色调并带有金色花纹的长袍,脚上着一双布满花纹的皮鞋,胸前穿戴有多枚动物臼齿制成的首饰,以一副类似非洲原始部落酋长的形象示人。同时,唐•雪莉所坐的是一把刻有野兽图腾的木制座椅,他的两侧分别是两颗巨大的象牙和一只五彩斑斓的花瓶。位于画面中央的那台大型黑钢琴,也是对唐•雪莉黑人身份的一种提示。使观众更容易把焦点放在唐•雪莉身上,这些似乎都在提醒观众唐•雪莉黑人身份带来的原始和野蛮气息,与白人文化截然不同的异质文化。
唐•雪莉的形象仍然落入了好莱坞一个重要的刻板印象中——神奇黑人角色。神奇黑人这一概念最早由克里斯托弗•约翰•法利提出,用以指好莱坞电影中经常出现的为白人主人公提供帮助的黑人配角固定形象。欧贝松指出,好莱坞电影中的神奇黑人往往既耐心又聪明,还常常具有某种神奇力量,其主要功能是帮助白人主角克服性格缺陷。虽然总体来看两位主要角色在旅途中是互相帮助的关系,但得益于唐•雪莉的帮助,托尼的转变和心理成长曲线更明显,其更立体和突出的变化表现在他价值观和原本种族歧视态度转变上。唐•雪莉的角色似乎变成了一个言传身教的工具。如同谢利博士的曾侄女伊冯•谢利所说,“影片用一个非同寻常的黑人的人生经历和种族压迫的历史作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白人救赎和自我实现的故事”。
托尼对唐•雪莉产生的影响中很重要的一条是使唐•雪莉接受自己的黑人身份,回归和融入原本的黑人群体。影片最后唐•雪莉来到表演的最后一站,愤然离开只面向白人的餐厅后,来到一家面向黑人顾客的酒吧,并登台与黑人乐手们合奏狂欢,这是影片中唐•雪莉为数不多的欢乐时刻,弹奏结束后唐•雪莉甚至放松愉悦地说道:“钢琴就该这么弹!”贯穿电影通篇的紧张气氛在唐•雪莉进入黑人酒吧后短暂褪去,这似乎传达了一种信息:唐•雪莉只有回归黑人群体才是安全、安宁的。更加讽刺的是在酒吧的表演结束后两位主人公来到停车场,恰好遇到了两个黑人盗贼企图偷托尼所驾驶汽车的轮胎。这两个偷轮胎黑人盗贼角色的存在,仍然可发觉到影片所表达的对黑人是盗贼、犯罪分子的刻板印象,这样的情节设计会使观众刚刚在酒吧表演对黑人文化所建立的好感化为乌有。
矛盾对立的紧张气氛贯穿影片的始终,这主要是由于唐•雪莉的黑人身份不被白人接受从而引发冲突。这样的悬念甚至保存到了电影的最后一刻——唐•雪莉驶回家后,最终决定在平安夜拜访托尼一家,在托尼的妻子打开门后,影片的氛围瞬间凝固,托尼的妻子和家庭能否接受黑人唐•雪莉成了最后和最大的悬念。而在托尼的妻子和唐•雪莉拥抱后,观众才算放下一口气来,影片走向了其乐融融的结局。这种情节设计背后隐藏了一种恶毒的底层逻辑,即黑人只有被白人接受才能走向和谐美好的结局,决定的主动权仍然掌握在白人一方,黑人处于被选择的局面,影片最后唐•雪莉能与托尼原本有着种族歧视倾向的家族其乐融融地共享晚餐显得理想化和不真实。
影片中主人公身份错置和刻板印象巧妙运用实际上是当下美国社会的投射,从侧面反映在新的历史时期美国中下层白人地位下降和有色人种地位上升所产生的新的种族议题。影片实质上仍是以一种能为白人主流社会所能接受,试图安抚中下层白人的方式来巧妙讨论种族议题。电影给出了希冀于调解的方案,但发现电影所呈现的故事仍然没有彻底走出对黑人群体的刻板印象,和解愿景的实现仍需要建立在黑人群体的压抑和自我调解之上。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本文标签: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