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摘要】立足课程思政背景,结合教学实践,探究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打破常规教学方式,“润物细无声”地实现思政教育的策略,即以“寓教于活动”的方式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引领学生成长成才;基于热点新闻,丰富教学资料,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增强课程思政效能。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引言

  新时代的外语类人才培养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外语能力精湛、人文学养深厚、思想能力突出、中外文化融通、跨文化传播能力突出的外语专业拔尖人才。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后,如何将大学英语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结合是高校教改面临的新任务。在高校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还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养出适应全球化、国际化的高端复合型人才。目前,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思政教育是一个薄弱环节。

  英语阅读课程是英语专业基础教学阶段能够使学生大量接触英语国家社会、历史、文化的一门必修课,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培养英语语感,积累词汇,提高写作水平,还能使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了解和体会英语语言及英语国家的知识与魅力。然而,在目前的英语阅读课程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传统的阅读式教学,即学生阅读,做练习;教师讲授答案,分析习题。整个教学过程缺乏语言的灵活使用,大大降低了语言习得效率。因此,英语阅读教学应打破传统,以隐性教育的方式深挖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育人元素,结合各种资源,充分利用合作式教学模式,以“寓教于活动”的方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影响和人际交往,采用多维考核标准,为他们合理“增负”,增强其阅读能力,丰富其文化知识,从而使其成为品格优秀、自强不息、自信好学、有担当的国际化新人(姚丽华2021)。

  课程思政不仅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起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有机、有效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吕春敏2022)。但是,如何打破常规教学方式,确保学习有效发生,使思政教育落到实处?下面,以“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王守仁和高虹编纂的《泛读教程(2)》为例,选取其中9个教学单元,采用合作式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丰富的电子资源,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各大主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主性和创新性,有效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思想道德修养。

  一、以“寓教于活动”的方式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紧扣《泛读教程(2)》,找准每个单元主题涉及的思政、育人元素,把握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构建适应所在学校学科专业特点的教学内容体系,有机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情怀、工匠精神等思想政治元素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寓教于活动”,真正做到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从而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

  “寓教于活动”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英语趣配音、情景再现、话剧表演、主题演讲、故事复述、歌曲演绎、技能实操等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提升其文化自信,培养其文化素养。如表1所示,在讲授Unit 1 Generation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情景再现”经典孝道故事之子路借米、黄香温席、陆绩怀橘,弘扬传统孝道,培养忠孝仁爱、谦和礼让、诚信守义等良好品质;在讲授Unit 2 Music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经典演绎”中国好歌曲,感受中国音乐发展史,提升对中国音乐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讲授Unit 6 Greek Stories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故事复述”,讲述中国民俗或民间故事,增强对中国民俗文化的了解,树立文化自信(王守仁、高虹2014)。
 

 
  二、“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将“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有机结合,引领他们成长成才。“规定动作”即教材中的单元主题及相关教学内容,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自选动作”是课外拓展。如下表2所示,Unit 1的主题“代沟”是“规定动作”,而弘扬传统孝道文化中的积极方面,大爱感恩之经典故事是“自选动作”,课堂上由学生分组精彩演绎;Unit 4的主题“人们为何工作”是“规定动作”,而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是“自选动作”,可以在课堂内外进行拓展;Unit 8的主题“认识急救及CPR”是“规定动作”,而讲好急救故事,弘扬急救精神是“自选动作”,让学生感受白衣战士的伟大情怀。
 

 
  三、基于热点新闻,丰富教学资料,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阅读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基于时代发展,借助热点新闻,丰富教学资料,弘扬时代主旋律,传递社会正能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激活其理想追求,激励其有梦、追梦、圆梦。如表3所示,在讲授Unit 3 Climate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带领他们了解与气候相关的时事新闻,让学生切实感受气候变化带给人类的影响,以此唤醒他们的环保觉知,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在讲授Unit 7 Attitude Towards Life时,教师结合当下励志人物,让学生感受其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精神,从而激励、鼓舞自己。在讲授Unit 8 First Aid时,教师选取相关视频,引出社会热点问题,如遇到事故后救还是不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导出如何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观。
 

 
  四、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增强课程思政效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课堂讨论法、启发法、交际法、任务驱动法、探究学习法、产出导向法、实操法等,将课程思政目标融入教学各环节,使教学方法服务课程思政目标,形成轻松、愉悦的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课堂氛围。如表4所示,在讲授Unit 8 First Aid时,教师采用交际法引入主题。首先,教师创设了真实语境:朋友见面吃饭时,突然流鼻血,该怎么处理?引导学生进行语言交际,以此唤醒他们的急救意识;其次,教师运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带着任务主动完成相关阅读练习;再次,教师进一步基于产出导向法,针对细节进行急救知识的输入;最后,教师让学生运用英语阐述一些急救方法,并在情景模拟下进行急救实操。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坚持启发诱导、引导探究,变单项传递为双向或多向交流,从而增强学生的课程思政意识。
 

 
  此外,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都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电子资源、微视频等的作用,以此增强课程思政教学的效能。

  结语

  在新时代,高校教师如何秉承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理念,将思政教育和课程教学相结合,无疑是一项巨大挑战。英语阅读作为学好英语的主要手段和有效途径之一,是英语学习者综合能力发展的基础。英语阅读作为英语教学核心课程之一,在人才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大学英语阅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相应主题深挖思政元素,丰富阅读材料,提炼阅读材料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通过多样化教学活动,弘扬时代主旋律,传递社会正能量,提高学生整体的政治觉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其文化自信,从而真正做到让英语阅读课程富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动起来、效果实起来。

  引用文献

  吕春敏.2022.课程思政融入英语阅读教学的实施路径探析[J].海外英语,(24):96-98.

  王守仁,高虹.2014.泛读教程(2)[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姚丽华.2021.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阅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校园英语,(50):42-43.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