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概述在线教学平台的定义及基本功能,梳理在线教学平台对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即优化课程资源,打造多元高效课堂模式;诊断了解学情,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实时反馈表现,激励小组互助合作创新;多元高效评价,促进师生和谐教学相长。通过分析一堂在线教学课例的教学内容、学情、平台功能、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及教学过程等,探讨借助在线教学平台进行线上英语阅读教学创新的方法。
【关键词】在线教学平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如何推进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充分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1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五部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指出,“加大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培训力度,推广应用先进的线上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提升教师线上教学能力”“提高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确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提高线上教学效率的重要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强调“鼓励教师合理利用、创新使用数字技术和在线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教育部2022),进一步确立在线教学平台在促进英语课程教与学方式变革的关键地位。
开展线上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及时空限制。然而,在线教学对平台的高度依赖性直接影响线上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如平台功能是否齐全、是否支持师生互动、是否支持在线评价等。在线教学平台的大规模使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诸多不足,如对网络稳定性要求高、课程缺乏真实有效的互动、学生缺乏集体学习氛围、考验学生自主管理水平等。因此,为确保初中英语线上阅读教学的稳定和长期发展,作为关键重要载体的在线教学平台成了研究热点。
一、在线教学平台的概念及基本功能
当前学者对在线教学平台的概念界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吕森林(2016)认为在线教学是一种运用网络、多媒体和多种交互手段进行系统教学和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王威(2016)认为在线教学是在师生分离的情况下,围绕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网络为媒介、以在线平台为载体进行设计和推广,有效实施在线课程教学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王萍和吴亚馨(2015)认为在线教学平台主要依托虚拟的网络环境进行教学且其稳定性是确保在线教学可以成功开展的基本前提,旨在为在线教学带来全方位的服务。
以上概念界定都强调了在线教学的核心要素,即环境、媒介、载体、形式、内容,且将其定义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教学活动。在线教学源于远程教育,也被称为线上教学,是依托多媒体和互联网环境、以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为载体实施在线交互式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线教学平台主要分为实时授课类与非实时授课类,实时授课类以师生在线即时互动的直播课平台为主,非实时授课类以录播资源为主。大部分平台虽然起初并非专为教育教学设计,但是都具备如下基本功能(见下页表1)。
二、在线教学平台对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优化课程资源,打造多元高效课堂模式
《课程标准》强调,“英语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看、写。看通常指利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等理解意义的技能”(教育部2022)。教师可结合学情及现有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丰富多彩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让学生在模态多样、鲜活有趣、贴近实际的学习资源中感受英语的魅力,潜移默化地习得语言知识,开阔视野及启迪思维,从而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成效。因此,基于在线教学平台的英语阅读教学过程颠覆线下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通过图像、音像、视频等将静态的阅读语篇转换成动态的图谱或音视频资源,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课堂参与率。同时,在线教学平台通过打破线上线下的界限,形成双师或多师课堂模式,实现优质资源的云端流动及学生的跨区域交流。
(二)诊断了解学情,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师可事先将阅读教学所涉及的背景知识、重点词组、朗读资源、文章解析等有关知识性的学习任务以前置导学案的形式通过相关教学平台发送至学生端;学生利用教师推送的相关学习资源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完成途径,通过在线预习测试和提交任务的方式反馈真实学情。学生在自主预习导学任务的过程中可利用平台与教师和同伴进行实时交流并提出疑难点;教师提前下载并分析教学平台的相关学情数据,精简出需在课上集中讲解和探讨的重难点,不仅为课堂腾出宝贵的可利用时间,提高线上教学效率和师生参与度,还让英语阅读教学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三)实时反馈表现,激励小组互助合作创新
受时空和技术的限制,师生在传统阅读课堂中获取课上学情数据时间滞后、间隔较长、反馈延迟,只有全批全改作业或测试后进行人工分析和统计后,才能精准地了解学生未掌握的疑难点;学生在等待教师反馈的过程中会遇到新的困惑并产生短暂遗忘,因此,教师通过线下课堂集中解决阅读疑难点的效率低。而让学生在课前获取知识,在课中以“任务驱动及活动贯穿”为主线,教师可通过教育技术在各活动后实时反馈,如语音转文字功能可准确测试全班学生的发音情况,统计学生在线测评可反馈整体及部分学情,展示个人或小组作品可以激励他们进行深度思考和团队合作等。针对教师高效、精准的线上反馈及自我反思,小组之间、组员之间查漏补缺、互帮互助,实现活动的迁移创新及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多元高效评价,促进师生和谐教学相长
课前自主预习任务单、课上阅读教学任务及全方位评价活动的开展需以单元整体及课时教学目标为基础,通过选择合适的评价主体、评价手段对学生实施以素养导向为核心的全方位评价。对于课前需掌握的关于知识理解的内容,教师可通过软件平台设置一些常规题型,利用班级交流窗口实时反馈学情并提供线上帮助;对于课堂需应用实践的内容,教师可通过作品展示、录音播放、答题展示、小组讨论、同伴评价等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评价,帮助他们深层理解,发展深度思维,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对于课后的迁移创新类活动或创意作业,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在线平台软件查询语篇资料,利用跨学科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阅读问题,通过软件推送作品至公众平台,邀请更多群体参与评价。教师运用各类评价手段及时反馈学情并反思自身教学行为,能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及教学相长。
三、基于在线教学平台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例
下面,以沪教版牛津初中《英语》九年级(上)Unit 7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的主阅读篇章Tom Sawyer paints the fence作为八年级下册的阅读拓展课为例,探讨借助在线教学平台进行线上英语阅读教学创新的方法。
(一)教学内容
所选语篇Tom Sawyer paints the fence节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Mark Twain)的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讲述了调皮可爱、天真活泼、追求自由的主人公汤姆·索亚(Tom Sawyer)利用诡计诱骗他的朋友们帮助自己完成艰巨的刷栅栏任务的故事。将该语篇作为八年级的课外阅读素材,不仅能满足学生对语言幽默风趣、情节跌宕起伏、人物聪敏智慧的经典名著的需求,还能对八、九年级的教学内容进行衔接并使其掌握基本的文学作品鉴赏能力;不仅符合《课程标准》对三级课外阅读的要求,还能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具备初步的逻辑推理、理解故事的情节及预测故事情节发展和结局的能力;该语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符合其年龄特征和“最近发展区”,旨在让他们创造性地将语篇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经过校本课外阅读拓展课《爱丽丝漫游奇境》《希腊神话故事》的学习后,对语言幽默风趣、情节跌宕起伏、人物聪敏智慧的神话作品和经典名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还提高了自身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从对学生的阅读调查问卷中可知:大部分学生迫切希望继续阅读各类经典有趣的名著,以开阔视野并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基于在线教学平台的功能、语篇特点及学生实际,该课例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生运用略读及扫读策略从对话中获取基本信息并有条理地查找详细信息;
2.学生根据对故事主要人物的理解作出简单而富有创造性的评判;
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获取完全的沉浸式体验;
4.学生初步赏析经典文学作品,形成完成任务或解决困难的积极态度和批判性思维。
(四)基于在线教学平台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该阅读教学模式主要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见表2),教师可以结合语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五)教学过程
Step 1:Warming-up and lead-in
【环节】师生云端问好,教师播放学生进行家务劳动视频。
【设计说明】使用画面轮播功能问好及屏幕共享功能回顾劳动点滴,激活旧知、课前破冰,引导学生将实际生活与本课主题相联系,拉近与主人公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并过渡到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汤姆·索亚漆栅栏。
Step 2:Pre-reading
【环节】教师呈现该阅读语篇的标题和配图,引导学生猜测谁是Tom Sawyer,并在线提交答案。
【设计说明】通过读标题、看图片、猜人物的活动,抓住简单线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其思考故事的情节和发展。教师实时统计数据,准确掌握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图中刷栅栏的男孩是否为Tom Sawyer?学生的思维处于关注单一信息解决问题的阶段,思考问题的方式直接、具体,对内容理解较浅显。
Step 3:While-reading:Part I Read for the structure and main idea
【环节一】学生快速跳读语篇并标记故事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等。教师通过随机选人及授权画笔功能邀请两名学生演示PK答题,用时较少且准确者获1个奖杯。
【设计说明】本环节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用小黑板答题功能快速找到故事的基本要素,掌握跳读技能并熟悉语篇。随机挑选两名学生上讲台PK答题,不仅能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吸引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使其了解同伴的答题情况,查漏补缺。
【环节二】学生快速扫读语篇并为相应段落匹配主旨大意,分享答题思路。
【设计说明】教师通过小黑板布置匹配主旨大意任务,让学生掌握扫读技能并熟悉故事的开端、发展、结尾,进一步产生深入阅读的兴趣。学生通过小黑板答题提高自主完成阅读任务的能力,通过分享答题心得获得奖杯,提高内在学习动力。
Step 4:While-reading:Part II Read for important details
【环节一】学生仔细阅读故事开头并回答:“What was Tom Sawyer’s task?/What was the task like?/How did he feel when he finished painting one board?Why?”全班学生书写答案并通过拍照功能上传到教师平台,举手参与在线答题示范。
【设计说明】学生利用平台拍照上传功能实时提交书面表现,提高了在线教学效率;学生积极举手在线示范不同难度任务的答题思路,调控全班的答题节奏,提高了阅读教学的参与度和趣味性。教师呈现动态图片,使学生真实感知汤姆·索亚漆栅栏的难度并思考汤姆·索亚能否成功完成任务。
【环节二】学生仔细阅读故事的中间(第12—19行)部分,寻找汤姆·索亚想到的第一个办法并揣测他和本·罗吉耶(Ben Roger)的话语和行为背后的意图。
【设计说明】教师通过随机选人邀请学生朗读汤姆·索亚想到的第一个办法并分析其意图,通过抢答器让他们朗读本·罗吉耶与汤姆·索亚的话语。学生在教师的录音示范中感受到本·罗吉耶的说话语气和意图并对文章有进一步了解。
【环节三】学生仔细阅读故事的中间(第20—40行)部分并找出汤姆·索亚的其他主意和意图;教师带着学生分析汤姆·索亚和本·罗吉耶的话语和行为意图并感受本·罗吉耶逐渐掉入汤姆·索亚的诡计的过程。
【设计说明】学生使用拍照上传答案功能,让教师了解其对本片段的理解程度,通过平台的随机选人、举手答题、抢答器功能参与讨论和发表见解,逐渐体会到汤姆·索亚的聪明之处:故作镇定重漆栅栏以应对本·罗吉耶的嘲笑并引起朋友们的注意;漆栅栏不是任务而是享受,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做这么有挑战的工作;假装很担心他人做不好。他通过诡计让一项枯燥无味、难度艰巨的家务任务变成难得、重要、代表个人能力的荣耀机会,并让本·罗吉耶和其他小伙伴争先恐后、主动开心地付出物质、抢夺机会、积极参与任务。
【环节四】学生仔细阅读故事的中间(第41—44行)部分并独立回答:“What were the other boys’actions when Ben Roger painted the fence?/Why did they act like this?”
【设计说明】学生思考学习汤姆·索亚勇于挑战常规、解决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并进入深度思考:“为什么汤姆·索亚的伙伴们都心甘情愿地漆栅栏?”通过抢答和举手功能得出结论:汤姆·索亚让伙伴们感受到这是一项有趣且有意义的活动,从而为升华语篇主题作准备。
Step 5:While-reading:Part III Read for the theme
【环节】学生阅读故事的结尾并思考这个结果是好还是坏?
【设计说明】无论结果是好还是坏,伙伴们是被戏弄还是心甘情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都收获了积极、快乐的体验,教师引导学生辩证思考及培养批判性思维,并逐步探究主题意义。
Step 6:Post-reading
【环节一】教师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语篇内涵,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
【设计说明】学生观看、模仿视频,体会角色特征并纠正发音,通过平台的分组讨论功能探讨人物角色性格及分配角色模仿人物。教师进入各小组进行指导并答疑解惑,通过随机骰子功能挑选小组展示。教师和全班同学对其表现进行多元评价。
【环节二】学生分组讨论:Why was Tom Sawyer bored with the task but the boys were interested in it?If you were one of the boys and you realized Tom Sawyer’s trick,what would you do?
【设计说明】教师布置分组讨论任务启发学生思考:“对待同一件事,为什么汤姆·索亚和他的朋友们有截然不同的想法?”学生在线上小组讨论中积极交流、碰撞思维、产生新的认识:汤姆·索亚把漆栅栏当成任务且被动完成,而他的朋友们将其当作有趣和难得的爱好和体验,其结果可想而知。教师继续抛出问题:“若朋友们识破汤姆·索亚的诡计,他们是否还会这么开心?他们会怎么做?”通过不断设疑启发学生深度思考,培养其批判性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导他们学会善待他人,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及主动寻求团队帮助等。
【环节三】教师鼓励学生思考本堂课所得并邀请助教张老师一起总结及升华主题意义。
【设计说明】教师鼓励学生总结线上学习所面临的困难,反思所学语篇对解决实际问题的启发;张老师对课堂表现进行总结与点评,引导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勇敢面对挑战,努力奋斗并进行团队合作,必要时主动寻求帮助并享受这个过程的快乐和美好,实现“See the task as it is and enjoy what you do”的主题意义。
【环节四】教师呈现本堂课的奖杯排名榜,对学生进行评价。
【设计说明】通过平台的奖杯排行功能,教师可准确掌握学生的上课表现;学生可了解到全班同学及自己的表现;师生共同反思教学并调整努力方向,实现教学相长。
Step 7:Homework
【环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家人共同完成一项最喜欢的家务劳动,并将该视频分享到社交平台邀请他人参与评价。
【设计说明】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激发其主动参与课后作业的兴趣,利用课堂所学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生活实际,真正做到求实、创新。学生将家务趣事视频分享在社交媒体上,如抖音或微信朋友圈等,他人的在线点赞、点评能够实现个人和同伴评价的统一。学生乐于分享、敢于分享、自信分享,围绕有意义的话题自由发挥,不仅能实现亲子互动、家庭关系的提升及家校的沟通、交流,还能体验、享受完成作业的快乐和价值,潜移默化地增强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
结语
在线教学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线上教学的燃眉之急,较好地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平台和文本之间的线上多方位、多角度的互动,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其参与率、内在学习动力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并将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通过合作教学法实现了“双师制课堂”,打破了时空壁垒实现了跨区域的线上联动和资源共享,提高了线上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然而,在线教学平台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视频清晰度不高,影响教学及学生观看回放;受网络影响大,难以保证流畅教学;课件翻页后板书消失,无法保证教学思路的完整性等。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何优化在线教学平台,以实现更好的在线英语阅读教学将成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
引用文献
教育部.202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吕森林.2016.中小学互联网教育行业分析[J].互联网天地,(5):53-61.
王萍,吴亚馨.2015.网络教学平台的扩展性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5):94-103.
王威.2016.美国高校在线教育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