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摘要:中国萨满传统在远古时期便已出现萌芽。远古部落中以祭祀、沟通神灵为目的,以歌、舞、乐三位一体并带有简单节奏乐器伴奏的乐舞可看作为我国萨满文化之最初形态。泰勒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及,遵循“万物有灵”①的部落文化都可被视作萨满信仰的雏形。萨满在不同民族中有不同的称谓。女真语最初译为“珊蛮”,蒙古族中称“博”、达斡尔族中称萨满为“雅德根”等,许多地区的地方志都有对于萨满的文献记录。我国最早的萨满研究文献可追溯到17世纪,俄罗斯人首次将研究视域关注到“萨满”这一现象,但这一时期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而后对我国萨满文化有较为系统研究的是俄罗斯学者史里科戈沃弗。20世纪,大量学者关注到了这一领域,因此便有了许多萨满研究的专著问世。本文聚焦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第一个十年期间学界对蒙古族、达斡尔族萨满仪式音声的研究论文,并对其进行较为详细的统合与述略,梳理其中对于萨满仪式音声研究的重要观点。

  关键词:萨满研究;仪式音声;综述

  一、蒙古族萨满信仰及其仪式音声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我国萨满研究文献已初具规模,其中以刘桂腾对于萨满仪式音声的研究成果最具代表性,其中包含大量对蒙古族萨满的研究内容,系统糅合了蒙古族萨满仪式与音乐之间的联动关系,此外他还出版了《中国萨满文化系列研究》,对蒙古族、达斡尔族、满族等诸民族的萨满信仰及仪式音声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上述各民族萨满的历史溯源、信仰体系、仪式内涵及音声构成等诸方面内容。而近期他出版的《鼓语——中国萨满乐器图释》中,列举了大量各民族萨满鼓的图像学研究,为笔者及其他相关研究人员研究萨满乐器提供了鲜活的图像学与影视民族志的参考。笔者在下文中把以“蒙古族萨满”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分为“文化及仪式研究类”“音乐本体研究类”和“萨满身体行为及其他研究类”三类,进行综合论述。

  (一)仪式研究与文化研究

  这类文献以调查报告式的研究文章居多,主要以作者研究个案为切入点,以记录仪式过程的方式提供鲜活的研究案例,以此综合阐释萨满的信仰、仪式及音乐,并详细论述了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作者自己亲身参与田野,记录出翔实的一手田野资料,力求将鲜活而立体的萨满仪式的全过程展现给读者,以此达到对萨满文化及信仰的描写与阐释。这些调查报告大部分是将单一民族作为对象进行研究,也有少数将两个民族或地区的萨满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对单一仪式记录并阐释的文章有,刘桂腾的《搭巴达雅拉——科尔沁蒙古族萨满“过关”仪式音乐考察》②以科尔沁蒙古族萨满中“过关”仪式——搭巴达雅拉为例进行个案研究,作为我国北方普遍存在的萨满信仰中最为重要的“萨满能力考核”仪式,作者从其历史渊源、翔实的民族志记录、仪式中法器的使用以及对仪式中的萨满神歌进行形态分析等几个方面综合论述,为读者清晰呈现了一场精彩的科尔沁蒙古族萨满“过关”仪式以及其中的音乐,并详细阐释了其文化内涵。本文以科尔沁萨满的一场重大仪式——“过关”为核心,教科书般地展示了民族音乐学家对于萨满仪式的记录与分析,其中关于音乐分析的部分十分详细,包括萨满鼓的鼓点变化以及伴随萨满仪式的进行与其神歌的旋律走向之间的有机联系。他的另一篇文章《科尔沁蒙古族萨满祭祀仪式音乐考》③,则对科尔沁蒙古族祭祀仪式进行记录与分析。文章开头介绍了科尔沁蒙古族史略,论述了萨满信仰在其中的发展。其次介绍了科尔沁蒙古族萨满的信仰构成与历代有名的科尔沁蒙古族萨满博的资料。最后叙述了科尔沁蒙古族萨满仪式所用乐器的形制特征、音乐形态以及科尔沁蒙古族萨满音乐文化的基本特征。刘桂腾的《中国萨满音乐文化系列研究之二——蒙古族萨满音乐》④一文,首先对蒙古族的历史文化发展和生存空间进行详细说明,然后详细介绍了蒙古族萨满的信仰、仪式文化,最后对蒙古族萨满仪式中的神歌、鼓点进行详细描写。宋艳丽《蒙古族“博”祭天仪式音乐调查研究——以车留金“博”七.七祭天仪式为例》⑤以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地区著名萨满“博”——车留金“博”作为研究个案进行探索,通过实地调查蒙古族萨满重大仪式——农历七月初七祭天仪式,详细阐释了科尔沁地区萨满信仰、仪式及仪式音乐在仪式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呈现,从与车留金博的交流过程中,得出“博”自己观念中的蒙古族萨满文化与作者在文献中了解的蒙古萨满文化二者的异同;

       此外,在文中,还有大量关于科尔沁地区的蒙古博仪式中重要乐器与法器的细致描绘,包括单面鼓、腰铃、铜冠等,并详细解释了“博”在仪式中所唱“神歌”在萨满驱邪仪式中充当的角色及其与仪式发展的密切关系,并对其做了形态学分析。这篇研究文献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对仪式中法器的细致描绘以及详细阐释神歌驱动仪式进行的分析。周·特古斯的《音乐民族志文本构建——以科尔沁萨满仪式为例》⑥不同于前几篇记录式的调查报告,作者围绕如何构建音乐民族志这一问题进行构思,然后再以科尔沁萨满的一场仪式个案做展开,其中包括科尔沁蒙古族萨满仪式全过程的翔实记录并详细呈现仪式中的音声景观,并对仪式中的“人声”“器声”做了详细的形态学分析。周·特古斯的《“勃额”与“毕摩”——原始宗教仪式音乐文化的跨文化个案比较分析》⑦,将同为原始信仰的蒙古族“萨满”教与四川凉山的“毕摩教”作跨地区的比较研究,从承担的文化角色、仪式构成及民族音乐学观念中的“局内人构成”三个方面将科尔沁蒙古族萨满教仪式与四川凉山彝族“毕摩”教仪式进行详细的对比研究,系统地阐释了二者在音乐上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更多原始信仰仪式的跨界研究提供了可能。
 

 
  (二)仪式中的音乐研究

  刘桂腾的《黑龙江/阿穆尔河流域的通古斯萨满鼓——以 流域为视角的跨界族群萨满音乐研究》⑧主要关注萨满鼓这一萨满仪式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以流域的视角对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满族和鄂温克族等民族的萨满鼓及鼓语进行展示与分析。李杰源《科尔沁蒙古族萨满音乐的调查研究》⑨从科尔沁蒙古族萨满仪式为研究切入点,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视角与方法论,立足于梅里亚姆三重认知模式,着重关注仪式中的音乐内容。周·特古斯的《蒙古族萨满音乐的“旋律分类”及转调模式》⑩主要探讨的是蒙古族萨满的“旋律分类”和“转调模式”。本文共有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作者对于科尔沁蒙古族萨满音乐的民族音乐学阐释,从民族音乐学的角度阐释科尔沁蒙古族萨满音乐“旋律分类”及转调模式二者研究的可行性,对萨满神歌的转调模式进行理论阐释。除这类文章以外,也有关于音乐中的某一元素进行研究的文章,如吴涤的《科尔沁萨满音乐变化音探析》主要以科尔沁萨满仪式音乐中的变化音为研究内容,通过对收集整理的一些萨满神歌的谱例进行形态分析,得出仪式过程中不同功能的神歌中有不同变化音的使用,这类变化音依据仪式中神歌的变化而变化,且不同执仪者所唱出的变化音会有些许出入。周·特古斯的《“乌戈”与“艾伊”——音乐人类学视野中解析科尔沁蒙古族萨满唱词与旋律的同构关系》⑪主要关注了“唱词”这一元素,运用音乐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与视角着重探讨科尔沁蒙古族萨满仪式音乐中唱词与旋律的同构问题,从科尔沁蒙古族萨满主位概念中的“乌戈”——歌词章法与结构、“艾伊”——旋律与结构二者的研究与比较研究中探析其关联,主要探讨了“词重音”、旋律音程、旋律线条及唱词之间的关系,以此证明科尔沁蒙古族萨满神歌的唱词对于旋律形态构成的影响和同构关系。温多拉的《内蒙古科尔沁与蒙古国喀尔喀萨满仪式音声比较研究》⑫,文中选择将这两个部落的萨满仪式音声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试图从萨满文学、萨满歌曲与萨满乐(法)器三个方面,在跨界、跨地区文化视域中探讨萨满信仰及其仪式声音的象征意义,同一民族不同地区的萨满仪式音声分析是本文最大的亮点,笔者认为这篇文中较为详细地论述了我国蒙古族科尔沁萨满和蒙古国喀尔喀萨满仪式音声的异与同,并立足于仪式文化本身,使音声的分析与仪式的表现能够有机联系,形成整体。奈迪亚的《内蒙古布里亚特与蒙古国的达尔哈特萨满音乐比较研究——以请神仪式为例》文章同样比较了跨国之间两个蒙古族支系的萨满仪式音声,以我国蒙古族布里亚特部与蒙古国达尔哈特部的萨满仪式为研究案例,文章以两个部落的历史为展开,详细论述了萨满信仰在二者之间的流变发展。

  二、达斡尔族萨满信仰及仪式音声研究文献

  达斡尔语称萨满作“雅德根”,他们笃信“万物有灵”,继而这样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观念在达斡尔人的民风民俗中亦得到了很好地体现。21世纪初,关于达斡尔族萨满的研究开始成为体系,刘桂腾发表的《中国萨满音乐文化系列研究之六——达斡尔族萨满音乐》是较为系统地对达斡尔族萨满信仰文化及音声进行归纳的文章之一。赛音塔娜编著《达斡尔族萨满文化遗存调查》全方位概述了达斡尔族萨满现象历史发展与生存现状,并且详细记录了达斡尔族萨满的仪式文化与音声形态。吕萍、邱时遇《达斡尔族萨满文化传承——斯琴掛和她的弟子们》是记录萨满仪式与音声较为系统的理论著作,其中不仅对当下达斡尔族最负盛名的萨满斯琴掛进行一系列专访研究,也详细概括了达斡尔族萨满文化传承的途径与机制。达斡尔族学者安晓霞的《达斡尔音乐志及研究》第四章中,记载了多位达斡尔族专业学者对达斡尔族萨满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翻译了多个达斡尔族萨满所唱神歌的唱词内容及这些萨满对本民族萨满文化的诠释。
 

 
  (一)文化及仪式研究类

  与蒙古族萨满研究相同,关注达斡尔族萨满文化与仪式的研究文献同样以调查报告式的文论为主,透过萨满的仪式具体分析与解释萨满信仰、文化与音乐之间的联动。刘桂腾的《中国萨满音乐文化系列研究之六——达斡尔族萨满音乐》⑬中,系统地展示了达斡尔族萨满的起源、信仰文化、仪式内容及仪式音声等诸方面,从达斡尔族萨满信仰辨析、法器象征意义以及鼓语与神歌多层次解析达斡尔族萨满信仰与仪式音声之间的关联。刘翃瑄的《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民间萨满仪式音声个案研究——敖奇林的“斡米南”仪式》⑭,以作者的第一视角的田野调查案例展开,呈示了以莫力达瓦旗的萨满——敖奇林为田野对象,展示了敖启林作为执仪人的一场具有达斡尔本民族特征的萨满仪式,并对“斡米南”仪式中的神歌、法器等各内容进行详细地描写和分析。吴凤玲《达斡尔族萨满文化传统的当代变迁——以“斡米南”仪式为例》⑮文章同样记录的是“斡米南”仪式,不同在于,文章开头部分以介绍达斡尔族萨满文化的纵向发展为主,详细阐述了达斡尔族萨满文化从古至今发展的过程,以此来说明达斡尔族萨满文化的发展至今所历经的变化。刘红彬、多海的《达斡尔族鄂嫩哈拉家族与满族锡克特里氏(石姓)萨满文化遗存对比研究》,文章主要聚焦于达斡尔族和满族两个民族的萨满,以鄂嫩哈拉家族到满族锡克特里氏的萨满仪式为研究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在详细阐释两个民族萨满信仰文化差异的同时,也关注到如何传承与保护这一文化现象。

  (二)音乐本体研究类

  达斡尔族萨满仪式所用音乐,部分源于达斡尔族的民歌,因而关于达斡尔族萨满音乐本体类研究文献中有许多探讨了达斡尔族萨满仪式音声与民歌之间的关联。这类文献主要侧重于对达斡尔族萨满仪式音声的各个角度进行深层次描写,且囊括了神歌、鼓点等多方面的内容。赵菁华的《达斡尔族萨满歌曲“雅德根伊若”研究》从达斡尔族的发展历程入手,详细论述萨满信仰伴随着民族所经历的变迁,对达斡尔族萨满歌曲的出现、起源及发展进行详细的罗列,并分析达斡尔族萨满歌曲“雅德根依若”的音乐本体内容以及传承发展情况。描述达斡尔族萨满仪式中所用乐器的形制特征,以及达斡尔族萨满神歌的音乐分析。佟占文的《达斡尔族与科尔沁蒙古族萨满乐器比较》⑩属于其中较少的跨民族比较研究案例。文章将科尔沁草原与呼伦贝尔草原上生活的两个具有萨满信仰的民族——达斡尔族和蒙古族的萨满信仰进行横向比较,先后阐释了二者信仰的历史发展脉络,就两个民族萨满仪式中所使用的鼓与铜镜进行对照研究,详细论证了二者在仪式法器上的异同,以此关照科尔沁蒙古族与达斡尔族萨满信仰的横向发展特点。刘瑶的《嫩江流域达斡尔萨满音乐研究》以研究嫩江流域达斡尔族萨满音乐为出发点,进而对嫩江流域传统的达斡尔族萨满音乐“歌、舞、乐、词”四位一体的音乐表现形式及萨满乐器进行梳理,进一步阐释嫩江流域达斡尔萨满歌曲的演化,说明达斡尔民族音乐文化的兴盛与发展适应时代的发展对研究达嫩江流域斡尔萨满音乐具有重要意义。其那尔图的《论达斡尔族的萨满音乐》一文中,主要概括了达斡尔族萨满在仪式中所用的音声,并进一步探讨其与仪式之具体关联。萨敏娜的《达斡尔族萨满神灵的类型分析——以斡米南仪式及其神歌文本为例》以一场达斡尔族萨满仪式——斡米南仪式及其神歌文本为例,介绍了达斡尔族的灵魂观、神灵观和宇宙观,以及更多生动的、未曾在早期文献中出现的神灵,并据此把达斡尔族萨满神灵分为祖先神与助手神两大类,从而揭示了达斡尔族萨满教神灵体系的庞大与复杂。

  综上,本研究立足于我国北方本土文化语境之下,从多地区、跨民族的实践研究视野出发,运用人类学、民族音乐学、民族学、宗教学等多个研究视角解析蒙古族、达斡尔族和汉族三个民族的萨满信仰与音乐,在对内蒙古和黑龙江地区进行多次的实地考察与回访工作基础上,以宏观、中观和微观视野对三民族萨满文化共性与特性展开比较研究,挖掘三个民族萨满信仰的文化特质,探寻其音乐内涵,并形成翔实的多民族萨满音乐文化志记录,不间断的田野调查也可形成多样化的研究样本,扩展萨满仪式音声研究格局,为我国萨满音乐文化研究进程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意义。

  注释:

  ①爱德华·伯内特·泰勒,连树声译.原始文化[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②刘桂腾.搭巴达雅拉——科尔沁蒙古族萨满“过关”仪式音乐考察[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01):43-57.

  ③刘桂腾.科尔沁蒙古族萨满祭祀仪式音乐考[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01):49-61.

  ④刘桂腾.中国萨满音乐文化系列研究之二—蒙古族萨满音乐[J].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7,(02):78-95.

  ⑤宋艳丽.蒙古族“博”祭天仪式音乐调查研究——以车留金“博”七.七祭天仪式为例[D].内蒙古大学,2014.

  ⑥周·特古斯.音乐民族志文本构建——以科尔沁萨满仪式为例[J].民族艺术,2018,(02):117-124.

  ⑦周·特古斯.“勃额”与“毕摩”——原始宗教仪式音乐文化的跨文化个案比较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2009,(04):24-27.

  ⑧刘桂腾.黑龙江/阿穆尔河的通古斯萨满鼓——以流域为视角的跨界族群萨满音乐研究[J].音乐探索,2012,(02):49-58.

  ⑨李杰源.科尔沁蒙古族萨满音乐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⑩周·特古斯.蒙古族萨满音乐的“旋律分类”及转调模式[J].民族音乐,2017,(05):29-31.

  ⑩周·特古斯.“乌戈”与“艾伊”——音乐人类学视野中解析科尔沁蒙古族萨满唱词与旋律的同构关系[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7,(01):63-69.

  ⑩温多拉.内蒙古科尔沁与蒙古国喀尔喀萨满仪式音声比较研究[J].大音,2018,(01):131-154.

  ⑧刘桂腾.中国萨满音乐文化系列研究之六——达斡尔族萨满音乐[J].乐府新声,2008,(02):100-112.

  ⑩刘翃瑄.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民间萨满仪式音声个案研究——敖奇林的“斡米南”仪式[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⑥吴凤玲.达斡尔族萨满文化传统的当代变迁——以“斡米南”仪式为例[J].宗教与民族文化,2013,(01):170-193.

  ⑩佟占文.达斡尔族与科尔沁蒙古族萨满乐器比较[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6,(02):37-41.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