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文化教育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将传统文化和英语教学内容相结合,用华夏文明结晶充实英语教育,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风采,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同时也能提高英语教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积极性。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最适合接受思想文化教育,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同时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为此,广大教师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做到传统文化教育和英语教育并行,带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底蕴内涵,认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既能加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成为拥有文化底蕴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1.英语教学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1.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小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特别是对于第一次接触英语的学生而言,更加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锻炼和培养,结合英语教学的目标和需求,在已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融入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1.2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由于缺乏英语学习的环境氛围,英语这门语言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是比较陌生的,而且英语教材知识内容相对散乱,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因此会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导致学习效率低下。通过和学生交流沟通教师发现,很多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为此,教师可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英语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宜的学习方式,这样能实现文化教育的有效渗透,提升英语课程的教育价值。
1.3有助于提高小学生们的文化修养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传承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在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要结合学生实情给与学生正确的引导教育,带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底蕴内涵,实现健全人格的塑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学生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的策略
2.1开发文化教育资源,营造浓厚文化氛围
研读教材不难发现,英语教材中中华传统文化内容比比皆是,但受篇幅限制,中华传统文化带给学生的影响是有限的,学生很难从教材内容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和博大精深,不利于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的培养。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首先就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根据内容需要引入与教学主题相关联的文化知识,做到英语教学和传统文化良好关联,充分融合,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接受文化洗礼和熏陶,一方面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的培养和提升,让学生成为具有文化底蕴的优秀人才。因此,广大教师要不断开发文化教育资源,根据英语教学的需要融入更多文化教育的内容,结合现实需求引入传统文化教育素材,让英语课堂迸发浓厚的文化气息,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和博大精深,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例如,教师可以引入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和历史典故,还可以引入传统节日和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内容,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实现中西方文化的交融,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英语学习也能事半功倍。此外,节日风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节日文化不仅可以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底蕴和魅力,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更多人民生活习惯,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节日文化,将节日文化和英语知识相结合,比如“color”这部分内容,因为不同的节日会有专属的颜色,比如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春节代表着喜庆,无论是鞭炮、灯笼、对联、剪纸贴花都以红色为主,所以,红色寓意着欢乐喜庆;元宵节吃汤圆和元宵,寓意着合家团圆,而元宵和汤圆以白色为主;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一家人欢聚一堂,吃月饼赏月,而圆饼是以黄色为主,所以黄色寓意着团圆。
通过将英语教学内容和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育形式,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感受我国的文化底蕴,进一步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另外,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实现目标分层,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借助多媒体技术积极渗透优秀文化,丰富德育情感,达到增强情感认知,德育多元化发展的目标。
2.2将中西方文化对照、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在英语教材内容包含大量的中西方文化对照内容,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引入中华传统文化内容,通过对比带领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让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正确看待中外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跨文化语言交流意识。例如,在教学“food”这部分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话题:“How many mealsdo you have a day?What's your favorite food?”学生答道:“Three.”因为生活经历的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食物,可谓是各不相同,比如有的学生对米饭情有独钟,有的学生偏爱面食。通过提问互动学生认识到中西方文化在食物这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为此,教师可以引入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相关内容,通过对比让学生对中华饮食文化和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别有所了解,从而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首先,教师引出“一日三餐”这个生活中常听到的说法,与之形成对比的就是西方饮食文化中的“brunch”,翻译成中文就是“早午餐”,西方国家的人习惯将早餐与午餐结合起来,分别取“breakfast”和“lunch”中的“br”和“unch”,最终形成了“brunch”,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明白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其次,中国耳熟能详的美食有“dumpling”、“Beijing Roast Duck”,都是经过复杂的多道工序烹制而成,而西方饮食则是以快餐为主,比如“hot dog”、"ham-burger",特点是工序简单,方便快捷。通过对比学生可以对中西方饮食文化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认识到文化的差异,一方面可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底蕴,另一方面也能教育学生尊重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立足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通过东西方文化对比为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2.3在实践活动中融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在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大力开展实践课外活动的过程中要积极融入中华传统文化,通过实际生活践行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另一方面也能丰富实践活动的形式内容,激发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以及其它节假日时间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给学生布置实践任务,既能弘扬传统文化,又能巩固学习效果,提升学生英语水平和文化修养。例如,在寒暑假,以家庭为单位开展“英语日”活动,家庭成员在这一天内尽可能使用英语进行对话交流,比如,家长可以给学生讲述和节日有关的故事内容,学生也可以用英语讲述自己最近的活动安排和生活经历,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同时也能将传统文化和所学英语知识应用于生活,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和英语水平。再例如,还可以组织传统文化线上活动,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做到在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2.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优化教学评价机制
评价体系的完善程度会影响到英语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因此,想要让传统文化渗透到英语教学各个环节,发挥文化教育的优势和价值,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就必须优化评价机制,打造一套完善系统健全的评价体系,克服应试教育带来的种种弊端,从而更加有效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认可学生的日常表现,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和通过实践活动来践行。再比如,在习题中加入和传统文化有关的考查点,根据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进行言语激励,保护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和了解传统文化的热情,实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方位考察,引导学生完善知识框架,掌握课堂的主导权,打造更加完善科学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目标,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价值观,避免学生崇洋媚外,要让学生以自己民族的文化为荣,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作为教师要深度挖掘课程活动和教材资源,结合实际学情研究将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有效策略,锻炼学生英语技能应用能力,领略传统文化底蕴魅力,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实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蒋雪琴.在小学英语学习活动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究[J].教育界,2022(36):62-64.
[2]黄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视角下的小学英语多模态语篇教学探究[J].英语教师,2022(22):166-169.
[3]万琰,教材视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考[J].小学教学设计,2021(30):4-9.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