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仪式感无处不在。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中国人向来是注重“仪式感”的。那么在英语教学中能不能通过仪式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下面是笔者的几个实践。
首先,必须先说一下小组教学。小组的划分标准就是根据学生的总成绩排名平均分组,注意考量学生的学科平衡,座位排序的话按照前三后三一条龙排列,即为1对6,2对5,3对4,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果学生在学习中有疑惑的话可以方便解决,而且效果会相对较好,因为1号为学习最好的学生,能够把问题把握和讲解得更透彻,以便最差的6号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2号不如1号,但5号要强于6号,问题能够不错地解决掉;3号和4号则比较接近,可以互通有无,两人解决不了的再向1、2号求助。
个人认为英语是一门应用学科,是灵活多变的而不是固定呆板的,学好英语,搞好英语教学不应该仅仅是死记硬背,要学好英语至少要做好两点:一是夯实基础,包括单词和课文;二是实际应用,学什么用什么。通过划分小组就可以进行一些相应的教学活动,比如:互相提问单词的记忆,互相讨论课文和练习中的疑惑,疑惑是个奇妙的东西,时刻都会出现,而且也像个调皮的孩子,不是那么容易抓住,一不小心就会被他溜掉,小组教学就像是为每位学生安排了帮手来帮助他抓住疑惑,随时解决它。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学习中时刻都会出现疑惑,遇到自己不明白的东西,弄明白了就是进步。另外,高中的课文逐渐地加长,词汇量也不断地增加,而且也有一些旧词新意的东西,课文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都是很棒很地道的文章,学生们应该把课文读熟,理解每句话的含义,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笔者就要求学生去尝试翻译每句话,不只是在脑中翻译而是要落实到笔头上,毕竞好多的句子看一眼似乎就明白了它的含义,但是只有能准确地写出来才是真正的理解。而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们就会产生很多的疑惑,他们会去注意每个词的词性和含义,去分析句子的成分,真正认真深入地去学习。
目前,学生的英语学习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发音和口语。音标不会读,单词读不准,课文不会断句,没有语调变化,如果仅仅是依靠教师去纠正,任务量会很大而且效果往往也不会特别好,而如果把这个任务下分小组中进行的话那么这样的学生身边就会多出一个或者多个时刻能够帮助他纠音指导的“随身教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和学生似乎就是天生对立的,学生往往会对老师产生一些抵触心理,反复的指导和说教,他们会感觉到烦而不会领会老师的苦心。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愿意去帮助那些落后的学生的,毕竟高中的学习生活节奏也挺紧张,所以,在小组教学的基础上笔者又引入了竞争机制。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环节:我爱记单词
这来自于浙江合我爱记歌词的灵感。首先,笔者会在幻灯片上给出本单元单词的汉意或重点词的拓展提示,让学生快速写出相对应的词汇,当有学生完成所有内容的时候举手示意翻页,记下该学生的名字,在最后算成绩的时候单词数加一,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的紧张感,又可以刺激学生的荣誉感。当所有词汇默写进行完毕就小组内交叉判分,取乎均值作为小组的得分,并按名次记录下小组在本环节的最终得分(如果是十个小组,那么得分就是第一名得10分,第二名9分,依此类推)。
第二环节:我爱伦敦音
由单词优胜小组抽取课文朗读选手为每组的几号,按照第一环节得分由少到多的顺序进行朗读,除本组外的小组进行量化打分,组长安排组员专门负责一项(如音量、发音、语调、断句等)进行打分,最后组长综合考量给出最终得分。每组的最终得分为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的总分,然后按照名次排队给出每个水组的本环节得分。
第三个环节:我爱脱口秀
要求学生利用本单元所学重点词汇、短语及语法知识编写出一篇小短文,并尽可能多地去运用它们,再给学生们5分钟的时间去选择、讨论和完善小组短文,然后,按照小组顺序由组内发音最好的学生进行演讲,其他小组根据内容、发音、所用本单元词数进行评分,并按照我爱读课文的打分规则得出各小组最终得分。
最后,把各小组三个环节的得分相加得到各小组本周的最终积分,评出本周的周冠军,把每周的各组得分进行相加从而评出每月的月冠军在下月初进行表彰、发奖!每次比赛后要对各小组积分进行排名与点评,帮助各小组找到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分析出组员们谁为小组做出了贡献,谁为小组拖了后腿,由各个组组长进行点评并督促组员为下周的比赛努力准备。
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学好英语,都希望自己的班级能够取得好成绩,而且每一位老师都在为这两个目标在努力,和风细雨,狂风骤雨,苦口婆心等等手段反复使用,效果是有的,但是并不是如想象中那么美好。另一方面,相信每一位高中老师都要忙于备课,上课,做题,开会等等事情,能够用于教导学生和学生谈心的时间真的很有限,笔者也是一样,但是,自从把小组教学和竞争机制结合起来以后,突然发现自己好像拥有了分身术,每天再不用花心思去和学生谈心、劝他上进,因为各组的组长和组员都在督促着他们向前、向前、向前!而且督促来自于身边,督促者时刻关注着他,而被督促者也更愿意接受来自同学、来自身边的督促。
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明显得到了提高,每位组长也会针对各位组员的英语水平给他选定自己的对手,给他安排任务,制定目标,经常听到组长在跟组员说:“你的目标就是某组的某号,只要你下次单词(课文)能够比他好,那么咱们小组就赢定了!”每当听到或看到这些心里满满的都是成就感,年级主任再也不用担心我们班的英语成绩了!或许,笔者这一系列笔者所称之为“我爱英语课”系列活动很简单,无非是记单词,读课文和词汇造句,但是,这也或许是仪式感在起作用,每当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学生们就会迸发出难以想象的学习热情!当笔者尝到了甜头之后,笔者就在教学中继续尝试仪式感给笔在学习Unit 2 Poems这一单元的时候笔者组织学者带来的收获。生进行了“赛诗会”,要求每个小组都要出一册诗集,并且向他们说明:既然是比赛,那就要正规,笔者给你们提供A4纸,每组3张,一张封面,两张内容,编辑美化书写各组负责,三天时间完成,诗要模仿课文当中的去创作,注意格式和要求,收上来之后在廊道中张贴公示,各组打分,评出前三名的小组并进行颁奖仪式;各组的作品笔者会拍照上传至家长群,让各位家长来分享我们的劳动成果,并对颁奖仪式进行录播。学生们再次用他们的行动告诉笔者仪式感真的在起着神奇的作用,封面设计精美,诗歌内容贴近生活并且有好多真的有些水平。
另外,在学习《百万英镑》和《皮格马利翁》的单元的时候,笔者都组织了Let's Enjoy English和Let's Play的活动,同样进行了拍照和录播,学生们的表演,对话剧的改编,对道具的运用等等,真的让人叹为观止,比如有忠实于原著的,有角色反串的,有拿窗帘做礼服的,当然也有专业正装和礼服的,同时,在这里也要向各位家长表示感谢,是您的理解和支持让笔者能够把活动更好地进行下去,同样也鼓舞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
我们学校早上在跑操之前是有早读的,笔者记得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班操前读的积极性不高,读的声音也不大,笔者就开始给他们讲李阳的故事,让他们了解什么是疯狂英语,什么是Enjoy English,什么是Enjoy losing face,什么是一口气法,英语朗读要做到最大声,最快速,最清晰,到了操场,你们就是英语学习者,就是要大声地读出来,并且笔者给他们做了示范,用笔者最大的最清晰的声音,最快的速度,并且告诉他们,以后每天,每个小组都要领读单词,用“三最”的方法,其他人到了操场也要用同样的方式跟读。一时间,我们班成了操场上早在读高时二的一时道候风笔景者线又。组织了最佳发言人活动,要求学生轮流在课前演讲,内容可以是自己的日常生活感悟,也可以是对自己喜欢的一句话的分享,也可以是小组、班级、年级、学校甚至是国家国际的动态播报,还可以是自己的理想等等。
演讲时要注意自己是为自己,为小组,甚至是为国家代言,要发音清晰,仪态自如,其他同学则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记者,当发言结束的时候要根据所听内容进行提问并为小组赢得积分,是为答记者问环节。本活动在所有人进行一轮后进行评比,选出最佳发言人,颁发“金话筒”奖。学生们立刻就行动起来啦,找资料,找素材,认真完成自己的发言稿,并且要准备如何回答“记者”们提出的问题,化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为。了更好地将仪式感很好地贯彻,每一次的颁奖笔者都要办的尽量庄重、热烈。
笔者买了荣誉证书,并且到教务处盖了章,每次发奖笔者都会全程进行录像并且在家长群分享,并且尽量邀请年级主任或者其他领导作为颁奖嘉宾,每一位得奖的学生都要有获奖感言(英语版),或许有些幼稚,或许没有红毯,没有香槟,但是,在笔者和学生的心中这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奥斯卡庆典!看着学生们一点点地成长,认认真真地学习,并最终获得成功,品尝荣誉,笔者的心里也满是甜蜜。通过那一张张笑脸笔者也能感受到他们也在渐渐地享受英语的学习。
仪式感就像是一个按钮,当你去做这个动作的时候就是告诉大脑笔者要进入另一个状态了。仪式感是对学习和生活的重视,把一件普通的事变得不一样。我所进行的活动或许都很简单,但是,当笔者用正规的或者郑重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时候,学生们就会进入一个不一样的状态!我爱英语课系列让他们人人成为参赛选手,赛诗会让他们感觉自己成了编辑,成了诗人,话剧表演更是让他们化身为导演,剧务,演员,甚至身兼多职!金话筒奖,疯狂英语等活动也在激发着他们的学习动机,逐步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进行转变。感谢笔者的学生,感谢仪式感,学无止境,教法多样,笔者也要继续上下面求索。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