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摘要]随着数字化教育进入课堂,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写作教学对传统写作教学产生了颠覆式的影响,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供了便利,新媒介、新载体的运用拓展了写作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真正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根本上改变了课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以及评价方式。本文聚焦“创新写作形式,激发表达意愿”“借助云端阅读,积累语言素材”“再现生活情境,改变教学方式”“利用数字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巧用网络平台,聚焦多元评价五方面,阐述数字技术在小学写作教学中运用的策略与研究。

  [关键词]小学写作教学数字技术运用策略多元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教师要关注互联网时代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新特点,认识信息技术对学生阅读和表达交流等带来的深刻影响,把握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趋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变革中的价值和功能。”

  随着时代的进步,数字技术与写作教学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教育革新的必然趋势。传统的写作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素材资源的短缺、教学模式的僵化以及评价手段的单一性,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不仅抑制了学生对写作的热情,也限制了他们自由表达的空间,进而阻碍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种状况在相当程度上降低了写作课堂的教学效率,逐渐形成了一种教师难以教授、学生害怕写作的尴尬现象。

  然而,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化驱动的方法深度整合进教育教学中,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还为教师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教学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支持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接下来的内容中,笔者将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深入探讨和分析数字技术在小学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并分享相关研究成果和思考。

  一、创新写作形式,激发表达意愿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传统的写作教学中,很多时候往往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很难开口动笔,原因主要在于传统教学环境下不利于学生调取真实的生活经历和真切的情感体验,长此以往,学生就厌于表达。数字技术进入写作教学领域后,给学生提供了不同写作形式的选择,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信息以及自然生活场景,容易触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创作和表达的欲望。

  (一)音像资料让课堂有声色

  创造性训练是对传统刻板、教条的写作训练的一种革新。运用音像素材进行习作训练就是一种创造性训练,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如在学完《伯牙绝弦》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古筝名曲《高山流水》,让学生边听边想象俞伯牙和钟子期这一对挚友交往的情景,然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这个故事。在音乐情绪的渲染下,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就更容易得以表达。

  (二)热点信息让学生乐于表达

  网络信息容量大,紧跟时代脉搏,一些热点问题更是备受关注,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少年儿童的认知水平,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件开展习作训练,这样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三)数字化创作让习作更富个性

  数字化写作通过键盘和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这种新的媒介载体使得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及时、方便地进行文稿修改;写完之后可以编辑字体,插入图片,配上音乐,以个性化的多媒体文档呈现作品。这样的写作形式完全符合新课标中“能用照片、图表、视频、文字等展示学习成果,并与他人分享”的要求,深受孩子们喜欢。

  二、借助云端阅读,积累语言素材

  素材是写作的基础,而素材来源就在于广泛的阅读和生活的积累。新课标在第二学段提出了“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的要求,数字技术的运用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数字化阅读让孩子们更多地接触到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新特点,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帮助学生构建相关知识体系,丰富写作素材。
 

 
  (一)电子终端阅读

  “云时代”的“云阅读”,可将世代沧桑、万千人物“装载”在指掌之间。一个电子书App可容纳十几万册读物,不仅有看的书,还有能听的书,学生只需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轻松阅读到大量古今中外的优秀书籍。在平时的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布置学生开展课后延伸阅读。例如,在学习了《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在平台检索描写白求恩大夫的其他故事去阅读,从而更立体、更深入地感悟人物形象和人物品质。

  (二)自媒体平台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越来越受到青睐。目前,各大网站也都纷纷推出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如“搜狐”“腾讯”等网站微信公众号实时推送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和专家深度解读,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公众号阅读,学生能对文章点赞,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也能欣赏到其他人的点评。抖音记录了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点点滴滴,这些视频和图文信息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拓宽了学生的习作视野。

  三、再现生活情境,改变教学方式

  运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创设鲜活、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不仅改变了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将现实生活搬进课堂

  小学生生活领域比较有限,生活阅历少,写作文时常常感到没内容可写。数字化作文教学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把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或场景直接搬进课堂,唤起学生的回忆与共鸣,从而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当学生有了一定生活感受后,他的文字表达才能做到真实感人。

  如在指导写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日记》时,教师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事物,并把观察到的现象用手机录制下来。随后,把学生录制的视频资料分成人物、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几大类,存放在班级QQ群习作素材库里。上课时,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视频观看。由于视频都是同学们自己录制、编辑的,画面中出现的事物又是大家熟知的,所以学生兴致很高,教学效果也很好。有的学生从其他同学的视频里了解到了观察对象的新信息,丰富了对观察对象的认识。通过视频再现生活现象,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他们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和思考。

  再如,在指导第七册第一单元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时,首先,让学生打开市人民政府网站“魅力铜都”板块,孩子们很快就寻找到了湛蓝的天井湖、缠绵的相思树、庄重的笠帽山公园、葱郁的老洲“太阳岛”、厚重的铜文化城市雕塑群等迷人风景图片以及金牛洞古采矿遗址、长江珍稀水生动物保护中心、金榔古树名木、大明寺等富有铜陵特色的景点;接着,学生可根据自己对这些家乡景物的熟悉以及喜爱程度,点击进入相关景点介绍界面,浏览景点特色、历史渊源、民风民俗等相关知识。学生通过网络加深了对关注对象的了解,把平时没留心的景物再次回忆起来,后期习作时就不怕无话可说了。

  (二)将虚拟世界智慧呈现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至六年级精心安排了《巧妙的想象》《我和过一天》《我的奇思妙想》《二十年后的家乡》等多篇想象习作,针对这些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或者目前人类还无法接触的情境,有些学生因缺乏足够的想象难以进行合理的描述,数字技术能为我们的教学提供很好的帮助。

  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时,教师可以借助智慧教室平台资源收集《五百年后》《奇异的旅程》《星际迷航》《火星人地球大袭击》等中外优秀科幻电影,课前发送给学生欣赏。影片瑰丽梦幻的想象力、刺激震撼的视觉冲击,以及对于未来世界的天马行空的畅想能迅速点燃孩子们思维的火花,随后再组织交流讨论,这时对未来世界的科技进步、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就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顺利打开写作思路。

  数字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营造了互动的、合作的学习氛围,在这种学习环境里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把“静态孤立的学习”变为“动态合作的学习”,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实现了学习方式的优化。

  四、利用数字技术,优化教学过程

  在一些传统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往往直接向学生口头传授写作方法,虽然学生也能把这些方法熟记于心,可是轮到写的时候却不知怎么运用。究其原因,就在于方法指导过于笼统、抽象,缺乏针对性。数字技术的运用可以轻松实现方法指导的细微化、直观化和生动化,使得教学方式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例如,在指导写《我眼里的冬奥会》时,上课伊始,通过电子终端让学生“云游冬奥村”,整体了解冬奥村的场馆建设、赛场布置、志愿服务、新闻报道等信息;接着,学生戴上VR眼镜,选择某个运动项目进行“沉浸式”体验;随后,教师再选取某一项赛事的录像重点观看,截取典型赛事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运动员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从而体会不同人物的个性特点以及他们的内心想法;最后,再选取“高山滑雪”“冰壶”“冰上芭蕾”等项目的精彩视频片段反复播放,为学生提供多次连续观察比赛发展全过程的机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体会、品味冬奥会的激情与精彩。这样不仅潜移默化地进行了点面结合的写法指导,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多向性,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

  五、巧用网络平台,聚焦多元评价

  传统作文评改方式往往耗时长、收效微,经常是教师眉批、总批得忙上一个星期,学生看看得分、望望评语,随手丢一边就了事,对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作用不大。新课标提出了“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以及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评价方式的变革”等目标要求,数字化写作教学把作者和读者通过网络联系在一起,网络技术的互动性使师生、生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多向交流,改变了传统习作评价的单向性,为构建多元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持。

  (一)网络互评,智慧共生

  在一些传统的作文评讲课中,往往是教师读几篇典型习作,说说议议习作的优缺点。由于大部分学生事先没有参与批阅过程,对其他同学的作文不熟悉,所以这样的交流讨论效果并不好。数字化的作文评改课,教师在课前把孩子们的作文上传到智慧校园网,学生通过班级站点可以自由地选择任何一位同学的习作来阅读,再通过“回复栏”对文章进行点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还可以自动形成一篇文章、一个共性话题评改小组,可以随时查看其他同学的点评,而被点评的同学也可以及时地整合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利用智慧校园网点评同一时间可以多点互动交流且相互不影响,这样的评价方式,对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二)家校连线,多元评价

  孩子的教育需要家校配合。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教师可以定期上传孩子的优秀习作到班级微信群,供群里的家长和孩子共同赏析;对于一些有进步的同学,可以将初稿和修改稿同时上传,让大家看到孩子的成长,倡导家长们及时鼓励孩子们的习作,让孩子们尝到被欣赏、被表扬的快乐。家长们在家里也可以随时把孩子的日记、小练笔上传到群里。这种形式将作文教学从课内辐射到课外,搭建了家校交流的平台,受到了广大家长的欢迎。

  (三)问卷调查,以评促学

  习作教学环节结束后,教师可以结合课堂生成的互动数据,设计问卷星调查表,引导学生及时自我评价,剖析本节课存在的问题,以便后续更好地修改习作。比如,在教授完《令我感动的一件事》后,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些调查项目。第一,《桥》一文巧设悬念的叙述手法,你可以尝试在本次作文中运用吗?第二,你选择观看的《中国好人先进事迹》视频,对自己有何启发?第三,本节课你对自己的参与度满意吗?通过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教师可以准确掌握学生学习效果,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改进教学策略,以便在评讲课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通过利用数字技术将课堂评价与课后评价相结合,将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融合,使得评价体系更加丰富全面,实现了评价的实时化、多元化和科学化。

  总而言之,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合理融入数字技术,方便了学生语言素材的积累,拓展了写作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以及评价方式,构建了交互性、开放式的写作教学新模式。当然,任何一项新技术都有可能是一把双刃剑,数字技术给小学写作教学课堂带来了新变化、新气象,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潜在风险。比如,过度依赖于数字技术,从而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再者,一些网络信息难辨真伪。因此,我们在开展数字化网络教学的时候,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筛选甄别能力。在“双减”政策实施当下,如何运用数字技术为习作课堂提质增效,我们仍需继续研究和思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J].湖北教育,2002(16):42—43.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