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摘要】从读后续写教学中教学评分离、缺乏针对学情的逆向教学设计的问题入手,提出细化读后续写的评价标准,并由此逆向设计出教与学的活动及其评价活动。以细化标准中的语言丰富性为例,结合“人与自然”主题的读后续写讲评课例,探究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路径。提出主题语境下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评”一体化实践建议。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高中英语;读后续写;语言丰富性;主题语境

  读后续写于2016年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浙江省首次出现,该题型将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紧密结合,强调对语言的综合运用,对高中英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反拨作用。然而,在具体的读后续写教学实践中,教师习惯进行整体评分,忽视了对读后续写评分标准的细化,缺乏从学生存在问题出发的逆向教学设计,导致读后续写教学模式僵化,缺乏针对性。很多教师忽视了评价应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忽视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导致读后续写的教、学、评分离,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利影响。这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评”一体化相背离。

  《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处理好评价与教和学之间的关系。评价是完整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为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服务,为学生更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服务,为师生检测教与学的效果服务,为师生改进和调整教与学的方向服务(教育部2020)。细化读后续写的评分标准,基于细化的评分标准逆向设计出教与学的活动及其评价活动是当下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下面,从读后续写评分标准细化办法、主题语境下的读后续写“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案例和反思三个方面探讨问题解决思路和方法。

  一、读后续写评分标准细化办法

  教育部考试中心(2015)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高考综合改革试验省份试用)》中指出,读后续写应依据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评分:(1)与所给短文及段落开头语的衔接程度;(2)内容的丰富性和对所标出关键词语的覆盖情况;(3)应用语法结构和词汇的丰富性、准确性;(4)上下文的连贯性。细读该评分标准发现,其要素界定仍不够清晰。由于教师对评分标准的理解和把握将影响评价促教促学的效果,因而有必要进一步细化读后续写的评分标准。

  韩礼德和哈桑(Halliday&Hasan 1976)提出衔接是语篇连贯必不可少的条件。基于这个观点,教师将评分标准中的(1)和(4)合并为“连贯”。连贯包括语篇衔接和情境语境衔接。语篇衔接又可以细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其中,语法衔接指语篇运用照应、省略、替代和连接等手段实现语义的连贯;词汇衔接指语篇运用词汇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局部—整体关系和词汇搭配等手段实现语义的连贯。埃金斯(Eggins 1994)进一步指出情境语境衔接可以细分为情境语境一致性和文化语境一致性,体现在续写文章与原文的背景一致,同时符合原文的文化语境。

  教育部考试中心评分标准(2)是对内容的要求,提出续作内容应具有丰富性,体现在描写的丰富性,包括情绪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姜建军2018)。续作内容应具有延续性,即续作是对原文故事情节的延续,通常应包括结局和尾声。此外,教育部考试中心评分细则中还提到续作内容应具有逻辑性(姜建军2018)。读后续写的逻辑性指句与句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连接为一个统一整体的方式,具体可分为时间连续、空间连续、人物连续、主题连续和行为连续(陈玉松2022)。因为福建省高考英语读后续写题型不涉及画线关键词,所以教师未将教育部考试中心评分标准(2)中的关键词语覆盖情况纳入细化范围。

  评分标准(3)是对语言的要求,提出续作语言应具有丰富性和准确性。续作语言的丰富性应与原文协同(陈玉松2022),体现在词汇丰富性、句法多样性和修辞多元性三个方面(吴俊峰2023);续作语言的准确性可通过语言错误的数量判断。无错T单位与T单位之比(EFT/T)是判断准确性的一个可靠指标(Polio&Shea 2014),拼写、词汇及语法错误均包含在错误之内。基于以上分析,教师得出细化后的读后续写评分标准(见下图)。
 

 
  二、主题语境下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案例

  (一)语篇资源选取


  《课程标准》提出,语言学习活动应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下进行(教育部2020)。鉴于主题群文是主题语境的载体,本案例基于群文阅读关联策略选取语篇资源。教师以福建省厦门市一次质检考试读后续写文本主题为原点,围绕“人与自然”主题语境下的“人与动植物”子主题,链接由文本和漫画组成的多模态语篇资源。本案例共使用五个多模态语篇资源,除读后续写题目的文本以外,还有三篇补充文本和一幅漫画。三篇补充文本的内容如下:Passage 1是2023年1月浙江省高考英语读后续写文本,体裁为记叙文,讲述了作者偶然路过废弃多年的挤奶房,救下一只蜂鸟的故事。Passage 2是福建省厦门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检完形填空文本,体裁为记叙文,讲述了作者在亲戚家见到刚刚孵化的椋鸟,见证了小椋鸟学飞的故事。Passage 3是英国Mirror网站上一篇关于人和动物之间深厚情谊的故事集锦。漫画则来自巴西插画家阿德马尔·维埃拉(Ademar Vieira)的作品The Rescue,讲述了消防员救下森林大火中奄奄一息的蛇,落水后又被蛇救下的故事。这些关联性语篇资源的选取主要是为挖掘主题文本蕴含的语言知识,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达到探究文本主题意义和提升育人价值的目的。
 
  (二)实践案例

  1.案例说明


  本案例是一节针对福建省厦门市2023届高三第二次质检英语科读后续写的讲评课,教学对象是厦门市一所中学的高三学生。读后续写文本The Trapped and Tangled Loon的体裁为记叙文,属于“人与自然”主题语境下的“人与动植物”子主题,讲述了主人公及其表弟以赛亚在钓鱼过程中解救被鱼线缠绕和鱼钩刺伤的潜鸟的故事,体现了善待动物就是善待自己、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旨。原作语言生动、细节凸显,使用了丰富的动作描写、多样的句式结构和多元的修辞手法,在语言丰富性上尤其突出。

  2.案例特点

  (1)利用评价的反拨作用,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


  本堂课是高三质量检测后的讲评课,教师首先大量收集学生的答题情况,获取反馈信息。分析发现,只有23%的学生能够使用多种实义动词和句式结构描写主人公救鸟的过程,25%的学生能够使用原文中出现过的拟人等修辞手法。有鉴于此,教师根据细化后的读后续写评分标准(见上页图),将教学目标聚焦到“语言”主题的“丰富性”子主题,旨在提升学生续作与原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协同度。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作者原文和同主题群文中的实义动词、复杂句式和修辞手法;以师生讨论的方式制作针对续作语言丰富性的评价量表;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语等评价方式,根据评价量表评价学生续作在语言丰富性上的实现情况并完成修改;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并完成聚焦语言丰富性的写作任务。

  教学设计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包含绘制思维导图、描写典型场面、完成迁移写作等学习活动,凸显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教学环节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呈现(Presentation)、互评(Peer-editing)、操练(Practice)、生成(Production)和提高(Progress)。

  (2)突出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重视评价量表的制订和运用。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评价机会,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评价工具和评价活动(教育部2020)。在呈现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梳理出的实义动词、复杂句式和修辞手法。围绕这三个维度,教师与学生讨论制作针对语言丰富性进一步细化和量化的评价量表,并将其作为课程的评价工具。学生利用该评价量表在自评和小组互评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取长补短。

  在操练环节,学生运用评价量表评价同学的仿句。教师也根据评价量表给出相应的评语,着重指出学生取得的进步,如“such...that...构成结果状语从句,与原文句式协同,语言风格一致;crying这个细节生动地刻画了鸟因受困痛苦的样子”。在生成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重新完成续写任务并进行小组展示和组内互评。

  (3)评价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评价活动形式多样,重视形成性评价。

  《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应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不同评价活动之间应具有整合性和关联性(教育部2020)。本堂课在五个教学环节(呈现、互评、操练、生成和提高)均设计了评价活动,包括展示、组间互评、讨论、组内互评、采访、完成任务、完成分层任务及自评,且每个评价活动都为完成后一个教学环节作准备。

  在课堂呈现环节,学生展示其思维导图。此环节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语言丰富性的评价标准,并为其完成后续教学环节的任务作准备。该环节的评价方式为展示和组间互评。展示能够外化学生的思维,帮助教师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并给予针对性建议。组间互评能够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互相取长补短。评价的具体内容包括:是否有使用实义动词、复杂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的意识;是否完整梳理出主题群文材料所涉及的实义动词、复杂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梳理出的内容是否准确;呈现是否清晰明了,呈现方式是否有值得借鉴的地方等。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确定评价标准和方案。

  《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在确定评价工具和方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因课而异(教育部2020)。为此,在提高环节,教师设计了分层任务。作业一是应用实践类任务:阅读2023年1月浙江省高考英语读后续写文本,从实义动词、复杂句式和修辞手法三个维度梳理文本中的语言现象,并完成续写任务。该作业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关联度很高,适合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完成。作业二是迁移创新类任务:认真观察巴西插画家阿德马尔·维埃拉的作品The Rescue,将漫画转写成一则故事,向学校英语报投稿,要求聚焦语言丰富性,词数150左右。该作业为看后续写,延续本堂课主题语境和文本主题,并在真实情境中将看与写的技能整合起来。作业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适合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分层作业继续围绕“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主题展开,旨在引导学生在深入探究主题意义的同时,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读后续写语言丰富性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其一完成,并根据本堂课的评价量表进行自评。
 

 
  三、主题语境下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评”一体化实践反思

  (一)用好反馈数据,细化读后续写评分标准,将学生的痛点作为教学重点


  教师要善于分析学情,找准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逆向设计教与学的活动及其评价活动,实现教、学、评的有机融合。同时,教师要围绕主题灵活选取语篇资源,在深化主题意义的同时,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二)给足评价时间,与学生共同设计评价量表和形式多样的评价活动

  “教—学—评”一体化强调将评价活动与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育部2020)。教师要预留出评价的时间,并以各种方式对每个环节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可以包括问答、演讲、描述、表演、绘制思维导图、问卷调查、写反思日志、制作成长档案袋等。教师要让学生参与评价量表的制订,评价内容应为他们所熟悉的,并突出其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三)重视评价的鼓励作用,以正面评价为主

  学生需要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教师的不断肯定,体验进步和成功。教师可观察基础较弱、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不佳的学生在参与度、学习态度上的点滴进步,并给予充分肯定,使他们有信心参与学习活动。

  引用文献

  陈玉松.2022.从评分标准角度谈读后续写的有效应答[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7):15-20.

  姜建军.2018.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的逻辑衔接探析[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9):49-51,60.

  教育部.2020.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考试中心.201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高考综合改革试验省份试用)[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吴俊峰.2023.读后续写语言丰富性的评估及提升路径[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3):7-12.

  Eggins.1994.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Systemic Linguistics[M].London:Pinter Publishers.

  Halliday&Hasan.1976.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Polio&Shea.2014.An investigation into current measures of linguistic accuracy i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research[J].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26):10-27.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