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摘要:在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转型和发展中,智慧图书馆已经成为主流方向,实践中有必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智能化服务,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便捷的学习空间。文章总结了高校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功能及效用,总结了高校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的优化策略,目的是通过提供多元服务的支持,提高读者用户的学术研究水平和信息素养。

  关键词:高校;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

  校智慧图书馆的智慧服务具有多样功能,引进此类功能,为师生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支持,可以突破时空约束,获取信息资源,提高学习能力、学术研究的效率。未来在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中,仍旧还需要针对图书馆的智慧服务功能进行挖掘和充分的利用,提高高校智慧图书馆运行水平和综合效益。

  一、高校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功能及效用

  高校智慧图书馆运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将智能技术、业务管理和智慧服务贯穿于图书馆的构建和运作全过程,是一种创新型图书馆模式,实现了图书馆资源的智能化管理和提供智慧化服务。其中集成了智能技术,如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此类技术可用于图书馆的资源管理、信息检索、读者行为分析,提高了图书馆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优化业务流程和管理方式,强化了图书馆的管理效能,借助自助借还系统、智能图书柜、无人图书馆等设备,图书馆借还、查询等业务得到加强,减轻了馆员的工作负担。智慧图书馆提供智慧馆员支持,使馆员能够更好地应对用户需求和提供专业服务,智能系统可以帮助馆员更快速、准确地处理各类图书馆事务,从事管理、咨询和学术支持等工作,并提供助推决策的数据支持。智慧服务贯穿于智慧图书馆的构建和运作全过程,用户可以利用智能设备和应用程序进行在线资源检索、预约、借还等操作,获取到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通过用户行为分析和个性化推荐,提供量身定制的阅读指导和资源服务,满足了用户的个体需求。对于高校智慧图书馆来说,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重点环节,智慧图书馆运行中要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管理机制,加强用户隐私保护,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用户的个人信息得到安全存储和使用[1]。
 

 
  (一)沟通功能

  高校智慧图书馆具有智慧服务功能,实现了馆员和用户之间的高效沟通,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个性化和便利的服务体验,借助在线聊天、即时通信等功能,使用户能够实时与馆员进行交流和咨询。无论是关于图书馆资源的查询、借阅办理、学术支持等问题,用户都可以随时获得及时的帮助和解答,在智能系统的支持下,馆员可以根据用户的个人偏好和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建议和定制化的资源推荐,用户可以快速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资料。用户可以在智慧图书馆平台中提出问题、反馈意见,馆员及时做出回应和解决,该交流机制有效地促进了用户的参与和反馈,使图书馆能够及时改进服务质量。对于远程或异地用户,智慧图书馆通过网络技术提供了与实体馆一样的服务体验,包括远程借阅、远程参考咨询等功能,使得用户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图书馆服务。智慧图书馆也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知识分享和学术交流的平台,通过网络讲座、学术讨论等形式,促进用户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为用户提供更智能、个性化的服务,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满意度。

  (二)促进“纸电”融合功能

  高校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下,促进了图书馆资源的“纸电”融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将纸质书籍、电子版文档等资源整合起来,借助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并通过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索引。用户可以在智能终端设备中进行在线检索,同时获取到电子资源和纸质书籍的相关信息,提高了资源的可访问性和利用效率。智慧图书馆运行中利用数字化转换技术,对纸质书籍和其他文档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实现了电子化的存储和管理,这样一来,图书馆的资源不再局限于实体书籍,而是可以以电子形式进行访问和利用。用户借助智能设备在线浏览和阅读电子书籍、期刊文章等,提高了资源的灵活性和可重复利用性。智慧图书馆的智能系统运行中,分析用户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跨媒体关联,给予个性化推荐。例如,当用户查阅某本书籍时,系统可以推荐相关的电子资源、参考文献、学术论文等,帮助用户进行深入阅读和研究,跨媒体关联和推荐机制促进了纸质书籍和电子资源的融合利用,提高了资源的价值和利用效率。智慧服务理念下图书馆运行创新了阅读体验与服务,借助智能技术,提供创新的阅读体验和个性化服务。例如应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用户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浏览图书馆的藏书和展览,体验沉浸式的阅读和学习。智慧图书馆还可以根据用户的学科背景和喜好,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术指导,提升用户的阅读和学术研究效果,使用户便捷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获取个性化服务。

  (三)图书馆实现智慧连接

  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智慧连接,在智慧服务模式下,将不同文化机构资源库的内容进行整合,满足用户需求,借助智慧连接实现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智能互动。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高校图书馆可以分析用户的搜索历史、借阅记录等数据,了解用户的阅读偏好和文化需求,并据此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推荐服务。智慧连接还可以促进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让不同高校图书馆之间的资源互相流通,从而扩大了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总量,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智慧连接还可以整合不同文化机构资源库的内容,与博物馆、文化馆等机构进行合作,整合各机构的数字资源,让用户通过一个平台访问多个机构的资源,该整合模式为用户提供了全面和便捷的服务,提高了不同机构之间的协作效率和文化服务水平。最后,智慧服务模式下的高校图书馆还可以通过智慧连接实现文化服务的普及和惠民,引入移动图书馆、电子图书等技术,高校图书馆将文化服务推向更多的用户群体,包括社会各界人士和校外读者,让更多的人受益于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服务,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素养和文化水平,提高文化服务效率和质量[2]。

  二、高校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策略

  (一)创新服务理念,重视顶层设计


  高校智慧图书馆有必要创新服务理念,以智慧化、互联化、开放化为理念,将智慧技术融入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的各个领域,将最新的智能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引入图书馆服务体系,实现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转型。将纸质文献数字化、建设数字资源库,提供在线借阅、查询等服务,实现信息的数字化管理与传递,构建智能化借还书系统,引入RFID技术,提高借还效率,降低人工干预。

  建设一个综合性的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整合资源、功能模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确保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终端(电脑、手机、平板)访问服务平台,实现多渠道服务接入。与其他系统对接,包括与学校的学术信息系统、教务系统等进行对接,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流,建立与其他高校图书馆的合作与互通机制,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服务水平。在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领域内,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技术应用方向,实现服务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与效率,为用户提供了便捷、个性化的服务体验[3]。
 

 
  (二)整合要素,促进服务流程的转型

  在智慧环境下,高校智慧图书馆的运行和发展有必要在整合、优化服务及管理要素方面加强探索,对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例如,引入自助借还书机、智能座位管理系统等设备,提高图书馆的借阅和管理效率,开展多元化的服务,如学术讲座、文化展览、亲子阅读等,以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引入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服务流程进行改造和优化,例如,引入自助借还书机、智能座位管理系统,对借书、还书、预约座位等流程进行自动化管理,提高服务效率。

  开发手机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新型服务模式,将传统的线下服务流程转型为线上服务流程,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打造实时交互模式、互动服务模式、共同协作模式,与读者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流,了解读者的需求和服务体验。开展读者互动活动、建立读者俱乐部,打造互动服务模式,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和交流,优化学科服务、嵌入式教学服务等,打造共同协作模式,加强与学校师生的合作和互动。高校图书馆应通过智慧服务平台的建设,实现资源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引入人工智能等技术,完善对馆藏资源的自动分类、排架、检索等功能,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智慧服务平台的建设,实现与其他高校图书馆、文化机构的资源共享和协作开发,提高馆藏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给读者带来优质的文化服务[4]。

  (三)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加强动态管理

  高校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探究中,要借助射频识别技术简化重复性事务工作,提高馆藏资源的动态管理水平,实现智慧化的融合服务,以用户为中心,将重复性的事务工作简化。开发和应用RFID标签,将RFID标签应用于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书籍、文档等)上,每本图书或文献都附有一个RFID标签,其中包含了与该资源相关的信息,如书名、作者、索书号等,借助RFID读写器,对标签进行扫描和读写操作,展开资源的标识和跟踪。应用RFID技术构建自助借还系统,用户只需将借阅的图书放置在自助借还机上,机器会自动读取RFID标签上的信息,并将相关借还记录同步到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在不需要馆员干预的情况下完成借还操作,提高了借阅效率。加强馆内定位与导航,通过RFID技术应用,实现RFID读写器和标签的相互交互,准确地确定资源(如书、期刊等)的位置。

  用户可以使用智能手机或终端设备,在图书馆的应用程序中获取所需资源的定位信息,快速找到资源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果,优化用户体验。利用RFID技术,加强对智慧图书馆的动态库存管理,借助RFID读写器的功能,对馆内的资源进行快速的盘点和库存管理,系统可以自动识别下架和遗失的资源,并更新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库,保证馆藏资源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智慧图书馆的运行和管理中借助RFID技术,结合用户的借阅记录、兴趣爱好等信息,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推荐服务。当用户借阅或归还图书时,系统会根据其借阅历史和其他相关因素,向用户推荐具有相关主题、作者或类别的资源,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和图书馆服务的质量[5]。

  (四)运用新技术,追求集群管理的服务形态

  在科技时代,运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加强智慧图书馆的服务优化,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的信息服务,要合理展开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引进智能感知设备,将图书馆内的设备、资源与互联网连接,实现实时监测与数据采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图书馆内环境的智能化控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保障馆内藏书的保存和读者的舒适,建立智能安全监控系统,运用物联网技术对图书馆内部外部进行安全监控,保障读者和馆员的安全。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下,建设全媒体数据库服务平台,建设全媒体的数据库服务平台,集成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等多种资源形式,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对资源的远程存储和访问,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所需的信息服务,分析用户的阅读记录和偏好,向用户推荐具有特色的馆藏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利用智能技术,策划并实施具有特色的主题化展览活动,吸引用户参与,推动馆藏特色的展示与利用,与其他高校图书馆建立协作关系,共享资源,提高服务水平和资源利用率,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集群管理,统一对多个高校图书馆进行运营与服务。

  (五)营造文化氛围、智慧化环境

  高校智慧图书馆要营造良好的图书馆文化氛围和智慧化环境,将文化意境融入智慧服务中,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讲座、展览、艺术展示等,吸引师生参与,丰富图书馆的文化内涵。根据不同的节日、主题,对图书馆内部进行装饰与布置,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设置文化展示墙,展示学校、地区的文化特色,引导读者对当地文化的认知与了解。引入智能化设备,如智能照明、智能家居等,提升图书馆内部的智慧化水平,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在此基础上完善智能导览系统,为用户提供图书馆内部的导航服务,使用户能够更快速地找到所需资源。

  设置数字展示墙,借助数字化技术展示图书馆的特色资源、学术成果等,提升图书馆的科技氛围。在智慧服务中推荐与图书馆文化主题相关的资源,引导用户参与文化活动和学习,完善文化活动预告与推送,提前向用户推送即将举办的文化活动信息,增加用户参与的积极性。对图书馆的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展示,让用户可以通过智慧服务平台随时浏览、借阅,使用户在使用图书馆服务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内涵[6]。

  三、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智慧服务功能不仅以用户为中心,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服务需求,而且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也在智慧化建设中进一步提升。智慧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还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获取全面的信息,提高智能服务水平,发挥出学术支持的功能,促使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转型,为高校图书馆的智慧服务创新和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丁云芝.大数据时代高校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探析[J].卷宗,2020,10(14):153.

  [2]许惠,娄家星."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与服务途径探究—以山东大学图书馆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24):137-138,141.

  [3]钟欢,马秀峰.需求驱动下高校图书馆智慧信息服务平台设计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20(1):43-48.

  [4]雷晓艳.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策略探讨[J].大众标准化,2020(21):220-221.

  [5]王俏.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J].办公自动化,2020,25(21):53-54.

  [6]孔洁.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研究与探讨[J].传媒论坛,2020,3(6):114-117.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