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学 » 正文

  摘要:在当前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化工类拔尖人才的培养要顺应时代发展,将工匠精神切实融入学生培养,融入专业发展。文章从高职化工类人才培养现状出发,分析了工匠精神视域下拔尖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从而构建“三层分类、四段培养、五阶递进”的教学模式,提出高职化工类拔尖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以期提高拔尖人才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工匠精神;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0引言

  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到了工匠精神,其中表述如下:“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1]。”2017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守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2]。”新时代工匠精神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赋予了新的意义,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自身的社会责任,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积极营造工匠文化浓厚氛围,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使学生在就业市场中展现更强的竞争力。

  1高职化工类人才培养现状

  1.1培养模式不够与时俱进

  石油化工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随着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对化工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尤其是“十三五”以来,更关注绿色、安全、高性价比的高端石油化工产品,这给化工类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由于没有经过充分调研,仅根据几家校企合作企业提供的信息来制定人才培养规格,导致培养模式与社会脱节,学生入职企业后无法操作新设备,接受新技术的周期变长,给企业增加一定的培养成本,也给学生的个人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

  1.2课程体系设计不够科学

  由于人才培养规格与当前石化产业现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设计中存在不够科学和不够合理的情况。一是部分高职院校开设的化工类课程过于杂乱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知识点,导致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学习效果下降,对学习内容一知半解;二是教学内容的选取不够合理,对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涉及过少,缺乏实用性,导致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与实际需求脱节;三是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实训场所及设备不够充足,理论知识内容学习的比例增加,实践教学比例降低/导致实践课程内容较为简单,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3就业导向不够明确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学业与就业的无缝衔接。部分高职院校未设置就业相关课程,或未将就业创业相关政策融入课程教学,导致学生对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专业能力相对较弱,难以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和需求。另外,未选取社会认可度较高、融入工作较快的化工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未全面分析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获取资格、考核要求等,在课程设置中未能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效结合,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在学校就掌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需要的知识和考核技能,而在毕业之后重新学习,造成时间和财力的浪费,对其职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工匠精神视域下拔尖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

  2.1丰富工匠精神与拔尖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内涵

  通过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化工类拔尖人才培养,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拔尖学生开展理论及实践研究,在拔尖人才教学的理论依据、实践原则及其具体操作要点上提出一些新的见解,并将其运用到分层教学实践中去,丰富工匠精神与拔尖人才培养理论及其实践研究。

  2.2实现职业教育拔尖人才独特的培养路径

  2.2.1有助于模块化教学的进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通过拔尖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研究,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及实践应用能力为教学指导思想,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双向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工匠精神。

  2.2.2有助于将工匠精神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通过拔尖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研究,在课程教学总体及分项目标、教学课堂组织实施、教学活动评价等方面中工匠精神。以高职专业技能为中心,打造兼具课程专业属性及工匠精神培养的课程体系[3]。同时,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专业实践及技能训练环节,提高实践训练的效果及就业能力。

  2.3加快产教融合与工匠精神培养的速度

  2.3.1有助于借力产教融合,为拔尖人才提供更具现场感的实践条件

  拔尖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便捷条件,学生可以参与多种不同类型企业真实项目。项目的多样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能够全面锻炼学生的技术、创意、交流和协作能力。各类项目由易到难、综合性逐渐递增,用以适应不同能力水平、不同特长的学生,加快其工匠精神的培养速度。

  2.3.2有助于学生多种职业规划,实现创新创业

  通过工匠精神与拔尖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融合,学生可以在“双创”时代提前感知创业要面对的基本情况,让一部分有志于创业的同学,通过项目经理等岗位,了解市场情况、把握制作流程、控制项目进展、培养管理能力,为创新创业奠定基础。

  3高职化工类拔尖人才培养“345”教学模式构建

  3.1“345”教学模式含义

  综合上述分析,笔者在高职化工类拔尖人才的培养上提出了“345”教学模式。“345”教学模式指“三层分类、四段培养、五阶递进”的教学模式,其重点在于将对不同类型学习特点的高职化工类拔尖人才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拔尖人才进行分层分类,再开展针对性的人才培养。

  3.2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三层分类

  通过第一个学期的基础教学及对学生学情分析,正视学生个体特点,进行科学分类定位,分为基础层,研究层,竞赛层。基础层以高质量完成学业为主要目标,以就业为导向适当开展创业;研究层以深入学习为主要目标,通过担任教师科研助理、专升本等方式深入开展专业知识研究;竞赛层以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并取得名次为目标,积极训练竞赛所需的各项技能。通过不同层次学生的认定,使每一个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将潜能充分发挥,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将工匠精神真正映入学生内心深处,如图1所示。
 

 
  3.3根据不同类别拔尖人才特点,进行四段培养

  通过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习实践等四个阶段的学习,根据不同层学生的类别特点,在每个学习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化教学。同时,在学习中引入工匠精神培育,让学生一步步分阶段在不同的学习任务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工匠精神,四段培养如图2所示。
 

 
  3.4根据拔尖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五阶递进

  通过创设情境、出示目标、自主探究、师生互动、反馈评价的五阶递进教学方式,根据不同层学生的类别和培养目标,因材施教,改革课堂教学,完善教学过程的管理和评价,对工匠精神融入度做出科学评价,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最终促进拔尖人才与工匠精神的培养,如图3所示。
 

 
  4高职化工类拔尖人才培养实施路径

  4.1实施个性化的选拔机制

  拔尖人才的选拔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不以分数作为最终衡量因素,将学生的个人兴趣、专业潜能、人文素养等方面作为不同层的选拔标准,调动学生参与拔尖人才计划的积极性。首先从学生大一入学开始,就有计划地开展各类摸底测试,涵盖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创业知识等各方面,通过不同内容的测试关注到学生最擅长的方面,为后续的分组提供依据;其次根据不同项目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由不同专业研究方向的教师与企业专家教学团队,从具体任务到教学环节设计、场地安排、载体落实和产出目标等做出系统构建,形成第一轮的拔尖人才选拔。

  4.2建立专业化培养路径

  根据第一轮选拔结果并结合学生个性特点,通过不同载体开展培养工作。对研发、实验感兴趣的学生,组织进入教师工作室;对技能训练感兴趣的学生进入竞赛组;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学生进入创业组。全体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到拔尖人才培养当中,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制定详细的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通过组织专题研讨探讨拔尖人才学生的专业化培养路径。同时,通过实时动态测试机制,对第一轮选拔的学生优胜劣汰及调整分组,完成第二轮拔尖人才的选拔及分层。

  4.3开展多元化教学改革

  一是校企联动,成立专业教学团队对学生进行协同培养,让学生在技术开发与应用实践的同时加强理论知识的吸收,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二是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类在线学习平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学习,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自我研学的兴趣。三是学校出台政策,不以学科成绩作为衡量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可建立以市场认可度为主的多元评价体系,从专利申请和授权、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技能学科竞赛获奖、论文发表、参与导师项目数量与质量、获奖学金等方面健全评价指标体系,量化评价拔尖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4]。

  4.4实施高质量人才培养

  4.4.1名师引领,开展各类专题讲座

  在拔尖人才培养中,要邀请学校导师和行业专家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知识面。如邀请高校的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讲化工学术前沿知识,邀请企业的行业专家为学生讲解最新化工技术或现场实地教学,邀请大国工匠、技术能手为学生讲解职业素养及工匠精神的融入,从各方面加强拔尖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4.4.2教师主导,发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性

  改变以往教师讲课为主学生听讲的形式,重构教学流程,大力推进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强化实践实训教学,突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发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业技术技能竞赛、社会实践等为核心的第二课堂活动。

  4.4.3对接企业真实项目,及时调整课程内容

  通过充分开展市场调研,根据化工类企业真实项目,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内容,可开设化工技术创新与创业、功能新材料试制与应用等课程,结合企业真实项目的特色,建立项目任务单、活页式项目指导书,使之能契合产业发展变化,实现企业真实需求与课程教学内容一体化。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企业与学生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全覆盖追踪,以便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表现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真正检验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效。

  4.5落实多举措激励机制

  4.5.1科研成果转化机制

  对位于研究层参加科研项目的拔尖人才,可以通过建立科研工作室,教师带动拔尖人才参与科研项目开发的形式,制定各类配套政策,从政策层面为参与科研项目的拔尖人才提供制度保障。例如,可以通过将拔尖人才发表的论文转化为学分、在评优评先中加分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实现一举多得。

  4.5.2参加竞赛配套政策

  对位于竞赛层参加竞赛的拔尖人才,可以制定各类配套政策,激励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政府部门主办的各级各类赛事,为学生在竞赛和学业方面的矛盾解决后顾之忧。例如,参加竞赛学生在训练期间的课程设为全勤,让学生可安心参加比赛,获得名次的学生课程成绩适当上浮等方式,通过政策的保障调动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

  4.5.3创业配套鼓励措施

  对位于基础层但积极投身创新创业的拔尖人才,可以制定在校生自主创业教学管理的配套政策,支持和鼓励在校生自主创业,激励其在创业的同时能够顺利完成专业课程学习,以创业带动学业,实施精准就业。

  5具有工匠精神的化工类拔尖人才培养实施成效

  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生态健康学院为例,共有四个化工类专业1 700多名学生。从实施拔尖人才计划以来,通过两轮选拔共组建了218人的“拔尖人才班”,并根据“345”教学模式分层分类别进行培养。分院在拔尖人才培养过程中制定了工作方案,配套了相应的激励政策,将拔尖人才培养路径做精做实。例如,分院根据学校文件精神对获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开发表论文、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得各级各类竞赛奖项的拔尖人才给予专业拓展课学分认定,对创业成立公司、获得各级创业基金资助的拔尖人才给予人文素质课学分认定,充分调动了拔尖人才参与不同层次拔尖计划的积极性,在不同层都取得了出色的人才培养成果。其中,研究层拔尖人才累计获得专利40项,发表论文15篇;竞赛层拔尖人才累计获得各类奖项79项,基础层(创业)拔尖人才累计创业3人,进入500强企业8人。通过“345”教学模式的培养,学生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突出的职业能力,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6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家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不断探索并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学生不同特点,精准开展分层培养,切实加强化工类拔尖人才的就业竞争力。运用“345”人才培养教学新模式,改变了固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学生的三类分层开展不同方式的培养,将工匠精神有效融入课堂教学,通过专业竞赛项目、企业真实项目、校内外服务等方式,推动专业课程体系的重组和完善,使专业课程设置更合理,人才培养更契合市场需要,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央人民政府网.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A/OL].(2016-03-05)[2024-03-01].

  [2]中央人民政府网.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A/OL].(2017-03-16)[2024-03-04].

  [3]王莹.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策略探讨[J].才智,2020(19):105-106.

  [4]吴健.校企联动协同培养高职化工类精英人才培养改革探索[J].广州化工,2022,50(24):211-212,229.

  [5]吕春丽.“工匠精神”培育视阈下高职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7):57-58.

  [6]雷宇.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探索[J].公关世界,2023(14):73-75.

  [7]杨琼,赵芝俊,聂乘.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6):52.

  [8]陈雪林.新时代高职商科教师“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J].山西青年,2020(10):50,52.

  [9]杨保华,李俊玲,顾卫杰.依托共享工厂“三段式”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实践探索—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30):256-259.

  [10]卢荻菲尔.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烹饪与营养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8(18):42-44.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