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选取中国2018—2022年间中部省份化工行业生产安全事故为研究对象,对化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场所、类型、环节等方面分析,研究发现在3月事故发生起数最多,爆炸事故起数最多、在试生产阶段事故起数较高、在密闭设施设备场所发生事故起数最高,高达84.6%。检修维修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事故起数占比42.5%。针对事故特点,提出了相关建议对策,为推动化工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化工企业;生产安全;安全事故
0引言
化工行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也是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1-2]。然而化工行业制造涉及危险化学品,其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等固有危险特性,一旦出现爆炸、火灾、中毒等生产安全事故,会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3-4]。近年来,化工行业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事故教训惨痛,社会影响恶劣[5-6]。当前部分化工企业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总结分析事故教训,科学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当前做好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工作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与沿海化工强省相比,中部省份化工行业在规模、自动化程度、人员素质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且承接着大量化工产业转移项目,对化工行业健康发展充满挑战。选取2018—2022年中部某省份化工行业的生产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事故发生的场所、类型、环节等方面规律特征,提出防范事故发生对策建议,为推动化工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1数据分析
以2018年—2022年中部某省份化工企业安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进行生产安全事故统计,5年间该省化工行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共计40起,累计死亡人数39人,其中较大事故1起,死亡人数3人。
1.1数据统计分析
1.1.1事故发生年份
如图1所示,2018年—2022年中部某省份化工行业生产安全事故累计发生生产安全事故40起,死亡人数39人,2020年事故起数最多,达到12起,死亡人数13人,其中较大事故1起,死亡人数3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呈现较大波动趋势。2020年后,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有明显下降趋势,可能得益于2020年实施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在安全管理、自动化改造、从业人员等方面得到较大提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2021年后事故起数有略上升趋势,这种趋势可能是由化工产业转移,大量沿海地区化工项目迁入,造成安全风险加速集聚,风险防控能力不足,导致事故发生呈上升趋势。
1.1.2事故发生月份及季度
如图2所示,3月份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最高,事故达到6起,死亡6人。2、6、7、8月份事故起数较多,是因为2、3月份企业生产处于中国农历春节前后,存在赶工期、求进度,且天气寒冷,造成从业人员心理波动较大,安全意识下降,违规操作增加,从而导致事故发生。6、7、8月份正值夏季,天气炎热,持续高温,工作场所温度高,导致从业人员执行力下降,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违规操作等,从而造成事故发生。另外,6、7、8月份天气炎热,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品易挥发,易达到中毒窒息浓度,易形成爆炸极限,且化工企业处于检维修集中期,涉及动火、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易造成火灾爆炸和中毒窒息事故发生。
1.2事故类型分布
如表1所示,2018—2022年化工行业事故中,爆炸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是事故发生最高的,达14起19人,占比35%及48.7%,其中死亡人数占比远高于其他事故类型,表明爆炸易造成人员更多死亡;火灾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次之,达9起5人,占比22.5%及12.8%,表明火灾虽然发生起数较高,但造成人员死亡数量较少;机械伤害、高处坠落和中毒窒息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也比较高。这是因为化工行业各种类型的反应釜、缓冲罐、储存罐、管道等存储设施,存放着各种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的化学物质,且易发生易燃易爆物质挥发和泄漏,易形成爆炸性气体,遇到火花、静电等就会发生火灾甚至发生爆炸。
1.3事故发生部位
如图3所示,从事故发生部位来看,辅助设备(如离心机、设备支架、升降机等)发生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最高,达12起11人,占比30%及28.2%;车间辅助罐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次之,达8起9人,占比20%及23.1%;车间反应釜事故起数6起5人,占比15%及12.8%;储罐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6起7人,占比15%及17.9%;管道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2起2人,占比5%及5.1%。其中,辅助设备中密闭设施设备的离心机造成事故有5起4人、密闭设施设备的烘干设备造成事故2起2人、其他密闭空间设备造成事故4起4人、辅助设备中非密闭设施设备造成事故有1起1人。分析表明,密闭设施设备(含密闭的辅助设备、车间辅助罐、车间反应釜、储罐、管道)是事故造成主要部位,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达33起33人,占比82.5%及84.6%,这是由于密闭空间通风不良,易聚集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且在一定的空气(氧气)条件下,遇到明火或静电,容易造成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事故发生。
1.4事故企业类型
如图4所示,从事故企业类型来看,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含试生产企业)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远高于其他类型企业,达33起33人,占比82.5%及84.6%,其中试生产阶段企业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达7起7人,占总比17.5%及17.9%,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涉及爆炸15起、火灾6起、中毒和窒息4起、机械伤害3起、高处坠落3起、车辆伤害2起;一般化工企业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6起5人,占比15%及12.8%,其中火灾3起、机械伤害2起、高处坠落1起;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1起1人,占比2.5%及2.6%,发生环节为充装过程。分析表明,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固有安全风险高,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这是由于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具有高温高压、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等特点,固有安全风险高。另外,试生产过程中,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反应工艺还不稳定,安全管理不完善,人员对风险辨识还存在差距,固有安全风险更高,易造成火灾爆炸事故发生。而一般化工涉及危险化学品相对少,工艺相对简单,固有安全风险相对较低,发生的事故集中在火灾和机械伤害。
1.5事故发生环节
如图5所示,化工行业事故发生环节中,检维修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最高17起19人,占比42.5%及48.7%,其中动火作业占比22.5%及30.8%、登高作业占比7.5%及7.7%、受限空间作业占比5%及2.6%;生产运行环节次之,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占比35%及28.2%;非法生产环节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占比7.5%及10.3%。数据表明,检维修是造成事故主要因素,其中检维修过程中涉及外包作业,造成安全管理不到位、教育培训不到位和风险辨识不到位,导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风险极高。另外非法生产,存在违规操作、安全条件不满足,固有安全风险高,是造成事故重要因素。
2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1强化化工产业转移导致承接风险管理
从事故发生年份可知,近年来该省化工行业生产安全事故出现较大波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有增长的趋势,这是由于随着沿海地区产业升级进一步加快,安全环保要求进一步提高,涉及重大危险源和危险工艺的化工项目向内陆省份进行产业转移,使得内陆省份安全生产压力进一步增大,安全风险进一步加速聚集,风险管控能力存在差距,事故发生趋势增加。要严把准入关,强化对新引进的化工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确保工艺成熟、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条件可靠等。要严格落实项目“三同时”,在设计阶段注重本质安全,由传统向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变。同时,要增加监管力量,从而满足当前化工行业不断发展所需的监管力量。
2.2强化低温和高温对化工行业安全管理的影响
化工企业工艺、物料等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高温条件下,有些危险化学品,易挥发、易分解,工艺反应温度降温困难,热量易聚集;低温条件下,设备、管道容易冻裂,且部分化学品状态会发生变化,由液态变成固态,易造成管道堵塞。另外,从业人员在高温条件下,身体易疲劳、精力不集中、违反劳动纪律和违规操作发生频率增加;低温条件下,从业人员动作迟缓、反应能力下降、安全意识薄弱,违反劳动纪律和违规操作发生频率增加。要根据气候和时令变化,做好风险辨识,抓好风险防控,切实关注员工心理健康,制定并落实激励政策,调动员工积极性。要提升从业人员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严重危害意识,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对违反“三违”行为的,营造一个“我要安全”“敬畏安全”“遵守制度”的良好工作氛围。
2.3强化从业人员素质能力培养
人是整个安全生产核心,也是安全生产基础,素质性、专业性是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的核心要素,是做好风险辨识、隐患排查、风险管控执行主体。监管部门是督促指导企业抓好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是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水平能力提升的主要力量,加大高素质专业人才引进力度,不断提升监管水平和强化执法力量,从而满足当前化工行业所需的懂工艺、熟标准、会法律、能应急、爱学习综合素质高专业人才。部分从业人员因风险辨识不到位、违规操作导致事故发生,还存在因盲目施救、不会使用应急器材等造成人员伤亡或事故后果扩大发生,这都表明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要注重高素质人员引进及综合素质培养,不断提升安全意识、提升风险辨识水平、强化应急处置能力,管控好人的不安全行为,防范事故发生。
2.4强化关键部位重要场所安全风险管控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种类多,固有安全风险较高,因此要分级分类安全管理,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要开展双重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抓好日常隐患排查治理。尤其是要严厉打击危险化学品非法生产,严厉查处未进行项目“三同时”、安全设施设备不完善不匹配、工艺不成熟、人员培训不到位、操作规程编制不完善等行为。要对车间反应釜、辅助罐、离心机、环保设备及储罐等重点场所风险辨识,抓好设备管理、人员规范管理、严格落实操作规程。要充分分析研判储存或易聚集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的密闭空间安全风险,制定并严格落实相关风险管控措施,抓好密闭空间检维修等环节安全管控,切实管控好物的不安全状态。
2.5强化化工行业特殊规范作业安全风险管理
化工企业设施设备及相关辅助设备易老化损耗,经常需要动火、登高、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涉及特殊作业环节占比较高。企业要根据《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有关要求,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培训教育,学习特殊作业基本要求及相关注意事项,严格落实特殊作业审批制度,监护人员或动火作业人等人员要持证上岗,适时开展“反三违”行动,严厉打击违规行为,监管部门要加大对特殊作业监管力度,确保作业前手续齐全、准备充分,作业过程中按规程作业。
2.6强化化工行业外包商安全管理
企业要制定并落实外包商管理制度,加强对外包商安全管理,认真审核外包商资质,强化安全技术交底,统一开展教育培训,告知外来人员有关安全规定、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因素、作业安全规程要求、风险管控措施、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应急处置知识等,并签订安全管理协定。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提高企业对外包商造成事故对生产经营造成影响的认识,严厉打击承包商安全管理不到位行为。
3结语
针对2018—2022年间发生的化工行业生产安全事故,据统计分析可知,安全生产事故仍时有发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要紧盯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所带来的风险,严把准入关,强化监管力量配备,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要紧盯气候条件对化工行业影响,强化对夏季、冬季等重要时段的安全管理,抓好安全风险研判,严格落实风险管控措施;要紧盯从业人员素质培养,切实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风险辨识水平、应急处置能力,管控好人的不安全行为;要紧盯关键部位重要场所安全风险,做好对车间反应釜、辅助罐、储罐等重要场所风险辨识,抓好设备管理,人员运行管理,切实管控好物的不安全状态;要紧盯特殊作业安全规范,严格落实《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有关要求,落实审批制度,监护人员和特殊作业人员要持证上岗,适时开展“反三违”行动;要紧盯外包商安全管理,制定并严格落实承包商管理制度,抓好安全技术交底,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切实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严防“一包了之”。
参考文献:
[1]万婧,容振乾,赵远飞,等.2010—2019年我国化工行业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及启示[J].工业安全与环保,2021,47(5):59-63.
[2]杨茹.2000年—2020年化工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分析[J].塑料工业,2023,51(2):17-23.
[3]赵鑫,李欣,赵英杰.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队伍能力提升探究[J].当代石油化工,2022,30(2):49-53.
[4]郭中华,姜卉,巩畅.化工爆炸事故风险因素识别与网络演化机理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22,27(3):139-147.
[5]敖欠根.关于石油化工事故灭火救援处置能力的建设[J].化工管理,2022(33):81-84.
[6]和红卫.2011年—2021年全国化工事故发生及运输途中道路安全原因分析[J].市场调查信息(综合版),2022(14):164-166.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