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文章结合教学现状,梳理了生物化学课程的思政素材及思政元素,详细阐述了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关键词:课程思政;生物化学;立德树人
在社会多元价值交织、渗透的复杂背景下,单纯或过度依赖思政课程对大学生开展价值引导的局限性日益凸显,亟须发挥多学科优势,实施全课程、全方位育人[1]。“课程思政”不仅可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还有助于提升专业课的教学效果[2]。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作出了总体部署[3]。
生物化学是从化学和分子角度揭示生命本质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是生物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与专业技能的强化,更需注重有效的价值引导。
1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建设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结合现代信息技术,通过隐性思政方式,借助“六个结合”,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职业理想道德教育,加强法治教育”“结合专业特色突出科学精神”三方面出发,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全面提升,培育“有价值立场、有责任担当、有科学素养、有国际视野”的“四有”人才(见图1)。
1.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培养是专业课程的基础和灵魂[4]。课程团队应坚持以价值观养成为基础,将价值观塑造融入生物化学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传授过程中(见表1)。
在介绍基因工程技术并以转基因大豆为例时,课程教学可基于我国转基因大豆进口数据,抛出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依赖进口?”,同时展示我国每年的大豆消费量及其在国内种植所消耗的劳动力、水资源、耕地面积等数据,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我国的粮食短缺问题,引导其领悟“光盘行动”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引导其形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思想。2021年3月,部分外国企业发起抵制新疆棉的活动,而棉花的主成分—纤维素是生物化学课程“糖化学”章节中的重要知识点。基于该事件,可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会出现部分外国企业“吃中国饭,砸中国碗”的现象。同时,借助时代特色事件,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2深化职业理想道德教育,加强法治教育
《生命科学》是前沿学科,强调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同时懂得用法律与道德约束个人行为。在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建设中,可对学生开展法治教育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见表2)。
一些不法商家选择将含氮量高但会严重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三聚氰胺掺入奶粉中,妄图冒充蛋白质,造成了“大头娃娃”的严重悲剧,食用者出现了泌尿系统异常及肾结石等病症。该事件警示人们要“诚实守信,坚守职业道德”,这正是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向;同时要“遵守国家法律,维护法治权威”,坚定开展宪法法治教育。
虽然生物技术日新月异,但技术不能和伦理相抵触,更不能违反法律规定。在“核酸”章节中,教师可通过“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获刑事件”教育学生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1.3结合专业特色突出“科学精神”
生物化学课程的发展离不开生化学家的努力奋斗。在实践教学中,可渗透相关思政元素,特别是科学精神[5]。具体如表3所示。
在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及研究历程中,下村修的“坚持不懈”是科学精神;道格拉斯的“承受挫折”是科学精神(反例);钱永健的“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是科学精神。此外,不盲从权威也是科学精神。1944年,Avery展开了著名的肺炎球菌转化实验,但在权威的质疑声中,Avery开始动摇,并认为“可能不是核酸自有的性质,而是由于微量的、别的某些附着于核酸上的其他物质引起了遗传信息的作用”。教师可引入该案例教导学生:在权威面前不要盲从,而应敢于质疑权威,勇于坚信自我。
1965年,我国科学家率先用化学方法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合成蛋白质的国家,这一成就离不开老一辈科学家的坚忍不拔和奉献拼搏。2014年,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晶体结构被破解,当时通信作者颜宁年仅37岁。在该项研究中,第一作者是80后,另3位共同第一作者都是90后,其中一位还只是本科生。如果没有追求极致、勇于探索的精神,这支年轻的科研团队不可能获得如此举世瞩目的成就。
2结语
在专业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柔性的教育方法,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6]。随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贯彻落实,课程思政改革必将成为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在生物化学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2]刘长霞,李英,周自成,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物理化学教学—表面张力[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3,44(4):31-35.
[3]李玉栓.在课程思政理念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20(29):194-196.
[4]蒋云赟.思政建设在《社会保险》课程中的思考和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21(7):64-69.
[5]吴根福,吴科杰.生物类课程践行课程思政的思考与探索[J].生物学杂志,2021,38(3):116-119.
[6]李金玉,王茹,赵惠新.旨在提升核心素养的课程思政实践—以《生物化学》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37):169-172.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