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摘要:红色革命精神源于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是我党领导下的我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团结解放与独立,推动社会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优秀文化遗产。红色革命精神不仅涵盖了我国各族人民在解放家园、保护和平中做出的卓越贡献,更是拥有着伟大的精神力,激励着万千中华儿女为建设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努力。所以,基于上述的要求,文章对红色革命精神的内涵展开了探索,并提出了将红色革命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意义,对红色革命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红色革命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路径展开了探索,进而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红色革命精神;高职思政;路径

  “红色革命精神”,是由中国共产党和广大民众一起创造、一起培养、一起形成的一种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的历史内涵十分丰富,对人们的心灵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同时,将红色革命精神运用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是提升教育质量,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途径。因为它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相一致,有助于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所以,要将红色革命精神融入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从而构建一套以红色文化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一、红色革命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育人理论的意义

  (一)有利于高职学生坚信和拥护党的领导


  “红色革命精神”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在其革命历程中所开创的一种先进文化。作为“立德树人等”的主渠道与主阵地,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革命精神,有助于大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建设与改革的重大实践。通过展现历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怕困难的胆略、甘于牺牲的义举、百折不挠的骨气、敢于开拓的气魄、奋发向上的斗志,使职业院校的大学生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有了更高的认识,更加坚定了他们在新时代紧跟党的步伐,更加坚定了他们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政治立场,坚定了自己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的自信。

  (二)有利于丰富思政育人理论的教学资源

  思政育人是一个具有“大学科”“大过程”和“大领域”的教育系统。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始终坚守以革命精神为核心,红色为独特标识的理想信仰环境,确保高职学生能够从革命英烈的事迹中吸取所需的营养,并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使高职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红色革命精神所体现出来的形式和表现内容。
 

 
  (三)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教学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倡对大学生道德品质与创新精神进行培养,但是传统“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所以需要提倡一种新型教育方式。“红色的革命精神”是我们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也是我国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素材。在高职院校中,对红色革命精神要有深入的理解,这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首先,以历史为指导,指导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大学生,要有一种爱国精神,要有一颗爱国之心,要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要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同时,通过参观革命历史遗址,高职院校的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到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这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储备,而且也有效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有利于彰显时代价值

  红色革命精神,深刻地根植于我们的文化之中,成为革命文化的坚实基石和不灭灵魂,指引着我们不断前行,它不仅表现出了革命先烈的大无畏精神,还将共产主义的基本内涵和精神价值融入了其中,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文化建设提供了优良的思想政治文化。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弘扬红色革命精神的教育,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对红色革命精神的理解更加深入。

  二、红色革命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育人的问题所在

  (一)教材内容缺乏深度


  当前,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对于红色革命精神的教育,主要还是依赖于教科书,这造成了大多数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对红色革命精神的认识较为简单,只是理解了它的表象,而没有理解它的深层含义。就拿一些大学生来说,尽管他们对我国很多革命先烈已经耳熟能详,但是对他们的历史事迹却一无所知。在进行“红色革命”教育时,老师们没有对其进行深刻的历史探究,更没有对其教育作用进行研究[1]。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是在读大学生,他们对于红色文化的学习、了解等也基本都是通过书本、网络等途径,所以,其与红色文化直接打交道的机会很少,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探索。由于学生对于红色革命精神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刻,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在学习红色文化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此形势之下,学校有必要改变这一状况,采取多种途径促进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认知与应用。

  (二)教育方式缺乏成效

  目前,很多职业学校对于“红色革命精神”的教育方式比较简单,缺乏“红色革命精神”教育的参与和互动,致使大多数学生做完功课之后,都是百度查找有关问题,然后就是被动地接收,偏离了“思政育人”的初衷,造成了职业学校对于“红色”文化的理解不清,热情不高,从而使其在职业学校中的推广受到某种限制,从而降低了其推广成效。

  (三)教育资源运用缺乏效果

  因未形成系统,科学的教学大纲而造成红色革命精神文化认同课程体系与评估标准不够健全,同时亦缺乏专业的监督机构[2]。“填鸭式”教育使高职院校的学员产生一种“只有在战时才能产生的革命精神”的观念,并不适用于当前的社会。所以,他们对于“红色的革命精神”的理解只囿于外在形态而未深入其中的精神实质。

  三、红色革命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育人的路径

  (一)加强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育人课程设计


  高等职业学校教师结合思政教育进行设计时,应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的培育,并对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进行培育。例如,可以用学生创作的红色场景剧目,对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感化,让他们意识到,一个新时代的职业人才,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无私奉献的基本精神。在此基础上,对红学经典的教学,使同学们认识到,一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是密切相关的,只有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中国梦”的梦想才能得以实现;只有把“红”的教育价值转变为“红”的思想,才能使我们的思想不断地向“红”的方向发展,并不断地向“红”的方向努力。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正向引领

  首先,要加强对思想政治课程师资的选拔和培养。要对从事思政课教学的教师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招聘从事思政课教学的教师时,另外还要制定严格的竞聘人员筛选标准,严格把关,严把入口关,通过选聘、考核、淘汰等方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注重培养高素质、高素质的人才。同时,要为从事思政课教学工作的教师提供各种有利条件,如加强教学条件建设,为思政课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加强教学研究,为思政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研究提供必要的人员支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思政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研究的能力;加强实践锻炼,让思政课教师在实践中丰富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加强教研合作,让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共同进行课程思政研究。让这些优良的精神面貌和良好的教育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三是搭建交流平台。高职院校要为从事思政课教学工作的教师搭建一个交流平台。通过这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提高从事思政课教学工作老师们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水平。思政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重”,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自身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其次,要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的实务训练力度;在把“红色革命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红”字内涵的把握,使之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给予良好的教学和引导,做好榜样,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学习。思政课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实践教学观念,对红色革命精神有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解,并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探究,从而加强对实际课堂的把握,使其与实践教育相融合。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和实践性,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对“红色革命”的精神要有一个较深的认识。思政课教师要在教学内容上加大对红色革命精神的提炼,发掘其深层次的精神源泉。其次,要全面理解“红色革命”。在此基础上,对新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思政课教师要在持续提高红色革命精神素养的前提下,将其培养出来,将其培养成育人的价值,将其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进行高效地结合起来,进而将其培养的育人功能彰显出来。

  (三)构建红色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强化学校的“红色”文化,促进学校的“红”文化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蓝”文化深度融合。

  首先,要加强对高校“红色革命精神”的培育,要实现最高水准的建设,需要学校各个部门之间进行全方位的协调与配合。其次,在学校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中引入红色革命精神的内涵,根据学校的特点,引入红色革命精神的教育资源,从而提升学校的精神面貌,突出红色革命精神在学校中的教育功能。第三,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政课实践研学基地,加强对红色革命精神的培养。近几年来,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纷纷建立具有自身特点的学生、教师、学生、教师等多个专业领域的研究基地。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将“红色革命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中,必须建设好“研学基地”。在研学基地的构建过程中,要有目标地将红色革命精神的内容融合进去。如果有条件,可以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一个三维的红色革命精神体验馆,让同学们在周围接受熏陶和洗礼。要大力建设学校的校外红色实践基地,对其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利用。“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红色之旅’,让学生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在实践中接受教育。”此外,还应制定健全的实习评价制度,“在学校外面的红色革命文化基地开展实践教学,不能走个过场,就会影响到教育的效果。”要建立一个评价制度,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并完成实际的作业,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研学之中。“要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融合,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来组织、来实施。”

  (四)坚持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衔接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将红色革命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不仅要求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一条通畅的通道,而且也要求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有针对性的、以直观为主的教学方法。首先,要有效地运用已有的信息资源,使其在线上、线下、全域范围内都能得到有效利用;在新的平台上,提升线上教学的质量。同时,让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更加多元化,让“红色革命精神”更好地与思政课教学相融合。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改进思政教育方式方法。通过利用翻转课堂、在线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思考和交流;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要注重思政教育的反馈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最后,要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参与红色革命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所收获。总之,将红色革命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方式。三是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介技术,积极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教育的研究。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方式展现红色革命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红色革命精神,并在实践中深入感受红色革命精神的魅力。同时,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纪念馆、旅游景点等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红色革命精神。此外,还应该采取多种手段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行为规范教育[3]。

  (五)营造革命精神的红色校园文化

  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环境和学习氛围是思政育人的一个主要方面,在思政育人过程中,把红色革命精神与思政育人相结合,通过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环境的优化,来充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文化内涵,这就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育人的教育目的。首先,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始。要围绕“坚定信仰”这一主题,创新地进行“一堂一堂”的专题教育。此类活动,需要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坚守理想,坚守本心,将思想政治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合,将红色的革命精神传递给学生。其次,强化大学校园文化的构建;就校园景观而言,从客观的视角来塑造一种先进的校园文化,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形成了好的校风和学风,进而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增强了他们自身的动力,使他们能够不断地创新,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科研活动更加深入、应用教育更加广泛。同时,也要充分运用“蝴蝶效应”等多种途径,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环境,提高职业教育的文化品位[4]。

  四、结论

  总之,将“红色革命精神”融入思政教学中,始终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思政课上,在教师开展红色革命精神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从心底感到满足,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红色革命精神的学习兴趣。对高等职业学校而言,将红色革命精神融入思政教育课中,可以使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增加思政课的获得感。因此,高等职业学校应尽可能地将红色革命精神融入思政课中,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个良好的三观,让他们能够成长为一个国家和一个社会所需的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夏雨菲.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19.

  [2]高慧.陕西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探析[J].陕西教育(高教),2022(2):32-33.

  [3]盖晓芳.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22,22(6):94-97.

  [4]李永歌,王卫兵.“大思政课”视域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四维审视”[J].教育探索,2023,(10):73-77.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