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正文

  【摘要】目的:观察有创机械通气-高流量氧疗序贯治疗重症肺炎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2022年该院收治的70例重症肺炎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予以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研究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高流量氧疗序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水平、呼吸困难(Borg呼吸困难评分量表)评分、ICU入住时间,28 d病死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pH值、O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Borg呼吸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CU入住时间、28 d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高流量氧疗序贯治疗重症肺炎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可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水平,降低呼吸困难评分,效果优于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

  【关键词】有创机械通气;无创机械通气;高流量氧疗;重症肺炎;重度呼吸衰竭;血气分析;呼吸困难

  重症肺炎患者易并发呼吸衰竭,严重影响机体功能恢复[1-2]。目前,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是重症肺炎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常用的通气方案,能够有效纠正机体缺氧状态[3]。而有创机械通气-高流量氧疗序贯治疗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降低再插管率[4]。本文观察有创机械通气-高流量氧疗序贯治疗重症肺炎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2022年本院收治的70例重症肺炎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5];符合重度呼吸衰竭诊断标准[6];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确诊;年龄≤80岁。排除标准:合并肺部肿瘤、肺结核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合并肝、肾等脏器功能衰竭;合并呼吸道畸形或其他因素导致的插管困难;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男15例,女20例;年龄20~80岁,平均(59.43±3.56)岁。对照组男16例,女19例;年龄23~80岁,平均(60.14±3.6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予以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气管插管后连接呼吸机(瑞士哈美顿医疗公司Hamilton Medical AG,国械注进20143085419)进行机械通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若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呼吸功能改善但仍不符合撤机指征时,拔除气管插管改用面罩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设置S/T通气模式,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节呼吸参数,初始呼气压力4 cmH2O(1 cmH2O=0.098 kPa),后逐步上调,吸气压力8 cmH2O,呼吸频率15次/min,维持血氧饱和度(SpO2)≥90%,首次接受无创通气治疗的患者治疗时间应>2 h,若患者脱离无创机械通气后呼吸频率>25次/min或SpO2<90%,则继续进行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直至脱机。

  研究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高流量氧疗序贯治疗。有创机械通气方法同对照组,拔除气管插管后进行经鼻高流量氧疗,设置气体流量50~60 L/min,气体温度37℃,氧浓度30%左右,维持SpO2≥90%,根据患者呼吸功能改善情况调整氧疗参数,直至脱机。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采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测定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水平。(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呼吸困难评分。采用Borg呼吸困难评分量表评估,总分0~10分,评分越高表明呼吸困难越严重。(3)比较两组ICU入住时间、28 d病死率。(4)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pH值、PaCO2、O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H值、OI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PaCO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呼吸困难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Borg呼吸困难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org呼吸困难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ICU入住时间、28 d病死率比较

  两组ICU入住时间、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重症肺炎患者随病情进展会发生呼吸衰竭,影响预后,增加病死风险。机械通气是治疗重症肺炎合并重度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可辅助患者呼吸,纠正酸碱代谢紊乱,根据通气方式不同可分为无创和有创机械通气。若长时间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依赖的风险较高,导致撤机困难。目前,临床多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后序贯无创机械通气或高流量氧疗,但关于二者的治疗优势目前尚无统一定论[7-8]。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pH值、O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和Borg呼吸困难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有创机械通气能够提升肺泡通气量,纠正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序贯高流量氧疗能够冲刷呼气末残留在解剖无效腔的气体,增加肺泡有效通气量,提高通气效率,纠正缺氧状态[9-10];同时高流量气体进入鼻咽部和气道时会产生一定的阻力,形成气道正压作用,从而有效改善机体氧合情况[11-12]。因此,有创机械通气-高流量氧疗序贯治疗可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减轻呼吸困难症状。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两组ICU入住时间、28 d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为有创机械通气后序贯高流量氧疗与无创机械通气均能纠正机体缺氧状态,缩短ICU入住时间,降低病死风险和并发症发生风险[13-14]。

  综上所述,有创机械通气-高流量氧疗序贯治疗重症肺炎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可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水平,降低呼吸困难评分,效果优于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

  参考文献

  [1]刘丽红,屈满英,刘莹,等.成人重症肺炎临床特征及病原学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2,31(11):1521-1525.

  [2]黄允省,彭佳华.肺部超声联合氧合指数检测诊断重症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效果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9,14(10):974-977.

  [3]张海光,邓克勤,陈玮,等.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患者呼吸衰竭的疗效[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4):3224-3225.

  [4]井慎,高静,李莫振.高流量氧疗与有创-无创通气序贯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肺氧合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2,37(7):847-851.

  [5]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2):97-107.

  [6]王辰,高占成.内科学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65-270.

  [7]冯晓丽,黄娜,李培培,等.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浆ANP、NT-proBNP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8,30(5):724-727.

  [8]冷凌涵,陈浩,宋佳平,等.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与传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对比研究及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23):4576-4580.

  [9]谢环英,陈海英,张建忠,等.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的通气状况及其改善效果[J].武警医学,2015,26(12):1245-1247.

  [10]石买雄.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95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19,43(11):1718-1720.

  [11]戚黎明.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2):103-105.

  [12]曹鹏,凌冰玉,徐艳,等.有创-高流量氧疗与有创-无创通气序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严重呼吸衰竭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21,20(6):388-395.

  [13]Intelligence And Neuroscience C.Retracted: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oxygen therapy combined with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n treatment outcomes[J].Comput Intell Neurosci,2023:8765.

  [14]Celik NB,Tanyildiz M,Yetimakman F,et al.Comparison of high flow oxygen therapy versus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for successful weaning from invasive ventilation in children:an observational study[J].Medicine(Baltimore),2022,101(39):30889.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