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PTB)与乳腺纤维腺瘤的磁共振成像(MRI)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PTB及45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RI检查,统计MRI检出PTB与乳腺纤维腺瘤情况,并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鉴别诊断PTB与乳腺纤维腺瘤的效能;采用Kappa检验验证MRI诊断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比较PTB与乳腺纤维腺瘤在瘤体形态、瘤体大小、增强后边界形态、囊变、低信号分隔、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瘤周晕征、T2WI抑脂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值、T1WI高信号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90例患者中经MRI检出PTB 44例,乳腺纤维腺瘤46例;MRI鉴别诊断PTB与乳腺纤维腺瘤的敏感度为97.78%、特异度为100.00%,准确度为98.89%,阳性预测值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97.83%;采用Kappa检验显示,MRI与金标准一致性极好(Kappa=0.978,P<0.001);两组瘤体形态、瘤体大小、囊变、瘤周晕征、T2WI抑脂信号、T1WI高信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在PTB与乳腺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可提高诊断准确性,便于后续针对性治疗方案制定。
【关键词】乳腺叶状肿瘤乳腺纤维腺瘤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
乳腺叶状肿瘤(PTB)属于罕见病,其在乳腺肿瘤内整体占比较少,依据肿瘤间质细胞密度、核分裂、细胞异型性及肿瘤边缘等多个方面,可将其分为良性、交界性、恶性3种类型,一旦治疗不及时,则会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1-2]。同时,PTB在外科手术治疗后均存在复发或转移风险,良性患者切除不彻底亦可局部复发。乳腺纤维腺瘤则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其是由上皮及间质组成,在乳腺肿瘤中占比较高,该病的预后较好,且恶变概率低,经手术切除后即可缓解疾病症状,降低疾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3-4]。但PTB与乳腺纤维腺瘤在早期症状上相似度高,会给临床鉴别诊断带来一定困难。而两者在手术方案上存在较大差异,一旦鉴别诊断错误,则会影响患者预后,故还需寻找一种无创伤、准确性高的检查方式,便于辅助早期诊疗工作。磁共振成像(MRI)则为先进影像学技术,具有成像清晰、分辨率高、无创伤特点,在检查过程中可多角度、多方位立体的呈现乳腺部位肿瘤情况,便于临床观察肿瘤形态、大小、周围组织关系等多方面特征,从而提供充足的诊断信息,有助于疾病早期鉴别诊断[5-6]。此外,MRI还存在动态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DWI)等多种技术,又可增强肿瘤间的对比度,并分析细胞内水分子扩散等情况,有助于临床更好甄别,提高诊断准确性。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PTB与乳腺纤维腺瘤的MRI鉴别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PTB及45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经手术病理明确PTB与乳腺纤维腺瘤;均行MRI检查;认知良好。排除标准:肝肾衰竭;伴重症感染;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对造影剂过敏;存在乳腺手术史;妊娠期或哺乳期。其中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38.69±3.45)岁;孕次1~5次,平均孕次(2.35±0.32)次;病灶位置:左侧50例,右侧40例;体重指数(BMI)18~27 kg/m2,平均BMI(23.31±1.63)kg/m2;文化程度:43例高中及以上,47例初中及以下。根据管着病理检查结果分为PTB组、乳腺纤维瘤组,各45例。PTB组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38.72±3.48)岁;孕次1~5次,平均孕次(2.38±0.34)次;病灶位置:26例左侧,24例右侧。乳腺纤维瘤组年龄25~57岁,平均年龄(38.68±3.42)岁;孕次1~5次,平均孕次(2.34±0.32)次;病灶位置:25例左侧,25例右侧。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六盘水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开展MRI检查,选用美国GE Signa HDxt 1.5 T磁共振扫描仪,取患者俯卧位,指导双乳自然悬垂于乳腺线圈洞内,待患者调整至舒适体位后,自上而下扫描整个乳房组织;设定扫描参数如下,容积快速三维成像(LAVA)T1WI:重复时间(TR)5.68 ms、反转时间(TI)14 ms、回波时间(TE)2.10 ms、层间距0.4 mm、层厚4.0 mm、矩阵320×320、视野(FOV)330 mm×330 mm;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T2WI:TR 10 000 ms、TI 50 ms、TE 230 ms、层间距0.4 mm、层厚4.0 mm、矩阵320×256、FOV 330 mm×330 mm。开展DWI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序列-平面回波成像(SE-EPI):弥散敏感因子(B)为1 000 s/mm2、TE 55 ms、TR 6 500 ms、层间距0.4 mm、层厚4.0 mm、矩阵126×96、FOV 340 mm×320 mm;增强扫描借助双筒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广州康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272,规格:15 mL∶7.04 g),剂量为0.06 mL/kg,控制速率2.5 mL/s,先行1期蒙片,对比剂注射后,开展LAVA T1WI扫描,每期扫描1 min,共扫描8期,结束后上传至后台工作站,经后台处理后由经验丰富的两名影像科医生审阅,不一致结果需讨论后给出最终诊断,并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检出情况:统计MRI检出PTB与乳腺纤维腺瘤情况。(2)鉴别诊断价值: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鉴别诊断PTB与乳腺纤维腺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3)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验证MRI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4)影像学特征:比较PTB与乳腺纤维腺瘤在瘤体形态、瘤体大小、增强后边界形态、囊变、低信号分隔、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瘤周晕征、T2WI抑脂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值、T1WI高信号等方面的差异性。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Kappa>0.75表明一致性极好,0.40~0.75表明一致性尚可,<0.40表明一致性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MRI检出情况
90例患者经MRI检出PTB 44例,乳腺纤维腺瘤46例。
2.2 MRI鉴别诊断价值
MRI鉴别诊断PTB与乳腺纤维腺瘤的敏感度为97.78%(44/45)、特异度为100.00%(45/45)、准确度为98.89%(89/90)、阳性预测值为100.00%(44/44)、阴性预测值为97.83%(45/46);采用Kappa检验显示,MRI与金标准一致性极好(Kappa=0.978,P<0.001),见表1。
2.3两组影像学特征比较
两组增强后边界形态、低信号分隔、TIC类型、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瘤体形态、瘤体大小、囊变、瘤周晕征、T2WI抑脂信号、T1WI高信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PTB典型案例
患者女,50岁,右乳内上象限巨大肿块,形态不规则,分叶样改变,信号不均,T1WI呈等信号,肿块外侧缘见高信号结节影(粗箭头),T2WI呈高信号,其内见低信号分隔影(细箭头),DWI肿块呈不均匀等、稍高信号,ADC值(1.56~2.19)×10-3 mm2/s,动态增强扫描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TIC曲线呈平台型,见图1。
2.4乳腺纤维腺瘤典型案例
患者女,51岁,右乳中央区实性结节影,形态规则,边缘光整,呈等T1、稍长T2信号改变,其内见低信号分隔影;DWI呈高信号,ADC值(1.74~1.84)×10-3 mm2/s;增强扫描右乳结节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低信号分隔影未见强化,TIC曲线呈流入型,见图2。
3讨论
PTB病因复杂,临床认为其存在一定的遗传基础,直系亲属存在该病的人患病风险会明显增高,且在遗传基础上一旦出现内分泌激素紊乱,如青春期月经初潮、绝经前后等,乳腺细胞均会受到激素水平紊乱的影响出现异常增殖现象,增加肿瘤形成风险[7-9]。此外,临床认为乳腺纤维腺瘤本身即与PTB关系密切,可能在某些等位基因缺失或扩增的基础上使得乳腺纤维腺瘤向叶状肿瘤发展,最终形成PTB。而单纯的乳腺纤维腺瘤在病因上相对明确,多由小叶内纤维细胞受到雌激素的异常刺激,最终出现异常增殖所致[10-11]。两种疾病在早期症状上相似度高,均可出现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等表现,且两者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相互转化或共存,使得临床在疾病鉴别诊断上存在较大困难。但两者在治疗方案上存在明显差异,PTB存在较高的局部复发率,且恶变风险高,一旦出现误诊,则会影响患者的远期预后。因此,还需于早期做好鉴别诊断,并针对性制定手术方案,更好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既往,临床在乳腺疾病诊断上多采用超声进行检查,但易受纤维结缔组织及腺管比例、排列构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超声诊断准确性有限,易影响患者精准治疗方案的制定。而手术病理虽可准确鉴别疾病,但其为创伤性操作,且术前未明确肿瘤类型,也易出现切除不够彻底等现象,导致远期局部复发风险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MRI鉴别诊断PTB与乳腺纤维腺瘤的敏感度为97.78%、特异度为100.00%、准确度为98.89%、阳性预测值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97.83%;Kappa检验显示,MRI与金标准一致性极好;提示MRI在PTB与乳腺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价值高。MRI为更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可于人体处在静磁场状态下对其施加特定的射频脉冲,刺激人体内氢质子,从而产生磁共振现象,当射频脉冲停止后,在弛豫过程中,氢质子会出现MR信号,重建人体信息,从而获得高质量的病灶图像[12-13]。同时,在检查早期则可直接获得原生三维断面成像、多序列成像,图像类型多样,以从多角度、多方面显示乳腺部位肿瘤形态、大小等多方面情况,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充足信息。此外,MRI存在多种扫描技术,增强扫描可在常规平扫基础上提高各组织间的对比度,更好地明确病灶的特征,提高疾病鉴别准确性。同时,对比剂进入静脉后可随血液通过乳腺病灶,观察其通过时间、清除速度等可帮助临床明确乳腺病变血流灌注的动态变化,以获得更为丰富的诊断信息,便于早期准确鉴别疾病[14-15]。
此外DWI检查更可观察水分子弥散情况,明确乳腺肿瘤细胞微管结构变化,进一步提高鉴别诊断准确性。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瘤体形态、瘤体大小、囊变、瘤周晕征、T2WI抑脂信号、T1WI高信号相比差异显著;提示MRI能够明确PTB与乳腺纤维腺瘤间的影像学特征差异,便于早期鉴别诊断。分析原因为,PTB肿瘤细胞在生长速度上较快,可于短时间内体积增大,且在影像学上多呈现分叶状、融合状,故多以不规则形态为主。而乳腺纤维腺瘤生长相对缓慢,且在生长到2~3 cm左右多数会停止生长,形态上以椭圆形或圆形为主,故两者在瘤体大小、形态上会出现差异。同时,两种疾病在内部间质细胞分布上也存在明显差异,PTB间质细胞相对分布密集,易出现供血不良导致囊变、坏死现象发生,且肿瘤内部结构紊乱、腺体与间质比例不一致也是两者间的主要差异,可导致在强化信号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而MRI能够清晰显示两者上述影像学特征间的差异,故可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MRI可明确PTB与乳腺纤维腺瘤的影像学特征差异,提高鉴别诊断准确性,便于早期治疗方案制定。
参考文献
[1]李卫民,贾磊,高骐磊,等.基于超声影像纹理分析鉴别诊断乳腺分叶状肿瘤和纤维腺瘤[J].医学研究生学报,2021,34(3):268-272.
[2]张才智,汪彩英,金霞.CDFI联合MRI对乳腺纤维瘤和乳腺小体积叶状肿瘤的鉴别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21,19(10):91-94.
[3]王亮,梅海清,彭红芬,等.纹理分析联合TIC曲线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的价值[J].磁共振成像,2021,12(10):53-56.
[4]彭舒怡,廖好,陈乐庆,等.基于DCE-MRI的血流动力学分析对乳腺黏液癌与T2高信号纤维腺瘤鉴别诊断的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21,40(10):1884-1887.
[5]陈春兵,黄清,徐贵川,等.高场MRI对乳腺叶状肿瘤与乳腺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21,37(10):1626-1630.
[6]JIANG N P,LI Z,ZHANG C L,et al.Value of conventional MRI texture analysis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hyllodes tumors and fibroadenomas of the breast[J].Breast Care,2021,16(3):283-290.
[7]崔文静,俞志成,陈馨,等.乳腺X线成像不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视角鉴别良恶性分叶状肿瘤的效能[J].放射学实践,2020,35(11):1434-1440.
[8]江桂琼,甘科红,陈旭玲,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在乳腺叶状肿瘤诊断中的彩超表现及其应用价值分析[J].河北医学,2019,25(7):1170-1174.
[9]程兰兰,胡汉金.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及BI-RADS分类标准对其定性诊断的价值[J].广西医学,2019,41(4):439-442.
[10]AKIN I B,OZGUL H,SIMSEK K,et al.Texture analysis of ultrasound images to differentiate simple fibroadenomas from complex fibroadenomas and benign phyllodes tumors[J].Journal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2020,39(10):1993-2003.
[11]陈旭丹,汪红梅,杨丽萍,等.DCE-MRI联合IVIM-DWI在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18(5):112-116.
[12]文洁,康文焱,刘周,等.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价值[J].磁共振成像,2020,11(4):304-307.
[13]唐竹晓,徐丽娜,孙召龙,等.乳腺钼靶与3.0 T磁共振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22,19(10):48-52.
[14]李亚妮,张栋,王正.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不同成像序列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定性诊断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3):359-361.
[15]赵成鹏,马贞秀,马建萍.动态增强扫描结合多b值DWI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20,18(1):85-87,152-153.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