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干预模式在老年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8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脑出血患者。根据简单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学科协作干预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运动耐力、运动能力、应对方式、神经缺损、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干预满意度。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6分钟步行试验(6MWT)距离、无氧阈(AT)及最大运动负荷(MWL)均升高,观察组6MWT距离、AT及MW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面对评分高于出院时,回避及屈服评分均低于出院时,观察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和屈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升高,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干预模式能提高老年脑出血患者运动耐力和运动能力,提升患者积极医学应对方式,减轻神经缺损,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满意度。
【关键词】多学科协作干预模式老年脑出血运动耐力运动能力医学应对方式生活质量
脑出血好发于老年人群中,具有发病率及死亡率高等特点,且多数患者由于持续高血压引起,导致颅内血管破裂,从而造成神经功能缺损,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1]。手术治疗是老年脑出血患者主要手段,且随着*创术式的发展,能帮助患者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减轻血肿对周围脑组织损伤,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及疗效确切等优点[2-3]。但是,手术作为一种入侵式操作,存在较高的风险性,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存活的患者亦伴有不同程度后遗症,影响患者预后[4-5]。佟媛旭等[6]研究表明,老年脑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加强患者护理干预,不仅能巩固手术效果,亦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干预满意度。多学科协作干预模式立足于循证医学,能将不同学科优势综合并全面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护理服务[7-8]。本研究主要探讨多学科协作干预模式在老年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8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脑出血患者。纳入标准:(1)均为本院收治的脑出血病例[9];(2)年龄≥60岁;(3)发病到入院24 h内,且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具有完整的影像学资料,均行手术治疗;(4)发病1周前均无严重生理功能障碍及昏迷等症状。排除标准:(1)既往有脑卒中病史或病情危重;(2)确诊的恶性肿瘤及认知功能异常;(3)伴有血管畸形及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根据简单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批准,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1)耐心地与患者及家属讲解老年脑出血相关知识,包括: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让患者思想上引起重视;(2)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中认真配合医生,术后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定期帮助患者翻身、叩背,保持呼吸道通畅;(3)待患者病情稳定、胃肠功能恢复后,加强患者饮食指导,尽可能进食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维持身体所需,巩固手术效果、进行康复训练等[10-11]。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学科协作干预模式。(1)成立护理小组:根据医院及科室情况,成立护理干预小组,由病房护士长担任组长,成员为神经外科医生、营养师、心理**师、责任护士等;强化组员专业技能培训及考核,对于合格者方可参与护理。同时,针对老年脑出血发病特点,以讨论方式制定详细的多学科协作干预方案,护理过程中不断反馈和调整,充分发挥多学科协作优势。(2)围手术期护理:①术前,术前完善患者各项检查,常规禁食禁饮,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疾病知识、注意事项和手术方式,尽可能安抚患者,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常规留置导尿管,提高患者医学应对能力。②术中,加强患者生命体征,控制好手术室的温度及湿度,利用保温毯覆盖四肢;输液前利用加温器加热,降低低体温发生率。③术后,手术完毕后,第一时间告知患者手术情况,以文字、视频及海报等形式,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告知患者术后恢复的重点和要点;对于伴有偏瘫病例,强化患者体位护理干预,积极邀请家属按摩肢体,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降低压疮发生率。营养师加强患者饮食干预,适当增加维生素和蛋白质的摄入量,低盐低脂,避免饮食辛辣及刺激性食物。(3)康复锻炼:术后恢复良好者,强化卧床体位及床上基础运动训练,2~3次/d,30 min/次。早期以被动训练为主,2次/d,由责任护士进行操作,包括:移动患者到床边,自然弯曲下肢,摆动双腿15 min;中期训练邀请患者家属参与其中,正确指导患者伸直上肢及膝关节,为患者播放感兴趣的视频;远期训练:对于康复锻炼良好者,可加强患者走路、上下楼梯及洗漱等日常生活训练,尽可能完成力所能及的事。(4)心理护理:心理**师积极与患者**,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引导患者讲述内心的感受,积极引导患者正面认知疾病和手术对患者的影响;肯定患者做出的努力,称赞并鼓励自身优势,挖掘患者潜能。
两组均完成3个月干预。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运动耐力、运动能力: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运动耐力、运动能力。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6MWT)评估运动耐力。采用心肺运动测试无氧阈(AT)及最大运动负荷(MWL)水平[12]。(2)应对方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应对方式。采用医学应对方式(MCMQ)从面对(8~32分)、回避(7~28分)及屈服(5~20分)3个方面评估,得分越高,越倾向于该方式[13]。(3)神经缺损、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神经缺损、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缺损,总分0~42分,得分越低,效果越佳[14]。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估肢体运动功能,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运动功能越佳[15]。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越佳[16]。(4)干预满意度:比较两组干预3个月后干预满意度。采用通用满意度问卷评估满意度,总分100分,≥90分为满意,70~89分为一般,<70分为不满意[17]。总满意=满意+一般。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运动耐力、运动能力比较
干预3个月后,两组6MWT距离、AT及MWL均升高,观察组6MWT距离、AT及MW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应对方式比较
干预3个月后,两组面对评分高于干预前,回避及屈服评分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和屈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神经缺损、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干预3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降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升高,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两组干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干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发病率较高的危急重症,临床多表现为头晕、失语及偏瘫等,具有发病急促、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既往研究表明,脑出血在老年人群中占比较高,严重损害患者大脑组织,如治疗不及时,将增加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18]。*创手术作为老年脑出血患者重要干预措施,借助手术能帮助患者清除血肿,缓解血肿对神经压迫,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是,手术治疗作为一种入侵式操作,治疗效果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部分患者常难以获得预期效果。本研究中,干预3个月后,两组6MWT距离、AT及MWL均升高,观察组6MWT距离、AT及MWL均高于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两组面对评分高于干预前,回避及屈服评分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和屈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从该结果看出,多学科协作干预模式能提升老年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积极医学应对方式,利于患者恢复。分析原因:多学科协作干预模式由多学科医护人员共同合作,针对老年脑出血疾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对于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并及时完善护理方案。同时,多学科协作干预模式实施时从围手术期干预、康复锻炼、心理指导等不同角度分析,围手术期细化术前、术中及术后干预,能减少非必要治疗,完善护理操作,能保证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强化患者的康复锻炼指导、饮食干预,有助于巩固手术效果,提升肢体活动功能[19]。
老年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神经缺损,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孙晨旭[20]研究表明,与健康人群相比,老年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尤为明显,尤其是在精神健康、社交活动和生理职能等方面。本研究中,干预3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降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升高,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从该结果看出,多学科协作干预模式能减轻患者神经缺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满意度,多数患者可从中获益。分析原因: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前完善各项检查,评估患者身体状态,让患者对疾病有初步的认识,有助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以保证手术顺利完成;术后通过健康宣教、心理干预及康复锻炼等,能增强患者免疫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可获得较高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多学科协作干预模式能提高老年脑出血患者运动耐力和运动能力,提升患者积极医学应对方式,减轻神经缺损,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秀芳,张伟伟,吴海平,等.多学科协作干预模式在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介入放射学杂志,2021,30(10):1057-1060.
[2]陈静,夏芳.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模式在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9):1585-1587.
[3]王元,范旻.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下营养干预在老年患者恶性肿瘤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23,63(17):72-75.
[4]张伟,王建纲,邵泉,等.以血管外科为核心的多学科合作模式在糖尿病足诊治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21,27(2):219-223.
[5]WANG X,MA L,SONG J,et al.Tranexamic acid for adult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J].CNS Drugs,2021,35(11):1163-1172.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