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阳市妇幼保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血清炎性指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TSG-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清内皮素-1(ET-1)、同型半胱氨酸(Hcy)、一氧化氮(NO)]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I、FMA评分和血清NO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NIHSS评分和血清TSG-6、sICAM-1、MCP-1、ET-1、Hcy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BI评分和FMA评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以及降低NIHSS评分和炎性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关键词】丹参多酚酸;阿替普酶;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血管内皮功能;炎性因子
急性脑梗死患者主要表现为失语、意识行为和感觉异常、丧失自主生活能力等。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为时间窗内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首选方案[1]。丹参多酚酸是由丹参提取物制成的中药制剂,可改善脑血液循环,减轻脑组织炎性刺激[2-3]。本文观察丹参多酚酸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阳市妇幼保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4];年龄≤70岁,一般资料完整,且无其他严重脏器病变;无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等表现;发病至入院时间<4.5 h。排除标准:依从性差;退出研究;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阳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批准文号:2020A919)。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58~70岁,平均(**.20±3.70)岁;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1~4 h,平均(1.51±0.38)h;体质量指数28.12~34.69 kg/m2,平均(32.10±1.30)kg/m2。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58~69岁,平均(63.90±4.09)岁;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1~3 h,平均(1.53±0.39)h;体质量指数29.07~34.53 kg/m2,平均(32.50±1.28)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一次性取阿替普酶注射液(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GmbH&Co.KG,国药准字S20160054,20 mg/支)0.9 mg/kg,其10%在1 min内静脉推注,90%于1 h内持续静脉滴注。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50249,200 mg)治疗。取本品200 mg加入300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14 d。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14 d评估,其中显效:患者失语、肢体和神经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消失,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下降≥90%;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且25%≤NIHSS评分下降<90%;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好转,且NIHSS评分下降<2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NIHSS总分0~42分,评分越高,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总分0~100分,评分越高表明肢体功能越强。(4)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BI)评分,总分0~100分,评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强。(5)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指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TSG-6)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6)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清内皮素-1(ET-1)、同型半胱氨酸(Hcy)、一氧化氮(NO)]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T-1、Hcy水平,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水平。(7)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NIHSS、BI、FM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BI、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I、FMA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TSG-6、sICAM-1、MCP-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SG-6、sICAM-1、MCP-1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NO、ET-1、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O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血清ET-1、Hcy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阿替普酶作为一种特异性针对纤维蛋白的静脉溶栓药物,能够选择性与血栓表面的纤维蛋白结合形成结合物,并可高效转化为纤溶酶,从而溶解血栓,促使血管再通,预防脑神经二次炎性损伤[5-6]。
丹参多酚酸是由丹参中提取出的有效成分制成的中药制剂。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和BI、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丹参多酚酸可抑制纤维蛋白形成和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黏度,改善血液微循环,且能清除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加快神经细胞和脑组织炎性损伤修复,改善血管内皮和神经功能[7-8]。
已知NO可促进血管扩张,并抑制血小板和炎性介质聚集;ET-1作为血管收缩因子,可降低血流量,造成脑血氧供给不足,从而损伤脑神经[9]。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治疗后,研究组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1、Hcy、TSG-6、sICAM-1、MCP-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丹参多酚酸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机体炎性指标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联合丹参多酚酸治疗未增加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丹参多酚酸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BI评分和FMA评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以及降低NIHSS评分和炎性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参考文献
[1]李辉.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部血液微循环状态及治疗结局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8):9-13.
[2]桂红,杨国容,谢龙舟.丹参多酚酸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NLR,凝血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2,21(17):1805-1809.
[3]苏小琴,鞠爱春,李德坤,等.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化学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系统评价[J].药物评价研究,2021,44(11):2505-2517.
[4]王蔚文.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390.
[5]曲民强,刘继汉.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血清炎性因子分析[J].医药与保健,2021,29(3):46-47.
[6]柏丽娟.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与炎症因子的影响[J].重庆医学,2022,51(2):120-122.
[7]陈雪.丹参多酚酸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2,34(23):88-91.
[8]杜洪彬.丹参多酚酸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对微栓子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13):2228-2229.
[9]任君花,李冬梅,鲁琳.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神经保护因子、血管再通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12):20-23.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