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分析注射用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2023年7月漳浦县医院收治的160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n=80)和观察组(n=80)。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尤瑞克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脑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升高,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平均流速(Vm)均升高,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均降低,观察组Vm明显高于对照组,PI、R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降低,观察组PCT、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注射用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ACI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和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且安全性好。
【关键词】脑梗死注射用尤瑞克林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脑血流动力学
急性脑梗死(ACI)属于临床常见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该病起病突然,具有较高的病死、致残率,可在1~2 d达到病情高峰,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早期溶栓治疗是ACI最佳治疗方法,但由于时间窗口限制,临床应用受限。有关研究显示,ACI患者急性脑供血不足是引发神经损伤导致病情进展的主要因素[2]。因此,针对超溶栓时间窗患者的神经保护治疗尤为重要。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属于ACI常用治疗药物,可阻断ACI急性缺氧缺血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改善神经功能;注射用尤瑞克林可促进内源性组织激肽释放酶表达,促进缺血区血管再生,增加半暗带血供,改善神经缺损,二者在ACI治疗中均取得了一定效果[3]。本研究分析注射用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ACI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等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2023年7月漳浦县医院收治的160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均符合ACI相关诊断标准[4];年龄40~75岁;经脑部MRI、CT检查确诊;单一部位梗死;发病时间6~48 h;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脑肿瘤性疾病;脑出血、脑手术、脑损伤史;符合溶栓指征;伴其他出血性疾病;大面积梗死;免疫障碍;对尤瑞克林、丁苯酞过敏;颅内感染、颅脑外伤;凝血功能障碍;伴精神类疾病;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n=80)和观察组(n=80)。对照组男49例,女31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6.24±7.50)岁;病程7~41 h,平均病程(22.38±7.54)h;梗死部位:基底节37例,小脑13例,脑干11例,脑叶19例。观察组男43例,女37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58.53±7.19)岁;病程8~39 h,平均病程(19.97±7.19)h;梗死部位:基底节34例,小脑12例,脑干13例,脑叶2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维持电解质平衡、降颅压、预防感染、吸氧等常规治疗,并针对基础疾病进行调脂、控糖、降压治疗。
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规格:100 mL∶丁苯酞25 mg与氯化钠0.9 g)静脉滴注,100 mL/次,2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尤瑞克林(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065,规格:0.15 PNA单位)静脉滴注,用量0.15 PNA单位/次,1次/d。
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临床疗效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两组均于治疗14 d后(以下简称治疗后)参照文献[4]评估疗效。基本痊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90%;显效:46%≤NIHSS评分降低<90%;有效:18%≤NIHSS评分降低<46%;无效:NIHSS评分降低<18%。总有效=基本痊愈+显效+有效。
1.3.2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分别采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NIHSS评分包含11项内容,总分42分,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划分为0分(正常)、1~4分(轻度)、5~15分(中度)、16~20分(中重度)、21~42分(重度),得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ADL评分包含10项内容,总分100分,根据得分情况划分,60分以上为日常生活能力良好,无需过多的外部帮助;41~60分为中度功能障碍,在某些方面需要一定帮助;20~40分为重度功能障碍,依赖明显需要持续照料;20分以下为完全依赖,得分越低,日常生活能力越差。
1.3.3脑血流动力学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双侧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平均流速(Vm)、阻力指数(RI)。
1.3.4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3 mL空腹外周静脉血,离心分离(3 200 r/min、半径10 cm),12 min后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PCT、CRP水平。
1.3.5不良反应
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头痛、腹泻、乏力等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降低,ADL评分升高,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比较
治疗前,两组Vm、PI、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m均升高,PI、RI均降低,观察组Vm明显高于对照组,PI、R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PCT、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CT、CRP水平均降低,观察组PCT、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ACI病情进展迅速,可引发脑组织缺血性病变坏死,进而出现神经缺损症状。研究显示,ACI早期缺血半暗带仍存在部分侧支循环,并有大量神经元存活,通过改善血流促进脑代谢,有助于受损神经恢复[5]。因此,改善局部血供,保护神经是ACI治疗关键。
脑保护剂是ACI治疗常用药物,有助于减轻脑损伤,促进神经修复,研究证实,神经缺损症状是由脑组织缺氧缺血引发的复杂性级联反应所致,单一应用脑保护剂临床效果有限,联合多种脑保护剂或可提高治疗效果[6-7]。注射用尤瑞克林、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可改善脑微循环,二者在ACI治疗中均有一定疗效。本研究采用二者联合治疗ACI患者,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降低,ADL评分升高,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联合治疗可减轻神经缺损程度,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与马忠良等[8]研究结果一致。尤瑞克林属于一种蛋白水解酶,可选择性扩张脑组织血管,改善缺血区血流灌注,促进半暗带脑组织代谢,帮助受损神经恢复;增强纤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缓解脑水肿[9-10]。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可促进缺血半暗带血管新生,重新建立侧支循环,改善缺血区血流,进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因此,尤瑞克林、丁苯酞联合可发挥协同作用,通过改善缺血区微循环,减轻缺氧缺血引发的级联病理损伤,保护神经功能。本研究还显示,治疗后,两组Vm均升高,PI、RI均降低,观察组Vm明显高于对照组,PI、RI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还可改善脑血流动力学。笔者分析,丁苯酞、尤瑞克林均可改善脑血液循环,二者联合可重构缺血区微循环,改善能量代谢,进而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血流动力学。
炎症反应是ACI缺氧缺血诱发的复杂性级联反应之一,可加剧脑梗死发展进程。CRP属于急性反应蛋白,在机体炎症反应激活时迅速升高;PCT可反映机体炎症反应活跃性[1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PCT、CRP水平均降低,观察组PCT、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客观上反映了丁苯酞、尤瑞克林联合可减少炎症因子释放,对抑制缺血半暗带炎症反应、减轻神经损伤方面具有一定价值。杨云鹏等[12]一项研究发现,尤瑞克林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抑制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TLR4/NF-κB)信号通路激活,减轻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损伤。笔者推测,尤瑞克林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实现。另外,本研究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提示尤瑞克林、丁苯酞联合可保障用药安全性。但本研究样本量小,且观察时间较短,后续仍需大量研究验证尤瑞克林、丁苯酞联合治疗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注射用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ACI效果显著,可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和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安全性好。
参考文献
[1]ZHANG H L,QIN Y F,GAO S Y,et al.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 classification and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score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risk factors[J].Rev Assoc Med Bras(1992),2022,68(1):44-49.
[2]陈丽君,赵文杰,陈浩,等.胞磷胆碱钠胶囊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清Hcy、CRP水平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3,33(16):55-59.
[3]潘耀新,杨昕翰.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改善疾病相关指标的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2,50(11):1325-1329.
[4]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2):136-144.
[5]张俊湖,卓军,巩利,等.血清炎性因子和神经细胞因子水平与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椎动脉斑块形成及斑块稳定性的关系[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10):1066-1069.
[6]石小翠,胡美云,杜寨,等.神经节苷脂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未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观察及对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1,33(9):101-105.
[7]李金花.丹红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10):62-65.
[8]马忠良,王飞,刘扬,等.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8):74-78.
[9]王璨,侯焕喜,黄卫,等.丁苯酞序贯疗法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血清Hcy、hs-CRP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32):84-87.
[10]陈武.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及其对侧支循环评分、CXCL16及CD40L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1):27-30.
[11]夏瑜,康艳飞,曹敬然,等.RDW联合血清CRP、PCT、sTLT-1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和预后的关系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12):2356-2360.
[12]杨云鹏,郭刚,张璐璐.丹参川芎嗪联合尤瑞克林治疗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1,32(1):26-30.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