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正文

  【摘要】目的:观察生物羊膜覆盖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在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2月该院收治的76例翼状胬肉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封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应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羊膜覆盖治疗,比较两组痊愈率、复发率、临床相关指标(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拆线时间)水平,手术前后视力水平、散光指标[角膜散光度、表面不对称指数(SAI)]水平、泪液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以及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痊愈率为94.74%(36/38),高于对照组的78.95%(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拆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角膜散光度、SA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研究组泪液IL-6、IL-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羊膜覆盖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应用于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可提高痊愈率和视力水平,改善临床相关指标水平,降低散光指标和泪液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单纯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

  【关键词】生物羊膜覆盖;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翼状胬肉切除术;视力;散光;泪液炎性因子;并发症

  翼状胬肉是临床常见的眼表疾病,因外界刺激引起的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增生所致,以眼干、眼红、异物感、球结膜充血肥厚等为典型症状,在胬肉接近瞳孔区时会影响视力和屈光状态,甚至出现眼球运动障碍[1-2]。翼状胬肉切除术可切除胬肉织。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恢复角膜透明性,重建眼表功能,改善眼表环境,但由于创面较大,单用该方法治疗效果不够显著[3]。生物羊膜的结构与人结膜组织相似,能促进创面修复,降低胬肉复发的风险[4-5]。本文观察生物羊膜覆盖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在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2月本院收治的76例翼状胬肉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我国翼状胬肉围手术期用药专家共识(2017年)》中翼状胬肉的诊断标准[6];首次、单眼、鼻侧翼状胬肉发病;处于静止期;胬肉侵入角膜缘内3 mm及以上,形成瞳孔遮挡;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假性翼状胬肉;合并凝血功能障碍;长期使用眼药水;患有结膜炎、角膜炎等眼部疾病。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批准文号:2020A124)。按照随机*封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8例。研究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50~69岁,平均(60.15±2.23)岁;病程1.9~5.1年,平均(3.43±0.88)年;侵犯角膜3.7~4.9 mm,平均(4.31±0.16)mm。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49~67岁,平均(60.13±2.26)岁;病程1.8~5.2年,平均(3.41±0.89)年;侵犯角膜3.5~5.1 mm,平均(4.33±0.17)m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常规检查视力、眼压,进行裂隙灯和角膜地形图检查。对照组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使用丙美卡因滴眼液滴眼、2%利多卡因注射液结膜囊下注射,麻醉起效后,使用开睑器撑开术眼眼睑。沿胬肉颈平行角膜缘剪开结膜至半月皱襞,分离结膜下胬肉体部,依次从角膜、巩膜表面剥离胬肉,再用刀片刮除角膜上残余的胬肉组织,电凝止血。在术眼上方角膜缘取干细胞球结膜植片,大小为5~10 mm,形状与角膜缺损区大致相同,平铺在角膜缺损区,上皮面展平且朝上,植片边缘与角膜缘重合,使用10-0非吸收线间断缝合植片与角膜缘处,将结膜瓣固定于浅层巩膜上。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羊膜覆盖治疗。将生物羊膜(江西瑞济生物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233130551)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后,浸泡于庆大霉素1∶2000的生理盐水中水化30 min,钝性分离羊膜与绒毛膜,羊膜上皮面朝上平铺在手术巾纸片上,修剪至5 cm×8 cm大小,将羊膜覆盖在巩膜创面处,并使用10-0非吸收线与周围创缘进行间断缝合。

  两组术后均涂抗生素眼膏,术眼包盖,每日换药,5~7d拆线,为防止复发,可佩戴防紫外线保护眼镜。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痊愈率和复发率。痊愈:术后3个月,患者角膜创面上皮覆盖光滑,结膜平整无充血,无新生血管和胬肉增生。复发:术后6个月,患者角膜创面有新生胬肉及血管,结膜明显肥厚充血[7]。(2)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水平,包括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拆线时间。(3)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力和散光指标水平。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国标视力表检测视力,通过角膜曲率仪检测角膜散光度,并使用角膜地形图检测表面不对称指数(SAI)。(4)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泪液炎性因子水平。术前、术后7 d,患者取仰卧位,无表面麻醉下滴入生理盐水,取患者术眼结膜囊内混合后泪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5)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痊愈率和复发率比较


  术后3个月,研究组痊愈36例,痊愈率为94.74%(36/38);对照组痊愈30例,痊愈率为78.95%(30/38)。研究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6,P=0.042)。术后6个月,研究组复发0例;对照组复发4例,复发率为13.33%(4/30)。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36,P=0.081)。

  2.2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研究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拆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手术前后视力和散光指标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视力、角膜散光度、SA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视力水平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角膜散光度、SAI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两组手术前后泪液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泪液IL-6、IL-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泪液IL-6、IL-2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4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翼状胬肉是眼部慢性炎症性病变,由于紫外线照射、烟尘、污染等外部环境刺激,导致眼部角膜及角膜浅层基质的蛋白质损害或变性,继而造成角膜缘隆起,且随着病情进展,结膜下成纤维细胞异常增生和新生血管形成,增生纤维结缔组织会侵入角膜边缘,并遮挡瞳孔,最终出现翼状胬肉,降低视力,甚至限制眼球运动[8-9]。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能促使干细胞增殖,逐渐覆盖角膜上皮缺损区域,恢复角膜功能,降低散光程度,提高视力水平[10],但由于术中创伤较大,使得术后眼表功能重建效果不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羊膜是取自人胎盘的生物复合型膜,其生理结构与眼表上皮基底膜极为相似,具有韧性,且无免疫原性,不会引起免疫排斥[11];且其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因子,覆盖在创面时,能利用胶原支架与角结膜上皮细胞紧密结合,促进创面修复[12]。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痊愈率和视力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拆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角膜散光度、SAI及泪液IL-6、IL-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生物羊膜可促进结膜杯状细胞分化和结膜上皮向角膜上皮转化,加快角膜上皮修复,恢复正常角膜上皮表型,从而改善眼功能。且生物羊膜中含有丰富的胶原酶抑制剂,能抑制转化生长因子的表达和正常角膜缘成纤维细胞分化,进一步抑制结膜浅层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抑制角膜瘢痕形成,防止翼状胬肉复发[13]。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联合生物羊膜覆盖治疗未增加安全风险。因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少,其结果尚需后续扩大样本量开展深入研究予以印证。

  综上所述,生物羊膜覆盖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应用于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可提高痊愈率和视力水平,改善临床相关指标水平,降低散光指标和泪液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单纯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

  参考文献

  [1]陶丽惠,杨卫华.翼状胬肉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屈光状态及角膜表面规则性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15):115-118.

  [2]高宗宝,严静,廖杨.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21):129-132.

  [3]黄柳萌,谢书浓.手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翼状胬肉患者视觉质量角膜屈光及泪膜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学,2021,27(5):835-840.

  [4]张素素.巨大翼状胬肉切除结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干性羊膜覆盖对巨大翼状胬肉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2022,30(11):100-103.

  [5]黄丽娟,林雪松.羊膜移植与自体结膜移植对翼状胬肉手术患者视觉质量角膜屈光及泪膜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学,2021,27(6):924-930.

  [6]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眼表与泪液病学组.我国翼状胬肉围手术期用药专家共识(2017年)[J].中华眼科杂志,2017,53(9):653-656.

  [7]王树森.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7,17(77):52.

  [8]武琦琦,张志清.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患者的疗效及屈光变化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20):3420-3422.

  [9]骆非,王辉,戴红蕾,等.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翼状胬肉患者视觉质量和泪膜功能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0,20(14):2660-2663.

  [10]靳方鹏.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对患者眼表及泪膜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0):21-22.

  [11]周仕芬,杨杰华,叶善文.翼状胬肉切除术+羊膜移植术+角膜绷带镜对翼状胬肉患者角膜上皮的修复情况及术后复发率的影响[J].中医眼耳鼻喉杂志,2020,10(4):212-214.

  [12]王润,赵莲,马可,等.羊膜移植术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1,25(12):5-8.

  [13]张德崇,庞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与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对患者眼表泪膜稳定性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22,20(22):5-7.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