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学 » 正文

  [摘要]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能充分发挥其稳定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股权投资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文章从股权投资全过程管理的概念出发,分析国有企业股权投资全过程管理的重要性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国有企业强化股权投资全过程管理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股权投资;全过程管理

  0引言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央实施做强做大国有企业方针的重大战略步骤。随着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逐渐拉开帷幕,国有企业将进一步加大市场化整合重组力度,实现进退有序,提质增效。在此背景下,研究国有企业股权投资全过程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股权投资及股权投资全过程管理的概念

  股权投资是指通过投资拥有被投资单位股权,成为被投资单位股东,按所持股份比例享有权益并承担责任。股权投资通常具有投资回收期长、投资风险大、投资多元化、投资回报与投资风险正相关等特点。股权投资全过程管理就是指覆盖股权投资项目投前、投中、投后各阶段,包含机会发掘、投资论证、投资决策、运行管理、股权退出等工作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

  2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投资全过程管理的重要意义

  2.1有助于国有企业做强做大

  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要求国有企业紧盯做强做大的目标,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布局。股权投资全过程管理既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国有企业实现战略规划目标的重要举措。有效的股权投资全过程管理能够充分发挥高质量投资促业务转型、促市场布局、促产业链延伸的积极作用,从而帮助国有企业做强做大,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巩固核心地位、凸显核心功能,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2.2有助于国有企业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是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保证。为了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目标,国有企业通常通过创新经营模式不断挖掘利润增长点,通过优化管理方式努力提质增效。股权投资全过程管理就是国有企业强化投资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国有企业发展水平和投资决策能力的重要方式[1]。有效的股权投资全过程管理能够帮助国有企业提升投资收益,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

  2.3有助于国有企业防范、化解投资风险

  股权投资活动的特征之一就是风险大,且风险本身具有隐蔽性、不确定性、危害大等特征。通过实施股权投资全过程管理,国有企业能够识别投资各阶段潜在的风险,并及时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和针对初步暴露风险的应急预案,最大限度降低投资风险对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

  3国有企业股权投资全过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投资调研论证不充分

  在股权投资项目筛选阶段,一些国有企业缺乏科学、合理的投资战略指导,也缺乏对业务布局、市场形势的前瞻性谋划和系统性研究,导致在选取项目的过程中仅注重短期效益,错失了优质的投资机会。在项目论证阶段,一些国有企业缺乏全面、深入的尽职调查和科学有效的可行性研究论证作为支撑,导致投前论证走过场。

  3.2投资决策不合规、不合理

  一些国有企业投资决策权限划分不清,投资决策阶段以党委会代替经理层或董事会决策,或经理层超出董事会授权范围进行决策,导致决策阶段合法合规性不足,面临一定的合法合规风险;一些国有企业决策流程不规范,如股权类重大投资项目决策前未提供独立的风险评估报告,股权类一般投资项目决策前未征求财务、法务等专业部门的意见,导致决策合理性不足;一些国有企业混改后,股权更加多元化,导致决策链条延长、决策效率低下,影响对最佳投资时机的把握;一些国有企业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和市场开拓,导致投资方式不适合企业实际,投资决策不符合公司整体战略要求。

  3.3投资跟踪管理不到位

  股权投资项目完成决策进入跟踪阶段后,由于母公司对项目人事管理、业绩考核、财务管理、经营管理、投资管理权限的分散,多部门联动管理存在协同性不足的问题。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可研预测目标未与项目经营层年度业绩考核挂钩,降低了预测目标的可落地性;一些国有企业在跟踪管理阶段缺乏对项目的跟踪评估和风险控制,如未建立投资指标异常情况预警机制,未开展投资项目后评价,或派出的产权代表未规范履职,瞒报或漏报重大风险事件和重大决策事项,导致项目运行过程中出现各类问题,暴露风险隐患。

  3.4投资退出通道不畅通

  国有企业通常以股权合作、股权收购等方式开拓区域市场或发展新兴业务。对于多数合资项目或收购项目(上市公司股权收购项目除外)来说,由于退出机制的缺失或不健全,项目在运行阶段即使出现与设立初衷相背离的问题,也难以有效完成股权退出,导致低效、无效企业的增加和低效、无效资产的累积。

  3.5投资管理效能未充分释放

  一些国有企业投资管理理念和手段都较为落后,主要表现为投资制度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步伐,投资管理制度的指导性、操作性、科学性较弱;未建立智能化的投资管理信息系统,导致日常管理大多依靠人工测算,无法自主识别经营数据的异常波动、财务指标的重大偏离,从而降低管理效能。

  4国有企业优化股权投资全过程管理的建议

  4.1做好投资规划论证

  一是做好投资计划编制。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经营布局,结合行业发展方向、市场竞争态势,前瞻性谋划、整体性筛选一批发展前景较好、与主业相关度较高的投资项目,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将条件成熟的投资项目纳入各年度企业投资计划安排,做好定期跟踪管理。二是开展深入研究论证。针对已纳入年度投资计划的项目,严格做好项目立项、尽职调查和可行性研究,必要时可以聘请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开展工作。为方便第三方机构更好地了解项目情况,国有企业相关人员可加入尽调、可研团队,最后由第三方机构出具独立的尽职调查报告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便确保论证结果客观、科学、准确。在尽职调查阶段,重点识别投资标的潜在风险并制定风险防控措施;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重点关注项目经济预测的合理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项目实施与企业战略的匹配性、项目风险评估与防控措施的可行性。

  4.2提升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一是全力做好决策支撑。在投资决策前,做好重大股权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和一般股权投资项目的财务、法务专业部门意见征求,由投资管理部门客观分析企业财务能力和投资条件,提出合理的投资方式选择建议,备齐投资决策所需全套材料,为决策层科学决策提供支撑。二是合理划分投资决策权限。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董事会授权经理层管理办法》《“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配套形成权责主体事项清单,合理划分董事会和经理层对投资项目的决策权限,充分发挥党委会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将党委会前置研究作为最终决策前的必经环节。三是着力提高决策效率。在投资计划审议阶段,提前围绕单个投资项目向股东会、董事会做好汇报,争取股东、董事的支持;在后续单个投资项目审议阶段,制定时间表,倒排工作时间,确保项目如期实施,避免错失好的投资机会。

  4.3建立投资跟踪管理机制

  针对已经处于运行阶段的股权投资项目,做好跨部门协同联动,每年度由投资管理部门牵头,联合人力资源部门,依据项目设立时的可研目标做好对项目经营团队业绩考核指标的设置,每季度由投资管理部门牵头,联合经营部门、财务部门,做好对被投资企业财务经营指标完成情况的跟踪监测,及时做好异常指标预警;通过“三会”参与股权投资项目的重大决策,了解项目运行情况,强化派出产权代表履职管理,加强对董事、监事等派出产权代表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履职能力。

  4.4完善投资后评价考核机制

  一是逐步完善投资后评价指标体系。围绕股权投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经营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多个维度,探索设置包含过程评价、效益评价、影响评价与持续性评价等内容的股权投资后评价指标体系[2](见表1)。其中,投资后评价指标的设置要注重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相对稳定与动态调整相结合,通过对指标体系的不断优化,逐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全面覆盖、运行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建立投资后评价整改督办考核机制[3]。针对投资后评价报告提出的整改措施,要形成整改方案并明确整改责任部门、责任人、完成时限,定期督办完成情况,将整改措施年度完成情况与责任单位、责任部门、责任人考核挂钩。
 

 
  4.5积极探索投资项目退出通道

  对于满足一定年限未分红、持续亏损、非持续经营条件的股权投资项目[4],国有企业需要成立专班,牵头开展项目的退出洽谈和退出方案的拟订,探索通过股权转让、清算退出等方式实现股权的有效退出,避免损失进一步增加,最大限度保障股东权益。

  4.6努力提升投资全过程管理效能

  一是建立覆盖投资全过程的管理制度体系。针对企业股权投资各阶段的管控要点,形成指导性强、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并做好制度条款的及时修订,确保投资全过程有章可循。二是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开发覆盖投资全过程的管理系统,借助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及时掌握项目的经营数据和财务指标完成情况,并与项目可研目标进行偏离度分析,与同行业平均水平进行对标分析,形成相关分析报告,以供决策层参考,降低人为操作风险[5]。

  5结束语

  国有企业股权投资全过程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充分识别项目前期调研论证、决策执行、跟踪监测、投后评价、退出安排等各阶段的潜在风险,并做好防范应对,才能获得预期投资收益,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伏振坤.国企股权投资管理现状及其措施[J].商业观察,2021(20):70-72.

  [2]毛涓.浅谈国有企业参股公司的投后管理[J].商讯,2022(9):89-92.

  [3]曹金民.关于国有企业股权投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探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3(17):138-140.

  [4]宫朝岩.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国企投资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文化,2022(18):40-42.

  [5]宣晶,王怡霏,杨航.国有企业股权投资后管理问题及管理体系建设[J].国际商务财会,2022(8):41-43.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