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数智化在推动产业转型的同时,对企业管理和人才培养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财务管理这一数据密集领域,学生既需要掌握数智化技术,又要具备专业思维。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应紧跟数智化发展趋势,改革人才培养体系,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文章阐述数智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提出了数智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0引言
随着数智化技术的普及,企业对传统的核算型财务人员的需求开始减少,但对财务管理岗位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智化时代,企业需要的不仅是技能型财务人才,更需要能够熟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技术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
1数智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在数智化背景下,为培养应用能力较强的财务管理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明确培养目标,并据此制定系统的培养路径[1]。具体思路如图1所示。
具体目标如下:第一,确立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之本,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将思政教育和数智科技融入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从而构建数智化技术驱动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第二,依照核心目标设定子目标。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应侧重于数据处理和业财融合能力;在信息化技术方面,注重大数据分析与财务管理决策技能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在综合素养方面,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2数智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优化策略
2.1优化人才培养架构,创新教学模式
为了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架构,并创新教学模式。第一,要构建明确的人才培养架构,确保教师拥有清晰的人才培养观念。这有利于学生深刻领会数智化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相关工作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从而让学生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并具备一定的责任心。第二,教师应充分利用数智化技术,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一方面,学生可以借助数智化技术挖掘财务信息,并学会筛选、整合、分析和运用这些信息;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不断学习与训练,强化财务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第三,教师还需要创新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积极地加入课堂学习。这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在课程教学中,专业课教师可以引入现代资本市场的真实案例,并让学生以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可以运用数智化技术搜集相关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运用。他们还可以分享学习成果,小组之间互相点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进而提升团队合作能力。第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再点评各小组的答案,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鼓励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
2.2重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在数智化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可从底层到顶层分为3个模块: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见图2)。这一体系并非各模块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内在的整体性和系统性[2]。
2.2.1通识教育模块
该模块注重拓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广度,特别是他们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知识。具体分为3个子模块:基础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基础技术模块涵盖“Python程序语言设计基础”,确保后续课程统一使用Python作为编程工具,减少学习多种语言的负担;大数据模块介绍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存储、处理、分析与应用;人工智能模块则围绕财经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开设相关课程,如“人工智能导论”和“机器学习理论与方法”,为未来深入学习和创新奠定基础。
2.2.2专业教育模块
该模块着重于深化数智技术与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融合,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数智技术解决财务管理业务问题的能力。在保留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强化数智化技术与财务管理的整合与互补。构建财务管理与数智化技术结合的课程体系(见图3),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数智化课程和创新课程是按照课程的难度和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来划分的。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优化,并在每个阶段都开设数智化财务特色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数智化应用能力[3]。这些课程讲解如何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法进行财务数据分析、处理和可视化展示。基础课程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财务管理基础,培养其基本的财务思维和技能。专业课程深入探讨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如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等,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数智课程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培养学生处理、分析和运用财务数据的能力。创新课程鼓励学生探索财务管理的新领域和前沿技术,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财务管理教育,并培养其适应未来数智化时代所需的技能和素养。随着数智化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社会对应用能力较强的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专业教育模块的课程建设是一个持续迭代和发展的过程。
2.2.3实践教育模块
实践教育模块着重于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结合企业需求和业务实践,由跨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设计项目模块,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复杂财务管理问题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因此,学校可邀请工业制造、零售业和互联网企业等传统与新兴行业的资深财务专家,以及校内精通数智技术的跨专业教师,共同设计实践教育模块。基于数智化技术在财务领域的应用,每个项目结合实际业务场景,打造一系列具有实用性、真实性和创新性的实训项目课程。通过实践教育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解决复杂财务管理问题的能力。
2.3加强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
在数智化背景下,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财务管理水平,需要着重构建具备先进技术的财务管理专业师资团队。团队教师应兼具财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为达成此目的,学校可从外部引进优秀教师或培训校内师资。然而,由于数智化技术发展时间较短,相关领域专业化人才稀缺,外部引进较为困难。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加大内部教师培养力度,为其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和提升平台。例如,选派优秀教师外出研修、参加学术会议,以提升其学术和教学水平,满足创新型财务管理人才实践教育需求,同时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4]。
2.4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类对数据的检测和分析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使得原本难以测量的因素也能被精准地量化。在评价教师教学行为时,除了采用传统的评价方法,还可引入多维度的评价指标,如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生满意度和师生关系等。此外,教师也需要改革成绩评价方式,除了考试成绩,还应关注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学生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更好地满足个性化人才培养的需求,进一步推动教育的进步和发展[5]。
3结束语
近年来,数智化技术的发展为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机遇。对此,学校应利用新技术创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解决新问题,强化人才和师资建设,合理配置资源,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1]沈波,朱琳.应用型本科院校数智化财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科教导刊,2023(7):37-39.
[2]王嘉歆.数智时代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3(23):74-77.
[3]吴凤菊,陶思奇.“大智移云”背景下高校智能财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会计师,2023(7):134-136.
[4]姚振飞,王宜举,韩丽.新文科背景下数智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23(14):1-4.
[5]卢乐娜.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J].投资与合作,2021(4):179-180.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