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学 » 正文

  [摘要]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对于我国金融结构调整、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绿色金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绿色金融产品种类少、信息不能有效传递、信息不对称等。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解决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部分问题。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绿色金融和区块链相关内容,然后分析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接着阐述区块链技术助力绿色金融发展的可行性,最后提出区块链技术助力绿色金融发展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金融;区块链技术;智能合约

  0引言

  随着我国“两高一剩”行业的大力发展、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发展中产生的污染问题越来越多。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产业,将绿色作为核心,确保发展质量。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金融发展方式,可以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低碳领域。与传统金融模式相比,绿色金融更加重视环境保护,以及金融和生态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1绿色金融和区块链概述

  1.1绿色金融的概念

  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提供的金融服务。绿色金融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需求,金融机构要抵制重污染项目,在开展金融业务时要重点考虑项目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1]。绿色金融要求金融机构在开展信贷等金融活动时要考虑项目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要支持环境友好型项目,若某些项目会破坏环境,则应该减少对此类项目的投资[2]。绿色金融的特点之一是在考察项目是否可行时,必须考虑该项目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短期来看,这将会导致投资效益的下降。

  1.2区块链的概念及分类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中本聪于2008年在他的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中首次提出,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公开透明等特点。区块链中的共识机制与智能合约能够创造透明、高效的应用场景,构建数据共享、实时互联的智能化机制,可以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推动社会合约向智能合约转化。

  从区块链的开放性出发,区块链可以分为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三大类。公有链是指不需要用户注册就可以匿名参与,不需要授权就能访问的区块链。联盟链是指针对特定群体成员或包含有限第三方的区块链,其内部给予一定的规则,指定若干节点为共识节点,随后每个区块的生成均由这几个节点基于共识机制共同决定,其余节点可以参与交易,但没有参与记账的权限。至于其他第三方,可通过开放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给定的权限进行查询。私有链是指对个别个体开放的区块链,仅允许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与此同时,区块链读写权限、参与记账权限等都按私有组织内部的规则实施。
 

 
  2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绿色金融具有收入低、回报周期长、业务主体多元化等特点。绿色金融中大部分资金是政府提供的,资金需求方基本是企业。有的企业为了获得绿色金融体系的资金支持,获得最大利润,选择隐瞒真实的环境状况,通过伪造的手段骗取绿色资金支持。也有一些企业在获得绿色资金支持后,由于缺乏监管机制、信息不对称等,将资金用到非绿色项目中。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性不足、信息不对称、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2.1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性不足

  我国绿色金融产品很多,包含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碳金融等,其中绿色信贷规模最大,缺乏具有创新性的绿色金融产品。从2008年到2022年,我国多家银行都开展了绿色信贷业务,其中,业务规模比较大的是中国工商银行。根据中金研究院的测算,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总绿色投资需求约为139万亿元,这么庞大的绿色融资需求,需要大力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来满足[3]。

  2.2绿色金融主体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随着金融科技逐渐应用于绿色金融领域,新产品、新平台等层出不穷,金融监管存在一些缺陷,如金融机构的信息不能及时共享,监管主体处于信息劣势,监管的有效性降低。目前,由于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企业等绿色金融主体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造假成本较低、监管机制不健全,有些企业会将非“绿色项目”伪造为“绿色项目”,导致金融机构的资金没有真正投向绿色项目,阻碍了绿色金融的发展。例如,某些企业利用信息不对称的漏洞,以绿色名义发行绿色债券,但是并没有将所融资金用于绿色项目,而是通过优惠政策谋取个人私利。也有一些企业在获得绿色金融的资金支持后,由于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不能有效监管绿色资金,企业就将绿色资金挪作他用,没有真正地用于绿色项目。这些都是信息不对称现象的表现和后果。而绿色债券在发行后需要跟踪、监督和评估,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一些绿色金融项目的监督难度很大。例如,银行、环保部门与企业之间没有进行有效沟通,金融机构和环保部门不能充分了解企业的环境信息,对其绿色项目的开展和绿色资金的使用无法进行有效追踪[4]。由于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不能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环保监管,以及环保政策、约束机制不健全等,难以实现绿色金融健康发展。

  2.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现阶段,部分金融机构由于自身技术实力的约束,与金融科技企业合作开展金融业务,也有部分规模较大的金融机构成立了金融科技部门完成本机构的金融科技业务。无论是大型金融机构还是金融科技企业,虽然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但是其数据保护制度不健全。在数据存储和传递的过程中,数据有可能被盗取,金融机构自身的信息安全水平不高。因此,需要从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共同促进绿色金融各参与方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3区块链技术助力绿色金融发展的可行性

  2015年以来,以高盛、瑞士银行、摩根士丹利为代表的投资银行开始重视并探索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我国各大银行和金融科技企业等也成功探索了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例如,平安旗下科技独角兽金融壹账通凭借卓越的区块链技术获评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IDC)2018全球卓越实践奖(IDC 2018 Real Results Awards);“蚂蚁双链通”成功应用于供应链金融领域。在这些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的努力探索下,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等领域逐步落地应用,而其在绿色金融发展领域也有应用空间。

  绿色金融可以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区块链技术具有一定优势,可以有效促进绿色金融的发展。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账本,这个账本中的所有节点都在记账,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存储,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区块链利用哈希函数,任何人不能通过结果倒推出输入的内容。利用区块链技术,绿色金融的相关经济活动可以被清晰、准确地记录。联盟链的读写权限只对加入联盟的节点开放,其共识过程受到预定义的一组节点控制。通过建立联盟链,将绿色金融的各参与方连接起来,使各方之间的信息沟通更加顺畅,进而提高绿色金融业务的开展效率,有利于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有效抑制污染性投资,还有利于促进环保、新能源、低碳等领域的发展。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交易的全程追溯,有助于监管机构对绿色金融交易的监管和审计。

  4区块链技术助力绿色金融发展的策略

  4.1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力度

  鉴于绿色金融产品种类不丰富,政府可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帮助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为绿色金融市场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建立和完善绿色金融产品的标准体系,明确绿色金融产品的定义、分类、评估方法等,为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提供明确的指导。金融机构应增强创新能力,积极探索新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提高自身绿色金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例如,金融机构可以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支持碳金融、气候债券、蓝色债券的发展等。蓝色债券是指将所募集的资金用于恢复、保护、维持海洋生态环境的债券。发行蓝色债券,可以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另外,金融机构还需要加强绿色金融产品的风险管理。金融机构应建立和完善绿色金融产品风险管理机制,加强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确保绿色金融产品稳健运行。

  4.2利用分布式账本打破信息壁垒

  绿色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分布式账本打破信息壁垒,以应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在绿色金融涉及的主体之间建立联盟链,分布式记账可以实现不同主体之间信息的共享,能够追溯绿色资金的使用情况,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点可以保证绿色金融交易过程中的数据真实可靠。商业银行、政府、第三方机构等都可以作为联盟链中的共识节点,将与绿色项目相关的合同信息、资金流、绿色指标等存放于区块链上进行公示,进而提高信息透明度,加强对绿色项目的监管,减少“漂绿”行为,降低绿色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分布式记账还可以保证信息公开、透明、真实。通过区块链技术,商业银行可以获得贷款企业的相关信息,将绿色信息上链,方便对绿色项目的识别,以及后期对资金流向的追踪,降低其信息搜寻成本,进而减少绿色信贷的成本[5]。对于监管机构来说,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在区块链平台设立监管节点,实时跟踪监管链上企业的经营情况、获贷资金流向等,防止企业违规使用绿色资金,提高监管水平。
 

 
  4.3利用区块链加密技术解决绿色金融中的数据安全问题

  为了使金融机构充分了解企业的相关信息,企业需要披露相关信息。而企业披露相关信息可能导致企业的隐私泄露,这就导致企业共享绿色信息的动力不足。部分企业出于安全考虑不愿意共享绿色信息,导致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无法充分获得绿色项目的信息,阻碍了绿色金融的发展。对此,企业要利用区块链加密技术解决数据安全问题,避免信息泄露,从而加强信息披露。区块链上的交易信息对参与共识的节点公开,但对身份信息严格加密。这种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信息在流动过程中不被泄露。利用区块链技术,链上的所有节点都拥有全部数据,融资方信息上链,数据不可窜改,信息真实有效。利用区块链技术,绿色项目的信息更加透明,企业难以隐瞒自身情况,进而可以防止“伪绿”项目融资和同一项目多次融资。金融监管部门、环保部门等共同维护区块链账本,记录资金流向,实现项目的实时监测,进一步降低绿色金融的风险。

  4.4利用智能合约优化绿色金融业务流程

  各参与方可以应用区块链技术来优化绿色金融业务流程。在绿色金融业务执行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智能合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技术层面来看,智能合约是利用通用程序代码方式进行定义的一套运行程序。在区块链2.0下,由于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的特征,智能合约的执行需要通过代码来实现,当触发智能合约条款时,相应代码就会立即自动执行。智能合约最大的优点是以程序算法代替人工,避免人为因素对合约执行造成干扰。绿色金融涉及银行、企业、环保部门等多个主体,利用智能合约可以自动完成业务,减少人为干预,进而减少“漂绿”风险;利用智能合约还可以避免以往绿色金融审批、放贷、资金投入等方面的烦琐流程,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效率和安全性,进而降低绿色金融的成本,这样有利于更多资金进入绿色金融领域,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马佳璐,龙晶,施彦竹.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工商银行绿色金融的发展研究[J].现代商业,2023(2):134-137.

  [2]靳景玉,赵瑞.区块链技术在绿色金融中的研究动态[J].财会月刊,2019(13):172-176.

  [3]王正位,张跃星.“双碳”目标背景下绿色金融与电力市场协同发展研究[J].新金融,2023(2):31-37.

  [4]赵星,李婕妤.金融科技赋能绿色金融的天津探索:机制、挑战与对策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3(4):167-169.

  [5]王亚玲.双碳背景下区块链解决绿色金融“漂绿”问题研究[J].金融科技时代,2022(12):14-19.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