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章旨在探索与实践课程思政融入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路径。基于可视化文献计量分析,系统梳理了相关领域的文献,从关键词频和共同作者两个维度深入分析了课程思政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融合现状与发展趋势。借助VOSviewer软件,构建了知识图谱,直观展示了课程思政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融入情况及其影响。结合实践教学,发现课程思政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点,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和建议,以期为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思政育人效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课程思政;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文献计量分析;VOSviewer
0引言
生物化学实验是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3]。然而,当前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对于思政元素的挖掘和利用尚显不足,课程思政的融入程度相对较低[4-5]。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也未能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思政育人方面的潜力。因此,强调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显得尤为突出。通过深入挖掘实验教学中的思政元素,不仅可以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提升实验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6-7]。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可视化技术,深入分析了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同时,结合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经验,探索了课程思政融入的具体策略。为推动实验教学改革、提升思政育人效果作出贡献。
1文献数据采集与统计方法
1.1文献数据采集
本文基于CNKI平台,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通过主题词检索方式分析课程思政在高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首先,为全面检索相关文献,采用排除法排除高等教育以下的研究,共得855篇文献;其次,在此基础上精准筛选与生物化学相关的文献,最终得到17篇符合要求的文献。
1.2统计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方法,通过VOSviewer软件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关键词频和共同作者的知识图谱分析,以揭示相关学术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VOSviewer软件功能强大,能高效处理数据并生成高质量知识图谱,为学术研究提供有力支持[8-9]。
2统计结果分析
2.1发文量的年度趋势分析
发文量年度趋势是领域发展的重要指标,有助于把握发展趋势和水平。本文对两次检索的文献按照年度发文趋势进行了梳理,如图1所示,课程思政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相关文献自2018年起稳步增长,凸显其重要性。特别是教育部2018年启动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工作,不仅提升了实验教学质量,还推动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课程思政与实验教学的融合奠定基础。
2.2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基于作者间的合作频次进行了权重计算,并巧妙地融入了时间轴,对首次全面检索所得的855篇文献进行了深入剖析。如图2所示,每个圆圈的大小直观地反映了作者合作频次的高低,越大则代表合作越为紧密。经过分析发现,形成了5个明显的聚类,涵盖了31位杰出的学者。其中,刘芳、裴刚、李玲等是该领域相对高产的学者。自2019年至2024年间,这些作者陆续与其他同行合作发表了多篇论文,刘芳与其他学者共同发表了7篇,李玲等合作发表了2篇,裴刚等合作发表了2篇。图中,灰度值由深到浅的变化展示了这些合作发文出现的时间脉络,由远至近一目了然。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这些学者在本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大部分作者在发表文章后并未继续深入探索,后续跟踪发表的文章相对较少。此外,不同学校作者间的合作发文也显得较为匮乏,本领域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分散性和局限性,未来可以加强学者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本领域的深入发展。
2.3关键词词频分析
研究热点是某领域在一定时期内受广泛关注的议题,随技术、社会及需求变化而演变。文章关键词是研究热点分析的有效指标,通过统计关键词频次并构建共现网络,可直观了解学科的研究热点、主题分布及前沿动态[5]。本文对两次检索的文献进行了关键词词频分析,第一次围绕高校实验教学和课程思政主题,共855篇文献,如图3所示,共65节点、343边、18聚类,节点大小与关键词频次成正比,灰度值由深到浅的变化反映时间演变。第二次检索关注高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和课程思政,仅17篇文献。如图4所示,共有40个节点,90条边,17个聚类。分析显示,高校实验教学日趋多元,创新教学法如PBL、OBE及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实验教学改革的步伐,并有助于深入挖掘实验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新工科时代为人才培养带来机遇与挑战,实验教学成为提升实践与融入思政的理想平台。尽管多领域(人体解剖学、有机化学、生理学等)已尝试结合实验教学与思政教育,但与生物化学实验相关的研究仍不足,有待深入发展。
3实践与反思
在昆明医科大学2023级本科医学生中,随机选取综合情况相当的6个班级(专业涉及卫检、护理、临床、药学),选取一个基础性实验—血红蛋白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进行思政元素的挖掘。旨在通过实验教学,不仅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和科学道德素养,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
在血红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教学中,以马修医生治疗镰状细胞病为案例,挖掘思政元素与实验内容结合,促进学生掌握实验原理。90%学生完全掌握,余者基本掌握。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访谈,学生们深受触动,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同学们表示,面对难以攻克的疾病,应当保持钻研精神,不畏艰难,尽力减轻病人的痛苦甚至根治疾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医学实践,救助患者是医学生的目标,需要具备牺牲精神。此外,还有同学表示要以马修医生为榜样,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贡献。从道德层面的深刻思考到对个人习惯的严格要求,每位同学都能从这一案例中汲取到宝贵的启示。这充分展现了课程思政的深远影响,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4结语
高校实验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核心环节,对于塑造综合创新型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结合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优化实验教学过程,能激发学生对实验目标所持有的强烈认同感、对环境的亲近感、对过程的责任感和对结果的自豪感,进而推动实验教学课程思政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安全责任观念,促使其主动进行实验探究。实践证明,在实验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做法是行之有效的,其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并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当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思政教育尚未得到普遍应用,且不同实验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仍有待深入挖掘。这对教师而言,既是提升教学能力的挑战,也是实现教学创新的机遇。在未来,需要继续对实验教学过程不断探索,精益求精,以期进一步发挥课程思政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彭莉,贺铭,李小洁,等.“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法在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为例[J].科技资讯,2022,20(13):155-158,171.
[2]裴素俭.高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现代农村科技,2023,623(7):115-116.
[3]张淑红,马静雯,武秋颖,等.高校生物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实践和应用[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3,45(6):122-125.
[4]杨联河,赵雪艳,李亚萍,等.2004—2014年间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实验室科学,2016,19(2):1-6.
[5]杨颖,肖潭,南景富,等.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发展趋势的文献计量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12):24-28,32.
[6]苏会营,张胜利,王云,等.生物化学实验融合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J].现代盐化工,2023,50(6):115-116.
[7]林善枝,修宇,侯佳音,等.“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23,41(1):27-31.
[8]高凯.文献计量分析软件VOSviewer的应用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5(12):95-98.
[9]周晓分,黄国彬,白雅楠.科学计量可视化软件的对比与数据预处理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23):64-72.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