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摘要】动态生成教学有助于教师真正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文章简要介绍动态生成教学的特征,阐述初中历史动态生成教学的意义,并以“原始农耕生活”为例探讨初中历史动态生成教学的策略,包括以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热情、以任务推动学生有效学习、以补充资源满足学生需求、以评价动态调整教学细节、以选做作业推动个性探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动态生成教学;教学策略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保障学生有效学习学科知识,培养其历史核心素养。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探索有助于建构高效课堂并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历史学科知识的教学模式。动态生成教学有助于教师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科知识探究活动,激发其历史学习兴趣,发展其历史学习能力,提升其学习的有效性,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动态生成教学的特征
  动态是与“预成”“既定”相反的概念。动态生成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期间,通过师生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此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形成深刻的认识,生成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具备如下特征。
  (一)动态性
  动态性是动态生成教学的基本特点。学生的学习需求往往是不确定的,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因此不能在教学设计环节完全预设学生的学习流程和学习路径[1]。动态生成教学模式关注这一现象,因而教学内容、教学流程和教学路径都是非线性的,教学内容相对开放、多样,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灵活开发并运用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思考、质疑、表达的平台。

初中历史动态生成教学的策略探讨 ——以“原始农耕生活”为例论文

(二)生成性
  动态生成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生成性,此处的生成既包含显性的生成(学科知识、学习技能等的生成),又包含隐性的生成(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科学习兴趣等的生成),既包含教师预设性的生成(课内内容和学科技能等的生成),又包含非预设性的生成(学生主动获取的课外知识和技能等的生成)。
  (三)真实性
  动态生成教学强调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真实性,即教师不能放任学生出现机械记笔记的行为或将学生的学习思路局限于一部分学科内容,而是要通过恰当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活动,获取与自己学习兴趣、能力相符的学习资源,以此让全体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得到满足,形成自由开放的探究氛围。
  二、初中历史动态生成教学的意义
  (一)让学生乐学
  让学生乐学是教师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应该达成的一个重要目标。部分学生认为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因而很难产生主动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2]。通过引入动态生成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教学期间动态分享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调整讨论话题,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练习活动,以此逐步让学生开展历史学习活动,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地沉浸在历史学习活动中,为核心素养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让学生善学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想要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探究教材中的历史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自主通过收集信息、与他人讨论、理性思考等途径解决具体的历史问题。在初中历史动态生成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探究经验,自然而然地生成学习技能,以此掌握历史学科的探究方法,达成让学生善学的目标,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让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动态生成教学中,教师会减少对学生的约束,鼓励学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求[3]。在此期间,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可以自然而然地与初中历史教学实践融合,全体学生都能够获得与自己个性化需求相符的学习资源和指导。这样一来,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初中历史学习活动,提升学习活动的有效性,逐步发展自己的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动态生成教学的策略探讨 ——以“原始农耕生活”为例论文

三、初中历史动态生成教学的策略
  为了更好地发挥动态生成教学模式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下面结合七年级上册“原始农耕生活”教学案例,系统介绍初中历史动态生成教学的策略,以供研讨。
  (一)以导入激发学生探究动机
  为推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突出初中历史动态生成教学的真实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产生探究新课知识的动机。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当代生活相关的信息、精彩的影视作品片段、具有趣味性的历史故事等开展导入活动,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形成探究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奠定良好的动态生成教学基础。在“原始农耕生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与农耕生活相关的视频,呈现种植农作物、在野外建造房屋、饲养家畜等场景。结合这些场景,学生可以自然地进入农耕生活的情境。由此,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如果你穿越到2万年前,你是否能够看到这些场景?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发展农业的呢?”结合“2万年前”这一关键词,很多学生都会联想到“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这一课的内容,回顾古人类的生产、生活状况,并认识到之前并未接触与种植作物和饲养家畜相关的内容,进而产生疑问:2万年前的远古先民掌握了种植农作物的知识吗?他们是如何生活的?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导入环节产生了解更多相关信息的积极性。由此,教师便可以顺利启发学生围绕“原始农耕生活”这一话题展开探究。
  (二)以任务推动学生有效学习
  在激发学生探究动机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而适当布置探究任务有助于引导学生有效学习[4]。需要注意的是,为突出动态生成教学的动态性和生成性,教师要通过任务设计让学生找到探究方向,同时避免限制学生的探究视野。此外,为提升学生的任务完成质量,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班级讨论活动,降低任务的完成难度,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够获得更多生成知识和技能的机会。
  在“原始农耕生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任务。
  任务1:阅读教材,借助思维导图系统整合教材中的信息,标记自己希望深度了解的内容。
  任务2:比较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分析存在不同的原因。
  任务3:概括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这三项任务可以为学生指明本课的探究方向,引导学生自主、系统地探究新课知识。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多个讨论小组,引导各组学生共享任务成果,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梳理本课知识,比较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异同,系统掌握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三)以补充资源满足学生需求
  在探究过程中,仅课本上的素材可能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基于学生的具体需求,通过互联网收集并分享学生感兴趣的信息,以此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突出历史学科教学内容的开放性[5]。
  同时,为提升资源补充的有效性,教师还可以设置历史教学资源库,基于教学经验和教学内容,在课前整合学生可能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在课上根据学生的需求灵活调取并运用历史教学资源库中的图文信息。在“原始农耕生活”的教学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产生兴趣,并提出问题:“能否结合复原图建造出实物房屋?”由此,教师可以在课上呈现河姆渡干栏式房屋复原实物图(如图1)。
  在此基础上,部分学生可能会对教材中提及的一些器物(如河姆渡人制作的陶器、玉器和骨哨等)产生兴趣,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收集并展示与之相关的信息,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印象。这样一来,教师在教学期间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灵活补充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源,可以更好地构建初中历史动态生成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四)以评价动态调整教学细节
  除调查学生的需求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评价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细节,更好地开展动态生成教学活动。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并适当通过提问、组织练习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分享有助于学生深度思考的资源,组织学生参与更具深度的探究活动。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自评活动,结合学生的自评成果收集学生的信息,调整教学细节。在“原始农耕生活”的教学中,学生尚未积累丰富的历史学科学习经验,因而可能会出现学习深度不够、对教师过度依赖或不敢提出自己的困惑等问题,而且许多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够,难以快速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教师要发挥评价活动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如部分学生结合教师布置的任务绘制思维导图时,存在一味摘录教材文字的现象,对此,教师需要启发学生通过摘录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整合基础信息,推动学生学习技能的生成。而在师生互动期间,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简单的问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并在发现学生未能掌握“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河姆渡人与半坡人所处地理环境差异性”等关键内容的情况下,通过师生对话、补充资源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课程教学结束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出示学习自评清单,引导学生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等角度展开自评活动,并在分析学生自评成果的基础上撰写教师评语,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让学生在今后的历史学习过程中调整学习方法,助力学生生成历史知识和学习技能。
  (五)以选做作业推动个性探究
  开展动态生成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受到学习兴趣、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的课后学习需求,如部分学生希望进一步巩固课内所学知识,还有部分学生希望了解更多课外知识。由此,教师可以设计选做作业,确保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强化历史动态生成教学的有效性。
  在“原始农耕生活”的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选做作业。
  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卷,巩固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异同等知识。
  作业2:结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收集更多与原始农耕生活相关的资料,并将其打印下来,制作一张剪贴报。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课堂学习情况,选择与自己课后学习需求契合的作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通过线上平台分享自己遇到的困难,并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和助学资源。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动态生成教学的特点,认识到这一教学模式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并结合各个教学环节的特点,采用恰当的动态生成教学策略,促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黄兆友.初中历史课堂的“生成问题”教学探幽——基于部编教材教学实践例析[J].安徽教育科研,2022(27).
  [2]姚怡超.基于新课标对初中历史课程核心素养培育的分析与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22(15).
  [3]曹斌.基于新课标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索实践[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6).
  [4]黄新春.初中历史课堂动态学习初探[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1(14).
  [5]庄梦莹.及时评价,动态生成——试论初中历史课堂中生成性资源的发现利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9).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