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时代社会发展环境下,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人们在得到物质生活要求的同时,对精神层面有了更高的追求。因此,在文化强国时代背景下,国画的创作形式和内容都进行了革新,逐步朝着创新性和融合性的方向迈进。本文阐述了国画创作中艺术精神的价值体现,介绍了具体的体现原则与要点。
一、国画创作中艺术精神概述
现阶段,在我国文化事业不断发展背景下,国画的创作方式与内容逐步改变,为了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更多艺术家在国画创作环节中引入了艺术精神,融入自身的情感,更加突出了国画的艺术价值。中国古典绘画受到古代儒释道文化的影响,把国画看作是塑造人类人格的修炼之法。但是,现代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人们逐渐倾向对自然真实的写照,这也是大众化审美情趣的体现。
在当前艺术领域中,国画具有写意性艺术的称呼。也就是说,在对国画作品进行鉴赏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感,领会这一作品的艺术精神,突显写意性。如今文化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促使文化之间不断交融,更多艺术家在国画创作中有了新的思考,特别是在价值观、创作方式和审美趋向上,都做出一定变动。
由此可见,国画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一定要融入艺术精神与自身情感,将国画的艺术价值最大化体现出来。比如,有一些艺术家会使用简单的水墨线条的创作方式,对景物展开绘画,并融入多种复杂的情感。从这一艺术创作形势来看,主要是由于艺术家在创作期间融入了艺术精神,为国画创作提供了更多灵感与思路,促使作品的价值显著提高。
二、国画创作中艺术精神的价值体现
(一)成为受众和作品之间重要的载体
艺术精神属于精神产物的一种,具有一定特殊性,其不能进行直接展示,需要借助作品传达。艺术家在国画创作环节中融入艺术精神,有助于受众和作品之间建立对应的联系,从而引发鉴赏者的共鸣。但是,有些国画作品无法让鉴赏者产生心灵的冲击,主要原因是创作者个人技术能力不高、创作方式缺乏创新性,使得创作者无法把艺术精神与情感引入其中,直接影响到鉴赏者对国画作品的理解与感受。所以,为了把艺术精神在国画作品中良好展现出来,要合理引入艺术元素,融入丰富的情感,进而对鉴赏者带来心理上的冲击与多重感受。通过艺术精神的渗透,传承和弘扬国画艺术,突出国画内涵和意境,让更多鉴赏者喜爱和追崇,逐渐成为鉴赏者的情感与心灵寄托。
(二)属于国画创作中必要的元素
基于艺术和生活之间关联的紧密性,很多现实生活情境,都是国画创作的重要素材。也就是说,所有事物都可以作为国画作品创作资源,也是灵感的直接体现。如通过对山川和花鸟等展开艺术创作,把艺术精神进行外化体现。目前,很多创作人员重视视觉的冲击力,为人们呈现了新颖性的艺术效果。国画作品的情感冲击力相对薄弱,不利于创作人员的艺术发展。基于此,要对国画作品进行艺术精神的创作,合理和灵活运用各种色彩,采用以形传神和以形写意的创作方式,为鉴赏者带来良好的意境感受,使其感受国画作品艺术价值与意境之美。
三、国画创作中艺术精神的体现原则
(一)秉持真情实感的原则
现如今,在对艺术进行持续创新基础上,对其展开个性化的指导,促使艺术家在国画作品创作阶段,结合大众的审美以及价值取向,运用特有的艺术理念以及思维,把艺术精神良好展现出来。在对艺术家的创作水平进行评定期间,主要的判断依据,就是在国画作品中如何表达出思想和主题精神。所以,艺术家在创作期间,注重把自己的热情以及理解引入其中,促使鉴赏者在观看时可以产生同样的感受,提高对这一国画作品的认同感。另外,艺术家也要对自身的思维加以拓展和延伸,打破传统创作思维的局限,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良好渗透,经过深思熟虑,让国画作品更富有灵性,有助于鉴赏者在观看之后产生强烈的满足感。
(二)坚持传统与创新的原则
在国画创作中,可以有效运用和借鉴传统文化中艺术元素。在此期间,艺术家要秉持敬畏的心理,尊重作品本身,从中找到更多自己可以利用的艺术元素。通过对一些经典作品的揣摩,领会古人的艺术精神以及情感表达方式,激发自身的创新意识。此外,艺术家在培养自身特
有创作风格过程中,要通过持续性学习与深造,保持创新的心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促使情感表达方式更具有创新性与独特性。在不断尝试和实践中,找到自己的创作风格,以此让国画作品中艺术精神得到良好体现。
四、国画创作中艺术精神的体现要点
(一)融入生活情感
一幅优秀的国画作品,其中一定会蕴含艺术精神,同时也会彰显对生活的感悟。因此,生活和艺术之间息息相关。艺术家在实际创作阶段中,要全方位、细致地挖掘生活。通过对社会中真实事件的了解与探寻,找到自然发展规律,避免出现纸上谈兵的情况,进一步把真实情感渗透到国画艺术作品中,提高国画作品的价值。
(二)注重主体意境的体现
在对国画作品展开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一定要把自己的情感与态度合理引入国画作品中,把自己对事物的态度和情感直接表达出来,促使国画作品具有意境之美,同时也可以把生活中一些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状态间接性体现。当创作者运用现实和虚幻、重叠等形式时,可以为鉴赏者带来多种审美感受,创作丰富想象空间,让鉴赏者更加直观地体会艺术的精神与价值。另外,人们通过对具有艺术精神的国画作品的鉴赏,可以了解这一国画作品的创作基础,感受创作者的个性,把握国画作品的创作主题与精神,加深对作品艺术精神的理解。
(三)渗透民族情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国画是其载体之一。艺术精神和国画之间的融合,需要民族情感的支撑,在国画创作中,可以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促使国画作品中创作者真情实感更丰富。所以,在实践创作阶段,将民族情感与艺术之间保持统一,融入民族大众的价值观,并且把不同民族的包容性等美好品质渗透进去,以此有效展现国画作品中艺术精神,让国画作品的民族情怀得到良好呈现,具有增强人们树立爱国意识的作用,也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现如今,有的国画艺术家的作品会出现雷同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创作者无法精准把握民族情感,即便是引入了,也无法把民族情感与精神深度融合,特别是在创作思维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基于此,创作人员要结合时代背景与社会发展形势,创作中把民族价值与审美价值相结合,让更多人认识到国画作品的价值,推动国画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四)突出表现自然与人文精神
在中国艺术领域中,国画极具代表性。从绘画特点上来看,强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协调性与和谐性的同时,也注重哲理上的辩证与统一。所以,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一定要对构图进行构思。借助阴阳辩证法创作,可以把山水等意念良好传达出来。然而,对于现代的国画创作,已经在光、影、色等方面展开了创新,突破了传统的国画创作模式与方式方法,更加关注形的体现。在对景物的形态展开详细观察以后,进一步把山水的品格呈现出来,有助于鉴赏者对国画作品意境的感悟。从国画作品的审美取向上来看,主要是依托传统的艺术宇宙理念和古人的审美意识与认识,注重对艺术主体心性的表达,以此描述当前社会人们心态,展现创作人员的主要精神状态和思想情感,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把国画作品的自然与人文精神进一步传达出来,获得天人合一的意境之美。
(五)引入美术元素
在绘制国画期间,艺术家会运用单纯的线条对艺术展开整合,把国画艺术的外形美感体现出来的同时,也可以表达创作者自身的审美情趣。因此,在把表达主体和墨汁进行有机融合以后,体现结构上的集中美。在运用很多线条以后,采用泼洒等方式,把整体画面勾勒出来,将国画作品中潜在品质与精神传递出来,有助于提升鉴赏者审美素养。这种创作机理突出了传统绘画特色,展现了时代的美感,体现了艺术之间的完美融合。农业文明是中国古代绘画创作的主体。因此,在艺术精神体现上要突显农业文明,同时也体现深厚的文化内涵、包容精神等。另外,在国画创作中,可以引入人和自然以及社会和谐相处的创作元素,使其具有统一性,赋予其文化内涵,将山水作为重要的创作载体,运用笔墨技法,把这一包容精神为人们呈现出来,构成主体性的艺术表达形式,收到良好的美学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彰显国画作品中艺术精神时,优化艺术架构、融入艺术创作者的内在情感,提高其创作主动性,融入创新思维,注重为鉴赏者带来美的感受。创作者还要从客观事物的表象出发,找到更多灵感与创作思路,强调国画艺术带来的情感价值,促使国画艺术作品创作更具有意义和价值。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