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剪纸,也叫剪花、窗花、刻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手工艺之一,是我国民间美术的瑰宝,历经千年而不衰,已成为世界美术宝库里的珍藏。这些简朴、生动又富有趣味的艺术形式,有着其特有的艺术吸引力。而丰宁满族剪纸则是一种反映满、汉融合的历史与文化形态的剪纸,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丰宁满族剪纸的历史悠久,根据民间传说和相关调查,丰宁满族剪纸是乾隆至嘉庆年间的产物,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是汉满民族历史文化融合后催生出来的艺术文化产物,汲取了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的民俗文化精华,又融入当地的自然、经济特点,展现出独特的剪纸风格,于清末民初进入繁盛时期。在内容上,丰宁满族剪纸可以分为人物剪纸、花鸟鱼虫剪纸、山水风光剪纸、花字剪纸、动物剪纸等类型。人物剪纸是丰宁满族剪纸中的重要类型之一,随着农耕文化的发展,它不断记录着人民的生产、生活劳动,孕育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呈现出了表现两个民族历史文化融合的独特风格,贯穿古今。丰宁满族人物剪纸中蕴含的艺术文化表现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一、丰宁满族人物剪纸的渊源和寓意

  据《丰宁满族自治县志》记录,东汉时期,各个王朝因与北方的游牧民族摩擦不断,而常常来往于丰宁地区,因此大批的河南、河北、山东流民在丰宁定居和经商,并带来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后经时间推移渐渐与本土文化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剪纸面貌。丰宁满族人物剪纸出现于清朝,清朝是以满族为主要统治民族的封建王朝,满族统一全国后,满族剪纸由宫廷传入民间。丰宁人在闲暇之余,用一把小小的剪刀和一张薄薄的高丽纸,记录着民俗风情和传统习俗,记录着人民的生产、生活、劳动场景,丰宁满族人物剪纸应运而生。

  从寓意上来说,丰宁民间艺术家在剪纸的人物造型上创造了很多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形象,一是像《春耕图》《农家忙》《出行图》等单幅作品,它们反映了满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劳动;二是像《平安忘忧》《满族婚礼》《事事如意》《福寿绵长》等作品,展现了满族人民祈求更好生活的愿望。剪纸承载着劳动人民最朴素的愿望和祝福,能让人们获得心灵上的慰藉。

  二、丰宁满族人物剪纸的艺术表现手法

  制作剪纸的方法有三种:剪纸、刻纸和折纸。根据内容可分为:人物剪纸、花鸟鱼虫剪纸、花字剪纸等。在丰宁满族剪纸中,人物剪纸是最常见的一种,也最能体现出当时的人文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方式。在多年的传承和创新中,丰宁满族人物剪纸已经有了自己的固有特性,人物剪纸艺术表现主要可从画面、题材、角度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画面均衡富有变化

  在剪纸艺术的表达方式上,构图是以线为主、以面为辅,点线面相结合,富有多样性。在单色剪纸中,点线面的结合类似素描基础里的黑白灰,点和线的疏密变化可以构成不同程度的灰,大面积的色块使画面有重力感,且适当的留白处理又不显沉闷,层次分明,线条流畅,在考验剪纸艺术家技艺的同时还增加了画面的刚柔对比,既调节了画面的节奏,又具有美感。

  丰宁剪纸既可以彩色点染,也可以单色表现。用色彩点染刻纸,图案上少有阴线,重点是小面积的阴刻,留下了大面积的阳面作点染,与木版年画的效果相似。点染剪纸所使用的色彩,是民间通常用于染色的品红、品绿等,统称为“品色”。在剪好的图案上进行染色,颜色和白生宣纸接触的同时,颜色就会从四面八方蔓延开来,一次可以染上三到五张。

  其中的剪纸人物,受到了民间木版年画的影响,大部分是八分以上的脸型。全侧面裸露的身体部分很少使用阳刻,衣着多为阴刻,互相映衬,有丰富的变化。剪纸人物无论是在形态还是神态上,都有一种夸张的装饰韵味,同时因基于实际生活,更好地表达了人物内心的情绪和作品的主题。

  此外,部分剪纸还注重轮廓对比,或外方内圆,或内方外圆,外轮廓完全不受结构的限制,在不影响物体造型结构的前提下,运用粗犷的线条以及剪口的效果,与内在人物纹理的平滑圆润、精巧细腻形成强烈的反差。例如,《连年有余》里的鱼线条粗犷,孩童的脸部线条平滑、圆润。

  (二)题材丰富

  丰宁满族人物剪纸,是民间美术造型艺术上乘手工艺之一,它不仅脱离了实际生活的局限,还能为大胆的想象提供服务,将剪纸艺术语言发挥到极致。剪纸记录着男耕女织、婚礼、祭祀、玩乐等活动,无不包含着当时的人文风貌和生活方式,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生活和经济发展。

  丰宁满族人物剪纸是一种由女性创造并传承的萨满艺术形式,其大多由女性来制作,也是受当时固有的男耕女织封建思维影响。在闲暇时光,满族妇女便会拿起剪刀记录她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剪纸的主题源于生活,在多数剪纸中可以看到男性在农田劳作,女性在相夫教子。以作品《舞狮》为例,四名孩童在舞狮前后玩耍,后面两个孩童大笑着摆弄横幅,前面带簪花的小女孩紧紧抓着舞狮鬓角,看图画书的小孩蹲坐于花朵前,喜气洋洋,场面欢快极了。以作品《缝纫》为例,一名妇女正在用一台缝纫机缝制服装,其表达方式不是近大远小,而是将整幅画都平铺起来,机器前站着的一个孩子,和后面站着的一只小猫,增强了整体的生活趣味,重现了生活中的空间场景。《农家乐》讲述的是农家在傍晚时分的生活瞬间,老爷爷吃完饭,点燃烟斗,和老奶奶聊天,儿媳在给奶奶收拾床铺,小女孩把鸡鸭圈在一起,厨房很安静,老鼠在吃东西,小猫在抓老鼠。

  (三)多角度描绘

  丰宁满族人物剪纸的画面常采用多角度元素构成,打破常规空间的构成因素,不一定是同一时间或同一空间所发生的场景、事物,而是有侧视、俯视、正视、仰视,有类似拼贴艺术的手法(如图1)。
 

 
  考虑到剪裁时间的长短和周围事物多样的排列组合,创作者在进行场景规划时会有选择地进行删减和添加,虽然保留一些个人喜好,但是主要素材还是源于生活。一幅画面同时出现多个空间事物,在保证画面灵活性的同时,也避免了出现视觉疲劳,给人新奇感。如作品《大花果图》中小孩子、书本等采用俯视,玩具、花朵采用仰视,布偶采用侧视。在现实生活中这样观察事物的空间角度不经常使用,劳动人民却用独到的观察方式,不受空间限制,再现了生活场景。

  三、丰宁满族人物剪纸艺术风格成因分析

  (一)汉满民俗文化融合

  丰宁人物剪纸源远流长,最早是贴在窗户上的小纸片,后逐渐演变成色彩斑斓的窗花和大红色的剪纸,至乾隆时期,已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满族人物剪纸最早在明代开始流行,当时的手工造纸技术已达到成熟阶段,外加清朝的手工业经济高速发展,为满族剪纸的发展提供了助力。

  在汉族文化传入前,本地满族已有一种剪纸形式——挂笺,但这类剪纸形式比较单一,内容更多是满族萨满人的祭祀活动。挂笺最早是白色或者黄色,白色居多,挂笺常贴在墙壁上,用来赞美先祖,祝福后代,也是一种传统的宗教仪式。后因战事摩擦,汉族频繁往返丰宁地区,定居于此,并将当地具有浓厚民族风情的文化带到了这里,如天津的杨柳青年画,河北的武强年画和蔚县剪纸,都极大地促进了民间文化的融合发展。

  山东高密剪纸是以阳刻为主体,河北蔚县剪纸的特色是阴刻,其色彩的点染处理也突显地域特色,而武强年画最大的特色就是对现实生活和重大事件的反映,构图饱满、左右对称则是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特点。丰宁满族人物剪纸构图均衡且富有变化,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色彩既可以点染也可以单色,其表现题材大多为现实生活。可见,这种剪纸艺术是融合了汉族其他地区的剪纸艺术形式而发展起来的。尽管汉族文化的引入使满族剪纸文化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是满族还保持着自己的一些独特的文化和信仰,这就是丰宁满族人物剪纸艺术在内容表达方面的特殊的文化表达方式。如今,丰宁满族特有的民间人物剪纸艺术,不仅保留了汉族文化的细腻典雅,还保留着满族特有的粗犷奔放。

  (二)地理位置闭塞,受外来文化影响小

  丰宁位于燕山北麓,大兴安岭以南,具有高海拔、低温、半湿润半干旱的高原山地气候特征,且具有春旱、夏湿、秋凉、冬冷的特点。丰宁满族人物剪纸艺术的发展,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在冬季,人们闲暇之余,就可以利用剪纸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丰宁因地理位置闭塞,一年之中,近半年几乎无任何粮食收获。因此,丰宁人用廉价的材料和透光性良好的剪纸,把自己的愿望(福禄寿喜)、希望(庄稼忙碌,白菜丰收)、喜闻(剧中人物)、乐见(家具和花草)都寄托于此,用自己的才智裁出一道窗花,粘在窗上,使家家窗开红花、生机勃勃,极大地丰富和美化了日常生活。此外,过年时,人们也会在门窗上贴剪纸,寓意吉祥;端午节时,人们会把葫芦图案的剪纸贴在门房前面,寓意除五毒。时间久了,便形成了一种习俗。

  另外,满族祖先的房子大多用稻草盖住,墙壁由土坯砌成,墙内空间很大,一般由三个房间组成,每个房间都有一扇门,呈口袋状,因此又叫“口袋房”。窗户面积很大,上贴高丽纸,可以遮风挡雨。这样的窗口结构为剪纸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虽然后来大部分的窗户都换成了玻璃,但是在窗户上粘贴剪纸的传统仍然被保留。

  丰宁满族人物剪纸在清康熙年间就已形成,到清乾隆年间已是热河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剪纸之一。它丰富了民众的精神生活,增强了民众的精神信仰。丰宁满族人物剪纸从诞生到现在,经过30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色,因其从民间习俗中衍生出来的特点,所以与民间习俗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丰宁山高路险,交通不便,加之其独特的生存环境,形成了相对封闭的文化氛围,也使得丰宁满族人物剪纸受外来文化的冲击较小,形成了独有的地域艺术特征。

  丰宁满族民间剪纸是一条“古代—现代”的“线”,是一条“活着的线”,与人类的精神生活密切相关,也是一种“活化石”。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模式的变迁,丰宁剪纸的生存空间也在不断地变化。丰宁满族人物剪纸的率直、质朴的艺术风貌和丰富多彩的形态,都折射出满族人的精神风貌。人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标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一方面我们要思考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风格,另一方面又要在作品中融入现代化的审美趣味,因此,我们要顺应时代审美的需要,充分发挥满族民间剪纸的作用,使满族剪纸在丰宁焕发出新的活力。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