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正文

  【摘要】目的:浅析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在急性自发性脑出血中的疾病诊断、病情评估与短期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70例因急性自发性脑出血送院抢救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1组,将同期于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70例健康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1组,比较患者治疗前血清ALP水平与健康者的差异,评价其在急性自发性脑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根据观察1组治疗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进行分组,GCS<9分为观察2组(n=39),GCS≥9分为对照2组(n=31),对比两组血清ALP水平;观察1组均接受相同方案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清ALP水平,评价其对急性自发性脑出血病情的评估价值。对观察1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短期预后随访,统计疾病复发情况,将急性自发性脑出血院外复发者纳入观察3组(n=7),将未复发者纳入对照3组(n=63),对比两组出院前1 d血清ALP水平,评价其对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观察1组血清ALP水平高于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血清ALP水平高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治疗前血清ALP水平高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3组出院前1 d血清ALP水平高于对照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LP水平可用于急性自发性脑出血疾病的诊断、病情评估与短期预后评估,是可应用于疾病各阶段的重要指标,能帮助医方更好地识别病情,进而制定后续准确治疗方案。

  【关键词】急性自发性脑出血血清碱性磷酸酶诊断病情预后评估

  自发性脑出血即临床“脑出血”,属于卒中的一种相对罕见的疾病类型,是指原发且非外伤引起的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性出血现象。与脑梗死相同的是,两者均为现阶段较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不同的是,脑出血属于出血性疾病,虽然较脑梗死的整体患病率更低,但整体预后更危重,疾病具有较高致死率。我国属于自发性脑出血高发地区。贾艳会等[1]在研究中提及,自发性脑出血在亚洲国家卒中患者中的整体患病率最高已经达到55%,这一数值较之欧美国家的15%还有很大差距,也表明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还任重道远。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病情进展往往更急骤,治疗重视时效性,因此高效诊断十分必要。疾病治疗难度大,且需要加强病情监测,因此有效的病情评估同样十分关键。临床已经达成共识,明确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中大部分在接受系统治疗出院后,仍无法在短期恢复正常生活与劳动,且还有较高的疾病复发率,因此如何评价患者预后,为患者制定更适合的延续性医疗计划,有选择性地加强对部分患者的预后关注,成为医方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的关键[2]。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希望识别一种有效工具,能发挥对急性自发性脑出血疾病的高效诊断、病情评估与预后评估价值。在相关循证经验的启发下,以及本单位实践工作开展结果的支持下,笔者对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这一指标产生浓厚兴趣,设计如下研究,探讨血清ALP对急性自发性脑出血疾病的高效诊断、病情评估与预后评估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纳入标准:①患者经系统检查,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3]相关标准;②健康者均经系统体检,各项目均评为健康;③患者病案资料与健康者体检报告保存完整;④符合时间要求;⑤患者接受为期半年随访。(2)排除标准:①中途脱离研究;②相关资料不全;③合并其他脑部功能疾病;④合并其他可能影响血清ALP水平的疾病;⑤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70例因急性自发性脑出血送院抢救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9例,女31例;年龄34~77岁,平均年龄(57.62±7.21)岁,将其作为观察1组;将同期于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70例健康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1组,其中男42例,女28例;年龄33~80岁,平均年龄(58.13±7.67)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1组基于治疗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4]评分进行分组,GCS<9分为观察2组(n=39),患者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57.18±7.11)岁;GCS≥9分为对照2组(n=31),其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34~77岁,平均年龄(57.70±7.38)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观察1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短期预后随访,将院外疾病复发者纳入观察3组(n=7),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39~77岁,平均年龄(58.02±14.18)岁;将院外疾病未复发者纳入对照3组(n=63),其中男35例,女28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57.13±6.51)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观察1组接受钻孔置管外置引流术,同时辅以营养神经、抗感染、止血、补液、醒脑、化痰、抑酸、脱水、控制性降压支持。

  1.2.2 ALP水平测定

  比较观察1组与对照1组血清ALP水平,比较观察2组与对照2组治疗前血清ALP水平,比较观察1组治疗前后血清ALP水平,比较观察3组与对照3组出院前1 d血清ALP水平。经由酶比色法,以瑞士罗氏公司研发的Cobas8000C70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P水平,试剂原厂配套。

  1.2.3 GCS评分

  是一种对意识障碍进行科学评估的客观量表,内含睁眼反应、运动反应与语言反应3个维度,分别赋值1~4分、1~5分与1~6分,满分15分,其中3~6分为预后差,≤8分为昏迷,15分为正常,GCS分值越高意识状态越好。本研究以9分作为观察2组与对照2组的分组标准。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1组与对照1组血清ALP水平比较

  观察1组血清ALP水平为(97.35±12.68)U/L,高于对照1组的(63.24±7.13)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18,P<0.001)。

  2.2观察2组与对照2组治疗前血清ALP水平比较

  观察2组血清ALP水平为(104.62±15.92)U/L,高于对照2组的(79.**±10.81)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69,P<0.001)。

  2.3观察1组治疗前后血清ALP水平比较

  观察1组治疗前血清ALP水平(97.35±12.68)U/L,高于治疗后的(68.81±8.6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74,P<0.001)。

  2.4观察3组与对照3组血清ALP水平比较

  观察3组出院前1 d血清ALP水平为(74.28±6.59)U/L,高于对照3组的(**.72±7.94)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P=0.003)。

  3讨论

  我国属于自发性脑出血高发地区,这主要与我国现阶段不可逆转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有关。老年患者自身易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加之治疗过程中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的不当利用,理论上会增加患者自发性脑出血的发病率。现阶段国内脑出血发病情况已达到每10万人中就有超过50例的确诊患者[5]。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病情更危重,病情进展快,有较高的死亡率,因此治疗强调时效性,以争取患者理想预后。为保障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性,临床强调要重视前期的疾病诊断、中期的病情监测以及后期的预后管理。如何开展上述工作,就成为本为所要讨论的重点。
 

 
  临床达成共识,认为疾病的发生,高血压与脑血管淀粉样变是重要危险因素;而病情出现后,病灶局部炎症反应又将影响疾病的进一步进展[6]。血清ALP属于人体内血管钙化调节剂,其参与机体炎症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在心血管事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刘世贞等[7]研究证实,血清ALP在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患者体内的表达,较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患者更高,可作为一种前期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关键指标。刘长永[8]对接受腰椎融合术治疗者术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治疗研究中发现,血清ALP是术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其预测术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敏感度、特异度达100.00%和43.73%。上述研究表明,血清ALP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进展存在密切关系,利用该指标监测、预测各类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将其作为一种预测指标应用于临床。笔者继续查阅文献库,结果发现将血清ALP这一指标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近年来少见血清ALP在脑出血疾病中的应用,因此本研究提出,具备一定的新颖性和较高的循证参考价值。

  ALP属于膜结合金属酶的一种,由多基因编码,大量活跃于原核、高等真核生物体内。临床根据ALP表达的组织不同,将其分为组织特异性ALP与非特异性ALP两种。后者主要存在于人体的骨骼、肾脏、肝脏中,临床已经证实ALP在骨代谢性疾病和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9]。还有学者提出,ALP参与机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属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这是由于该物质能经由催化焦磷酸盐水解而加速血管钙化所致[10]。另外,ALP经由对静脉胶原蛋白的诱导,于血管壁沉积介导血管钙化,最终引发*血管功能障碍,加速血管的硬化与衰老[11]。血清ALP的持续升高将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还有研究发现,血清ALP的过高表达和高血压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有一定相关性,导致血管内皮稳态发生改变,这也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12]。最后,血清ALP在临床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炎症标志物,在机体炎症分解与进展平衡中发挥极其重要的负反馈调节作用,可加重患者神经退行性病变[13]。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通过设计对比研究,探讨血清ALP水平在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疾病诊断、病情评估与短期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1)观察1组血清ALP水平高于对照1组。表明血清ALP水平变化在急性自发性脑出血疾病的发生中呈现差异,临床可利用这一结果,对急性自发性脑出血的快速辅助诊断。(2)观察2组血清ALP水平高于对照2组,且观察1组治疗前血清ALP水平高于治疗后。GCS是现阶段国际上公认的评价急性自发性脑出血病情的客观量表,根据分数结果进行分组,探讨血清ALP对病情的检测价值有意义;两组对比结果显示,病情较轻(缓解)者的血清ALP水平较低;基于这一认识,临床可在后续治疗中,根据该指标的动态变化灵活调整治疗方案。(3)观察3组出院前1 d血清ALP水平高于对照3组。表明出院前的终末血清ALP水平变化能在一定程度预测未来短期内的疾病复发风险,这有利于医方在早期识别此类患者,进而提前进行医疗资源的合理分布。当然,研究也暴露一些局限性,如研究样本较少、未能进行远期随访等;上述问题均需在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优化,以提升本研究的客观性与全面性。

  综上所述,急性自发性脑出血病情管理全程,均可利用血清ALP这一指标,其能实现对疾病的早期辅助诊断价值,并可作为一项治疗效果的评价工具,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短期复发预后。

  参考文献

  [1]贾艳会,范志娟,闫褔旺,等.血清碱性磷酸酶可评估急性自发性脑出血严重程度[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1,44(8):731-735.

  [2]韩曼云,梁冰.血清碱性磷酸酶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外医疗,2019,38(30):196-198.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2(12):994-1005.

  [4]谭立明,王璐,陈娟娟,等.脑梗死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及危险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6,37(18):2760-2763.

  [5]应国明,张云玉,高美华.降钙素原与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意义[J].医疗装备,2021,34(3):4-5.

  [6]李新玲,黄怀宇,朱易华,等.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在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感染中的诊断价值[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6,9(6):513-517,532.

  [7]刘世贞,钟莉娴,刘璠娜.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21,41(7):669-673.

  [8]刘长永.血清碱性磷酸酶预测老年人腰椎融合术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回顾性研究[J].颈腰痛杂志,2020,41(6):725-727.

  [9]范静,郭月萍,郭鹏飞.改良太极操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碱性磷酸酶、神经肽Y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0,19(2):103-108.

  [10]张燕菊.血清碱性磷酸酶及其与卒中的相关性进展[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8,38(8):1780-1784.

  [11]余青龙,任娟,周奇卿.血清SAA、BDNF、ALP水平与脑卒中后并发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J].实用预防医学,2018,25(5):565-568.

  [12]ZHU Y,JIANG H,LI Y D,et al.Serum alkaline phosphatase level is associated with angiographic vasospasm,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caused clinical deterioration,and functional outcome after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Neurocrit Care,2019,31(3):466-475.

  [13]逯青丽,刘仲仲,蔺雪梅,等.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与轻型脑梗死患者卒中复发相关性研究[J].中国卒中杂志,2020,15(6):**4-**9.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