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现有阅读教学的缺陷
(一)只重课内,不重课外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们就习惯了单元文本阅读,而当我们面对大千世界的“海量”文本阅读时,潜意识地会将课内阅读“奉若神明”,而忽略了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实际上,课外阅读的视界更加开阔,内容更加丰富。
(二)只重共性,不重个性
单元阅读的视域下,我们很自然看到多重文本的共性之所在能够将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整合、对比。但是,充满个性的作品更有利于我们模仿、比照,让自己的写作技能有所突破,让自己的写作技巧有所提升。而单元内的篇目,似乎少了个性的影子。
所以,越来越多的同学把目光引向了课外阅读,试图在课外阅读的广阔时空里面找寻到更多、更优秀、不同类型的阅读文本,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但是,我们又不能完全脱离教材,毕竟教材内的文本是一个触发点,引导我们去阅读更多的课外文本。因此,我们需要立足单元教材,在此基础上拓展课外阅读。
二、如何开展课外阅读
(一)以人文精神为主线,提升自我修养
每个单元都有其独特的人文精神内涵,具体说来就是山水田园情怀(表达对自由、淳朴生活的向往和热爱)、爱国主义(表达对祖国、民族深沉的爱意)、科学前沿(表达对时代发展、科技进展的赞美)。编者有意识地将这些具有人文精神的文章收录在一起,就是希望我们能够在阅读这些作品的时候,无形当中提升修养。例如在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这个单元收录了《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等文章,这个单元有一个共同的人文精神——赞美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是我们人生当中特别的符号和印记,当中有很多的经历还会成为我们日后作文当中的重要素材。于是,以“童年生活”的人文精神为主线,去阅读苏联作家高尔基的《童年》或者我国作家曹文轩的《草房子》,这些以“童年”为主线的作品,一定能够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丰富认识。
又比方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个以“父母慈爱”为主要人文精神的单元收录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学习时,我们除了将目光引向课外,去阅读史铁生的《合欢树》、朱自清的《背影》等文章,更要关注自己的家庭生活,从我们亲身经历的生活当中去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总之,这些人文精神是我们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也终将对我们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以作家作品为主线,丰富写作认识
古往今来,不少作家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璀璨的文学作品但当今教材收录的篇目又不能完全呈现作家的真实面貌,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作为学生,我们应该这样来做。
第一,以认识作家为基础,扩大阅读面。认识作家,等同于了解了其人其事,他的成长故事或多或少能够给子我们人生的启迪。比方说在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教材中有《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三篇文章,这些都是以第三者的视角来描写鲁迅,对理解鲁迅有一定的帮助。然而,是否全面了呢?其实也不然,这不过是一些鲁迅的琐事,难以真切反映他的精神和理想。我们不妨借助鲁迅写的别的作品来学习他的思想,比方说《故乡》《朝花夕拾》《风筝》等这样才能获得对鲁迅较为全面的了解。
第二,以认识作家风格为基准,扩展阅读量。我们知道,不同作家的文学风格是不一样的,这是不是能够说一个作家的风格是相对固定的呢?也不是,相反,那些文学大师持有多元的写作风格,他们的作品充满着丰富精妙的语言表达、娴熟的写作技巧和高尚的人文情怀,让我们在细细阅读之中体会到阅读的富足。我们不妨以作家的风格为主线,不断刷新自己的写作认识,积累一定的写作技巧。比方说,读过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我们还可以阅读他的课外文学作品《荷花》《藕与莼菜》这些经典文章,从中了解一个具有高超观察能力和写作技巧的文学大师。
(三)以文章内容为主线,开阈读写视界
2023年新课标提出了整本书阅读的概念,它特别强调“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当前教材收录的都是单篇课文,有的是从一部散文集或诗歌集当中收录出来的,与整本书阅读相比,在内容上还是缺少了必要的街接。比方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的内容写的是武松打虎的精彩细节,但是为什么武松要上山,他把老虎打死了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在收录的文本中没有透露,而通过《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的课外阅读我们就能获得整个故事的过程认识,不但在情节上更加完整和连贯,而且更能清晰明了地理解武松的性格特征。
同样地,《草船借箭开篇就提及“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至于周瑜为什么“妒忌”我们只有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才能窥见个中的因由,我们才能看到一个足智多谋、临危不惧的诸葛亮,也才能看到周瑜心胸狭窄的“小人”面貌.........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总的来说,通过整本书阅读,我们看到的是故事发展的全部,从而能在整体上把握文本的主要脉络和内容,我们还能领会到经典作品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在阅读中理顺自己的思维,建构知识系统,进一步深化情感体验。
(四)以文体特点为主线,感知文学形式
当前,我们使用的部编版教材已经包括了较多的文体,如诗歌、散文,说明文等,这就为我们的文体知识储备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一个单元即使是相同的文体,也有表现手法、修辞方式、结构形式的不同,我们仍需要将目光聚焦课外。我们可以以文体为主线,开展课外阅读。例如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科普文”。严格意义上来讲,“科普文”是属于说明文的一个类别。
这个单元收录了《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千年梦圆在今朝》等文章,从这些科普文中,我们提升了筛选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更深刻感受到技术给全人类带来的改变。我们可以选择如《路面上的新科技》《十万个为什么》等来进行阅读。《路面上的新科技》属于短篇说明文,《十万个为什么》是以问答形式呈现的普及科学的文体。相信通过这种文体式的课外阅读延伸,可以让我们对“科学”有进一步的认识,产生探素科学奥秘的欲望。
再如,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文体是现代诗歌。现代诗歌的表现形式完全不同于古诗词,形式自由、活泼,情感热烈。单元的开篇就是《繁星》,这是冰心的代表作。但《繁星》是一部诗歌集,是由多首诗歌组成的,于是我们可以引申到整本诗歌集。甚至可以扩展到它的姊妹篇《春水》,这样我们就能获得多重的情感体验,对于领会其思想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课外阅读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课外阅读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这个比喻太生动形象了,请大家试想一下—无帆之船如何横渡人生的大海呢?
可见,课外阅读是多么重要啊,它启迪我们心智,让我们增加知识储备;它熏陶我们情感,让我们积极看待人生;它提升我们审美素养,让我们发现生活的美......让我们在阅读的世界里充实自己的人生,让自己多一份精神的富足,多积淀一点文化的自信。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