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摘要:《凤求凰》是一段传阅千年的佳话,司马相如用一首《凤求凰》俘获了卓文君的芳心,俩人突破重重障碍,最后终于修成正果,该首古风古韵的歌曲也是司马相如代表作之一。民族声乐是中华民族璀璨的结晶,这些声乐作品情感丰富,韵律隽永,是中国歌唱艺术中彰显民族意识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学作品和音乐旋律有机融合的产物。基于此,本文展开对民族声乐演唱中横向层次与纵向层次的呈现研究,以声乐作品《凤求凰》为例,通过对作者简介以及作品的曲式分析了解作品的艺术特征;在演唱方面,横向结合《念奴娇·赤壁怀古》《越人歌》两首歌曲进行呈现;在纵向呈现上依托咬字、呼吸和情感表达展开分析,促进民族声乐作品演唱的发展,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关键词:声乐演唱;《凤求凰》;层次;演唱

  引言

  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我们对“声”理解不同于我们平时说话对“声”的理解,在声乐演唱中“声”的概念更准确地说是歌唱发声的技巧,其中包括:呼吸、发声、咬字、共鸣、节奏、音色等。以古诗词艺术歌曲《凤求凰》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音乐理论知识,并分析演唱该作品的相关技巧,对该作品进行全面剖析。

  一、声乐作品《凤求凰》概述

  (一)作者简介


  声乐作品《凤求凰》的词作者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又被称作词宗、赋圣,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如《子虚赋》《上林赋》《天子游猎赋》等,其所创作文学作品为日后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司马相如凭借学识渊博得梁孝王赏识,一直辅佐到梁孝王去世,后选择回到蜀国,途中受邀前往卓家,机缘巧合下,他发现卓文君正躲在暗处偷看他弹琴,故创作了与琴相谐的名赋《凤求凰》,表明了他对卓文君的感情。此时,刚刚经历丧夫的卓文君,被司马相如的个人魅力所折服,由于当时社会传统封建,卓家不同意作为新寡的卓文君再嫁司马相如,使他们之间的感情出现了阻碍,当晚她便决定同司马相如私奔。全赋主要描写了发生在卓文君和司马相如之间热切的爱情故事。

  声乐作品《凤求凰》的曲作者是李砚,他曾就读于武汉音乐学院,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制作人、作曲家,其代表作有《白头吟》《青玉案·元夕》《蝶恋花》等优秀声乐作品。李砚以司马相如的古琴曲《凤求凰》为基础,结合现代音乐创作手法赋予其更加丰富多变的色彩,有效地突出了古诗词的可唱性,使古诗词与现代音乐创作手法相得益彰[4]。

  (二)曲式分析

  《凤求凰》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D羽七声雅乐调式,由引子、A、连接、B、间奏、A1、连接、B1构成,4/4拍,歌曲引子为5小节,篇幅较短,材料来源于A段的a、b两个乐句材料,对歌曲的整体音乐形象做了一定的铺垫。A乐段(6-13小节)可以分为a+b+c+d,2+2+2+2小节构成的方整型的四个乐句,单一调性,运用了传统的起承转合的方式其中a到b乐句采用级进与跳进的手法,旋律线条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体现了跌宕起伏的情绪,将作者的相思之苦加以呈现。主要的乐句材料均为4小节一句的规整结构,气口分明,句句清晰,为方整性结构。而从重合调式调性上来看,这首曲子的旋律是建立在民族调式之上的,根据旋律中所出现的特征音B以及旋律的走向来看,为建立在F宫系统调式的D羽七声雅乐调式。羽调式的调性有着一股淡淡的哀愁,更能抒发相思之苦,作者还为这些色彩暗淡的音符搭配上同样色彩暗淡的小三和弦,进一步强化音乐的抒情性色彩。例如第13小节,结束在羽音D时便使用了一个小三和弦Dm。

  二、声乐作品《凤求凰》横向层次与纵向层次的演唱呈现

  (一)横向层次的演唱呈现


  为了更好地了解声乐作品《凤求凰》的演唱,以《念奴娇·赤壁怀古》《越人歌》和《凤求凰》进行横向对比。

  1、气息的控制

  气息的量决定着声音的长度,自古以来就讲究唱歌的气沉丹田,所以我们在演唱作品的时候,首先呼吸应吸得深,把胸腔吸开,肋张开。例如在声乐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包含了许多一字多音的唱腔,这就对演唱者气息的连贯性和灵活性就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果在演唱中一旦没有做好气息准备,那么气息线条就很难会随着情绪的变化来表达出歌曲深刻、微妙且多变的情感。歌曲第一个音就落在高音降re上,所以在歌曲一开始演唱时我们就应将横膈膜有弹力地推动身体的力量,从而进行演唱。

  歌曲《凤求凰》它具有原古琴曲“吟唱”的特征,讲求起承转合以及旋律的连续性,气息的松弛性。那么在演唱该作品时应做到声断气不断,演唱该歌曲前我们就应该在句与句之间的换气时用鼻子吸气从而加深呼吸,用说话的语气去唱歌,在演唱“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中的“无奈”二字时要叹着气,用气包裹着字符进而缓慢将其送出来。

  《越人歌》整首歌曲速度是缓慢的,所以对气息也有一定的考验,很多初学者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容易出现换气后呼吸上浮,气息未沉住的问题,那么我们在唱歌时的换气动作应该是不耸肩,不提气的。在每次换气后的第一个字都是特别重要的,我们在演唱时要学会主动去找气息,往下叹着歌唱。在演唱过程中还会发现很多初学者在演唱歌曲第一句“今夕何夕兮”中一旦唱到“兮”字时容易出现气息不够用的现象,那么在这个时候一定不要挺肚子,扯脖子,可以稍微弯点腰,软腭往上抬,上牙微微咬住下嘴唇,在横膈膜的支撑下,陆续调动更多的气息,在演唱歌曲高潮部分时,尤其是在演唱“山”字时应该将音量与气息协调控制好,让歌曲的高音部分更具有稳定性与戏剧性,从而更好地渲染情感,体现歌曲意蕴等。
 

 
  2、咬字的处理

  中国歌的咬字有自身独特韵味,中国字分为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当我们在咬字时整体应是平滑流畅,首先我们应先咬住字头,然后过渡到字腹,最终到字尾结束咬字,根据谱曲音乐创作的要求而随时变化。那么我们在演唱声乐作品前需要对诗词进行有感情的朗诵,熟悉古诗词的韵脚停顿以及它的四声规律,对每个字的唱法都要仔细研究,在演唱时要始终保持声音的圆润,保持韵母的统一状态,保持声音位置统一。例如在《凤求凰》这首歌曲中我们会发现带“ang”的后鼻韵母较多。

  如“凰h-u-ang”这个字,那么在演唱“凰”字时需要快速、利落地咬住字头“h”之后圆润地过渡到字腹“u”,最后归韵到韵母“ang”上。这首歌曲的歌词中也多次出现了助词“兮”字,这个“兮”字在现代汉语中类似于叹词“啊”,所以在演唱“兮”字的时候咬字不要太重,保持嘴唇的松弛,气息的连贯,保证声音位置的统一,从而增加歌曲韵味。

  在演唱《越人歌》这首歌曲时,句子最后大部分都归韵归在闭口音“i”上。那么我们在演唱时不仅需要借鉴戏曲的韵腔,还需要格外地注意这首歌曲里的语气助词,很多初学者容易把歌词的第一个字“今”字咬死,反而会破坏歌曲意韵,那么在唱“今”字时,应该松散一点,把咬字挂在“i”上,我们可以把“jin”想象成“ji”的尾音往鼻子一带,笑一下就是“今”,注意唱得不要太满,稍微放松声音,让气息沉下来,有点语气。咬“中”字的时候需要提前打开内口腔,微微仰头,让声音顺着头方向走,以防出现舌根音的现象,咬“兮”“搴”等字时不要咬死,可以动动牙关,打开口腔,保持口腔状态,要把字头说清将字尽快归到母音上,做到声音始终保持在一个管道里等。

  由于选取的三首声乐作品节奏都为4/4拍,节奏特点为强、弱、次强、弱,那么我们在演唱这三首歌曲的时候还需要在语气上着重咬字,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在首句“大江东去”中“大”在语气上一定是加重的,我们要咬住字头“d”,在“d”的基础上再咬字尾“a”这样出来的“大”字才够清晰准确。“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中“乱”与“卷”两个字虽然声母不一样但是韵母都归韵到“an”音。这两个字都为八分音符,只占半拍时值,所以我们在归韵时应该是非常迅速的;整首歌曲中字头的发音应该是准确、快速、有力的,只有这样字头才可以弹吐有力,字音清晰,确保发音饱满圆润,才能使歌唱者唱出歌曲意韵等。

  (二)纵向层次的演唱呈现

  1、咬字行腔的处理


  民族声乐中始终一贯强调依字行腔的演唱特点。依字行腔是指在音节的基础上,通过从声母到韵母的快速过渡,使发音更加正规且标准[2]。另外,考虑到声乐作品均是由较短的诗句构成,因此,演唱者“在演唱时要注意每个字的字头、字腹、字尾,以及咬字吐字和归韵。”在日常练习声乐作品《凤求凰》时,演唱者需要反复朗读歌词,理解歌词背后的深层含义,而且在之后的演唱过程中要避免咬字不清,应通过读词与唱词的充分结合,将读音和唱音处于同一位置,保证咬字吐字清晰、用词准确,才可以直接正确地表达出该作品中的诗意。根据音韵相似的原则,汉语可分为十三辙。声乐作品《凤求凰》歌词中的韵母大多带有后鼻音的“ang”,属于十三辙的江阳辙,即:韵母为“ang”“uang”或是“iang”的字,也就是该作品的歌词中的“狂”“墙”“徨”。该类韵母在发音时,注意口型稍大些,并且声音位置要靠后,带有一定的哼鸣,此外,这部作品句尾的拖腔以开口音为主。唱开口音时要控制上牙的发力,保证喉、舌、齿、唇的协调配合。通过分离声母与韵母的方式,保证了发音质量。例如,对“有一美人兮”的“有”字进行演唱时,考虑到该字的声母是“y”、韵母是“ou”,演唱者应保证声母发音敏捷、清晰,韵母与声母连贯。但需要注意的是,该作品整体节奏较慢。因此,可酌情放慢声音速度,通过软咬字的方式,使歌曲线条更加圆滑。事实证明,只有保证字母归韵科学且合理,才能使腔体形成共鸣,听众对歌词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在演唱该作品时,应选择以强调亮音色和高位置的民族唱法为基础,将依字行腔作为落脚点,配合美声腔体,确保歌唱时能够产生共鸣。在演唱该作品时,应选择以强调亮音色和高位置的民族唱法为基础,将依字行腔作为落脚点,配合美声腔体,确保歌唱时能够产生共鸣。这样做既能够突出声音的通透感,又可以充分发挥出美声唱法在营造意境方面的优势,营造出别样的音乐美感,使听众的审美需求得到最大程度地满足。该作品的歌词反复出现的“兮”字,其意思等同于现代汉语的语气词“呀”,因此,对其进行演唱时,应酌情减小声音力度,确保嘴唇始终处于相对放松的状态,根据个人理解赋予相应的情感,真正做到既保证咬字清楚,又保证发音位置正确。
 

 
  另外,在演唱声乐作品《凤求凰》的过程中,支点的重要性有目共睹。演唱的支点有三个,首先是上支点,可以简单理解为头腔或是眉心处的力量,其次是中支点,即胸腔的力量,最后是下支点,即演唱者气息的支点[3]。在该作品中,中支点的作用最为突出。该作品的意境绵长、悠远,保留了古诗词独有的吟咏这一特征,按照中速、行板的节奏,一字一音将故事娓娓道来。要想使演唱效果达到预期,关键是要对起承转合引起重视,在不同支点的配合下,使声音产生返璞归真之感。演唱过程中,演唱者还应重点关注气息的合理运用,以免使声音可听性受到影响。前奏响起后,就应当准备演唱时的气息,跟着歌曲的旋律代入情绪,演唱第一句时,紧密配合中支点还有下支点,突出中低声区的特点,先快速下沉气息并稳住中支点,再建立相应的共鸣腔体,保证自己所发出的声音自然并且具有强大的穿透力。该歌曲的第一句、第二句是“起”,第三句是“承”,演唱第三句时,演唱者应保证三个支点的比重处于相对平均的状态,响起间奏后,拓宽音域并将重心转向上支点、下支点,利用头腔共鸣,突出声音的空间感。以该作品歌词中“将琴代语兮”的“兮”字为例,这个字属于典型的拖腔,演唱者在演唱时,应充分调动腹部力量,通过对开口度、气息压力加以控制,既要确保演唱状态正确,还要借助软腭的力量调整声音大小,而在演唱该作品中最后一个的“兮”时,应做到气断声不断,留白结束后及时收尾。

  2、呼吸技巧的运用

  根据歌唱时的情况不同,声乐爱好者要有自主意识地去呼吸,把气息真正地吸到我们的丹田里,按照每个音的高低和强弱。在演唱时合理地分配,徐徐道来。在演唱作品时,歌唱者只能在乐曲的休止符号的地方才可以进行换气。

  在演唱《凤求凰》这首作品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气息的运用。注意换气口,要有古曲吟诵的感觉,用说话的语气去唱歌。在演唱《凤求凰》“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这句歌词中的“有”时,要把气息给叹下来,营造一种朦胧的美的感觉,演唱“美”字时,内口腔打开,让气息充分流动,为演唱下一个字“兮”做准备,如果这个地方气息不流动的话很容易造成提气,演唱“兮”字时就会“锁喉”僵硬在那里。“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吸气时要吸开贴着后咽壁进入到我们头腔,保持位置不要动,在演唱完这一整句时再换气把气松开。“无奈家人兮不在东墙”要演唱出无奈的心情,所以此时我们应该把气息沉下来,用叹息的感觉去呼吸和演唱。“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这段整个是副歌部分,需要强大的气息支撑才能完成这段演唱,所以就要求我们全身打开让气息流动起来。尤其在演唱不得於飞兮中的“飞”字时,这是全曲的高音处,在演唱到这处采用的是高音弱唱的处理方式,要控制住自己气息的强弱,调动全身歌唱器官,来配合气息的调动。这样处理起来才能让整首歌有高级之感,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3、情感表达的把握

  声乐的学习不仅包括对歌唱方法的训练,也包括对情感表达的训练,在我们声乐演唱中情感的表达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单单依靠艺术的支撑,是很难引起听众的共鸣的。所以,要想真正唱好《凤求凰》这首作品,还要从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入手。

  在演唱《凤求凰》这首作品时,更要注意它情感表达,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到词曲作者的背景进行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凤求凰》包含了二人对追求真爱的执着,武汉音乐学院余惠承老师在给学生们讲解《凤求凰》这首作品时说到;歌词“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表达了自己对卓文君强烈的爱慕之心并想与之白头到老之情。词意简单,音节鲜明且直白奔放,让人印象深刻。所以我们在演唱时要把司马相如这种倾慕爱恋之情表达出来。副歌部分“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今,使我沧亡。表达了司马相如终于在茫茫人海之中寻访灵魂伴侣,终于为一人心动,突破阻碍,定要把她娶回家的决心。在表达这首歌时认为要把这种夜不能寐陷入无尽的煎熬之中,盼望着想象着能和她在一起生活的情感表达出来”。另外笔者认为:在第一遍演唱《凤求凰》时要注意速度不可过快,歌曲的情感处理要娓娓道来。副歌部分语气加强,声音和情感要推动起来。在第二遍重复时,演唱速度可稍快与前段做对比,整体的情感更加激烈和夸张,这样可以激起听众的情感共鸣。凤求凰这首诗词,通俗易懂、真挚热情、引人入胜。开头平淡略带清冷,接下来有喜悦有热情,最后又归于清冷。整首曲子情感的处理很微妙,热情却含蓄,哀而不伤,将爱情的滋味体现得淋漓尽致。并且把汉代的民歌的清新明快融为一体,赋予深意,还象征着两人的各自非凡理想,双方的默契,灵魂伴侣的追求。诗句十分奔放,感情热烈,而且融合了汉代名歌的轻快,让人读得酣畅淋漓,并且十分感染,能让人知悉它其中的艺术价值[5]。

  情感表达,作为歌者我们要把作曲家在作品中所蕴藏的情感在舞台上呈现出来。通过理解作品,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是歌者演唱的基础。拿到一首陌生的作品,首先不要急于歌唱,我们应该先了解作品的背景,这首歌所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这有助于我们把握这首歌的基础情调。然后,我们一定要熟读谱面,多吟诵几遍歌词,寻找歌唱的突破口,从而把握整首歌曲的思想感情。每一首歌曲都是作曲家呕心沥血的结果,蕴含了作曲家丰富的情感需求,歌唱者要从作曲角度出发。对作品的理解越深,感受越深,在诠释《凤求凰》这首歌的时候越完美。

  结语

  综上所述,在演唱声乐作品过程中,我们更应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发掘诗词之美,运用当代音乐审美演绎作品,以“新”复古,用新审美、新音乐阐释古典传统。通过对演唱技巧、情感表达的深入探究,表达声乐作品意境与音韵之美。演唱声乐作品需要的不仅仅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诗词深刻的解读,更需要注重咬字及归韵方面的技巧,咬字准确清晰,归韵精准到位,要做到“依字行腔”“字正腔圆”,增加演唱的感染力和表演力。提高咬字归韵的技巧掌握的同时,更提高的是歌唱们在演绎中国歌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范春义.“凤求凰”故事对于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的经典意义[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1):1-7.

  [2]徐木之星.艺术歌曲《凤求凰》艺术特征和演唱分析[D].苏州科技大学,2022.

  [3]李小莉.古诗词艺术歌曲《凤求凰》的审美艺术及演唱艺术处理[J].黄河之声,2021,(20):122-124.

  [4]郭博理.李砚古诗词艺术歌曲《凤求凰》的吟诵特征[J].艺术品鉴,2021,(33):183-185.

  [5]郭若萱,扬子江.中外女性爱情观的剖析——比较《凤求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J].大众文艺,2022,(16):7-9.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